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3 细菌、真菌和病毒
一、单选题
1.(2021·河南)《天工开物》中有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其中的“曲”即酒曲。酒曲中含有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大肠杆菌
【答案】A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曲霉、毛霉,其中曲霉、毛霉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体内不含叶绿体,我们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等,B不符合题意。
C.醋酸菌可以用来制醋,醋酸菌为好氧菌,发酵在通气条件下进行,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其中很小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疾病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2021·河南)生物能产生后代,使得生命世代相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蘑菇通过孢子生殖 B.葡萄球菌通过分裂生殖
C.铁线蕨用种子繁殖 D.月季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
【答案】C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细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蘑菇属于真菌,真菌通过孢子繁殖,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球菌属于细菌,细菌通过分裂生殖,B不符合题意。
C.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不用种子繁殖,而是用孢子繁殖,C符合题意。
D.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而月季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3.(2020·开封)夏天,引起食品或衣物上会发霉长毛的微生物是( )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因此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稍大而厚,不符合题意;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
D、霉菌有曲霉和青霉两种,都是多细胞的真菌。曲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球状,多在发霉的馒头、面包等上出现,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扫帚状,多在发霉的橘子等上出现。可见衣物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菌落: 是指由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细菌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块 。 菌落外观形态小而凸起或大而平坦,菌落透明或稍透明。
霉菌菌落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4.(2020·河南)香菇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真菌。下列描述不符合其特征的是( )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
C.可利用孢子繁殖 D.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A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香菇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香菇的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
C.香菇能产生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C正确。
D.香菇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腐生),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因此食用的香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正确。
【分析】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5.(2019·河南)下列细菌或真菌中,可以用于制作酸奶的是( )
A.醋酸菌 B.乳酸菌 C.青霉 D.曲霉
【答案】B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风味。
故答案为:B
【分析】熟记细菌和真菌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据此答题。
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酿造酱油的菌种主要是曲霉,酿醋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和醋酸杆菌。黄豆酱以黄豆为原料,经霉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而成。毛霉的用途很广,常出现在酒药中,能糖化淀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产生蛋白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国多用来做豆腐乳、豆豉 。
二、实验探究题
6.(2019·许昌模拟)根据下列有关探究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能促进蝌蚪的发育,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蝌蚪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① 10只 不添加甲状腺激素 平均37天发育为青蛙
② 10只 每隔一天向玻璃缸中添加甲状腺激素5mg 平均26天发育为青蛙
Ⅰ.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 。
Ⅱ.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Ⅲ.甲、乙两组除实验变量外,所用蝌蚪的生长状况及培养的水质、温度、饵料等条件应该 且适宜。
(2)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要求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处理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Ⅰ.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 。
【答案】(1)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相同
(2)杀灭原有的细菌 Ⅱ.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温度 Ⅲ.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牛奶中是否落入(进入)细菌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Ⅰ.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是否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做出假设: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Ⅱ.乙组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为实验组;甲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激素,为对照组。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乙组中加入了甲状腺激素,蝌蚪的生长发育就快,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Ⅲ.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实验中甲缸和乙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Ⅰ.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Ⅱ.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Ⅲ.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是否落入(进入)细菌。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该探究实验的是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据此可作出假设: 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
3、 食品的腐败原因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败。
7.(2018·河南模拟)科学的六步洗手法,90%左右沾污在手上的微生物都能洗干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如图),设计了如下试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
(2)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不足的地方是 .
(3)细菌在适温、养料充足时,进行旺盛的 生殖.在恶劣环境中,细菌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以度过高温、寒冷、干旱、辐射等不良环境.
(4)下列常见病中哪些是由细菌引起的 (多选).
①SARS(非典) ②破伤风 ③禽流感 ④痢疾 ⑤足癣 ⑥肺结核 ⑦乙肝.
【答案】(1)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的数量
(2)缺少对照实验
(3)分裂;芽孢
(4)②④⑥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以提出该实验探究问题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吗?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该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3)细菌在适温、养料充足时,进行旺盛的分裂生殖,在恶劣环境中,细菌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以度过高温、寒冷、干旱、辐射等不良环境;
(4)②破伤风、④痢疾、⑥肺结核是由细菌引起的,而①SARS(非典)、③禽流感、⑦乙肝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三、综合题
8.(2021·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新冠疫情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有关部门呼吁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我国群体免疫屏障。目前,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三类新冠疫苗均已在河南接种。
资料二 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S蛋白能激活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是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疫苗之一。科研人员为获得制备该疫苗所需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将少量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采用这种方法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 里。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备而成。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 。从免疫的角度来看,S蛋白相当于 。
(4)制备重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这一环节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微生物培养和 技术。
【答案】(1)蛋白质
(2)活细胞
(3)抗体;抗原
(4)转基因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利用其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3)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种免疫类属于特异性免疫。S蛋白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S蛋白相当于抗原。
(4)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的某个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其中有利用到转基因技术。
【分析】(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9.(2020·开封)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松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制作方法: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2)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的原因是 ,如果水温过高会 。
(3)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是因为 。
(4)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5)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有成形的细胞核
(2)保持酵母菌的活性;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
(3)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4)二氧化碳
(5)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1)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最大的区别是有真正的细胞核,而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2)酵母菌是有活性的,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因此,要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3)由上可知,酵母菌需要适宜的温度,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并进行充分发酵。(4)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遇热膨胀,使得面团暄软多空。(5)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无氧,在此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把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因此会有酒味。
【分析】1、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将糖转化成酒精,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又叫酒精发酵。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有氧条件下,能够将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或面包变得松软多孔。
2、酵母菌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一般在20~30℃,在低于水的冰点或者高于47℃的温度下,酵母细胞一般不能生长。
10.(2021·禹州模拟)如图为某些微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写相应的标号,“___”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利用的生物是[ ] 。
(3)与A相比,C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
(4)青霉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自被发现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图中可用于提取青霉素的原材料是[ ] ,它是通过 来繁殖后代。
【答案】(1)B;遗传物质
(2)C;酵母菌
(3)有真正的细胞核
(4)D;青霉素;孢子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B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
(2)C是酵母菌,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利用的生物是C酵母菌。
(3)A是细菌,C是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而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因此,与A相比,C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有真正的细胞核。
(4)D青霉菌,能产生青霉素,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青霉是多细胞的真菌,由菌丝构成,通过孢子繁殖,孢子在适宜的条件发育为新的个体。图中可用于提取青霉素的原材料是D青霉,它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
【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11.(2021·襄城模拟)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检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此病毒是从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死亡。为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武汉采取了“封城”隔离政策。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倒)有密切接触且未做好防护措施的均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必须自行隔离14天,并进行医学观察。根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将恢复期血浆治疗纳入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
(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 受到损伤。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 。
(3)抗生素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因是 。
(4)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重症患者出现症状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已经康复的病人血浆中存在抵抗新冠病毒的 。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 (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5)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两个措施)。
【答案】(1)肺
(2)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3)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
(4)抗体;特异性
(5)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只对某些致病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病毒无效。所以,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很好治疗新冠肺炎。
(4)新冠肺炎病人经医生救治痊愈后。就会在病人体内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2.(2019·许昌模拟)如图中甲和乙是两类不同细胞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填序号) 。图甲和图乙细胞都具有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填结构名称) 。
(2)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填序号) 。若图甲表示雪梨的果肉细胞,则其含有糖分的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填序号) 。
(3)细菌的结构与图甲细胞比较,最主要区别是细菌 。
(4)图中结构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 是遗传物质,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答案】(1)③⑤;细胞膜
(2)③;④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DN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1)图甲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③⑤,其中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⑤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图甲和图乙细胞都具有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2)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所以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③叶绿体。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若图甲表示雪梨的果肉细胞,则其含有糖分的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④液泡。 (3)细菌的结构与图甲细胞比较,最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图中结构⑥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DNA是遗传物质,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分析】识图:甲图为植物细胞的结构,其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液泡,⑤-线粒体,乙图为动物细胞的结构,其中,⑥-细胞核,⑦细胞膜,⑧-线粒体。
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1)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结构。
(3)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植物细胞具有)。
(5)大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多数植物细胞具有)。
(6)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植物细胞特有)。
(7)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2、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3.(2019·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菌中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资料二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些研究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 内。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答案】(1)细胞核;DNA
(2)自然选择
(3)遗传物质
(4)抗原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分析】1、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1 / 1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3 细菌、真菌和病毒
一、单选题
1.(2021·河南)《天工开物》中有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其中的“曲”即酒曲。酒曲中含有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大肠杆菌
2.(2021·河南)生物能产生后代,使得生命世代相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蘑菇通过孢子生殖 B.葡萄球菌通过分裂生殖
C.铁线蕨用种子繁殖 D.月季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
3.(2020·开封)夏天,引起食品或衣物上会发霉长毛的微生物是( )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4.(2020·河南)香菇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真菌。下列描述不符合其特征的是( )
A.无成形的细胞核 B.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
C.可利用孢子繁殖 D.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2019·河南)下列细菌或真菌中,可以用于制作酸奶的是( )
A.醋酸菌 B.乳酸菌 C.青霉 D.曲霉
二、实验探究题
6.(2019·许昌模拟)根据下列有关探究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能促进蝌蚪的发育,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蝌蚪数量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① 10只 不添加甲状腺激素 平均37天发育为青蛙
② 10只 每隔一天向玻璃缸中添加甲状腺激素5mg 平均26天发育为青蛙
Ⅰ.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 。
Ⅱ.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Ⅲ.甲、乙两组除实验变量外,所用蝌蚪的生长状况及培养的水质、温度、饵料等条件应该 且适宜。
(2)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李敏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要求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处理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Ⅰ.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 。
7.(2018·河南模拟)科学的六步洗手法,90%左右沾污在手上的微生物都能洗干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如图),设计了如下试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
(2)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不足的地方是 .
(3)细菌在适温、养料充足时,进行旺盛的 生殖.在恶劣环境中,细菌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以度过高温、寒冷、干旱、辐射等不良环境.
(4)下列常见病中哪些是由细菌引起的 (多选).
①SARS(非典) ②破伤风 ③禽流感 ④痢疾 ⑤足癣 ⑥肺结核 ⑦乙肝.
三、综合题
8.(2021·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新冠疫情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有关部门呼吁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我国群体免疫屏障。目前,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三类新冠疫苗均已在河南接种。
资料二 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S蛋白能激活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是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疫苗之一。科研人员为获得制备该疫苗所需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将少量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采用这种方法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 里。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备而成。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 。从免疫的角度来看,S蛋白相当于 。
(4)制备重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这一环节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微生物培养和 技术。
9.(2020·开封)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松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制作方法: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鲜酵母中含有酵母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2)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的原因是 ,如果水温过高会 。
(3)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是因为 。
(4)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5)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10.(2021·禹州模拟)如图为某些微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写相应的标号,“___”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2)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利用的生物是[ ] 。
(3)与A相比,C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
(4)青霉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自被发现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图中可用于提取青霉素的原材料是[ ] ,它是通过 来繁殖后代。
11.(2021·襄城模拟)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检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此病毒是从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死亡。为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武汉采取了“封城”隔离政策。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倒)有密切接触且未做好防护措施的均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必须自行隔离14天,并进行医学观察。根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将恢复期血浆治疗纳入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
(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 受到损伤。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 。
(3)抗生素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因是 。
(4)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重症患者出现症状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已经康复的病人血浆中存在抵抗新冠病毒的 。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 (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5)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两个措施)。
12.(2019·许昌模拟)如图中甲和乙是两类不同细胞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填序号) 。图甲和图乙细胞都具有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填结构名称) 。
(2)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填序号) 。若图甲表示雪梨的果肉细胞,则其含有糖分的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填序号) 。
(3)细菌的结构与图甲细胞比较,最主要区别是细菌 。
(4)图中结构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 是遗传物质,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13.(2019·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菌中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资料二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些研究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 内。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曲霉、毛霉,其中曲霉、毛霉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体内不含叶绿体,我们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等,B不符合题意。
C.醋酸菌可以用来制醋,醋酸菌为好氧菌,发酵在通气条件下进行,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其中很小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疾病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答案】C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细菌的生殖;真菌的生殖;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蘑菇属于真菌,真菌通过孢子繁殖,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球菌属于细菌,细菌通过分裂生殖,B不符合题意。
C.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不用种子繁殖,而是用孢子繁殖,C符合题意。
D.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而月季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3.【答案】D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细菌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不符合题意;
B、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因此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稍大而厚,不符合题意;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
D、霉菌有曲霉和青霉两种,都是多细胞的真菌。曲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球状,多在发霉的馒头、面包等上出现,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上面生有大量的孢子呈扫帚状,多在发霉的橘子等上出现。可见衣物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菌落: 是指由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细菌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块 。 菌落外观形态小而凸起或大而平坦,菌落透明或稍透明。
霉菌菌落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4.【答案】A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香菇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香菇的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
C.香菇能产生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C正确。
D.香菇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腐生),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因此食用的香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正确。
【分析】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5.【答案】B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风味。
故答案为:B
【分析】熟记细菌和真菌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据此答题。
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酿造酱油的菌种主要是曲霉,酿醋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和醋酸杆菌。黄豆酱以黄豆为原料,经霉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而成。毛霉的用途很广,常出现在酒药中,能糖化淀粉并能生成少量乙醇,产生蛋白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国多用来做豆腐乳、豆豉 。
6.【答案】(1)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相同
(2)杀灭原有的细菌 Ⅱ.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温度 Ⅲ.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牛奶中是否落入(进入)细菌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Ⅰ.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是否能促进蝌蚪的发育,做出假设: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Ⅱ.乙组中放入了甲状腺激素,为实验组;甲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激素,为对照组。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乙组中加入了甲状腺激素,蝌蚪的生长发育就快,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Ⅲ.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实验中甲缸和乙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Ⅰ.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Ⅱ.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Ⅲ.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是否落入(进入)细菌。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该探究实验的是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据此可作出假设: 甲状腺激素能(或不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
3、 食品的腐败原因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败。
7.【答案】(1)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的数量
(2)缺少对照实验
(3)分裂;芽孢
(4)②④⑥
【知识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可以提出该实验探究问题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吗?
(2)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该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3)细菌在适温、养料充足时,进行旺盛的分裂生殖,在恶劣环境中,细菌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芽孢,以度过高温、寒冷、干旱、辐射等不良环境;
(4)②破伤风、④痢疾、⑥肺结核是由细菌引起的,而①SARS(非典)、③禽流感、⑦乙肝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培养细菌或真菌,应先配制好培养基,并对培养基及其培养皿等材料用具进行高温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将细菌或真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进行恒温培养.因此关于细菌真菌培养的过程,培养步骤正确的是: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箱培养.
8.【答案】(1)蛋白质
(2)活细胞
(3)抗体;抗原
(4)转基因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利用其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3)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种免疫类属于特异性免疫。S蛋白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S蛋白相当于抗原。
(4)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的某个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其中有利用到转基因技术。
【分析】(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9.【答案】(1)有成形的细胞核
(2)保持酵母菌的活性;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
(3)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4)二氧化碳
(5)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1)酵母菌属于真菌,与细菌最大的区别是有真正的细胞核,而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2)酵母菌是有活性的,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因此,要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3)由上可知,酵母菌需要适宜的温度,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并进行充分发酵。(4)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遇热膨胀,使得面团暄软多空。(5)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无氧,在此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把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因此会有酒味。
【分析】1、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将糖转化成酒精,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又叫酒精发酵。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有氧条件下,能够将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或面包变得松软多孔。
2、酵母菌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一般在20~30℃,在低于水的冰点或者高于47℃的温度下,酵母细胞一般不能生长。
10.【答案】(1)B;遗传物质
(2)C;酵母菌
(3)有真正的细胞核
(4)D;青霉素;孢子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生殖;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B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
(2)C是酵母菌,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利用的生物是C酵母菌。
(3)A是细菌,C是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而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因此,与A相比,C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有真正的细胞核。
(4)D青霉菌,能产生青霉素,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青霉是多细胞的真菌,由菌丝构成,通过孢子繁殖,孢子在适宜的条件发育为新的个体。图中可用于提取青霉素的原材料是D青霉,它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
【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11.【答案】(1)肺
(2)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3)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
(4)抗体;特异性
(5)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只对某些致病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病毒无效。所以,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很好治疗新冠肺炎。
(4)新冠肺炎病人经医生救治痊愈后。就会在病人体内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2.【答案】(1)③⑤;细胞膜
(2)③;④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DN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解:(1)图甲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③⑤,其中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⑤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图甲和图乙细胞都具有的、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2)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所以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③叶绿体。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若图甲表示雪梨的果肉细胞,则其含有糖分的汁水来自细胞结构的④液泡。 (3)细菌的结构与图甲细胞比较,最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图中结构⑥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DNA是遗传物质,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分析】识图:甲图为植物细胞的结构,其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液泡,⑤-线粒体,乙图为动物细胞的结构,其中,⑥-细胞核,⑦细胞膜,⑧-线粒体。
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1)细胞膜: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结构。
(3)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与生物遗传有密切关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保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植物细胞具有)。
(5)大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多数植物细胞具有)。
(6)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植物细胞特有)。
(7)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2、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的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3.【答案】(1)细胞核;DNA
(2)自然选择
(3)遗传物质
(4)抗原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分析】1、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