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8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1·河南)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管理者,同学们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B.过期的药品可以服用
C.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D.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有利于脊柱的正常发挥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过期的药品不可以服用,如服用,则有可能危害健康,B符合题意。
C.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C不符合题意。
D. 烟酒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吸食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行为,故远离烟酒,拒绝毒品,保持身心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2020·河南)在我国,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茁壮成长。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经常不吃早餐
C.不酗酒,远离毒品 D.坚持体育锻炼
【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C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酗酒,远离毒品、坚持体育锻炼,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ACD不符合题意。B.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按量进食,B符合题意。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2019·河南)“我青春·我健康”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B.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C.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解: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世界卫生组织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C不符合题意;
D、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1)身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4.(2021·襄城模拟)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以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病原体看,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B.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C.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握手、共同进餐等途径传播
D.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要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A.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等,所以从病原体看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故A不符合题意;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引起的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故B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空气、饮食、普通接触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故C符合题意;
D.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要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常识,减少艾滋病的发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2021·襄城模拟)下列有关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拾下颏保持头后仰,使其呼吸道畅通
B.救护者-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
C.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快速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
D.胸外心脏按压与吹气交替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
【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使其呼吸道畅通,并且场地空气要新鲜,故A不符合题意。
B.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工呼吸最有效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在进行口对口吹气法时,首先要确保呼吸道通畅,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故C符合题意。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
人工呼吸最有效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前要先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的异物,有假牙时得摘取假牙,确定口腔通畅后再进行下一步,吹气后要注意观察胸腔是否有起伏。
6.(2018·内乡模拟)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不包括( )
A.血液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母婴传播 D.饮食传播
【答案】D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都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不会通过饮食传播。
故答案为:D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7.(2018·开封模拟)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答案】C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时可以从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跳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分析结果可得出: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适量摄入酒精可提高兴奋性,酒精摄入量过多时,会导致心率衰竭甚至死亡,由此说明较高浓度的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甚至停止心脏的跳动。
8.(2018·禹州模拟)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能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肺癌等多种疾病,吸烟直接危害的系统是( )
A. 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活方式病
【解析】【解答】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香烟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损伤人体的呼吸系统。
故答案为:A
【分析】吸烟者不但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因此,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吸烟,我们应该劝说吸烟者不要吸烟,并介绍吸烟的危害等。
9.(2018·高阳模拟)下列哪一项生活方式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
A.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B.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C.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D.不管多累,当日的事情一定要当日完成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不管多累,当日的事情一定要当日完成,会造成身体的劳累,会危及到身体的健康。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0.(2018·河南模拟)下列能促使人产生抗体的疾病有( )
①甲亢 ②色盲 ③乙型肝炎 ④夜盲症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①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激素异常症、②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④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营养缺乏症,都不能促使人产生抗体; ③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1.(2018·河南模拟)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每年导致死亡人数约80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传染源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D.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
【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A不符合题意;
B、病毒的形体及其微小,通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符合题意;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危害极大.
12.(2018·开封模拟)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某生物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数据,实验数据表明(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水蚤心跳次 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水蚤的正常心率约为35次/min
B.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答案】C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由表中可知当酒精的浓度分数分别是0( 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因此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因此可得出结论:低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浓度太高甚至会导致水蚤死亡。
故答案为:C
【分析】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13.下列哪项不属于遗传病( )
A.苯丙铜尿症 B.血友病 C.糖尿病 D.白化病
【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BD、苯丙铜尿症、血友病和白化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BD正确.
C、糖尿病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不属于遗传病,C错误.
故选:C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据此解答
二、实验探究题
14.(2018·长沙)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使用电子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人数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蜿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降碍
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
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
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
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______(填字母)
A.身体 B.心理 C.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 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 。
【答案】(1)抽样调査法
(2)C
(3)6小时以上
(4)
(5)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法。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时应随机取样。(2)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社会适应方面的态。(3)据表格数据可见:使用2--4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8÷963=18.4%;使用5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15÷579=19.8%,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4÷458=37.9%,可见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4)如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 。(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各位“低头族”,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分析】1、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普查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2、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3、解答此类题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答题项的要求,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弄清表格所隐藏的内容。从本题的表格中很明显的反映出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三、综合题
15.(2019·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菌中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资料二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些研究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 内。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答案】(1)细胞核;DNA
(2)自然选择
(3)遗传物质
(4)抗原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分析】1、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16.(2021·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新冠疫情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有关部门呼吁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我国群体免疫屏障。目前,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三类新冠疫苗均已在河南接种。
资料二 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S蛋白能激活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是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疫苗之一。科研人员为获得制备该疫苗所需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将少量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采用这种方法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 里。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备而成。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 。从免疫的角度来看,S蛋白相当于 。
(4)制备重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这一环节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微生物培养和 技术。
【答案】(1)蛋白质
(2)活细胞
(3)抗体;抗原
(4)转基因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利用其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3)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种免疫类属于特异性免疫。S蛋白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S蛋白相当于抗原。
(4)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的某个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其中有利用到转基因技术。
【分析】(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7.(2020·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本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于人体缺少对2019-nCoV的免疫力,所以引起新冠肺炎的流行。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面对疫情,我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资料二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对肺结核诊治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费的痰涂片、胸片检查,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品等。
(1)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2)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 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 免疫。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4)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你采取了哪些科学有效的措施? 。(答出一条合理措施即可)
【答案】(1)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nCoV);传染源
(2)杀菌物质;非特异性(或先天性)
(3)抗体
(4)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2019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所以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nCoV)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中断传染病不会流行。(2)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因此,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3)病原体等异物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分析】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病原体等异物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18.(2021·襄城模拟)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检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此病毒是从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死亡。为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武汉采取了“封城”隔离政策。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倒)有密切接触且未做好防护措施的均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必须自行隔离14天,并进行医学观察。根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将恢复期血浆治疗纳入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
(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 受到损伤。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 。
(3)抗生素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因是 。
(4)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重症患者出现症状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已经康复的病人血浆中存在抵抗新冠病毒的 。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 (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5)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两个措施)。
【答案】(1)肺
(2)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3)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
(4)抗体;特异性
(5)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只对某些致病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病毒无效。所以,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很好治疗新冠肺炎。
(4)新冠肺炎病人经医生救治痊愈后。就会在病人体内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9.(2018·河南模拟)“咳咳咳”!咳嗽时,短促深吸气,声门紧闭,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飞沫、痰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请分析回答:
(1)肺内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 →咽→鼻腔.
(2)呼吸道黏膜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免疫.
(3)肺结核是引发咳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卫生部规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必须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 .
【答案】(1)喉
(2)非特异性
(3)抗原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肺里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2)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新生儿刚出生就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 / 1河南省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8 健康的生活
一、单选题
1.(2021·河南)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管理者,同学们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B.过期的药品可以服用
C.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D.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2.(2020·河南)在我国,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青少年应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茁壮成长。下列做法不符合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经常不吃早餐
C.不酗酒,远离毒品 D.坚持体育锻炼
3.(2019·河南)“我青春·我健康”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观点你不认同的是( )
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B.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C.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D.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4.(2021·襄城模拟)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以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病原体看,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B.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C.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握手、共同进餐等途径传播
D.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要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5.(2021·襄城模拟)下列有关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拾下颏保持头后仰,使其呼吸道畅通
B.救护者-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
C.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快速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
D.胸外心脏按压与吹气交替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
6.(2018·内乡模拟)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不包括( )
A.血液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母婴传播 D.饮食传播
7.(2018·开封模拟)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8.(2018·禹州模拟)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吸烟能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肺癌等多种疾病,吸烟直接危害的系统是( )
A. 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9.(2018·高阳模拟)下列哪一项生活方式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
A.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B.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C.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D.不管多累,当日的事情一定要当日完成
10.(2018·河南模拟)下列能促使人产生抗体的疾病有( )
①甲亢 ②色盲 ③乙型肝炎 ④夜盲症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18·河南模拟)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每年导致死亡人数约80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传染源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D.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
12.(2018·开封模拟)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某生物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数据,实验数据表明( )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
每10秒水蚤心跳次 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
A.水蚤的正常心率约为35次/min
B.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C.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13.下列哪项不属于遗传病( )
A.苯丙铜尿症 B.血友病 C.糖尿病 D.白化病
二、实验探究题
14.(2018·长沙)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使用电子产品情况 健康危害情况人数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蜿部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交降碍
2-4小时 963 178 48 288 136
5-6小时 579 115 102 252 127
6小时以上 458 174 92 224 133
合计 2000 467 242 764 396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______(填字母)
A.身体 B.心理 C.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 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 。
三、综合题
15.(2019·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菌中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了“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资料二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免疫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疗法方面的贡献。这些研究都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
(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 内。染色体是由 和蛋白质组成的。
(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16.(2021·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新冠疫情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有关部门呼吁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建立我国群体免疫屏障。目前,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三类新冠疫苗均已在河南接种。
资料二 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其表面的S蛋白能激活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1)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是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疫苗之一。科研人员为获得制备该疫苗所需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将少量新型冠状病毒接种到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进行培养。采用这种方法培养是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 里。
(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备而成。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 。从免疫的角度来看,S蛋白相当于 。
(4)制备重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这一环节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微生物培养和 技术。
17.(2020·河南)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本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于人体缺少对2019-nCoV的免疫力,所以引起新冠肺炎的流行。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面对疫情,我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资料二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肺结核常见,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对肺结核诊治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费的痰涂片、胸片检查,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品等。
(1)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2)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 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 免疫。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4)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你采取了哪些科学有效的措施? 。(答出一条合理措施即可)
18.(2021·襄城模拟)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检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此病毒是从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死亡。为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武汉采取了“封城”隔离政策。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倒)有密切接触且未做好防护措施的均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必须自行隔离14天,并进行医学观察。根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将恢复期血浆治疗纳入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
(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 受到损伤。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 。
(3)抗生素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因是 。
(4)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重症患者出现症状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已经康复的病人血浆中存在抵抗新冠病毒的 。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 (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5)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两个措施)。
19.(2018·河南模拟)“咳咳咳”!咳嗽时,短促深吸气,声门紧闭,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飞沫、痰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请分析回答:
(1)肺内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 →咽→鼻腔.
(2)呼吸道黏膜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免疫.
(3)肺结核是引发咳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卫生部规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必须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有利于脊柱的正常发挥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过期的药品不可以服用,如服用,则有可能危害健康,B符合题意。
C.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C不符合题意。
D. 烟酒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吸食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行为,故远离烟酒,拒绝毒品,保持身心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2.【答案】B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AC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酗酒,远离毒品、坚持体育锻炼,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ACD不符合题意。B.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身体健康,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按量进食,B符合题意。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解析】【解答】解:A、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世界卫生组织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C不符合题意;
D、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1)身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4.【答案】C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的分类
【解析】【解答】A.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等,所以从病原体看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故A不符合题意;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引起的传染病,引起传染病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故B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空气、饮食、普通接触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故C符合题意;
D.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要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常识,减少艾滋病的发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A.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使其呼吸道畅通,并且场地空气要新鲜,故A不符合题意。
B.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故B不符合题意。
C.人工呼吸最有效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在进行口对口吹气法时,首先要确保呼吸道通畅,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故C符合题意。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
人工呼吸最有效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前要先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内的异物,有假牙时得摘取假牙,确定口腔通畅后再进行下一步,吹气后要注意观察胸腔是否有起伏。
6.【答案】D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都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不会通过饮食传播。
故答案为:D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7.【答案】C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时可以从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跳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分析结果可得出: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适量摄入酒精可提高兴奋性,酒精摄入量过多时,会导致心率衰竭甚至死亡,由此说明较高浓度的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甚至停止心脏的跳动。
8.【答案】A
【知识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活方式病
【解析】【解答】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香烟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损伤人体的呼吸系统。
故答案为:A
【分析】吸烟者不但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因此,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吸烟,我们应该劝说吸烟者不要吸烟,并介绍吸烟的危害等。
9.【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生活方式
【解析】【解答】不管多累,当日的事情一定要当日完成,会造成身体的劳累,会危及到身体的健康。
故答案为:D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0.【答案】C
【知识点】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①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激素异常症、②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④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营养缺乏症,都不能促使人产生抗体; ③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1.【答案】B
【知识点】艾滋病及其预防
【解析】【解答】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A不符合题意;
B、病毒的形体及其微小,通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符合题意;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按其英文字音(AIDS)译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近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此病毒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危害极大.
12.【答案】C
【知识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由表中可知当酒精的浓度分数分别是0( 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因此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因此可得出结论:低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抑制作用,酒精浓度太高甚至会导致水蚤死亡。
故答案为:C
【分析】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使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的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13.【答案】C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BD、苯丙铜尿症、血友病和白化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BD正确.
C、糖尿病是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不属于遗传病,C错误.
故选:C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据此解答
14.【答案】(1)抽样调査法
(2)C
(3)6小时以上
(4)
(5)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知识点】健康的概念;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法。为使调查结果真实可靠,他们在选取样时应随机取样。(2)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社会适应方面的态。(3)据表格数据可见:使用2--4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8÷963=18.4%;使用5小时手机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15÷579=19.8%,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是174÷458=37.9%,可见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4)如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 。(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各位“低头族”,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
【分析】1、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普查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2、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3、解答此类题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有效信息,牢牢抓住题干中答题项的要求,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弄清表格所隐藏的内容。从本题的表格中很明显的反映出使用6小时以上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15.【答案】(1)细胞核;DNA
(2)自然选择
(3)遗传物质
(4)抗原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生物进化的学说;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1)酿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它的染色体位于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2)资料中提及的“定向进化”是指在试管中模仿“生物进化”的过程。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3)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4)资料中显示的“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实质是“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攻击肿瘤细胞”。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还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
【分析】1、在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16.【答案】(1)蛋白质
(2)活细胞
(3)抗体;抗原
(4)转基因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利用其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3)接种该疫苗后、人体内可合成S蛋白,进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能够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种免疫类属于特异性免疫。S蛋白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S蛋白相当于抗原。
(4)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的某个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把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基因转入到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其中有利用到转基因技术。
【分析】(1)抗原:指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或异物),叫做抗原.又如:注射的“疫苗”和“类病毒”以及“移植的器官”也是属于抗原。
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17.【答案】(1)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nCoV);传染源
(2)杀菌物质;非特异性(或先天性)
(3)抗体
(4)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2019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所以新冠肺炎和肺结核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2019新型冠状病毒(或2019-nCoV)没有细胞结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中断传染病不会流行。(2)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黏膜的某些附属物有阻挡和清除异物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因此,病原体侵入人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后,机体可以通过第二道防线即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来进行防御。这两道防线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3)病原体等异物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亲爱的同学,在预防新冠肺炎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有戴口罩(或勤洗手或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分析】细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病原体等异物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18.【答案】(1)肺
(2)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3)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
(4)抗体;特异性
(5)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只对某些致病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病毒无效。所以,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很好治疗新冠肺炎。
(4)新冠肺炎病人经医生救治痊愈后。就会在病人体内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9.【答案】(1)喉
(2)非特异性
(3)抗原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肺里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2)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新生儿刚出生就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