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4 18:10:15

文档简介

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B.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运输提供动力
C.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D.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是相同的
2.(2020·北京)从同一株植物上剪下两根长势相近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将装置放在适宜条件下,数小时后发现甲装置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比乙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装置的不同之处是有无叶片
B.油层可以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
C.数小时后乙装置液面比甲低
D.实验说明水分可通过叶片散失
3.(2019·北京)裂叶山楂是比较耐旱的植物,观察发现其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储藏作用 D.光合作用
4.(2021·北京模拟)用苹果树枝条进行右图所示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丁组对照,可以探究叶是否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将该实验放在黑暗处,效果更明显
C.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乙和丙
D.量筒内液面下降的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丁>丙>乙>甲
5.(2021·通州模拟)移栽大树时需要完成的措施不包括(  )
A.根部带一个土坨 B.夏天适当的遮阴
C.尽量保留全部的枝叶 D.吊瓶输入水和无机盐
6.(2020·顺义模拟)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这一时期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秸杆的生长发育
7.(2020·北京模拟)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
B.蒸腾作用促进了有机物质的运输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体表温度
D.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散失,少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8.(2020·平谷模拟)白鹤芋是家庭室内绿植,在给其叶面喷水时,常常看到有水珠挂在叶片表面,而没有渗进叶片内,其原因是 (  )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水分不易进入
B.气孔关闭
C.表皮细胞外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D.水分过多,已吸收饱和
9.(2020·北京模拟)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
B.能够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
C.在地球水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D.将水分和无机盐散失到大气中
10.(2020·丰台模拟)为探究植被对环境的降温作用,研究人员测量了某地三种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4:30时降温效果,树荫地面>草地>陶瓷地面
B.树荫遮蔽太阳直射降低地面温度,与蒸腾作用无关
C.草地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环境热量使温度降低
D.增加城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
11.(2020·顺义模拟)下图是海桐花一天中各个时段蒸腾速率、叶温和气温的变化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蒸腾作用只发生在叶片上表皮
B.8:00-14:00间蒸腾速率下降,植物无法吸水
C.14:00-16:00间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温度
D.蒸腾作用消耗了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不利于植物生长
12.(2020·海淀模拟)马尾松是常绿植物,叶针形,能够耐低温和干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切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B.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气孔陷在表皮下,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保卫细胞的活动不影响叶的呼吸作用
13.(2020·东城模拟)为研究不同品种蓝莓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观察了蓝莓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并测定了等量的不同品种蓝莓新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品种 叶绿素总含量 (mg·g-1)
“梯芙蓝” 1.74
“库帕” 2.24
“美登” 1.37
A.结构②的细胞中叶绿体较多,对光合作用有利
B.结构③是叶脉,其中含有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C.④上的气孔开闭会影响蓝莓光合作用的强度
D.适宜条件下,三种蓝莓中“美登”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
14.(2020·北京模拟)在夏季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植物会出现“吐水”现象:从叶片表皮的气孔中吐出来的水滴挂在叶片边缘。以下对植物体内水分吸收和运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气孔的两个保卫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B.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水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沿筛管运输到叶的
D.水从根系到叶片过程中的拉力靠蒸腾作用
15.(2020·北京模拟)延庆区被誉为“北京后花园”,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林木绿化率74.5%,走进延庆的山区,你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16.(2020·房山模拟)公园灌木丛处比裸地空气湿度大,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7.(2019·顺义模拟)弥勒树别名佛肚树,是2019年世园会植物馆中长相最奇怪的一种树,巨大的树干就像弥勒佛的肚子一样。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大肚子形象,是因为它粗大的树干中存满了大量水分,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下列关于弥勒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弥勒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弥勒树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C.弥勒树树干中储存的水分是通过韧皮部中的导管运输的
D.弥勒树与植物馆中的其它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18.(2019·怀柔模拟)航椒3号种子在小明的花盆中经历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这些生长过程都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做基础,其中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受精作用 D.呼吸作用
19.(2019·大兴模拟)森林地区多降雨,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
A.根吸水较多,消耗的水分少 B.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多
C.蒸腾作用较强,空气的湿度大 D.光合作用较弱,利用的水分少
20.(2019九下·海淀模拟)右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①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21.(2019·朝阳模拟)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进行如下实验:将生长状况接近的天竺葵枝条,分别放入盛有100mL清水的量筒中。一天后,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甲装置中减少的水分全部由叶散失到空气中
B.该实验最好在阴天进行
C.由表格可知,经由叶片散失掉的水分为40mL
D.可推测出叶有水分进出的结构
22.(2018·北京模拟)据测定,干旱季节的森林每天能向大气中散失大约6kg/m2水分.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植物具有(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23.(2018·平谷模拟)豌豆是人类食物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豌豆生产国。请观察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为豌豆叶片横切观察结果
B.图②是撕取豌豆表皮观察的结果
C.观察到图①后,换高倍镜观察可见图②的结果
D.图①表皮细胞与图②保卫细胞中均含有叶绿体
二、综合题
24.(2020·顺义模拟)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丙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答:
(1)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最终进入图丙结构中的   里参与生理活动。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和   (填字母)。
(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它与图甲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   。
(3)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生理活动   (填字母)。
(4)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智能温控蔬果大棚在一些现代化的农场已经兴起。白天光照充足时,可以适当的提高温度,以提高果蔬的   作用,当夜晚降临时可以适当地降低温度,以降低果蔬细胞的   作用,这样就能够使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使果蔬的产量和品质都提高。
25.(2018·顺义模拟)下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B是   。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它也是植物进行   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所以,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向高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C不符合题意。
D.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而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又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可能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
②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图中甲与乙形成以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正确。
B.试管内的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B正确。
C.由于甲装置内具有叶片,在不断的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甲锥形瓶内的水位下降较大;乙装置由于没有叶片,枝条上有皮孔,可以散失少部分水分,因此,乙锥形瓶内的水位几乎不会变化。所以数小时后乙装置液面比甲高,C错误。
D.由实验现象可见: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裂叶山楂是比较耐旱的植物,其特点是要储存水分,减少水分的散失。裂叶山楂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
4.【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装置甲和丁比较,变量是叶片,可以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A符合题意。
B.在有阳光的地方,温度较高,蒸腾作用更旺盛,实验效果会更加明显,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丁的作用是进行对照,C不符合题意。
D.叶片的下表皮气孔较上表皮多,水分通过气孔散失。一段时间后水分下降情况由由大到小依次是丁>乙>丙>甲,水分下降最多的是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5.【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根部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植物的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B.夏天适当的遮阴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C.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符合题意。
D.为了提高树的成活率,往往要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其主要的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6.【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调节气候,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吸收来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少部分被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据此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A正确。
B.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不能促进有机物质的运输,B错误。
C.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C正确。
D.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多,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不是对水的浪费。
8.【答案】C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面还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阳光可以透过角质层而水不能透过角质层;叶脉内由导管、筛管和机械组织构成,起支持和输导作用;叶肉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白鹤芋是家庭室内绿植,在给其叶面喷水时,常常看到有水珠挂在叶片表面,而没有渗进叶片内,其原因是表皮细胞外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故答案为:C。
【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9.【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使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A正确。
B.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防止高温对植物体的伤害,B正确。
C.植物体内的水分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参与了水循环,C正确。
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不能将无机盐散失到大气中,D错误。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据此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14:30时,树荫地面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大约为37℃,草地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大约为40℃,陶瓷地面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大约为43℃,所以14:30时降温效果,树荫地面>草地>陶瓷地面,A正确。
B.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也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达到降温的效果,所以树荫遮蔽太阳直射降低地面温度,与蒸腾作用有关,B错误。
C.草地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散失的水分又可以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温度降低,C正确。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所以增加城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植物体自身的温度、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以此解题。
11.【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下表皮,故A不符合题意;8:00-14:00间蒸腾速率下降,会使植物的吸水速度降低,并不是无法吸水,故B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14:00-16:00间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温度,故C符合题意;蒸腾作用消耗了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有利于植物生长,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来的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了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从而也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能调节气候;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2.【答案】D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马尾松是植物,制作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有利于保持植物细胞的形态,便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故A正确。
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B正确。
C.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一般植物叶的下表皮分布较多的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可知气孔陷在表皮下,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故C正确。
D.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其开启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开启时二氧化碳、氧气可进出,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和释放产物。关闭时能控制水蒸气外出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从而影响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制作叶片的玻片标本的过程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3.【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结构②是栅栏组织,由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结构③是叶脉,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是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成的。叶脉中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B不符合题意。
C.结构④是下表皮,下表皮上含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因此气孔开闭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C不符合题意。
D.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植物体的叶绿素含量越多,该进行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在三种品种中,“库帕”叶绿素总含量最多,“美登”品种叶绿素总含量最少,因此在适宜条件下,三种蓝莓中“库帕”品种的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D符合题意。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图片表示蓝莓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表格展示三个品种蓝莓的叶绿素含量。
14.【答案】C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气孔
【解析】【解答】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着,当肾形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而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时,壁拉直,气孔关闭;因此,构成气孔的两个保卫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A正确;保卫细胞具有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水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并沿沿根、茎内的导管运输到叶的,C错误;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D正确。
【分析】(1)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蒸腾作用的意义包括:①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③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④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5.【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
故答案为:B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16.【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不会影响空气的湿度,A不符合题意;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空气的湿度,B不符合题意;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C符合题意;
吸收作用不会影响空气的湿度,D不符合题意。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17.【答案】C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析】【解答】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弥勒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弥勒树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B正确。
C、弥勒树树干中储存的水分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C错误。
D、弥勒树与植物馆中的其它植物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2)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18.【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叶片进行,气孔的张开、闭合控制着蒸腾作用,气孔的开闭又受环境的影响。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重大意义;对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重大作用,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故B符合题意。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解答即可。
19.【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活动。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森林地区多降雨,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强,空气的湿度大。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
20.【答案】B
【知识点】气孔;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保卫细胞两两相对围成的空腔是气孔,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分布于下表皮的数量多于下表皮,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图中的 ①气孔处于张开状态,②气孔处于闭合状态,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气体交换加快,所以图中,①气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植物蒸腾作用增强,气体交换速度加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增强,若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气体交换速度减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收到影响,可见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气孔的作用,为基础题 ,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气孔若关闭,蒸腾作用就会减弱,蒸腾作用减弱,就会影响根对水分吸收、运输既对无机盐的运输,同时,气孔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孔关闭,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21.【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A、甲装置中减少的水分主要由叶散失到空气中,除此之外还有水分的自然蒸发,A错误;
B、由于光照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该实验最好在晴天进行,B错误;
C、甲装置中减少的水分包括叶散失到空气中的和水分的自然蒸发,所以由表格可知,经由叶片散失掉的水分小于40mL,C错误;
D、图中甲与乙组成乙叶为变量的对照,由表格数据可知,叶有水分进出的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水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散失到空气中。
22.【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促进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3.【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如果把叶片横切后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图中有上表皮、下表皮,叶脉,叶肉,因此图①为豌豆叶片横切观察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在图示②所示的图示中,表皮上分布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气孔,因此图②是撕取豌豆表皮观察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观察到图①后,换高倍镜观察可见图②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叶肉含有较多的叶绿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掌握叶片的结构,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靠近叶片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24.【答案】(1)氧气;线粒体;B;A
(2)Ⅰ;C;叶绿体
(3)B
(4)光合;呼吸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的生理活动主要是A呼吸作用,植物进行A呼吸作用时吸收的气体是氧气,最终进入图丙结构中的线粒体里参与生理活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晚上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Ⅰ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与图甲中C光合作用的生理活动相对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由此可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B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4)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白天光照充足时,可以适当的提高温度,以提高果蔬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利于增产。当夜晚降临时可以适当的降低温度,低温能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以降低果蔬细胞的呼吸作用,这样就能够使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使果蔬的产量提高。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5.【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气孔;蒸腾作用
(3)B
(4)植树造林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1)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2)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构成它的保卫细胞控制;(3)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不符合题意;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C不符合题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多植树造林。
【分析】1、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不断地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所制造的氧气量大大超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量,多余的都以气体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动物又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部分生物及其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或形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于大气中,形成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一氧平衡。可以用简式表示如下:
2、叶片的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1 / 1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1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B.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运输提供动力
C.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D.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是相同的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所以,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向高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C不符合题意。
D.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而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又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可能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
②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2.(2020·北京)从同一株植物上剪下两根长势相近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将装置放在适宜条件下,数小时后发现甲装置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比乙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装置的不同之处是有无叶片
B.油层可以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
C.数小时后乙装置液面比甲低
D.实验说明水分可通过叶片散失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图中甲与乙形成以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正确。
B.试管内的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试管内的水分蒸发,排除试管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B正确。
C.由于甲装置内具有叶片,在不断的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甲锥形瓶内的水位下降较大;乙装置由于没有叶片,枝条上有皮孔,可以散失少部分水分,因此,乙锥形瓶内的水位几乎不会变化。所以数小时后乙装置液面比甲高,C错误。
D.由实验现象可见: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2019·北京)裂叶山楂是比较耐旱的植物,观察发现其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储藏作用 D.光合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裂叶山楂是比较耐旱的植物,其特点是要储存水分,减少水分的散失。裂叶山楂叶片的气孔只分布在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
4.(2021·北京模拟)用苹果树枝条进行右图所示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丁组对照,可以探究叶是否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将该实验放在黑暗处,效果更明显
C.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乙和丙
D.量筒内液面下降的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丁>丙>乙>甲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装置甲和丁比较,变量是叶片,可以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A符合题意。
B.在有阳光的地方,温度较高,蒸腾作用更旺盛,实验效果会更加明显,B不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丁的作用是进行对照,C不符合题意。
D.叶片的下表皮气孔较上表皮多,水分通过气孔散失。一段时间后水分下降情况由由大到小依次是丁>乙>丙>甲,水分下降最多的是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5.(2021·通州模拟)移栽大树时需要完成的措施不包括(  )
A.根部带一个土坨 B.夏天适当的遮阴
C.尽量保留全部的枝叶 D.吊瓶输入水和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根部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植物的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B.夏天适当的遮阴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不符合题意。
C.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符合题意。
D.为了提高树的成活率,往往要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其主要的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6.(2020·顺义模拟)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这一时期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秸杆的生长发育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调节气候,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答案为:B。
【分析】根吸收来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少部分被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据此作答。
7.(2020·北京模拟)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
B.蒸腾作用促进了有机物质的运输
C.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体表温度
D.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散失,少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A正确。
B.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不能促进有机物质的运输,B错误。
C.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C正确。
D.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多,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不是对水的浪费。
8.(2020·平谷模拟)白鹤芋是家庭室内绿植,在给其叶面喷水时,常常看到有水珠挂在叶片表面,而没有渗进叶片内,其原因是 (  )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水分不易进入
B.气孔关闭
C.表皮细胞外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D.水分过多,已吸收饱和
【答案】C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面还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阳光可以透过角质层而水不能透过角质层;叶脉内由导管、筛管和机械组织构成,起支持和输导作用;叶肉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白鹤芋是家庭室内绿植,在给其叶面喷水时,常常看到有水珠挂在叶片表面,而没有渗进叶片内,其原因是表皮细胞外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故答案为:C。
【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9.(2020·北京模拟)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
B.能够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
C.在地球水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D.将水分和无机盐散失到大气中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像一个水泵,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使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A正确。
B.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防止高温对植物体的伤害,B正确。
C.植物体内的水分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参与了水循环,C正确。
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不能将无机盐散失到大气中,D错误。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据此解答。
10.(2020·丰台模拟)为探究植被对环境的降温作用,研究人员测量了某地三种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4:30时降温效果,树荫地面>草地>陶瓷地面
B.树荫遮蔽太阳直射降低地面温度,与蒸腾作用无关
C.草地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环境热量使温度降低
D.增加城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14:30时,树荫地面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大约为37℃,草地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大约为40℃,陶瓷地面对应的纵坐标温度大约为43℃,所以14:30时降温效果,树荫地面>草地>陶瓷地面,A正确。
B.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也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达到降温的效果,所以树荫遮蔽太阳直射降低地面温度,与蒸腾作用有关,B错误。
C.草地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散失的水分又可以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温度降低,C正确。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所以增加城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由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植物体自身的温度、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以此解题。
11.(2020·顺义模拟)下图是海桐花一天中各个时段蒸腾速率、叶温和气温的变化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蒸腾作用只发生在叶片上表皮
B.8:00-14:00间蒸腾速率下降,植物无法吸水
C.14:00-16:00间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温度
D.蒸腾作用消耗了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不利于植物生长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下表皮,故A不符合题意;8:00-14:00间蒸腾速率下降,会使植物的吸水速度降低,并不是无法吸水,故B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14:00-16:00间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温度,故C符合题意;蒸腾作用消耗了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有利于植物生长,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来的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了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从而也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能调节气候;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020·海淀模拟)马尾松是常绿植物,叶针形,能够耐低温和干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切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B.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气孔陷在表皮下,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保卫细胞的活动不影响叶的呼吸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马尾松是植物,制作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有利于保持植物细胞的形态,便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故A正确。
B.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故B正确。
C.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一般植物叶的下表皮分布较多的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可知气孔陷在表皮下,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故C正确。
D.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其开启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开启时二氧化碳、氧气可进出,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和释放产物。关闭时能控制水蒸气外出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从而影响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制作叶片的玻片标本的过程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3.(2020·东城模拟)为研究不同品种蓝莓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观察了蓝莓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并测定了等量的不同品种蓝莓新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品种 叶绿素总含量 (mg·g-1)
“梯芙蓝” 1.74
“库帕” 2.24
“美登” 1.37
A.结构②的细胞中叶绿体较多,对光合作用有利
B.结构③是叶脉,其中含有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C.④上的气孔开闭会影响蓝莓光合作用的强度
D.适宜条件下,三种蓝莓中“美登”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
【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结构②是栅栏组织,由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结构③是叶脉,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是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成的。叶脉中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B不符合题意。
C.结构④是下表皮,下表皮上含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因此气孔开闭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C不符合题意。
D.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植物体的叶绿素含量越多,该进行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在三种品种中,“库帕”叶绿素总含量最多,“美登”品种叶绿素总含量最少,因此在适宜条件下,三种蓝莓中“库帕”品种的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D符合题意。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图片表示蓝莓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表格展示三个品种蓝莓的叶绿素含量。
14.(2020·北京模拟)在夏季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植物会出现“吐水”现象:从叶片表皮的气孔中吐出来的水滴挂在叶片边缘。以下对植物体内水分吸收和运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气孔的两个保卫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B.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水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沿筛管运输到叶的
D.水从根系到叶片过程中的拉力靠蒸腾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气孔
【解析】【解答】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控制着,当肾形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细胞向外弯曲,气孔张开,而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时,壁拉直,气孔关闭;因此,构成气孔的两个保卫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A正确;保卫细胞具有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正确;水是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并沿沿根、茎内的导管运输到叶的,C错误;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D正确。
【分析】(1)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2)蒸腾作用的意义包括:①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②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③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④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5.(2020·北京模拟)延庆区被誉为“北京后花园”,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林木绿化率74.5%,走进延庆的山区,你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
故答案为:B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16.(2020·房山模拟)公园灌木丛处比裸地空气湿度大,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不会影响空气的湿度,A不符合题意;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空气的湿度,B不符合题意;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C符合题意;
吸收作用不会影响空气的湿度,D不符合题意。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17.(2019·顺义模拟)弥勒树别名佛肚树,是2019年世园会植物馆中长相最奇怪的一种树,巨大的树干就像弥勒佛的肚子一样。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大肚子形象,是因为它粗大的树干中存满了大量水分,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下列关于弥勒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弥勒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弥勒树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C.弥勒树树干中储存的水分是通过韧皮部中的导管运输的
D.弥勒树与植物馆中的其它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析】【解答】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弥勒树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弥勒树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B正确。
C、弥勒树树干中储存的水分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C错误。
D、弥勒树与植物馆中的其它植物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2)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18.(2019·怀柔模拟)航椒3号种子在小明的花盆中经历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这些生长过程都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做基础,其中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受精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叶片进行,气孔的张开、闭合控制着蒸腾作用,气孔的开闭又受环境的影响。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重大意义;对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重大作用,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故B符合题意。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解答即可。
19.(2019·大兴模拟)森林地区多降雨,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
A.根吸水较多,消耗的水分少 B.呼吸作用较强,产生的水分多
C.蒸腾作用较强,空气的湿度大 D.光合作用较弱,利用的水分少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活动。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森林地区多降雨,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强,空气的湿度大。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
20.(2019九下·海淀模拟)右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①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②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B
【知识点】气孔;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保卫细胞两两相对围成的空腔是气孔,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分布于下表皮的数量多于下表皮,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图中的 ①气孔处于张开状态,②气孔处于闭合状态,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气体交换加快,所以图中,①气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植物蒸腾作用增强,气体交换速度加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增强,若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气体交换速度减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收到影响,可见B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气孔的作用,为基础题 ,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气孔若关闭,蒸腾作用就会减弱,蒸腾作用减弱,就会影响根对水分吸收、运输既对无机盐的运输,同时,气孔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孔关闭,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21.(2019·朝阳模拟)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进行如下实验:将生长状况接近的天竺葵枝条,分别放入盛有100mL清水的量筒中。一天后,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甲装置中减少的水分全部由叶散失到空气中
B.该实验最好在阴天进行
C.由表格可知,经由叶片散失掉的水分为40mL
D.可推测出叶有水分进出的结构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A、甲装置中减少的水分主要由叶散失到空气中,除此之外还有水分的自然蒸发,A错误;
B、由于光照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该实验最好在晴天进行,B错误;
C、甲装置中减少的水分包括叶散失到空气中的和水分的自然蒸发,所以由表格可知,经由叶片散失掉的水分小于40mL,C错误;
D、图中甲与乙组成乙叶为变量的对照,由表格数据可知,叶有水分进出的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水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散失到空气中。
22.(2018·北京模拟)据测定,干旱季节的森林每天能向大气中散失大约6kg/m2水分.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植物具有(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分解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水分从气孔蒸腾,使植物体内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从而促进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3.(2018·平谷模拟)豌豆是人类食物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豌豆生产国。请观察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为豌豆叶片横切观察结果
B.图②是撕取豌豆表皮观察的结果
C.观察到图①后,换高倍镜观察可见图②的结果
D.图①表皮细胞与图②保卫细胞中均含有叶绿体
【答案】D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如果把叶片横切后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图中有上表皮、下表皮,叶脉,叶肉,因此图①为豌豆叶片横切观察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在图示②所示的图示中,表皮上分布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气孔,因此图②是撕取豌豆表皮观察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观察到图①后,换高倍镜观察可见图②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保卫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含有叶绿体,但是数量相对较少,叶肉含有较多的叶绿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掌握叶片的结构,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靠近上表皮,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靠近叶片下表皮,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二、综合题
24.(2020·顺义模拟)图甲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丙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答:
(1)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最终进入图丙结构中的   里参与生理活动。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和   (填字母)。
(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它与图甲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   。
(3)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生理活动   (填字母)。
(4)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智能温控蔬果大棚在一些现代化的农场已经兴起。白天光照充足时,可以适当的提高温度,以提高果蔬的   作用,当夜晚降临时可以适当地降低温度,以降低果蔬细胞的   作用,这样就能够使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使果蔬的产量和品质都提高。
【答案】(1)氧气;线粒体;B;A
(2)Ⅰ;C;叶绿体
(3)B
(4)光合;呼吸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的生理活动主要是A呼吸作用,植物进行A呼吸作用时吸收的气体是氧气,最终进入图丙结构中的线粒体里参与生理活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晚上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Ⅰ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与图甲中C光合作用的生理活动相对应。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其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由此可知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B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4)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白天光照充足时,可以适当的提高温度,以提高果蔬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利于增产。当夜晚降临时可以适当的降低温度,低温能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以降低果蔬细胞的呼吸作用,这样就能够使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使果蔬的产量提高。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5.(2018·顺义模拟)下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B是   。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它也是植物进行   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    。
【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气孔;蒸腾作用
(3)B
(4)植树造林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1)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2)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构成它的保卫细胞控制;(3)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不符合题意;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C不符合题意;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多植树造林。
【分析】1、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不断地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所制造的氧气量大大超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量,多余的都以气体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动物又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部分生物及其残体被微生物分解或形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于大气中,形成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一氧平衡。可以用简式表示如下:
2、叶片的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