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教为练 提升概括能力
——以统编四上语文园地七“交流平台”教学为例
【设计理念】
统编四上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采用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交流。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语文阅读能力中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统编版教材注重语文要素的层级渗透、语用实践的层层推进。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四上第四单元已有铺垫,即“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本单元重在训练学生“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的方法来把握“多件事”的主要内容;四下第六单元教给学生“把每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的方法把握“叙事性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己。”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树立训练意识,给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让每个孩子在实践过程中丰富经验,自己去体会、去构建学习的方法策略。因此,笔者以单元复习单为载体,帮助学生巩固、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语言实践中,变知识的掌握为能力的发展,切实提升中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表格,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总结“根据课题提示把握主要内容”以及
“把握‘一件事’‘多件事’主要内容”的方法;
2.勾连教材资源,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概括能力,落实语文要素。
【教学流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内容 总结概括方法
1.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古往今来一位位爱国志士的“家国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蓄须明志”的梅兰芳,他们的事迹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
现在谁能借助复习单中的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表格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多件事”概括(表格1)
课 题 人 物 主 要 事 件 我的发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1.修身课上,
2.十二岁那年,
3.一个星期天,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 拒绝为日本人演戏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宣布登台唱戏。
2.
3.
4.
3.学生对照表格,自由练说主要内容。
4.指名几名学生按照表格分别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5.小组讨论:对照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组汇报反馈,总结方法:有些课文写了多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这个要求看起来似乎不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即便到了第三学段依然不能“初步把握”。给学生搭建“表格”支架,一方面能帮助他们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表格的梳理、归纳,将零散的知识加以总结变成理论的、整合的方法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块二:阅读“交流平台” 前后“关联”“整合”
1.请大家自由读读3个学习伙伴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阅读。
3.交流阅读收获。比如,题目可以帮助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出示表格2、表格3,分小组完成。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题提示”概括(表格2)
课 题 以课题为中心提问(人物、时间、事件……) 主要内容 我的发现
《观潮》 问题1:
问题2:
……
《盘古开天地》 问题1:
问题2:
……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件事”概括(表格3)
课 题 起 因 经 过 结 果 我的发现
《普罗米修斯》
《女娲补天》
5.对照表格,分小组讨论发现了什么。
6.分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组别1: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题的文章可以选择用“课题扩充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出的问题要紧扣课题;整理所提的问题答案,用简洁的语言稍加整理,就能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组别2:如果全文的中心事件只有一件,那么只要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完整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根据题目提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伙伴的一句话,“哪些文章适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根据题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教材的编排及学生的学情,充分展开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走一步回头一步”,边学习边总结具体的操作方法,在语言实践中下形成最为科学的学习体系。
“一件事”的概括四上第四单元已重点训练,此环节略处理。可引导学生将“一件事”与“多件事”概括进行比较,从而明确“多件事”概括时,每一件事的概括可适当简洁些。】
板块三:勾连教材资源 落实语文要素
(一)勾连“目录”
1.请大家翻到语文书的“目录”部分,哪些课文可以根据题目提示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选择其中的一篇试着用“课题扩充”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研读“目录”,发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蝙蝠和雷达》《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爬天都峰》等课文都可以根据题目提示把握主要内容。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所选择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引导说说概括的方法。
4.学生交流学习新收获,教师小结:有时候,同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概括。
(二)勾连“阅读链接”
1.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102面,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难忘的一课》,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各自选择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交流、评议、修改,形成最好的方案。
4.全班交流,形成共识。即采用“多件事”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5.教师小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可以用不同的概括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语文能力,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语文实践中习得的。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决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对处于训练起步阶段的中年级学生。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从基础抓起,由难到易,使学生在有步骤、有层次的训练中找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