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 世说新语 》二则 考前复习
课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文学常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原文呈现
〔内集〕
〔儿女〕
〔文义〕
〔俄而〕
〔骤〕
〔何所似〕
〔差可拟〕
〔未若〕
〔因风〕
解释词语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
急。
像什么。
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不如,不及。
乘风。因,趁、乘。
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重点句子翻译】
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译文 《咏雪》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一种了和谐、融洽、欢快、轻松、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问题梳理
?
2.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的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其它答法言之成理亦可)
3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从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
4. “撒盐”、“柳絮”两喻孰优孰劣?为什么?
参考答案示例:
“柳絮”好。“柳絮”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欠缺这种意蕴。
“撒盐空中”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原文呈现
〔期行〕
〔日中〕
〔舍去〕
〔乃)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家君〕
〔引〕
〔顾〕
解释词语
相约同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才。
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方。委,舍弃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牵拉
回头看。
1.期日中,过中不至。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不再等候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4.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重点句子翻译】
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 )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 ) 的人。
2.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不讲信用
没有礼貌
知错能改
理解填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元方入门不顾。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陈太丘的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的人。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
?
(示例) 不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如此求全责备,是客人无信无礼在前。不能因为元方的入门不顾就认为他是个不懂礼貌的人。(也可以答“失礼”,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梳理
问题梳理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解析:在选文中定位“友人惭”一句,探究上下文语境,确定后用原文作答。
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示例:他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已经认识到错误,就应原谅他。元方的“入门不顾”让客人很尴尬,这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言之有理即可)
一、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二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你有不同看法吗
参考答案示例:从课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欠缺这种意蕴。
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漫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课后思考探究
参考答案: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四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积累拓展
不久,一会儿。
相比
不如,不及。
离开 才
约定 舍弃
五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其中有一些尊称和谦称。读一读,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
(补充练习)写出对应的敬辞或谦辞
(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称对方,意为“您”)
(阅读对方的文章) (称宾客到来)
(请人原谅) (请人改文章)
(请接纳收下礼物) (对方的生日)
(恭维别人有扛鼎之力)
(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意思是不要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补充练习)写出对应的敬辞或谦辞 参考答案
阁下(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足下(称对方,意为“您”)
拜读(阅读对方的文章) 光临(称宾客到来)
海涵/包涵(请人原谅) 斧正(请人改文章)
笑纳(请接纳收下礼物) 华诞(对方的生日)
鼎力相助(恭维别人有扛鼎之力)
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意思是不要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实战训练场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完成1~4题。(15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 相委而去
(4)元方入门不顾
《 世说新语 》二则练习题(一)
相比
不如,比不上
舍弃
回头看
2、翻译句子。(4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4分)
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完成1~4题。(15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 寒雪日内集
(2) 俄而雪骤
(3)与友期行
(4)太丘舍去
《 世说新语 》二则练习题(二)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不久,一会儿
约定
离开
2、翻译句子。(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独自先走了。当他走了之后,他的朋友才到。
简直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就离开了。
3、指出下列称谓。(3分)
(1)君:
(2)尊君:
(3)家君: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您。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4.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你明白什么道理 (4分)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的探究能力,从选文中提炼出讲诚信、懂礼貌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完成1~4题。(15分)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与友期行: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
(3)下车引之:________
(4)入门不顾:________
《 世说新语 》二则 练习题(三)
约定
才
拉,牵拉
回头看
2、翻译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家门。
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C
4、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
(示例) 不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如此求全责备,是客人无信无礼在前。不能因为元方的入门不顾就认为他是个不懂礼貌的人。(也可以答“失礼”,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