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05 09: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4分)若关于x的方程(m﹣1)x2+mx﹣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满足(  )
A.m≠1 B.m≠﹣1
C.m≠0 D.m为任意实数
2.(4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1=0的根的情况为(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不能确定
3.(4分)若点A(2,a)与B(1,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两点,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4.(4分)如果甲乙两地相距25cm,那么在1:1000000的地图上它们相距(  )
A.2.5km B.25km C.0.25km D.250km
5.(4分)如下图,在函数y=的图象上取A、C两点,由这两点分布向x轴作垂线,垂足B、D,设△AOB、△COD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下列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s1=s2 D.不能确定
6.(4分)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kx﹣k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7.(4分)如果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1,1),则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一 B.二 C.三 D.四
8.(4分)如图,D为△ABC的AB边上的一点,∠DCA=∠B,若AC=cm,AB=3cm,则AD的长为(  )
A.cm B.cm C.2cm D.cm
9.(4分)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AB,AC边上的点,DE∥BC,且S△ADE:S四边形DBCE=1:8,那么AE:AC等于(  )
A.1:9 B.1:3 C.1:8 D.1:2
10.(4分)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一边长为6,则另一个三角形周长为(  )
A.24 B.18
C.18或24 D.18或24或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4分)一元二次方程x2=2x的根是   .
12.(4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px+3=0的一个根是﹣1,则p=   .
13.(4分)已知代数式x2+3x+5的值是7,则代数式2x2+6x﹣2的值是    .
14.(4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5.(4分)深圳经济开发区1月份工业产值为72亿元,3月份工业产值为50亿元,设平均每月降低的百分率为x,可列方程为    .
16.(4分)如图,P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任意一点,作PE垂直x轴于点E,作PF垂直y轴于点F,则四边形PEOF的面积为    .
17.(4分)如图,G是平行四边形ABCD边CD的延长线上一点,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
18.(4分)图,△ABC中,BC=2,DE是它的中位线,下面三个结论:①DE=1;②△ADE∽△ABC;③△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有    .
三、解答题(19题20分,20~25题各8分,26题10分,共78分)
19.(20分)解方程
(1)x2﹣2x+1=4;
(2)x(2x﹣3)=2(2x﹣3);
(3)x2﹣x﹣6=0;
(4)(x+2)(x+3)=﹣1.
20.(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的一个根为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m的值.
21.(8分)已知a、b、c是△ABC的三边,其中a=6,b=8,且关于x的方程x2﹣cx+25=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22.(8分)某专卖店每天销售20件商品时,每件商品可获得40元的利润.经过调查发现,此商品的单价每降低1元,则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商品,若该店想获得1200元的利润,并且考虑要尽可能多的让利于顾客,每件商品应该降价多少元?
23.(8分)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30°,BC=8cm,点P、Q同时从B、A出发,分别向终点A、C移动,P、Q的速度分别是2cm/s,1cm/s,问经过几s后,三角形APQ的面积是2cm2?
24.(8分)如图,已知△ABC中,DE∥BC,EF∥AB.
(1)求证:△ADE∽△EFC;
(2)AD:DB=2:3,AB=15,BC=10,求四边形BDEF的周长.
25.(8分)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且CD2=AD BC.
(1)求证:△APD∽△PBC;
(2)求∠APB的度数.
26.(10分)Rt△AO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所示,点O为原点,点A(0,8),点B(6,0),点P在线段AB上,且AP=6.
(1)求点P的坐标;
(2)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8-2019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龙塘中学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4分)若关于x的方程(m﹣1)x2+mx﹣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满足(  )
A.m≠1 B.m≠﹣1
C.m≠0 D.m为任意实数
【分析】直接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关于x的方程(m﹣1)x2+mx﹣2=0是一元二次方程,
∴m﹣1≠0,
解得m≠1.
故选:A.
2.(4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1=0的根的情况为(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不能确定
【分析】计算出方程的判别式为Δ=m2+4,可知其大于0,可判断出方程根的情况.
【解答】解:
方程x2+mx﹣1=0的判别式为Δ=m2+4>0,所以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A.
3.(4分)若点A(2,a)与B(1,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两点,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
【分析】直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中,k=﹣2<0,
∴图象在二、四象限,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点A(2,a)与点B(1,b)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2>1,
∴a>b.
故选:A.
4.(4分)如果甲乙两地相距25cm,那么在1:1000000的地图上它们相距(  )
A.2.5km B.25km C.0.25km D.250km
【分析】由比例尺定义可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依题意列式即可得出图上距离.
【解答】解: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得实际距离=25cm×1000000=250km,
故选:D.
5.(4分)如下图,在函数y=的图象上取A、C两点,由这两点分布向x轴作垂线,垂足B、D,设△AOB、△COD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下列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s1=s2 D.不能确定
【分析】由于A、C两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直角三角形AOB与直角三角形COD的面积都为|k|,相等.
【解答】解:∵在函数y=的图象上取A、C两点,由这两点分布向x轴作垂线,垂足B、D,
∴直角三角形AOB与直角三角形COD的面积S1=S2=|k|.
故选:C.
6.(4分)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kx﹣k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分析】因为k的符号不确定,所以应根据k的符号及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当k<0时,﹣k>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二,四象限,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选项C符合;
当k>0时,﹣k<0,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一、三象限,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过一、三、四象限,无符合选项.
故选:C.
7.(4分)如果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1,1),则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一 B.二 C.三 D.四
【分析】首先把(1,1)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得k;从而可得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判断直线经过的象限.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1),
∴k=1,
则函数y=kx﹣2即为y=x﹣2,它的图象过一、三、四象限,一定不过第一象限.
故选:A.
8.(4分)如图,D为△ABC的AB边上的一点,∠DCA=∠B,若AC=cm,AB=3cm,则AD的长为(  )
A.cm B.cm C.2cm D.cm
【分析】先判断△ADC与△ACB相似,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解即可.
【解答】解:∵∠A=∠A,∠DCA=∠B,
∴△ADC∽△ACB,
∴AD:AC=AC:AB,
∵AC=cm,AB=3cm,
∴AD:=:3,
解得AD=2cm.
故选:C.
9.(4分)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AB,AC边上的点,DE∥BC,且S△ADE:S四边形DBCE=1:8,那么AE:AC等于(  )
A.1:9 B.1:3 C.1:8 D.1:2
【分析】由题可知:△ADE∽△ABC,相似比为AE:AC,由S△ADE:S四边形DBCE=1:8,得S△ADE:S△ABC=1:9,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解答】解:∵DE∥BC,
∴△ADE∽△ABC,
∴S△ADE:S△ABC=AE2:AC2,
∵S△ADE:S四边形DBCE=1:8,
∴S△ADE:S△ABC=1:9,
∴AE:AC=1:3.
故选:B.
10.(4分)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一边长为6,则另一个三角形周长为(  )
A.24 B.18
C.18或24 D.18或24或
【分析】先求出已知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分对应边的不同,分三种情况,根据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由题意,三角形的周长为3+4+5=12,
设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周长为x,
①6与3是对应边时,
∵两三角形相似,
∴=,
解得x=24;
②6与4是对应边时,
∵两三角形相似,
∴=,
解得x=18;
③6与5是对应边时,
∵两三角形相似,
∴=,
解得x=;
综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24或18或.
故选:D.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11.(4分)一元二次方程x2=2x的根是 x1=0,x2=2 .
【分析】先移项,再提公因式,使每一个因式为0,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移项,得x2﹣2x=0,
提公因式得,x(x﹣2)=0,
x=0或x﹣2=0,
∴x1=0,x2=2.
故答案为:x1=0,x2=2.
12.(4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px+3=0的一个根是﹣1,则p= 4 .
【分析】将x=﹣1代入一元二次方程x2+px+3=0,即可求得p的值,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一元二次方程x2+px+3=0有一个根为﹣1,
∴(﹣1)2+p×(﹣1)+3=0,
解得,p=4,
故答案为:4.
13.(4分)已知代数式x2+3x+5的值是7,则代数式2x2+6x﹣2的值是  2 .
【分析】由已知得x2+3x=2,再将所求式子变形为含x2+3x的形式,整体代入即可得答案.
【解答】解:∵x2+3x+5=7,
∴x2+3x=2,
∴2x2+6x﹣2=2(x2+3x)﹣2=2×2﹣2=2,
故答案为:2.
14.(4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k<1且k≠0 .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得到k≠0且Δ=22﹣4k>0,然后求出两不等式的公共部分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k≠0且Δ=22﹣4k>0,
解得k<1且k≠0.
故答案为k<1且k≠0.
15.(4分)深圳经济开发区1月份工业产值为72亿元,3月份工业产值为50亿元,设平均每月降低的百分率为x,可列方程为  72(1﹣x)2=50 .
【分析】三月份的产值=一月份工业产值×(1﹣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2,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
【解答】解:∵一月份工业产值达72亿元,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
∴二月份的工业产值为72(1﹣x),
∴三月份的工业产值为72(1﹣x)(1﹣x)=50(1﹣x)2,
∴可列方程为72(1﹣x)2=50,
故答案为:72(1﹣x)2=50.
16.(4分)如图,P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任意一点,作PE垂直x轴于点E,作PF垂直y轴于点F,则四边形PEOF的面积为  2 .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无论如何变化,只要知道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即可求解.
【解答】解:四边形PEOF的面积为|﹣2|=2.
故答案是:2.
17.(4分)如图,G是平行四边形ABCD边CD的延长线上一点,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6对 .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DC,
∵△ABE∽△CGE,△AEF∽△CEB,△GFD∽△GBC,△ABF∽△DGF,△ABF∽△GBC五对,还有一对特殊的相似即△ABC≌△ADC,
∴共6对.
故答案为:6对.
18.(4分)图,△ABC中,BC=2,DE是它的中位线,下面三个结论:①DE=1;②△ADE∽△ABC;③△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有  ①②③ .
【分析】首先由DE是△ABC的中位线即可得出DE的长,由此对①进行判断;接下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DE∥BC,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对②进行判断;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到△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比,由此可对③进行判定.
【解答】解:①∵DE是它的中位线,BC=2,
∴DE=×BC=1.
故①正确;
②在△ABC中,BC=2,DE是它的中位线,
∴DE∥BC,
∴△ADE∽△ABC,
故②正确;
③∵△ADE∽△ABC,相似比为1:2,
∴△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1:4.
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
三、解答题(19题20分,20~25题各8分,26题10分,共78分)
19.(20分)解方程
(1)x2﹣2x+1=4;
(2)x(2x﹣3)=2(2x﹣3);
(3)x2﹣x﹣6=0;
(4)(x+2)(x+3)=﹣1.
【分析】(1)(2)(3)利用因式分解求解即可;
(4)利用公式法求解即可.
【解答】解:(1)x2﹣2x+1=4,
x2﹣2x﹣3=0,
(x﹣3)(x+1)=0,
解得x1=3,x2=﹣1;
(2)x(2x﹣3)=2(2x﹣3),
x(2x﹣3)﹣2(2x﹣3)=0,
(2x﹣3)(x﹣2)=0,
解得x1=,x2=2;
(3)x2﹣x﹣6=0,
(x﹣3)(x+2)=0,
解得x1=3,x2=﹣2.
(4)(x+2)(x+3)=﹣1,
x2+5x+7=0,
∵a=1,b=5,c=7,
∴b2﹣4ac=25﹣28=﹣4<0,
∴原方程无实数跟.
20.(8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0的一个根为2,求它的另一个根及m的值.
【分析】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a,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a+2=3,a×2=m,求出即可.
【解答】解: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a,
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2=3,a×2=m,
解得:a=1,m=2,
另一根为1,m=2.
21.(8分)已知a、b、c是△ABC的三边,其中a=6,b=8,且关于x的方程x2﹣cx+25=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试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分析】先利用判别式的意义得Δ=(﹣c)2﹣4×25=0,所以c=1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
【解答】解:∵关于x的方程x2﹣cx+25=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Δ=(﹣c)2﹣4×25=0,
而c>0,
∴c=10,
∵a=6,b=8,
∴a2+b2=c2,
∴△ABC为直角三角形.
22.(8分)某专卖店每天销售20件商品时,每件商品可获得40元的利润.经过调查发现,此商品的单价每降低1元,则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商品,若该店想获得1200元的利润,并且考虑要尽可能多的让利于顾客,每件商品应该降价多少元?
【分析】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的销售利润为(40﹣x)元,每天可售出(20+2x)件,利用每天获得的利润=每件的销售利润×每天的销售量,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再结合要尽可能多的让利于顾客,即可得出每件商品应该降价20元.
【解答】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的销售利润为(40﹣x)元,每天可售出(20+2x)件,
依题意得:(40﹣x)(20+2x)=1200,
整理得:x2﹣30x+200=0,
解得:x1=10,x2=20.
又∵要尽可能多的让利于顾客,
∴x=20.
答:每件商品应该降价20元.
23.(8分)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30°,BC=8cm,点P、Q同时从B、A出发,分别向终点A、C移动,P、Q的速度分别是2cm/s,1cm/s,问经过几s后,三角形APQ的面积是2cm2?
【分析】在Rt△ABC中,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过点Q作QM⊥AB于点M,设运动时间为ts,则AP=(16﹣2t)cm,QM=tcm,由三角形APQ的面积是2cm2,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在Rt△ABC中,∠C=90°,∠A=30°,BC=8cm,
∴AB=2BC=16cm.
过点Q作QM⊥AB于点M,如图所示.
设运动时间为ts,则AP=(16﹣2t)cm,AQ=tcm,QM=AQ=tcm,
依题意得:×t (16﹣2t)=2,
整理得:t2﹣8t+4=0,
解得:t1=4+2,t2=4﹣2.
答:经过(4﹣2)s或(4+2)s后,三角形APQ的面积是2cm2.
24.(8分)如图,已知△ABC中,DE∥BC,EF∥AB.
(1)求证:△ADE∽△EFC;
(2)AD:DB=2:3,AB=15,BC=10,求四边形BDEF的周长.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D=∠C,∠EFC=∠B,∠ADE=∠B,等量代换得到∠ADE=∠EFC,即可求解;
(2)由DE∥BC,EF∥AB,推出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E=BF,BD=EF,由于△ADE∽△EFC,△ADE∽△ABC,AD:DB=2:3,得到BD=9,DE=4,即可求解.
【解答】(1)证明:∵DE∥BC,EF∥AB,
∴∠AED=∠C,∠EFC=∠B,∠ADE=∠B,
∴∠ADE=∠EFC,
∴△ADE∽△EFC,
(2)解:∵DE∥BC,EF∥AB,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DE=BF,BD=EF,
∵△ADE∽△EFC,△ADE∽△ABC,AD:DB=2:3,
∴AD:AB=2:5=DE:BC,
∵AB=15,BC=10,
∴AD=6,BD=9,DE=4,
∴四边形BDEF的周长=2×(BD+DE)=24.
25.(8分)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且CD2=AD BC.
(1)求证:△APD∽△PBC;
(2)求∠APB的度数.
【分析】(1)CD2=AD BC可得AD:PC=PD:BC,又由△PC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可求出∠ADP=∠BCP=120°,进而证明△ACP∽△PDB;
(2)由△APD∽△PBC,可得∠APD=∠B,则可求得∠APB的大小.
【解答】解:(1)证明:
∵△PCD是等边三角形,
∴PD=PC=DC,∠PDC=∠PCD=60°,
∴∠ADP=∠BCP=120°,
∵CD2=AD BC,
∴AD:PC=PD:BC,
∴△APD∽△PBC;
(2)∵△APD∽△PBC,
∴∠APD=∠B,
∵∠B+∠BPC=60°,
∴∠APD+∠BPC=60°,
∴∠APB=60°+∠DPC=120°.
26.(10分)Rt△AO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所示,点O为原点,点A(0,8),点B(6,0),点P在线段AB上,且AP=6.
(1)求点P的坐标;
(2)x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B、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需要用到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相似等方面的知识点,在求坐标的时候用方程思想可以更方便些.问题一可直接运用三角形相似求出结果,问题二则需要分情况讨论,Q点坐标不止一个.
【解答】解:(1)由勾股定理得AB=10,设p点坐标为(x,y),
则由三角形相似可得=代入数值可得x=3.6.
=,
解得y=3.2
故P点坐标为(3.6,3.2).
(2)假设Q点坐标为(q,0),若BP为斜边则q=3.6.
若BQ为斜边,则=,解得BQ=,
因为OB=6,
所以q=﹣.
故Q点坐标为(3.6,0)或(﹣,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