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2.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2.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5 08: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盐的定义;
(2)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3)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规律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粒子运动的角度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通过情景,引入新课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反应

学生上台演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做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动画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

通过写出的几个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得出盐和中和反应的定义

讨论: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讨论:中和反应的运用

小结

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课时、课型:1课时(40分钟),探究性实验课
教具准备
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
仪器:烧杯、玻璃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利用熟石灰来清理洒满浓硫酸的路面? 思考,讨论,提出猜想:熟石灰和浓硫酸发生了反应? 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新课。
复习酸和碱的定义: 提问: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本节课的教学。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回忆旧知,引出新知。
【板书】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若想知道酸和碱能否反应,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观察现象并描述:没有明显现象。 引发学生思考没有明显现象能否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提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到底有没有发生反应呢?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反应?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描述:1、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从无色变成红色,接着滴加稀盐酸,溶液又从红色变成无色; 2、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从紫色变成蓝色,但感觉现象不是很明显,接着滴加稀盐酸,溶液又从蓝色变成紫色,再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又从紫色变成红色。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提问:1、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 若要判断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的反应是否能反应,需要借助那种指示剂效果更好。 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根据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借助酚酞溶液效果会更好。 不是,有的反应有明显显现,不需要借助指示剂就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请同学们观看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动画,得出什么结论? 观看微观动画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运用微观动画,帮组学生从宏观现象向微观解释转化,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板书】NaOH + HCl == NaCl +H2O 1、反应实质:H+ + OH- === H2O 做笔记 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请同学们书写下列三个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 三个学生上台书写,其余学生写在导学案上。 培养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以上化学方程式的共同特点,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分析,得出盐和中和反应的定义。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2、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碱→盐+水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即是中和反应的实质。 做笔记 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提问:你认为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思考,得出结果: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 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图文并茂介绍酸和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生互动观察,倾听,总结;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PPT展示熟石灰处理洒满浓硫酸马路的图片,请同学们解释原因。 原因是:浓硫酸和熟石灰发生了中和反应。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请同学们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小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PPT展示《学以致用》: 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 Zn +2HCl == ZnCl2 + H2↑ B .CuO + 2HCl == CuCl2 + H2O C.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D .AgNO3 + HCl == AgCl ↓+ HNO3 2.写出下列事例中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用稀盐酸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练习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布置作业:课本P65第1、5题及导学案上的题目 课后完成 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八、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能力不够。
九、教学反思:
根据对教材和教学参考的解读和理解,我认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中和反应,另一个就是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我利用PPT展示:利用熟石灰处理洒满浓硫酸的马路的场景来引入新课,既与生活相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这样做既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探究酸和碱能否反应的实验中,采用分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分体现了现如今的科学素养教学模式。
教学中可能存在以下不足:
在探究环节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层次不同,较弱的学生可能在实验探究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会拉长探究的时间。
对于中和反应的实质探究,采用微观动画分析,因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能力稍弱的学生可能理解不透测,会导致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一知半解。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是平时实验开展的较少,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