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2 09: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19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熨(yùn)帖 垣墙(huán) 遏(è)制 勤能补拙(zhuó)
B.叨扰(dāo) 恓惶(qī) 夤缘(yín) 血(xuè)气方刚
C、夙昔(sù) 联袂(jué) 云翳(yì) 挥斥方遒 (qiú)
D、嫔妃(pín) 讣告(fù) 粗犷(guǎng) 亘古不变(gèn)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B、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D.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 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C.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D. 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个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到
   B、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侣
   C、苟非吾之所有 苟:如果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绕。
  6、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A、顺流而东也     B、而今安在哉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投水而死
 7、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南史 隐逸下》)
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3分)
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3分)
8、用“\”给下面的文段段句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三、诗歌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两题(7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9、(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0、默写(四句任选三句作答,多选按前三题计分)(4分)
1、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3、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四、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真实的神话
南帆
人们对于电子传播媒介的信任与机械有关:这种真实不是某一个头颅想象出来的,这种真实是公正不阿的机械拍摄下来的。机械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摄像机不会因为某种偏见、打瞌睡或者笔误而有意无意地歪曲了现实。另一方面,摄像机是客观的,中性的,它摒弃了人为的主观判断而忠于世界呈现的真相。人们常常利用摄像机进行比喻。人们常常说,某个作家的小说如同摄像机拍摄的一样真实。利用特技摄影,人们可以看到一朵花活起来似的开怀怒放,看到深海的珊瑚和奇形怪状的鱼类。人们从未有过这样的视觉经验,但人们相信摄像机不会错。
  可是,这种信任过于天真了。影像符号、机械与科学技术提供的是某种表象的真实,这些机械从未脱离过人为的有意操纵。摄像机的推、拉、摇、蒙太奇以及种种匠心独运的剪辑无不暗示出机械操纵者的主观意图。这里,所谓的真实无宁说是机械操纵者所承认、所欲看到的真实,摄像技巧不过是为这一切制造某种貌似自然的形式而己。某些时候甚至可以极端地说,电子传播媒介提供的表面真实不过是换取人们对于虚构的信赖――表面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虚构。例如,电影一开始就没有陷于所谓的真实之内。电影并没有停留在照相式的反映上,电影的意图更像是赋予某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以真实的外观。早期电影史上,人们称之为“魔术师”的乔治 梅里爱已经开始运用多次曝光拍摄一些魔幻的场面――这种魔幻因为保存了某些可信的细节而极具真实感。从摄影棚、模型的使用到特技摄影,电影“弄虚作假”的技术日臻成熟。换一句话说,只要人们愿意,电子传播媒介完全有条件编造天衣无缝的谎言。
  如果说,摄影棚、模型、特技摄影多少与现实原型发生某种联系,那么,计算机――另一种机械――的诞生几乎改变了电影制作之中的所有领域。计算机的数码成像无疑是一场彻底的革命。计算机抛下了现实世界,或者说,计算机正在凭空生产某种“真实”。数码成像不必乞求视觉误差的效果,不必利用模型或者特殊的拍摄费尽心机地偷天换日,这种“真实”仅仅来自导演的想象。无论是《真实的谎言》,还是《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人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种种奇异的景象,生龙活虎,清晰无比――但是这些景象并未出现在摄像机的镜头之前。数码成像的基本涵义是,摄像机拍下某些原始图像以数码的形式输入计算机之后,创作人员可以根据导演的意图对任何一部分图像的形状、色彩以及运动的快慢、方向进行三维立体图像的处理。《侏罗纪公园》的计算机三维特技制作是由ILM工作室完成。这个工作室在计算机屏幕上制作了一头10英尺长的速食龙,然后由计算机模拟两台摄影机多次成像,把一头恐龙变成十多头,并且按照每秒24幅的标准生产出恐龙连续动作的静止画面。的确,《侏罗纪公园》的创作人员和观众一样从未见过真实的恐龙,但是,影片之中的恐龙不仅活灵活现,它们在跺地时腿部的肌肉还会发生颤动。在我看来,数码成像可能摧毁某些最后残存的界限。
神话的时代已经逝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哪叱探海,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神话赖以产生的文化环境消失了。马克思曾经问道:“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自动纺机、铁道、机车和电报并存吗?”相信科学技术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旋律,科学技术是人们观察真实的保证。然而,人们没有料到的是,现今的科学技术业己具有这种能力――它甚至能随心所欲地制造“真实”。相对于原始初民的神话作品,科学技术无宁说是一个超级的神话制造者,只不过科学技术的威望可以将这些神话称之为真实而己。这时,人们可能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实:某些时候,科学技术导致了神话与真实二元对立的消解。
11、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摄像机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它能摒弃人为的主观判断,公正不阿地反映世界的真相。
B.特技摄影给人们带来从未见过的奇异景象,人们因为信赖科学技术,对此并不怀疑。
C.只有天真的人才会相信“魔术师”乔治 梅里爱拍摄的电影中那些细节是真实可信的。
D.从制作过程来看,《侏罗纪公园》中那些活灵活现的恐龙实际上没有什么现实基础。
E. ILM工作室先制作了一条速食龙,再用两台摄影机多次成像,而制作出十多条恐龙。
12、下列有关“真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真实”是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人们认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有价值的。
B.电子传播媒介刻意追求表象的“真实”,有时目的只是为了换取人们对虚构的信赖。
C.和照片带来的完全的“真实”不同,早期的电影就没有局限在完全的“真实”里面。
D.“真实”和神话之间曾经有过清晰的界限,但这种界限现在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13、 根据文意,摄像机拍摄影像和计算机数码成像主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14、第四段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马克思如何看待科学和神话的关系,作者又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观点。(4分)
(二)散文阅读
一夜芳邻
王充间
①说来也是一桩人生幸事,我竟然有机会在一个半世纪之后与蜚声世界文坛的勃朗特三姊妹做了短暂的邻居。
②来到哈沃斯已是暮色微茫了。我投宿的小客栈与教堂隔着一条小道,特辟的西窗斜对着三姊妹的故居(现为勃朗特纪念馆),抬起头来便能望见里面的灯光。实在难以想象,这样几间看不出什么特色的普通石屋,从中竟升起了卓绝千古的文学之星,竟孕育出那些恢宏、壮美的传世杰作!凡是读过《简·爱》、《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格雷》的人,有谁不为三姊妹天马行空般的瑰奇诡异的想象力,为她们书中捍卫独立人格、表达强烈爱憎的蕴涵,美得苍凉、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笔而倾倒呢?
③与她们同时代的英国著名的诗人马修·阿诺德写过一首题为《哈沃斯墓园》的诗,在深情悼惜勃朗特三姊妹超人的智慧、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之余,称许她们为拜伦之后无与伦比的天才。作为一个文学群落,“三姊妹现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仅见的。难怪有人说,她们的出现是近代的一则神话。直到今天,西方还有人称她们为“文学的斯芬克斯”,一个难解的谜团。
④天阴得更沉了,漫空飘洒起蒙蒙的雨雾,茫茫视域里一片潮天湿地。我简单地用过早餐。便急匆匆地一头钻进了向往已久的勃朗特纪念馆。这里资料比较丰富,实物也不少,几个展览柜中都珍藏着手迹、书稿,衣橱里存放着夏洛蒂穿戴过的衣服、鞋帽,厅堂里摆着艾米莉弥留之际躺过的沙发,还有安妮最珍爱的摇椅,各个居室的布置也都保持原貌。
⑤从画像上看到,夏洛蒂一头短发,一双大而奇特的眼睛止水般的宁静,身材瘦小,举止稳重;艾米莉个头略高,一副神经质,不胜羞怯似的,显得落落寡合;她们的妹妹安妮长着一双略带紫罗兰色的眼睛,面孔富于表情,神态有些矜持。三姊妹的体质十分孱弱,患着同样的结核病。死神一直在这家庭里猖獗肆虐,七年间三姊妹先后弃世,分别得年三十九岁、三十岁和二十九岁。小妹妹死在几十英里外的一个市镇。骸骨没有运回;两个姐姐病逝之后,即被乡亲们安葬在本村的教堂里。
⑥勃朗特一家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状态,一向清贫寒素,三姊妹童年是在寂寞凄苦中度过的,但精神世界并不空虚。父亲是一位牧师,性格有些乖戾,却酷爱文学,出版过诗集,早岁周游各地,带回来许多文学名著。母亲也是天资颖慧的,只是年纪很轻就去世了。三姊妹上过几年学校,由于秉性孤僻,与其他女孩子很少交往,更多时间是在家里自学,由父亲给她们讲课,或者跟随阅历丰富的女仆在荒原上闲步,听讲一些带有原始意味、充满离奇色彩的遗闻佚事……她们从老女仆那里了解到了社会上各色人等的生活方式和百式百样的人生厄运、家庭悲剧。
⑦天气转晴,和煦的秋阳钻出了云层,枫香筛下来片片光影,教堂的七彩玻璃上映射着耀眼的光芒。“叮叮当当”,一阵钟声响起,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上午十一点,时间过得真快呀!还有几十分钟就要登上返程的班车,告别芳邻,同三姊妹说声“再见”了。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我请人拍摄了两张与故居的合影。回过头去,又凝神瞩望了好一会儿,想让这座不寻常的建筑牢牢嵌入我的记忆之窗。
14.文章开头说的“一桩人生幸事”是指什么事?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一桩人生幸事?(4分)
答:一桩人生幸事指
因为:
15.根据第四、五段的内容,简要分析概括勃朗特三姊妹不同的性格特点。(3分)
答:
16.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三才女”的父亲、母亲和老女仆的有关事迹?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
五、语言表达运用(8分)
1/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60字)(4分) 下面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2/请从下面关联词中,选出三个最恰当的词,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_____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_____讲故事或作报告,却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_____不写稿子,_____应像一篇文章。
六、本大题1小题,(4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韩非子 五蠹》中有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2)遇到无法抵抗的时候,静静地等待机会,真是要比横冲直撞地浪费体力有用得多啊!——刘墉(台湾)
(3)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阳光,是大海的等待。——汪国真
以上几段文字中都提到了“等待”。你对“等待”是怎么看的 “等待”引发了你哪些联想 请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C
3.B(“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
4.B
5.A
6.A
7.断句两处1分。(3分)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8.(1)代词,这件事,此 (2)极,最 (3)已经
9.(1)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以示人:省略句,以之示人——1分,足:值得——1分,语义1分)
(2)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足:值得—1分,至于:到了—1分)
9、诗歌答案:
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我们的友情将像这山溪渡一样经得起社会风云的考验。)(2)全诗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先判断,再分别结合原诗作答。)
 
 
参考答案:
12.B D(A项后半句是一种肤浅的看法,“摄像机的推、拉、摇、蒙太奇以及种种匠心独运的剪辑无不暗示出机械操纵者的主观意图”。C项的说法等于否认了乔治 梅里爱拍摄的电影细节的真实性,而根据原文,他的细节是完全真实的。E项错在“用两台摄影机多次成像”,原文是“由计算机模拟两台摄影机多次成像”。选两项但只对一项不给分,选一项并选对给2分)
13.A(错在“人们认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有价值的”,文中无此信息,即使是海明威的例子,也不能说明“只有”真实的才是有价值的。)
14.相同点:它们都是科学技术的产物,都受到人为有意的操纵,都能把虚构的东西变得像真实的一样。
不同点:摄像机多少要和现实原型发生某种联系,计算机可以抛下现实世界,凭空生产某种“真实”。
15.马克思认为,科学和神话是对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神话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2分)作者并不否认就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的,马克思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但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作者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已经不够准确了,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超级的神话制造者。(1分)
14.①是指与勃朗特三姊妹做了短暂的邻居,有机会参观勃朗特纪念馆一事;(2分)
②因为勃朗特三姊妹是千古文学之星,蜚声世界,自己向往已久,现在竟成了芳邻,永生难忘,所以值得庆幸. (2分)
15.①夏洛蒂:聪慧、宁静、稳重;②艾米莉:敏感、羞怯、寡合;③安妮:活泼、多情、矜持。
16.①因为“三才女”的成功,与她们的家庭影响和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作者为了突出“三才女”成功的原因,所以要详写这三人的有关事迹。
(意思答对即可)
17.C E(A前后不对应,“夏洛蒂”应改为“三姊妹”,因为《简·爱》是“夏洛蒂”的代表作、《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代表作、《阿格尼丝·格雷》是安妮的代表作,不能张冠李戴;B言过其实,绝对化,其实她们在拜伦之后是无与伦比的,是“近代”的一则神话,并非是空前绝后的;D故意反说,三姊妹虽然短寿,但成就很大,其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与许多高寿的文学家相比,毫不逊色。)
18.
19/解析:本题要求串引出的节目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除了题干上为我们提供的这个联欢会的主题“青春万岁”外,没有其他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从“青春万岁”这个主题来入手串引,引出“友谊”,才能达到连贯得体的目的。
A.虽然 而 即使 也
【参考答案】:(1)青春是东升的朝阳,是缤纷的花朵;青春是熊熊燃烧的激情,是撬动世界的力量!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今晚在此相聚,就让我们高歌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吧!
(2)挺起你的胸膛,谱写壮丽的诗篇;迈开你的双脚,攀登成功的阶梯;张开你的双臂,拥抱美好的未来;朋友们,因为我们正年轻!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3)年轻的朋友,你来自岳麓山下,还是橘子洲头?你要走向未名湖畔,还是清华校园?三湘子弟多才俊,扬子洞庭俱风流!下面请欣赏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3分)
译文: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
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3分)
译文:有时有人涉过水沟偷他家竹笋,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们(方便的)过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