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 扫除语言障碍,加强朗读,力求熟读成诵,摘录文中名言警句并学会运用。
2 .理清结构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3 .了解两篇文章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作比较阅读,了解随笔这种文学体裁。
4. 学习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领悟本文所论述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点及难点:
1.理清结构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2.学习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领悟本文所论述的读书方法
学法指导:
作为自读课文,本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怡( )矫( )嚼( )诘( )黠( )
2 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高谈( )论 吹毛求( ) 寻章( )句 不求( )解
咬文( )字 因小( )大 开( )有益 ( )会贯通
二 、学习研讨
三、练习延伸
1.举例分析《谈读书》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找出《谈读书》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的认识?
3.《不求甚解》如何把驳和立统一起来的?
4.两篇短文的写作风格有什么不同?
5.比较训练
三个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乙说“好读书。”丙说:“好读书。”请问他们各自意思是什么?
甲:
乙:
丙:
6.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
思索。
翻开中外5000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终于创造了震惊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过了几万次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成果。不能想像,他在每一次失败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于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青春,是短暂的,但它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地探求人生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而道远,不思索行吗?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一生中只知道吃饭、睡觉而不会思索的人,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1.生活中需要思索。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论据有哪两种?分别举例。
3、“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 ),“通”不能删去,理由是:
四、相关链接:
学后记:
课题:短文两篇 课型:新授课 编稿时间:2007年7月15日
使用时间: 执笔人:张兰兰 审核:张兰兰 陈倩 张珊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