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字词。
2.运用事例引出论点的方法。
3.选取典型事例论证观点。
4.培养勇于创新,富于创造的精神。
学习重点及难点:
1.理解由一个具体实例引出论点的写法。
2.体会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并学习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学法指导: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事理严密,论证层次清晰的议论文。教学中宜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本文运用举例论证证明论点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学习过程:
1、 预习 导学
1.查字典,词典,读准点字音,记住字形。
模()式 汲( )取 根深蒂( )固 孜孜( )不倦
2.解释词语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二、学习 研讨
三、练习延伸
1、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课文是用什么论证方法阐述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2、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
3、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作者是怎样论述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请大以《关于“0”的断想》说话,请同学们尽量打开思路,看谁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讨论,互相发言,然后写下来,准备发言。
6.阅读选文后回答。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却别呢?
某心理学家专家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管住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他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 选文在论述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 第一段的两处“?”是疑问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有何好处?
四、相关链接:
学后记:
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执笔: 张兰兰 审核:张兰兰、陈倩、张珊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