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故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悟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体会作者的感情,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学:
1.“我”回故乡时见到的景象有何特点?心情如何?
2.在故乡,着重描写了哪两个人物?
3.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填空
①《故乡》中对闰土的刻画主要运用 手法,对他的 描写和 描写,较为突出。
②《故乡》的情节是: — — 。
二、学习·研讨:
三、练习延伸
1.⑴反复读课文,思考一下,杨二嫂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⑵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什么?
⑶渐离故乡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我”为什么气闷?“高墙”比喻什么?
2.朗读课文最后两段,请大家揣摩这几句话的含义。
⑴如何理解“现在我无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的含义?
⑵划出文中表明“我”充满希望,精神振奋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⑶“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阅读《高尚的施舍》一文,然后答题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着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握住母亲的乎,俯下身说:“如果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你叫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摘自《知识文库》
⑴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⑵阅读1~8节,模仿示例,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示例:当乞丐到我家门前乞讨时,他可怜地晃荡着空空的衣袖。
①当母亲叫乞丐搬砖时,他
②在母亲单手搬砖后,他
③在母亲给乞丐20元钱的报酬时,他
⑶从文中找出最能反映母亲性格特征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各一句并作简要分析,填表。
描写方法:
动作:
语言:
典型语句:
母亲形象:
⑷ 第7节中加点的“这”和第17节中加点的“这”所指代的具体对象虽不相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
⑸ 本文以“高尚的施舍”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⑹ 根据文意,发挥合理想象,简要写出“断臂乞丐”变成“董事长”的历程。
四、相关链接:
学后记:
执笔:陈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