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成绩统计表 B.地球仪
C.压强p D.水分子
2.(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曾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3.(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统称为氧元素。这是因为不管在氧气分子中,还是在水分子中,这些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 )
A.核外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4.(2018·杭州)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 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 等微粒,已知N为7 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单质 B.1个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 共含有 35个质子 D.1 个 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5.(2018·宁波)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6.(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D.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7.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Zn C.N2 D.CO
8.(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菟丝子为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营养。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 )
A.韧皮部的筛管 B.木质部的筛管
C.韧皮部的导管 D.木质部的导管
9.(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在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
A.1 B.2 C.3 D.4
10.(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
A.钙单质 B.钙元素 C.钙原子 D.钙离子
11.(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在Fe、Fe2+、Fe3+三种粒子中,一定相等的是( )
A.带电量 B.核电荷数 C.核外电子数 D.质量
12.(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是根冠;④是伸长区
B.根能生长是因为③处细胞不断伸长
C.当施化肥过多时,①处细胞吸水增加
D.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3.(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D.硫酸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的
14.(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n、m来表示,应为( )
A.Z+n-m B.Z-n+m C.Z-n-m D.Z+m+n
15.(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是( )
A. B.
C. D.
16.(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化合物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C2H2 B.C2H4 C.C2H6 D.CH4
17.(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上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他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量筒中液面的变化及原因是( )
①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高;
②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低;
③枝条A带有叶,蒸腾作用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
④枝条A带有叶,光合作用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光合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某小组设计了“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四组实验,最恰当的一组( )
A.
B.
C.
D.
19.(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Ca(ClO)2]等,这三种物质都含( )
A.原子团 B.氯分子 C.氯离子 D.氯元素
20.(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2015年浙江籍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C15H22O5,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二、填空(本大题共54分)
21.(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 和 ,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不同或相同),所以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2.(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请用化学式或化学名称表示:
4个铵根离子 ;氖气 ;5个氧离子 ;氯化铜 ;碳酸钠 ;Fe(NO3)2 ;P2O5 ;BaSO4 ;NH3 ;
CH4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氢氧化钾 ;
2个氯分子 ;1个钙离子 ;硫化锌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3.(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圆圈代表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代表质子数,“+”表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弧线代表电子层,电子层上的数字代表该层上的电子数)。
(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B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 。
(2)图A中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类似于氯化钠的构成,则氟化钠是由 微粒构成的。
24.(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已知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则氧化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某元素R与氢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H4,含氢为25%,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R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相同分子数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5.(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 用。如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 表示某些区域。请回答:
(1)洋葱根的生长主要依赖 区(填字母)。
(2)因c区细胞能进行②过程,所以c区属于 组织。
(3)③表示 过程,它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形成组织。
26.(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写出3SO42-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2” ;“4” ;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① ;②2C ;③Mg2+ ; ④H2SO4 。
27.(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有下列这些物质:①氢气
②氨气 ③铜 ④氦气 ⑤冰水混合物
⑥洁净的空气 ⑦氯化钠 ⑧碘酒 ⑨澄清石灰水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6分)
28.(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29.(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取两段基本相同的嗣种植物枝条,将乙的叶片摘剩下一片,甲不做处理。两段枝条分别放进装有红色水的甲、乙锥形瓶里。将两个锥形瓶放在天平两边,调节天平达到平衡,然后将装置在阳光下照射3~4h。
(1)如果把枝条上的叶片做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会发现叶片结构中的 最有可能染上红色。因为里面有 管;它是运输 的通道。
(2)运输到叶片的水大部分会从 散失掉,这称为 作用。这种作用的意义之一是 。能控制水分散失的细胞是叶片的 细胞。
(3)对比甲、乙的质量,此时较轻的是 。因此移栽树苗通常要摘除大部分叶片的意义是 。
30.(2020八下·拱墅开学考)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哪一部分结构? 。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31.(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认识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
(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发生了改变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含有“过氧基”(﹣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如图3,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序号)。
(3)气体A和气体B接触可发生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2
该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32.(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已知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35H74O5N4Mg),由此可知组成叶绿素的元素有 种,其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医药上用的阿斯匹林的组成里含有4.5%的氢、35.5%的氧、60%的碳,其分子量为180。阿斯匹林的化学式为CxHyOz,则y的值是 。
33.(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右下图是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其溶质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3)200g该葡萄糖注射液含多少g葡萄糖?
(4)90g葡萄糖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多少g麦芽糖(C12H22O11)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等,比如分子结构很微小,肉眼不能看见,制造模型方便人们认清分子的结构。
【解答】A、B、C选项都属于模型,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事物,而压强p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3年波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解答】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按时间的顺序是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而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解答】A、 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不是单质,故A 错误;
B、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错误;
C、 离子是由得失电子形成的,与原子核无关,而一个N原子有7个质子,所以 有35个质子;故C正确;
D、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 有35个电子,但是 还有得到的一个电子,所以共有36个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3)根据反应的模型可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之比;(4)甲是甲烷分子化学式CH4,表示每个甲烷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解答】A.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甲是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说法正确,A错误;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化学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说法正确,B错误;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由微观模型可知,丙分子有一个,丁分子有2个,所以1:2,说法正确,C错误;
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根据甲的微观结构可知,一个甲分子是由四个氢原子和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结构图如下:
【解答】A、③是叶脉,它的作用是运输养料,A不符合题意;
B、②④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从而制造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⑥为气孔,叶片的气孔作用比如蒸腾作用时能将体内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C不符合题意;
D、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植物的内部结构,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不是植物的组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符号的含义分析,既能表示元素又能表示物质的,需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解答】A、O不能表示物质,不符合题意;
B、 Zn 能表示锌元素、一个锌原子和锌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C、 N2 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D、 CO 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由下而上输送水和无机盐的管道,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由分析可知,在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中,韧皮部中的筛管能够疏导有机物,而木质部中的导管能够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菟丝子主要吸取现成的营养,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有有机物,因此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韧皮部的筛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据此可以计算出x。
【解答】钠为+1价,磷为+5,氧为-2价,因此(+1)×(5)+(+5)x+(-2)×10=0,x=3,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
【解答】钙是组成人体极为重要的元素,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钙元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
【解答】Fe(原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都属于铁元素,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A、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A不符合题意;
B、根的生长是因为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B不符合题意;
C、当施化肥过多时,根毛细胞失水,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的原因是有大量根毛,吸收面积大大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纯净物中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氧气等;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碳等,A不符合题意;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符合题意;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铁、铜等。必须强调是“纯净物”而不是“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硫酸是宏观物质,应由氢、氧、硫三种元素组成或由硫酸分子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进行分裂,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答】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则Bn-的核外电子总数为z+n,由于Am+和B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Am+的核外电子数为z+n,因为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z+n+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蒸腾作用是将体内的水分通过叶子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将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能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符合题意;
C、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燃烧起来,因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该装置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此装置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能够验证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含碳的质量分数对比即可。
【解答】将C2H2、C2H4、C2H6、CH4中碳原子都变为1,则化学式变为CH、CH2、CH3、CH4,分子相同,分母最小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因此C2H2最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作用是帮助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将体内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同时植物的叶子也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能够吸收水分。
【解答】量筒中液面的变化及原因是: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低,②对;枝条A带有叶,蒸腾作用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③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装置C其他条件都相同,包括植物的植株大小、形状,有生命力的,一个在完全培养液中生存,另一个在除去N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中生存,比较缺少N矿质元素的植物生长情况,是最恰当的一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Ca(ClO)2]都含氯原子,这些氯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因此这三种物质都含有氯元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区分。
【解答】A、每个分子的质量的单位不是克,A不符合题意;
B、碳元素的质量分子最大,B不符合题意;
C、碳、氧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C不符合题意;
D、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其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答案】氧分子;氢分子;不同;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的实验可用八个字概括:“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解答】水通电后,电源正负电极上都产生气体,正极的气体少,负极的气体多,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是氢气,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故答案为:氧分子;氢分子;不同;分子
22.【答案】4NH4+;Ne;5O2-;CuCl2;Na2CO3;硝酸亚铁;五氧化二磷;硫酸钡;氨气;甲烷;;KOH;2Cl2;Ca2+;ZnS;Al2O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4个铵根离子4NH4+,5个氧离子可表示为5O2-,1个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氖气Ne;氯化铜CuCl2;碳酸钠Na2CO3;Fe(NO3)2硝酸亚铁;P2O5五氧化二磷;BaSO4硫酸钡;NH3氨气;CH4甲烷;氢氧化钾KOH;2个氯分子2Cl2;;硫化锌ZnS;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
故答案为:4NH4+;Ne;5O2-;CuCl2;Na2CO3;硝酸亚铁;五氧化二磷;硫酸钡;氨气;甲烷; ;KOH;2Cl2;Ca2+;ZnS;Al2O3
23.【答案】(1)Na;7
(2)离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1中右上角是元素符号。
(2)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稳定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以及物质又是由微粒构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Na,图B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7。
(2)图A中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类似于氯化钠的构成,则氟化钠是由离子微粒构成的。
故答案为:(1)Na;7(2)离子
24.【答案】+5;12;16;1:2;11:1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运用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切入解答。
【解答】某M的氧化物中,M元素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8,因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故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则M为氮元素;
由题意可知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该氧化物的分子中M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其化学式为N2O5,
设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5=0,解得x=+5。
某种元素R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RH4,其中R的质量分数为75%,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5%,则R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5%:25%=3:1,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4)=3:1,x=12,R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16。
假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为1个分子,则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氧元素的质量比即为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假设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均为mg,则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故答案为:+5;12;16;1:2;11:14
25.【答案】(1)b和c
(2)分生
(3)细胞分化(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根据这些结构特点解答。
【解答】(1)分生区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洋葱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c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b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2)C区是分生组织,因它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3)③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因为它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形成组织。
故答案为:(1)b和c(2)分生(3)细胞分化(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6.【答案】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硫酸根离子中有4个氧原子;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个碳原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硫酸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或离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由分析可知离子带电荷数标在化学式中的方法,因此3SO42-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2”:代表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4”代表:一个硫酸根离子中有4个氧原子;化学式的下标为原子数,因此①Ca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②2C中的“2”代表2个碳原子;③Mg2+中的“2”代表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④H2SO4中的“2”代表一个硫酸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硫酸根离子中有4个氧原子;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个碳原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硫酸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
27.【答案】⑥⑧⑨;①③④;②⑤⑦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氮气等,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氢气.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
【解答】属于混合物的是⑥洁净的空气⑧碘酒⑨澄清石灰水,因为它们都是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单质的是①氢气、③铜、④氦气,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的是②氨气,⑤冰水混合物、⑦氯化钠,因为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氯化钠和氨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⑥⑧⑨;①③④;②⑤⑦
28.【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满量筒水的体积和其量程相等,根据分度值读出甲乙量筒内水的体积,然后求出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的体积。
(2)根据已知长、宽、高可求出土壤的体积,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即为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和土壤的体积之比即为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
【解答】(1)因为量筒的量程为200mL,故3个满量筒的水的量为600mL,根据题意,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600mL+50mL=650mL,往装土壤的烧杯中的加水的量为:600mL+150mL=750mL。
(2)因为土壤颗粒之间有空隙,故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土壤块中加入的水的量大。
(3)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图甲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图乙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因往放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往土壤烧杯中加入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所以,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分别为:V铁水=3×200mL+50mL=650mL,V土水=3×200mL+150mL=750mL
土壤的体积:V土=10cm×10cm×5cm=500cm3
因土壤中有空气,空气的体积等于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所以,空气的体积:V空=V土水-V铁水=750mL-650mL=100mL=100cm3 ,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20%(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9.【答案】(1)叶脉;导;水分和无机盐
(2)气孔;蒸腾;提供吸水的动力/散热;保卫
(3)甲;减少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植物的叶片、气孔、散失水分角度切入解答。
【解答】(1)如果把枝条上的叶片做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会发现叶片结构中的叶脉最有可能染上红色。因为里面有导管;它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2)运输到叶片的水大部分会从气孔散失掉,这称为蒸腾作用。这种作用的意义之一是提供吸水的动力/散热。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能控制水分散失的细胞是叶片的保卫细胞。
(3)对比甲、乙的质量,此时较轻的是甲,甲的叶子较多,乙的叶子较少,甲散失水分更多,甲比较轻,因此移栽树苗通常要摘除大部分叶片的意义是减少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1)叶脉;导;水分和无机盐(2)气孔;蒸腾;提供吸水的动力/散热;保卫(3)甲;减少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30.【答案】(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汽化(或蒸发)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1)利用压强的特点进行气密性的检查,操作中看到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说明气密性良好。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实验结束后发现B部分呈红色说明B这个圈属于植物的木质部,木质部的中心部分是髓结构。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汽化(或蒸发),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3)髓(4)汽化(或蒸发)
31.【答案】(1)D
(2)④
(3)B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分析】(1)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切入解答。
(2)含有“过氧基”(-O-O-)有杀菌消毒作用。
(3)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O.属于氧化物。
【解答】(1)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A不符合题意;
B、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是因为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进入到水分子的间隔中,所以蔗糖不见了,但蔗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有些大原子的质量要比小分子的质量大,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一个氢分子的质量为3.3×10-27kg,因此一个铁原子就比一个氢分子质量大,C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离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氢氧化钾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D符合题意。
(2)根据含有“过氧基”(-O-O-)有杀菌消毒,观察选项可知④中含有过氧基,所以可用作杀菌消毒剂。
(3)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可知B为SO2、D为H2O,都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1)D(2)④(3)BD
32.【答案】5;210:37;8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叶绿素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先求出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在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所占百分比,计算求出原子数。
【解答】已知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35H74O5N4Mg),由此可知组成叶绿素的元素有碳、氢、氧、氮、镁5种,其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5):(1× 37)=210:37,y=180×4.5%÷1=8,则y的值是8。
故答案为:5;210:37;8
33.【答案】(1)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2×1+16×6=180,因此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2)(12×6):12:(16×6)=6:1:8,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3)200g×5%=10g,因此200g该葡萄糖注射液含10g葡萄糖。
(4)设需要麦芽糖的质量为x,
则,x=85.5g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成绩统计表 B.地球仪
C.压强p D.水分子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等,比如分子结构很微小,肉眼不能看见,制造模型方便人们认清分子的结构。
【解答】A、B、C选项都属于模型,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事物,而压强p属于符号,不属于模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曾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3年波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
【解答】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按时间的顺序是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现代模型(电子云模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统称为氧元素。这是因为不管在氧气分子中,还是在水分子中,这些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 )
A.核外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核内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而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18·杭州)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 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 等微粒,已知N为7 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单质 B.1个 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 共含有 35个质子 D.1 个 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离子的书写与意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解答】A、 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不是单质,故A 错误;
B、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错误;
C、 离子是由得失电子形成的,与原子核无关,而一个N原子有7个质子,所以 有35个质子;故C正确;
D、 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 有35个电子,但是 还有得到的一个电子,所以共有36个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2018·宁波)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3)根据反应的模型可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之比;(4)甲是甲烷分子化学式CH4,表示每个甲烷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解答】A.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甲是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说法正确,A错误;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化学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说法正确,B错误;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由微观模型可知,丙分子有一个,丁分子有2个,所以1:2,说法正确,C错误;
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根据甲的微观结构可知,一个甲分子是由四个氢原子和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D.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结构图如下:
【解答】A、③是叶脉,它的作用是运输养料,A不符合题意;
B、②④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从而制造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⑥为气孔,叶片的气孔作用比如蒸腾作用时能将体内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C不符合题意;
D、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植物的内部结构,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不是植物的组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Zn C.N2 D.CO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符号的含义分析,既能表示元素又能表示物质的,需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解答】A、O不能表示物质,不符合题意;
B、 Zn 能表示锌元素、一个锌原子和锌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C、 N2 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D、 CO 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菟丝子为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营养。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 )
A.韧皮部的筛管 B.木质部的筛管
C.韧皮部的导管 D.木质部的导管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由下而上输送水和无机盐的管道,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由分析可知,在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中,韧皮部中的筛管能够疏导有机物,而木质部中的导管能够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菟丝子主要吸取现成的营养,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有有机物,因此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韧皮部的筛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x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在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 )
A.1 B.2 C.3 D.4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据此可以计算出x。
【解答】钠为+1价,磷为+5,氧为-2价,因此(+1)×(5)+(+5)x+(-2)×10=0,x=3,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
A.钙单质 B.钙元素 C.钙原子 D.钙离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
【解答】钙是组成人体极为重要的元素,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钙元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在Fe、Fe2+、Fe3+三种粒子中,一定相等的是( )
A.带电量 B.核电荷数 C.核外电子数 D.质量
【答案】B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
【解答】Fe(原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都属于铁元素,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是根冠;④是伸长区
B.根能生长是因为③处细胞不断伸长
C.当施化肥过多时,①处细胞吸水增加
D.①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A、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A不符合题意;
B、根的生长是因为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B不符合题意;
C、当施化肥过多时,根毛细胞失水,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的原因是有大量根毛,吸收面积大大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D.硫酸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纯净物中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氧气等;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碳等,A不符合题意;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符合题意;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铁、铜等。必须强调是“纯净物”而不是“物质”,C不符合题意;
D、硫酸是宏观物质,应由氢、氧、硫三种元素组成或由硫酸分子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n、m来表示,应为( )
A.Z+n-m B.Z-n+m C.Z-n-m D.Z+m+n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进行分裂,只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答】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则Bn-的核外电子总数为z+n,由于Am+和B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Am+的核外电子数为z+n,因为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z+n+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面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蒸腾作用是将体内的水分通过叶子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将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能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符合题意;
C、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燃烧起来,因为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该装置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此装置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能够验证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化合物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C2H2 B.C2H4 C.C2H6 D.CH4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含碳的质量分数对比即可。
【解答】将C2H2、C2H4、C2H6、CH4中碳原子都变为1,则化学式变为CH、CH2、CH3、CH4,分子相同,分母最小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因此C2H2最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上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他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量筒中液面的变化及原因是( )
①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高;
②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低;
③枝条A带有叶,蒸腾作用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
④枝条A带有叶,光合作用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光合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作用是帮助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将体内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同时植物的叶子也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能够吸收水分。
【解答】量筒中液面的变化及原因是:插有枝条A的量筒中的液面比枝条B的量筒中的液面低,②对;枝条A带有叶,蒸腾作用较强,会从量筒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枝条B没有叶,蒸腾作用较弱,从量筒中吸收的水分少,③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某小组设计了“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四组实验,最恰当的一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装置C其他条件都相同,包括植物的植株大小、形状,有生命力的,一个在完全培养液中生存,另一个在除去N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中生存,比较缺少N矿质元素的植物生长情况,是最恰当的一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Ca(ClO)2]等,这三种物质都含( )
A.原子团 B.氯分子 C.氯离子 D.氯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Ca(ClO)2]都含氯原子,这些氯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因此这三种物质都含有氯元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2015年浙江籍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C15H22O5,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区分。
【解答】A、每个分子的质量的单位不是克,A不符合题意;
B、碳元素的质量分子最大,B不符合题意;
C、碳、氧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C不符合题意;
D、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其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本大题共54分)
21.(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 和 ,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不同或相同),所以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氧分子;氢分子;不同;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的实验可用八个字概括:“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解答】水通电后,电源正负电极上都产生气体,正极的气体少,负极的气体多,两者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是氢气,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故答案为:氧分子;氢分子;不同;分子
22.(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请用化学式或化学名称表示:
4个铵根离子 ;氖气 ;5个氧离子 ;氯化铜 ;碳酸钠 ;Fe(NO3)2 ;P2O5 ;BaSO4 ;NH3 ;
CH4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氢氧化钾 ;
2个氯分子 ;1个钙离子 ;硫化锌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4NH4+;Ne;5O2-;CuCl2;Na2CO3;硝酸亚铁;五氧化二磷;硫酸钡;氨气;甲烷;;KOH;2Cl2;Ca2+;ZnS;Al2O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根据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4个铵根离子4NH4+,5个氧离子可表示为5O2-,1个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氖气Ne;氯化铜CuCl2;碳酸钠Na2CO3;Fe(NO3)2硝酸亚铁;P2O5五氧化二磷;BaSO4硫酸钡;NH3氨气;CH4甲烷;氢氧化钾KOH;2个氯分子2Cl2;;硫化锌ZnS;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Al2O3。
故答案为:4NH4+;Ne;5O2-;CuCl2;Na2CO3;硝酸亚铁;五氧化二磷;硫酸钡;氨气;甲烷; ;KOH;2Cl2;Ca2+;ZnS;Al2O3
23.(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圆圈代表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代表质子数,“+”表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弧线代表电子层,电子层上的数字代表该层上的电子数)。
(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B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 。
(2)图A中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类似于氯化钠的构成,则氟化钠是由 微粒构成的。
【答案】(1)Na;7
(2)离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1中右上角是元素符号。
(2)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以及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稳定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以及物质又是由微粒构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Na,图B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7。
(2)图A中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类似于氯化钠的构成,则氟化钠是由离子微粒构成的。
故答案为:(1)Na;7(2)离子
24.(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在一种M的氧化物中,M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已知M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则氧化物中M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某元素R与氢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H4,含氢为25%,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R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相同分子数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5;12;16;1:2;11:14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运用化学式的含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切入解答。
【解答】某M的氧化物中,M元素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8,因为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故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则M为氮元素;
由题意可知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该氧化物的分子中M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其化学式为N2O5,
设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5=0,解得x=+5。
某种元素R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RH4,其中R的质量分数为75%,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5%,则R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5%:25%=3:1,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4)=3:1,x=12,R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16。
假设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为1个分子,则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氧元素的质量比即为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假设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均为mg,则相同质量的CO和CO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故答案为:+5;12;16;1:2;11:14
25.(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其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预防作 用。如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 表示某些区域。请回答:
(1)洋葱根的生长主要依赖 区(填字母)。
(2)因c区细胞能进行②过程,所以c区属于 组织。
(3)③表示 过程,它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形成组织。
【答案】(1)b和c
(2)分生
(3)细胞分化(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根据这些结构特点解答。
【解答】(1)分生区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洋葱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c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b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2)C区是分生组织,因它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3)③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因为它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各自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形成组织。
故答案为:(1)b和c(2)分生(3)细胞分化(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6.(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写出3SO42-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2” ;“4” ;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
① ;②2C ;③Mg2+ ; ④H2SO4 。
【答案】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硫酸根离子中有4个氧原子;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个碳原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硫酸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或离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由分析可知离子带电荷数标在化学式中的方法,因此3SO42-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2”:代表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4”代表:一个硫酸根离子中有4个氧原子;化学式的下标为原子数,因此①CaO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②2C中的“2”代表2个碳原子;③Mg2+中的“2”代表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④H2SO4中的“2”代表一个硫酸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硫酸根离子中有4个氧原子;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个碳原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硫酸分子中有4个氧原子
27.(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有下列这些物质:①氢气
②氨气 ③铜 ④氦气 ⑤冰水混合物
⑥洁净的空气 ⑦氯化钠 ⑧碘酒 ⑨澄清石灰水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⑥⑧⑨;①③④;②⑤⑦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氮气等,纯净物有固定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组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氢气.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水。
【解答】属于混合物的是⑥洁净的空气⑧碘酒⑨澄清石灰水,因为它们都是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单质的是①氢气、③铜、④氦气,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的是②氨气,⑤冰水混合物、⑦氯化钠,因为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氯化钠和氨气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故答案为:⑥⑧⑨;①③④;②⑤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6分)
28.(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答案】(1)650毫升;750毫升
(2)土壤有空隙
(3)20%
(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满量筒水的体积和其量程相等,根据分度值读出甲乙量筒内水的体积,然后求出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的体积。
(2)根据已知长、宽、高可求出土壤的体积,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即为空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和土壤的体积之比即为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
【解答】(1)因为量筒的量程为200mL,故3个满量筒的水的量为600mL,根据题意,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600mL+50mL=650mL,往装土壤的烧杯中的加水的量为:600mL+150mL=750mL。
(2)因为土壤颗粒之间有空隙,故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土壤块中加入的水的量大。
(3)由图可知,量筒的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10mL,图甲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0mL,图乙中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因往放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往土壤烧杯中加入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所以,倒入放铁块烧杯中和放土壤烧杯中的水分别为:V铁水=3×200mL+50mL=650mL,V土水=3×200mL+150mL=750mL
土壤的体积:V土=10cm×10cm×5cm=500cm3
因土壤中有空气,空气的体积等于土壤中烧杯比铁块中烧杯多加的水,所以,空气的体积:V空=V土水-V铁水=750mL-650mL=100mL=100cm3 ,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650毫升;750毫升(2)土壤有空隙(3)20%(4)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29.(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取两段基本相同的嗣种植物枝条,将乙的叶片摘剩下一片,甲不做处理。两段枝条分别放进装有红色水的甲、乙锥形瓶里。将两个锥形瓶放在天平两边,调节天平达到平衡,然后将装置在阳光下照射3~4h。
(1)如果把枝条上的叶片做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会发现叶片结构中的 最有可能染上红色。因为里面有 管;它是运输 的通道。
(2)运输到叶片的水大部分会从 散失掉,这称为 作用。这种作用的意义之一是 。能控制水分散失的细胞是叶片的 细胞。
(3)对比甲、乙的质量,此时较轻的是 。因此移栽树苗通常要摘除大部分叶片的意义是 。
【答案】(1)叶脉;导;水分和无机盐
(2)气孔;蒸腾;提供吸水的动力/散热;保卫
(3)甲;减少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植物的叶片、气孔、散失水分角度切入解答。
【解答】(1)如果把枝条上的叶片做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会发现叶片结构中的叶脉最有可能染上红色。因为里面有导管;它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2)运输到叶片的水大部分会从气孔散失掉,这称为蒸腾作用。这种作用的意义之一是提供吸水的动力/散热。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能控制水分散失的细胞是叶片的保卫细胞。
(3)对比甲、乙的质量,此时较轻的是甲,甲的叶子较多,乙的叶子较少,甲散失水分更多,甲比较轻,因此移栽树苗通常要摘除大部分叶片的意义是减少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1)叶脉;导;水分和无机盐(2)气孔;蒸腾;提供吸水的动力/散热;保卫(3)甲;减少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30.(2020八下·拱墅开学考)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哪一部分结构? 。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答案】(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4)汽化(或蒸发)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1)利用压强的特点进行气密性的检查,操作中看到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说明气密性良好。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实验结束后发现B部分呈红色说明B这个圈属于植物的木质部,木质部的中心部分是髓结构。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汽化(或蒸发),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3)髓(4)汽化(或蒸发)
31.(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认识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
(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发生了改变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含有“过氧基”(﹣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如图3,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填序号)。
(3)气体A和气体B接触可发生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2
该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答案】(1)D
(2)④
(3)B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分析】(1)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切入解答。
(2)含有“过氧基”(-O-O-)有杀菌消毒作用。
(3)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O.属于氧化物。
【解答】(1)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A不符合题意;
B、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是因为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进入到水分子的间隔中,所以蔗糖不见了,但蔗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有些大原子的质量要比小分子的质量大,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一个氢分子的质量为3.3×10-27kg,因此一个铁原子就比一个氢分子质量大,C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离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盐、碱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氢氧化钾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D符合题意。
(2)根据含有“过氧基”(-O-O-)有杀菌消毒,观察选项可知④中含有过氧基,所以可用作杀菌消毒剂。
(3)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可知B为SO2、D为H2O,都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1)D(2)④(3)BD
32.(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已知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35H74O5N4Mg),由此可知组成叶绿素的元素有 种,其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医药上用的阿斯匹林的组成里含有4.5%的氢、35.5%的氧、60%的碳,其分子量为180。阿斯匹林的化学式为CxHyOz,则y的值是 。
【答案】5;210:37;8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叶绿素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先求出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在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所占百分比,计算求出原子数。
【解答】已知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35H74O5N4Mg),由此可知组成叶绿素的元素有碳、氢、氧、氮、镁5种,其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5):(1× 37)=210:37,y=180×4.5%÷1=8,则y的值是8。
故答案为:5;210:37;8
33.(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右下图是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其溶质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3)200g该葡萄糖注射液含多少g葡萄糖?
(4)90g葡萄糖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多少g麦芽糖(C12H22O11)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1)C6H12O6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2×1+16×6=180,因此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2)(12×6):12:(16×6)=6:1:8,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3)200g×5%=10g,因此200g该葡萄糖注射液含10g葡萄糖。
(4)设需要麦芽糖的质量为x,
则,x=85.5g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