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6 07: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古印欧人的大迁徒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欧亚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为以后人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说明
A.古印欧人是欧亚大陆的解放者 B.文明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进步
C.迁徒是文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D.没有古印欧人就没有现代文明
2.在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的马家塬墓中,各个墓主随身佩饰的饰品工艺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金器工艺有着直接的关联,属于埃及、地中海、苏美尔、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的早期传统装饰风格与工艺。这说明
A.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交流加强 B.中西文明的远距离交流历史悠久
C.战国时期西方文明已经超越中国 D.战国时期东西方已开始直接贸易
3.《赫梯法典》第六十四条规定: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要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一规定说明
A.赫梯注重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 B.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
C.赫梯的立法原则是“轻罪重刑” D.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
4.从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腊半岛、东抵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西达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的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内,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化中心迅速衰落以至灭亡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海上民族的崛起 B.印欧人的大迁徙
C.赫梯王国的征讨 D.阿拉伯人的西征
5.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这表明贵霜帝国的建立(  )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
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 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
6.据统计1851-1861年澳大利亚的全部黄金产量大约价值1.24亿英镑,相当于当时世界黄金产量的40%,在1854--1870年,有价值3531956英镑的886065盎司的黄金和价值560627英镑的黄金制品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输往中国;仅在1856年,就有116903盎司黄金和价值50万英镑的黄金制品流往广州。对于大量黄金流入中国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外国对中国进行的资本输出 B.反清势力用金钱支持太平天国
C.中国在对澳贸易的出超地位 D.在澳华工积累的财富汇往国内
7.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8.1869年5月10日,经过七年奋战,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其中承担西段的主力是被称作“沉默的道钉”的华工。华工来到美洲与下面哪一事件有关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9.1851年2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巴瑟斯特发现金矿;8月,又在距墨尔本不到100英里的巴拉腊特和本迪戈发现了金矿。澳大利亚于是掀起了淘金热潮,世界各地的淘金者潮水般涌来。这一现象
A.说明世界市场首次实现跨洋资源整合
B.证明全球自由贸易网络正在迅速形成
C.有利于面临资本困境的欧洲得到补充
D.吸引了大量黑人奴隶前往实现发财梦
10.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后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  )
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11.据统计,美式英语借用了约1700个印第安语的单词,如:moose(麋)、eauuehu(橡胶)、hominy(玉米粥)。banana(香蕉)、jazz(爵士乐)等单词则与非洲黑人语言有关。据此可知,美国文化
A.以北美土著文化为基础 B.植根于殖民扩张
C.体现出民族平等的精神 D.具有多源性特征
12.新加坡的开国元首曾回顾说,“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们发觉年轻人比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看到了这种倾向,我们学校里教投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目的是要防止新加坡社会过度的西化”。由此可见,为应对社会的过度西化问题,新加坡政府
A.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B.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
C.彻底消除西方国家残余的殖民地文化 D.积极复兴传统民族文化
13.美国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必然影响
14.电影《生命的火车》讲述了二战前夕,一群难民为了逃生,竟然搞来火车,扮成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而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影片上映7年后,导演在影片续集里接着讲这群移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如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这群移民”是(  )
A.法兰西人 B.犹太人 C.日耳曼人 D.斯拉夫人
15.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新统一后,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开始对移民文化进行保存和展示。柏林的世界文化博物馆还曾经组织过德国主流文化和各移民文化之间的“多元对话”。这些措施
A.消除了德国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B.提升了移民的参政意识
C.有助于移民融入德国主流社会 D.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公元2世纪,亚欧大陆偏北地区生活着众多的游牧民族,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勾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连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在欧洲,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7世纪起,阿拉伯人势力扩大,建立起阿拉伯帝国.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丈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断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摘自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产生什么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材料二 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2.B3.B4.A5.A6.D7.B8.A9.C10.B11.D12.B13.C14.B15.C
16.(1)影响:①促进民族交融,开发中国江南地区;②灭亡西罗马帝国,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③建立新兴国家。
(2)作用:①入侵带来欧洲宗主国文化的传播;②印第安人和非洲文化得以保存;③美洲多元文化并存;④人口迁移带来文化交融。
17.(1)特点: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
(2)原因:二战期间,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的需要: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国际形势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