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6 20: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語文
莫顿 亨特


CONTENTS
导入新课
第一步:梳理故事情节
走一步:聚焦心理描写
再走一步,学用心理描写
最后一步:找题眼、悟主旨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基础字词
厌倦 附和 怦怦 晕眩
哭泣 呻吟 恍惚 参差不齐
哄堂大笑 惊慌失措
juàn

pēnɡ
xuàn

yín
huǎnɡ
hōnɡ
huānɡ

理清思路
1.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也就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等)      
2.这是一篇叙事文,那么请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出与六要素相应的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悬崖上
“我”、内德、杰里、父亲
自主探究
请一些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2分钟的准备)
起因
经过
结果
厌倦、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冒险、遇险、脱险
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一步:梳理故事情节
1.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语句,试着复述课文。
2. 故事围绕着悬崖展开,你能用文中刻画“我”的动作的三个词语把故事情景概括一下吗?
爬悬崖—( )—( )
趴悬崖
下悬崖
“我”面对悬崖,由“爬”到“趴”再到“迈下”悬崖,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的一次心理成长过程。
1.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或“乖、懦弱、胆怯”
2.划出描写“我”在爸爸来之前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吓坏了、反胃、哑着嗓子、阵阵眩晕、天旋地转、虚弱、无力、哭泣、呻吟……)
走一步:聚焦心理描写
3.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4.如何理解“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思考:“我”是怎样爬悬崖的?你读出了 “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满头大汗” “浑身发抖”写“我”的整体状态,“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用慢镜头写手和脚的动作,形象地写出“我”的小心翼翼、恐慌畏惧。
2. 如第三个批注所说,通过写外在行为来表现“我”的心理状态的语句还有哪些?找一找,读一读,品析字词的妙用。
通过动作行为来表现心理状态的句子:
(1)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2)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3)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
(4)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
品味咀嚼动词及修饰词的表现力。
3. 补写语言。
但是我不能……我……
(1) 联系上下文,补充省略的内容。
(2) 朗读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表示话未说完——因为难为情,所以说不下去;表示语言中断——被伙伴们的嘲笑声打断;表示说话的断续——害怕得说不下去等。
(三)删减比较
1. 如果没有这些环境描写:
(1)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2)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2. 下文没有任何一处写天气的“酷热”,(1)句删掉行文是不是更简洁?
表面写环境,实际在写人物的心理
小结:本文的人物描写,最成功也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除了直接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外,还通过动作、感受、环境、语言来表现“我”的面对悬崖的胆怯与畏惧。
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
思考探究:.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
①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
②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③杰里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
④你觉得文中父亲的做法与父亲直接爬上去把“我”抱下悬崖,那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五种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即述说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通篇或长段中,描写很少单独使用,它通常和记叙结合在一起使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果从描写对象存在的状态来分,描写还可以分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说明:在记叙文中,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对所记事件、人物或问题发表看法,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主要是对所记事件、人物的感想和评价。在记叙文中,一般很少单独议论,多是叙议结合。
5.抒情:是指在具体记叙、充分描写的基础上,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表达。
记叙中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抒情往往同描写、记叙、议论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