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3.5-3.7)(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3.5-3.7)(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5 11:50:38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3.5-3.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D B B B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D B D D C D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1)岩浆岩 沉积岩
(2)外力 内力
22.(1)陡崖 (2)相等 A
23.(1)1.5 (2)地形平坦(或靠近河流)
(3)山脊 400
24.板块构造 六
25.(1)AB
(2)地壳是在变动的(或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3)张裂
26.(1)B A 自西向东
(2)658m 1
(3)C
27.(1)地壳运动 (2)海洋
28.(1)D (2)A
29.(1)南方 (2)是 (3)300 (4)C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30.(1)水流携带泥沙向下流淌
(2)水流中伴随大量的泥沙物质向下流淌
(3)陡峭的山区地形、暴雨或持续性的强降水、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的坡面等
(4)水流中的泥沙大量减少
(5)良好的植被
31.(1)该地处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山区遇大雨或暴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便整体下滑或随洪水下泄,形成滑坡、泥石流;另外,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也加剧了这些灾害的爆发。
(2)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3)B
32.(1)常年的流水侵蚀 (2)常年的泥沙堆积 (3)常年的风力侵蚀
33.(1)六 (2)挤压 (3)B (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3.5-3.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关于泥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不大,但危害严重 B.活动频繁,历时长
C.危及面狭窄,且重复成灾 D.突发性强,历时短
2. 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
3. 下列有关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D.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4. 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
A.火山湖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 D.沙漠中的石蘑菇
5. 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若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梁,又要保证桥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中正确的是(  )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6. 科学中的假说需要一定的证据支持。下列证据与假说不对应的是(  )
A.高山上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在不断运动
B.地球有昼夜现象——地球绕日公转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说
D.远离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较老——海底扩张说
7. 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如图所示,它们分布在两大陆海岸的原因是(  )
A.两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C.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
D.两大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它们根本不可能在一起活动
8. 下列有关板块运动及海陆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运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运动导致地中海的扩大
C.美洲板块仅由北美洲和南美洲构成 D.南极洲板块为唯一的大陆板块
9. 下列有关科学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假说是没有任何材料和事实为依据的,因此一定不正确
B.科学假说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因此一定是正确的
C.科学假说有一定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但仍需在实践中检验
D.科学假说从形成开始就是一成不变的
10.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每年以0.5~1.2cm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转动的结果 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
1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一些论述错误的是(  )
A.全球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B.每一大板块之中都有一块大陆
C.在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四大板块之间的是太平洋板块
D.位于亚、非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这是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在不断地张裂
12.下列叙述中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13.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14.读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m
B.1300m
C.500m
D.300m
15.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16.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庄坐落在山谷
B.李村坐落在山脊
C.王庄在李村的正北方向
D.王庄与李村的相对高度超过150m
17.地球上出现“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千姿百态的地形的原因是(  )
A.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轮流作用的结果
D.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不断作用的结果
18.如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被地质地貌专家认定的一种新的岩石造型地貌。此类地貌是由(  )
A.内力作用形成的
B.外力作用形成的
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D.人类活动形成的
19.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0.北极熊是一种寒带的动物,能在水中捕食,但不善于长途游泳,主要以海豹、鱼类为食。北极熊只有北极有,而南极没有。你认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南极是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极熊生存
B.在北极熊这一物种出现前,由于板块运动,北极熊无法渡海到南极
C.南极缺乏淡水,北极熊不能生存
D.南极以前是有北极熊的,但由于经历过剧烈的地质运动,所以北极熊灭绝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②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均填“内力”或“外力”)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单位:m)
(1)写出C处的地形名称:__________。
(2)A点和B点的高度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一位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山顶,可以分别从A、B点出发,则从__________点出发会容易些。
23.南方某校学生开展科学野外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请你帮助他们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cm,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___km。
(2)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察,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__,当先行的第一小组到达B地时,后行的第二小组还在A地,此时两小组所在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m。
24.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__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__________大板块组成。
25.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地变化。地壳变动有时激烈、迅速,有时缓慢、难以被人察觉。
(1)下列属于地壳变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地震 B.火山 C.泥石流 D.台风
(2)近几十年,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很多海洋古生物的化石。这一事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__________形成了海洋和裂谷。
26.我省某中学在家乡开展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__处;适合漂流的是__________处。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__________。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cm,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为__________km。
(3)结合缓坡上的梯田图,判断图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梯田的是__________坡。
27.读如图的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__________。
28.读图,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最可能存在的地理景观是__________。
A.“V”形谷 B.“U”形谷 C.河流 D.瀑布
(2)该地理景观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29.我军侦察兵交给指挥员一张敌军军事部署简图,请你帮助解答下列问题:
(1)我军阵地在敌军阵地的 方向。
(2)如果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30千米,敌军指挥部是否在大炮射程之内 (是或否)。
(3)我军阵地海拔大约为 米。
(4)如只考虑地形平坦的因素,我军选择进攻路线A、B、C中的较好 。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30.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量,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1.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云南贵州等地的泥石流灾害的频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石流灾害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四大高原,会给当地带来的很多危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32.读图并写出各图所示地形的形成原因。
(1)峡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蘑菇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据图回答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________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2)从图中看,箭头表示的是板块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________(填“挤压”或“张裂”)运动,会形成山脉或岛链或海沟等;另一种是“←→”,会形成裂谷或海洋。
(3)导致四川省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四川省________。
A.在亚欧板块上中国大陆的板块内部
B.处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挤压地带,使得地壳不稳定
(4)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每个人都必须具有极强的防震意识。假若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四楼的教室里上课,正确的逃生方法应该是________。
A.迅速顺楼梯往上跑 B.迅速打开窗户向下跳
C.迅速趴在桌子下或墙角处 D.在老师的安排下有秩序地乘电梯撤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