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5 11:52:02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第3章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D D B C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D C C D D B A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地幔 凝固
22.①③②  古代人活动范围小、科技不发达等
23.(1) 太平洋 (2)稳定 (3)碰撞或挤压 张裂
24.(1)B、D  A、D  B 
(2) 西经20度,南纬60度
25.(1)堆积泥沙 (2)泥石流 具有坡度的地形、松散的土层结构和暴雨袭击 (3)少
26.(1)山地 (2)山脊 (3)自西向东 (4)6 (5)② (6)c
27.(1)西北  (2)东北 
(3)正北  正西
28.(1)桅杆 船身 球
(2)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29.(1)海洋 地壳运动  (2)陆地 地壳运动 (3)人类
30.(1)内力 弯曲或断裂 (2)地壳在不断地变动 海陆变迁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31.(1)地幔 (2)①②③
32.(1)西南地区  (2)华东地区 
(3)开山采石,必然会破坏山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需慎重(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七年级上册科学【培优测试】
(考试范围:第3章综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2. 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3.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如果某人从赤道以北40km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km,最后他应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4.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 试根据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判断(  )
A.学校操场在教学楼的东面
B.学校食堂在学校的西南角
C.学校的大门朝西
D.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6. 某考察队沿图中虚线箭头穿过极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向没改变
B.方向改变了
C.方向一直为西北
D.方向一直为西南
7. 下列有关岩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幔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
B.根据成因不同,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三种类型
C.沉积岩中可能有化石
D.石灰岩由大理岩“变质”而来
8. 下列关于褶皱和断层(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B.形成褶皱和断层的动力来自地球外部
C.绝大多数褶皱是由于水平挤压造成的
D.岩层受到挤压可拉伸过度发生断裂,形成了断层
9.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张衡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然很不科学,但是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
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
11.有关下列四幅地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家住云南的小明想去北京旅游,可从乙图上查找乘车路线
B.小明想知道世界甲型流感的疫情情况,可通过阅读甲图了解
C.小明来到北京后,购买了丁图以便了解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
D.若四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则比例尺大小应是甲>乙>丙>丁
12.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13.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高线仅表示海拔高低状况
B.等高线可以斜交
C.等高线不能重合
D.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所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都相等
14.关于图中①、②两副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山峰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①图范围比②图大
D.甲到乙的坡度比丙到丁的坡度大
15.如图为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陡崖 B.图中②表示山峰
C.图中③表示山谷 D.图中④表示山脊
16.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
A     B     C     D
17.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8.下列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
A     B     C     D
A.斯科特南极探险 B.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中国发射“神舟”飞船
19.读下面的A、B、C、D四幅经纬网图,哪幅图中的M点位置同时符合①西半球、②南半球、③低纬度三个条件(  )
A      B     C     D
20.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近年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_____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炽热的熔岩流喷出后将逐渐冷却,形成岩石,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2
22.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不同的,如:①天圆地方;②地球是个椭球体;③地球是个球体。上述与人类认识发展相符合的顺序是 。你认为造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同的原因是 。
23.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   乙图
(1)全球共分成六大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__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__。
(3)板块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24.根据下表提供的A、B、C、D四地的经纬度,将各字母分别填入符合条件的空格中:
地点 经纬度
A 西经165度,南纬34度
B 东经16度,北纬75度
C 东经170度,北纬32度
D 西经18度,南纬18度
(1)属于东半球的有________,属于南半球的有__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有________。
(2)某人发现他的南侧是高纬度,北侧是中纬度,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此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______________。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______影响这一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________。
26.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 。
(3)小河干流的流向是 。
(4)量得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 千米。
(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 (①或②)线。
(6)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原则,图乙中,a,b,c各地段最适合利用为耕地的是 。
2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_______方向。
(2)图乙中,教室在食堂的________方向。
(3)图丙中,A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2
28.读图,并回答问题。
(1)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________,再看到________;飞机升得越高,望得越远,这些现象说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________面。
(2)请再举一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30分)
2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1)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地壳运动”或“海平面下降”)。
(2)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地壳运动”或“海平面上升”)。
(3)材料三说明________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30.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________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壳的这种升降运动是导致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两点),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31.如图所示为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地球内部结构与一个鸡蛋相比,则蛋白相当于地球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__。
(2)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人们关于地球的内部结构的认识属于一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猜想或假说。下列自然现象中,可作为该猜想证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①地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表面的岩石的密度更大 ②岩石圈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在不停地做相对移动并产生地震、海陆变迁现象 ③火山爆发时喷出的高温岩浆说明岩石圈并非坚硬的固体岩石
32.“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
(2)相对而言,我国六大区中____________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
(3)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你对此有何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