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件(第2课时 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1.4.1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课件(第2课时 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06 09: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4.1 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2.如何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小学时候大家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和零相乘,都得0 .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1)定号(奇负偶正);(2)算值(积的绝对值).
导入新知
1.掌握乘法的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学习目标
第一组:
2. (3×4)×0.25= 3×(4×0.25)=
3. 2×(3+4)= 2×3+2×4=
1. 2×3= 3×2=
【思考】上面每小组运算分别体现了什么运算律?
2×3 3×2
(3×4)×0.25 3×(4×0.25)
2×(3+4) 2×3+2×4
6
6
3
3
14
14



新知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合作探究
5×(–4) =
15–35=
第二组:
2. [3×(–4)]×(– 5)=
3×[(–4)×(–5)]=
3. 5×[3+(–7 )]=
5×3+5×(–7 )=
1. 5×(–6) = (–6 )×5=
–30
–30
60
60
–20
–20
5× (–6) (–6) ×5
[3×(–4)]×(– 5) 3×[(–4)×(–5)]
5×[3+(–7 )] 5×3+5×(–7 )



(–12)×(–5) =
3×20=
1.第一组式子中数的范围是 ________;
2.第二组式子中数的范围是 ________;
3.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算式,可以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数
有理数
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新知小结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 = a(bc)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数的范围已扩展到有理数.
注意: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成“·”或省略,如a×b可以写成a·b或ab.
合作探究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乘法分配律:
a(b+c)
ab+ac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
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
根据分配律可以推出:
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d )=ab+ac+ad
例1 计算:(–85)×(–25)×(–4)
解:原式=(–85)×[(–25)×(–4)]
=(–85)×100
=–8500
典例精析
例2 用两种方法计算
解法1:
原式=

=–1
解法2:
原式=
=3+2–6
=–1
1.计算(–2)×(3–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2)×3+(–2)×(– )
B. (–2)×3–(–2)×(– )
C. 2×3–(–2)×(– )
D.(–2)×3+2×(– )
A
课堂练习
2.如果有三个数的积为正数,那么三个数中负数的个数是( )
A. 1 B. 0或2 C. 3 D. 1或3
3. 有理数a, b, c满足a+b+c>0,且abc<0,则在a, b, c中,正数的个数( )
A. 0 B. 1 C.2 D. 3
B
C
乘法
运算律
乘法
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乘法
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 = a(bc)
乘法
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归纳新知
B
课后练习
C
A
A
6.计算:(-8)×(-2)+(-1)×(-8)-(-3)×(-8)=0.
A
100
8.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1)(-4)×(-0.99)×(-25);
解:原式=-4×0.99×25=-(4×25)×0.99=-100×0.99=-99
9.下列计算(-55)×99+(-44)×99-99正确的是( )
A.原式=99×(-55-44)=-9 801
B.原式=99×(-55-44+1)=-9 702
C.原式=99×(-55-44-1)=-9 900
D.原式=99×(-55-44-99)=-19 602
C
A
11.计算:
(1)32×(-8.5)×(-25);
解:原式=4×8×8.5×25=(4×25)×(8×8.5)=100×68=6 800
(4)-3.14×35.2+6.28×(-23.3)-1.57×36.4.
解:原式=-1.57×2×35.2+1.57×4×(-23.3)-1.57×36.4=1.57×[-2×35.2+4×(-23.3)-36.4]=1.57×(-70.4-93.2-36.4)=1.57×(-200)=-314.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