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当实验室内温度为20℃时,小明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然后他画出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2.下列自然现象主要由于凝华产生的是( )
A.雨 B.雪 C.露 D.雾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
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B.将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蔬菜放在保鲜袋中 D.将水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4.常清毒、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喷洒清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升华现象
B.天气越热,喷洒过消毒液的地面干燥得越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C.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其分度值为 1℃
D.护目镜上经常起一层水雾,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吸热
5.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四周飘着“白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白气”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冰凌消融 B.花瓣上的露珠 C.雪的形成 D.霜打枝头
6.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严冬,堆砌的雪人变小—凝华
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升华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汽化
7.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形成过程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青草上的露珠 B.烧开水时的锅盖上的水珠
C.寒冬学生哈出的“白气” D.冰块上滴落的水珠
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9.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 )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乙烷、乙烯 B.戊烷、戊烯 C.丁烷、丁烯 D.丙烷、丙烯
10.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C.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11.如图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体槽里构成的。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
12.寒冷冬天的早晨,思雨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后,发现头发上有白花花的霜;进入教室后,过一会儿头发变湿了。这里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汽化 B.凝华、熔化 C.凝华、升华 D.凝固、液化
13.如题图所示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压缩机到冷冻室,氟利昂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
14.如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凝固过程总共用时20min
C.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混合态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凝固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增加
二、填空题
15.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
16.2021年2月26日秦巴大地普降瑞雪,雪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消除路面上坚硬的冰,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加快冰雪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7.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是:甲:0~100℃;乙: 30~55℃;丙:35~42℃。应选用___________温度计测量温水温度。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在没有将液柱甩回玻璃泡的情况下,如果用该体温计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最终结果会显示为___________℃,如果某人实际体温是39℃,用该体温计来测量,示数为___________℃。
18.冬天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的_________侧(选填:“外”或“内”),它是__________现象。
19.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其中发生______物态变化时物体都需要吸热;冬天,呼出的“白气”属于______物态变化。(均填图中符号)
20.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其原理是______。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
21.游泳者出水后,由于体表的水_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人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从 ______的角度减慢蒸发。
22.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在加热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B
6.B
7.D
8.C
9.B
10.B
11.B
12.B
13.D
14.D
15.晶体 80
16.凝华 熔点 熔化
17.甲 热胀冷缩 38.5 39
18.内 液化
19.A、C、E D
20.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18°C -16°C
21.蒸发吸热 减小液体的表面积
22.需要 固液共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寒冷冬天的早晨,思雨同学从家里到学校后,发现头发上有白花花的霜;进入教室后,过一会儿头发变湿了。这里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汽化 B.凝华、熔化 C.凝华、升华 D.凝固、液化
2.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形成过程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青草上的露珠 B.烧开水时的锅盖上的水珠
C.寒冬学生哈出的“白气” D.冰块上滴落的水珠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计能够测量沸水的温度
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雪是空气中的水凝固形成的
4.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5.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 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
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 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
6.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放热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
7.冬季常吃的火锅中经常加入“冻豆腐”,原本光滑细嫩的鲜豆腐,经过冷冻和解冻,豆腐中形成了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是因为豆腐中的水(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凝华 C.先凝固,后熔化 D.先凝固,后升华
8.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严冬,堆砌的雪人变小—凝华
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液化
C.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升华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汽化
9.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太阳出来,大雾消散 B.剥开包装纸,冰棍冒“白气”
C.戴着眼镜进浴室,镜片模糊 D.冰箱中取出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
10.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B.湿衣服晾干了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11.小明和父母到山区游玩,发现当地果农在果树上挂了很多装液体的塑料袋或塑料桶,每个塑料袋或塑料桶通过细管连到地下,如图所示,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给果树施肥,防止肥分流失
B.给果树施药,防止污染环境
C.给果树浇水,防止水分蒸发
D.给果树喷水,防止树温过高
1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环境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沸点为),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若试管中放入的是酒精(沸点),酒精能否沸腾?若试管中放入的也是水,水能否沸腾?( )
A.酒精能,水不能 B.酒精不能,水能 C.都能 D.都不能
13.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常用温度计按用途可分为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C.液体温度计只能测量液体的温度
D.温度计内径越粗,测量就越准确
14.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现象,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二、填空题
15.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化雪时会觉得气温要冷些,这是因为熔化要_____(选填“吸热”、“放热”)。
16.如图所示为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这种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原理制成的,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此时读数为______℃。在使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时,图甲乙丙丁四种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
17.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18.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______,使水温下降。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现象,此现象是一个_________热过程。
19.小明自制了一个温度计,在玻璃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玻璃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玻璃管与橡皮塞、橡皮塞与瓶口密封,如图所示。实验时,常温条件下将该装置放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观察到细玻璃管中液柱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请你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0.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
2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甲、乙两图所示分别为放置与读数情形,有何不妥,请写出来。
甲:________;乙: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B
6.A
7.C
8.B
9.A
10.A
11.C
12.A
13.B
14.A
15.凝固 吸热
16.热胀冷缩 丙
17.不能 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18.加速了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液化 放
19.先下降后上升(或先变低后变高)
20.热胀冷缩 C -2°C 88°C
2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读数时温度计没有留在被测液体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A.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B.热的空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C.冷的水蒸气遇热发生了液化 D.热的水遇冷发生了汽化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过一会儿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D.夏季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瓶表面过一会儿有水珠出现是液化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4.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5.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6.冬季常吃的火锅中经常加入“冻豆腐”,原本光滑细嫩的鲜豆腐,经过冷冻和解冻,豆腐中形成了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是因为豆腐中的水(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凝华 C.先凝固,后熔化 D.先凝固,后升华
7.物质M原来没有流动性,在发生某种物态变化后具有流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熔化
B.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升化
C.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放热
D.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吸热
8.对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冰箱中生成的霜,是凝固现象
B.冬天在多人聚会的室内,玻璃上有一层“水气”,是液化现象
C.夏天,打开冰棍包装纸后,冰棍上会冒出“白气”,是升华现象
D.严冬外出的人们眉毛和发梢上结上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9.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10.当实验室内温度为20℃时,小明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然后他画出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水银 镁 铜 铝 铁 钨
熔点/℃ -39 649 1083 660 1525 3410
沸点/℃ 357 1090 2360 2467 2750 5900
如按表所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银在常温下是液态的
B.不能用铝锅来熔化铜块
C.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镁铝合金
D.用放在一个容器内加热熔化混合后再冷却的方法可以得到钨铁合金
二、填空题
12.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 是采取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_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的;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是_________。
13.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4.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在测体温时,体温计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15.炸油条、鸡翅膀用油;煮地瓜、玉米用水。人们可以对不同食物在烹饪时选择不同的方法,主要是为了给食物提供各自所需的加工__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选填“比热容”“密度”或“沸点”)。
16.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霜花,它在窗的______(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它是______形成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______形成的。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______的结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
18.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线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___________方式可以使气体液化。
19.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电冰箱就是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工作的。如图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凝器时就会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并______热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C
6.C
7.D
8.B
9.C
10.C
11.D
12.压缩体积 升高 降低温度
13.1.09℃ 4℃
14.35~42 能
15.温度 沸点
16.内表面 凝华 液化 汽化
17.晶体 80
18.汽化 吸 压缩体积
19.液化 放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强化练习(4)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温度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房间舒适的温度约为 37℃
B.大连冬天室外的平均温度为-35℃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 40℃
D.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2.关于温度计使用时的正确放法,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图甲:湖面上冰化成水 B.图乙:草叶上形成“露珠”
C.图丙:瀑布形成冰柱 D.图丁:树枝上形成“雾凇”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A.露珠逐渐消失 B.蜡烛流出“烛泪”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树叶上的霜
5.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 )
物质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乙烷、乙烯 B.戊烷、戊烯 C.丁烷、丁烯 D.丙烷、丙烯
6.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现象,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
7.冬季常吃的火锅中经常加入“冻豆腐”,原本光滑细嫩的鲜豆腐,经过冷冻和解冻,豆腐中形成了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是因为豆腐中的水(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凝华 C.先凝固,后熔化 D.先凝固,后升华
8.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接正确的是( )
A.水壶中的水沸腾——液化 B.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液化
C.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升华 D.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霜——凝固
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0.下列发生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
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11.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在冷冻室内升华吸热 B.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液化吸热
C.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凝固放热
12.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放热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
13.据报道: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人们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的水蒸气就_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变为雨点落到地面。
14.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如图);在0°C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形成“人工雪”。(填物态变化名称)医院用的氧气瓶中贮存的是______态氧,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的方法使氧气液化的。
15.在海韵城的谜海新派海鲜餐厅中,为了保证海鲜的新鲜,会在餐盘中间放置一个装满干冰的杯子,在海鲜餐盘上有大量的白雾,因为干冰_______成气态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16.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______接触,不能接触________和_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_____。
17.雯雯体温为36.5°C,亮亮体温为38.1°C。先用体温计测得了亮亮的体温为38.1°C,测完后雯雯只是将这支体温计用酒精消毒,没有甩一甩就测自己的体温。那么他测出来的自己的体温是________°C。
18.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其中发生______物态变化时物体都需要吸热;冬天,呼出的“白气”属于______物态变化。(均填图中符号)
19.在夏天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是因为冰棒___________时要吸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__时要吸热(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0.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其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当发现其液面由A上升到B时,则表明气温在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不变”)。
21.图中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此时的示数是________,如果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示数显示38℃,则小红实际的体温________(选填“等于”、“低于”或“高于”)38℃。
22.光纤熔接机(如图)主要用于光通信项目中光缆的对接和维护,主要是靠高压电弧放电将需要对接的两光纤断面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用高精度运动机构平缓推进让两根光纤融合成一根,再让光纤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即完成对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B
6.A
7.C
8.C
9.D
10.A
11.C
12.A
13.升华 吸收 凝华 熔化
14.凝固 液 压缩体积
15.升华 吸收 液化
16.量程 分度值 充分 容器底 容器壁 稳定 相平
17.38.1
18.A、C、E D
19.熔化 蒸发
20.降低
21.35~42℃ 0.1℃ 37.8℃ 等于
22.熔化 放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