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22 血液与血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22 血液与血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5 15:13:37

文档简介

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22 血液与血管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以下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管壁弹性大,血液流速快 B.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毛细血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D.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氧丰富
【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肺动脉内流动含氧较低的静脉血。当血液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肺静脉里面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2.(2019·北京)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静脉的特点是: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如我们手臂上的“青筋”;管径较大、管壁薄;这样的特点采血时更易寻找并且针头容易刺入。血液是流经毛细血管后流入静脉,压力较低,因此静脉管内血流速度较慢,采血后容易止血。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下: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2017·海淀)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A.动脉和神经 B.静脉和动脉
C.动脉和静脉 D.动脉和毛细血管
【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脉搏以及静脉的特点.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分析解答.
4.(2021·海淀模拟)血管是血流的管道。如图为三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B.在四肢处,②中常具有静脉瓣
C.③内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D.血液流动的方向为②→③→①
【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①是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管壁厚,弹性大,血液流速快,A不符合题意。
B.②是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液流速慢,只有四肢静脉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不符合题意。
C.③是毛细血管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C不符合题意。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①动脉→③毛细血管→②静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5.(2020·北京模拟)血液中的氧有溶解氧和结合氧两种形式。血氧饱和度是指结合氧浓度,它是衡量血液运输氧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监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结合氧是指(  )
A.氧气与白细胞结合 B.氧气与抗体结合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D.氧气与血小板结合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据分析可见:由于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液中的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因此结合氧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故答案为:C。
【分析】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2020·平谷模拟)白细胞种类多、作用大,是人体的卫士。以下不属于白细胞功能的是(  )
A.可产生抗体
B.能清除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
C.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D.能吞噬病菌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功能是吞噬细菌,清除衰老细胞,可产抗体,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能。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每种血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7.(2020·门头沟模拟)下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④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
B.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④和③
C.血细胞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①
D.③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功能是运输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④是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A正确。
B.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④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①白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时,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侵入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C正确。
D.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D错误。
【分析】(1)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如下:
。(2)题干中图所示血液由④血浆和⑤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③红细胞、②血小板和①白细胞。
8.(2020·房山模拟)下图为人体两种血管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静脉,B表示动脉,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血管A中的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
B.血管A的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血管B内的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D.血管B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A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B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A正确。
B.毛细血管的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错误。
C.动脉瓣存在于心室和动脉之间不是在动脉血管中,动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动脉流向心室,C错误。
D.连接肺的血管A是肺静脉,流动脉血,含二氧化碳少,含氧气多;B是肺动脉流静脉血,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根据以上特点可判定图示中的血管分别为:A静脉、B动脉。
9.(2020·朝阳模拟)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鳝的血液流动,可以作为判断视野中的血管为静脉的依据是(  )
A.血液由分支汇聚而来 B.血液在血管内流速极快
C.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D.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答案为:A。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10.(2020·西城模拟)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以下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用湿棉花包住鱼的鳃部保持湿润,利于其呼吸
B.将视野中偏左的小血管移至中央,需向左移动小鱼尾鳍
C.视野中观察到的发生分支的血管是静脉
D.视野中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鱼的呼吸是用鳃呼吸,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故要保持鳃部的湿润,在实验中用湿棉花包住鱼头部的目的是保持鱼鳃的湿润,维持鱼呼吸作用的进行,正确。
B.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物像在视野,偏左,向右移动,才能到达中央,需向左移动小鱼尾鳍,正确。
C. 视野中观察到的分支血管为动脉,动脉分支产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聚合为静脉,错误。
D. 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划分血管的依据是血流的方向,血液从主干到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到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成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11.(2020·怀柔模拟)请参考如下两个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图甲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血流速度最慢 B.②是物质交换场所
C.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③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2)如图乙所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大量肺泡组织损伤,从而造成了人体缺氧的现象,此种情况将直接影响(  )
A.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B.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C.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D.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1)B
(2)D
【知识点】血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三种血管的比较:
A.②毛细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错误。
B.②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正确。
C.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错误。
D.②毛细血管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而③的管壁不是由一层细胞构成,错误。
故答案为:B。(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大量肺泡组织损伤,影响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造成了人体缺氧。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
12.(2020·石景山模拟)下图表示血液中的T细胞在血管外清除癌细胞的过程,据此推断T细胞属于(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A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A符合题意。
B.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C不符合题意。
D.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3.(2020·海淀模拟)白细胞种类多、作用大,是人体的卫士。以下不属于白细胞功能的是(  )
A.能吞噬细菌 B.可运输氧气
C.能清除衰老细胞 D.可产生抗体
【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功能是吞噬细菌,清楚衰老细胞,可产抗体,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能。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4.(2020·东城模拟)梅梅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金蛙趾蹼内血液的流动(如图)时,对视野中血管的类型进行了判断。她的判断依据不包括(  )
A.血细胞的种类 B.血流的方向
C.管径的大小 D.血流的速度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判断血管可以根据血流方向,管径大小、血流速度,但是与血细胞种类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人体中的营养物质运输和废物的排出,都与血液循环有关,人体的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和原料。
15.(2020·丰台模拟)下图所示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心脏,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和运输
B.肺静脉中②的颜色是暗红色,含二氧化碳较多
C.③与④分别是动脉和毛细血管,通过静脉相连
D.⑤是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①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A错误。
B.肺静脉中②血液的颜色是鲜红色,为含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B错误。
C.④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错误。
D.⑤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正确。
【分析】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图中图中①心脏,②血液,③动脉,④毛细血管,⑤血浆。
16.(2020·房山模拟)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小肠吸收的某个葡萄糖分子被肱二头肌细胞分解,其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乙→丁→甲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答案】C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小肠吸收的某个葡萄糖分子被肱二头肌细胞分解。葡萄糖分子到达肱二头肌的过程,即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股二头肌处毛细血管网,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
17.(2019·朝阳模拟)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观察应在低倍镜下进行
B.浸湿的纱布可以帮助小鱼维持呼吸
C.②中血流速度最慢
D.①血管中血流含氧量比③中氧含量较低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解: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因此此实验适合用低倍镜,A正确;
B、鱼用鳃呼吸,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因此,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可以保持湿润,并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保证鱼的正常呼吸,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②血管是毛细血管。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比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的快,所以血流动的速度差别是①快、③慢、②最慢,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比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氧含量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18.(2019·海淀模拟)在手腕部可以触摸到“脉搏”,这是桡动脉的搏动。与手腕处同等大小的静脉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  )
A.弹性较大 B.血流速度慢 C.管壁较薄 D.送血回心脏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动脉虽然大多数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如手腕部的桡动脉。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下: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9.(2018·海淀模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判断动脉血管的最佳方法是寻找()
A.管壁最厚的血管 B.血液颜色鲜红的血管
C.管腔最大的血管 D.血流发生分支的血管
【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以判断动脉血管的最佳方法是寻找血流发生分支的血管。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20.(2018·西城模拟)下列各选项中四个术语分别表示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抗生素
B.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
C.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
D.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激素调节;运动系统的组成;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抗生素不属于激素,A不符合题意;
B、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没有血细胞,B不符合题意;
C、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C符合题意;
D、染色体包括蛋白质和DNA,基因存在于DNA上,不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二、综合题
21.(2021·北京)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心脏骤停威胁人的生命,室颤是其中的一个诱因。室颤是指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颤动。及时除颤对挽救生命极其重要,除颤越早,救助成功率越高,所以有急救“黄金四分钟”的说法。
现实情况下,专业急救人员很难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此刻我们可作为临时急救人员,实施紧急救助。在一些城市的地铁车站、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设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果能正确使用AED并结合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者交替进行),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单独实施心肺复苏。若现场没有AED,仍需持续进行心肺复苏,这是非常必要的。
急救操作和使用AED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急救设备是挽救生命的利器,北京市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所有轨道交通车站AED设备全覆盖。每个人都了解急救知识并积极参与急救,才能织就更大的生命保护网。
(1)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时血液进入   (填血管类型),通过血液循环,为组织细胞运输充足的   和营养物质,供细胞利用。
(2)发生室颤时,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导致位于   的呼吸中枢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逐渐停止工作,危及人的生命。
(3)根据文中操作方法,使用AED时,两个电极片应分别贴在图所示的   (填序号) 位置。无论是否需要AED除颤,都需要对患者持续进行   。步骤5中在人工呼吸前要清除患者口腔异物,目的是   。
(4)认识与使用AED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请提出一条帮助公众了解AED知识的可行建议:   。
【答案】(1)动脉;氧气
(2)脑干
(3)①和④;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畅通
(4)制作宣传画或电子画报,在学校和社区发布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这四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动脉,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通过血液循环,为组织细胞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2)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所以发生室颤时,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导致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逐渐停止工作,危及人的生命。
(3)依据急救操作和使用AED的流程可知:使用AED时,两个电极片应分别贴在图所示的①和④位置。无论是否需要AED除颤,都需要对患者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4)为了帮助公众了解AED知识的可行建议:制作宣传画或电子画报,在学校和社区发布。(合理即可)
【分析】(1)血液循环的途径:
(2)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3)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22.(2021·海淀模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甲亢性心脏病。针对这一病症,科研人员研究了它的发病机制。
(1)心脏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器官之一。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血管,并随血液循环首先抵达心脏的   ,最终通过冠脉循环进入心肌细胞。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影响心肌细胞   (细胞的控制中心)内的基因功能。最终使得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   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2)甲亢患者新陈代谢较正常人旺盛,组织细胞耗氧量   。检测发现,甲亢患者血液中运输氧气的   细胞以及总血量超出正常值,且心率加快,进一步增加了心脏负荷。
(3)甲亢性心脏病还与免疫系统的紊乱有关。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产生相应的   ,还会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炎症因子会对心脏造成更深层次的损伤。
【答案】(1)毛细血管;右心房;细胞核;血量
(2)增加;红细胞
(3)抗体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人体有许多腺体,有的腺体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肝脏等;有的腺体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胰岛、卵巢、睾丸等。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心脏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器官之一。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进人腺体内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首先抵达心脏的右心房,最终通过冠脉循环进入心肌细胞。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影响心肌细胞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内的基因功能。最终使得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血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亢患者新陈代谢较正常人旺盛,组织细胞耗氧量增加,检测发现,甲亢患者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红细胞的量以及总血量超出正常值,且心率加快。进步增加了心脏负荷。
(3)甲亢性心脏病还与免疫系统的紊乱有关。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还会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炎症因子会对心脏造成更深层次的损伤。
【分析】(1)血液循环的途径:
(2)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3.(2021·海淀模拟)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如图所示。微循环不仅是血液流通的网络结构,同时也影响着组织处的血流和生命活动。
(1)人体的血液循环承担着物质运输的功能。其中,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并通过瓣膜控制   ,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   和毛细血管。
(2)由图可知,后微动脉分出许多毛细血管,A毛细血管起始部位有括约肌。括约肌收缩与舒张能控制毛细血管的关闭与开放。
①当括约肌舒张时,血液主要流经图中A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该类型血管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   、   (列举两点)。
②当括约肌收缩时,血液主要经B毛细血管流入微静脉,血流速度较   ,便于血液快速回心。
(3)微循环与人体组织器官的活动状态有关。可以推测,人体运动(如跑步)时,骨骼肌微循环中的括约肌大多处于   状态,以保证细胞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答案】(1)血流方向;动脉、静脉
(2)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管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快
(3)舒张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1)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都是防止血液倒流的,控制血流方向。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及血液构成,其中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共同构成了血液流动的管道。
(2)①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主要进行物质交换,其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
②当括约肌收缩时,血液主要经B毛细血管流入微静脉,血流速度较快,便于血液快速回心。
(3)肌肉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运动时,骨骼肌微循环中的括约肌大多处于舒张状态,以保证细胞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24.(2020·北京模拟)乐乐在自己的手背上做了这样的小实验:左手保持握拳姿势,使手背“青筋”突起明显。用右手拇指向下按压在左手“青筋”A点处(见如图),再用食指从拇指按压处沿着“青筋”向手肘(箭头所指)方向推挤一段后,食指离开,但拇指始终压在 A处。原本隆起的“青筋”变塌陷。松开按压的拇指后,手背“青筋”恢复如初。据题中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   血管,当左手A处被按压后,左手指端的血液   (能、不能)通过该血管流向手肘方向。
(2)在右手食指的推挤下,A点左侧被推挤的该段血管中的血液迅速被排空,由于此段血管中有   存在,近手肘端的血液不能   ,导致血管塌陷。
(3)某工人手指因外伤导致严重感染,需从A处输液治疗,药物从此处进入血管到达患处的途径为:药物经上肢静脉→   →食指患处。(填写字母和箭头)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e.主动脉
f.各级动脉 g.左心房、左心室 h.右心房、右心室 i.毛细血管
【答案】(1)静脉;不能
(2)静脉瓣;倒流
(3)a→h→d→i→c→g→e→f→i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静脉血管,因为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当左手A处被按压后,左手指端的血液不能通过该血管流向手肘方向。(2)在人体的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可以保证血液只能流向心脏,而不能倒流。因此,在右手食指的推挤下,A点左侧被推挤的该段血管中的血液迅速被排空,由于此段血管中有静脉瓣存在,近手肘端的血液不能倒流,导致血管塌陷。(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医生从A处静脉滴注药物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经过a上腔静脉→h右心房、右心室→d肺动脉→i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肺静脉→g左心房、左心室→e主动脉→f各级动脉→i手指周围毛细血管→食指患处,因此,药物到达患处的途径为:a→h→d→i→c→g→e→f→i。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渗出。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25.(2020·西城模拟)当我们看到一些刺激性强的信息(如激烈的比赛画面等),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图1为人体在紧张焦虑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刺激性强的信息,在眼球的[   ]   上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   (填血管类型),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图中肾上腺髓质属于   。
(2)长期紧张和焦虑情绪会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症,而出现尿频和尿急现象。图2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流经不同部位时尿素浓度变化曲线,则AB段可能表示的是肾单位的   结构。
(3)适度的慢跑、跳绳等运动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跑步时不仅需要运动系统的肌肉、   和关节协调配合,也离不开   (至少写出2个)等其它系统的共同参与,可见人体是个既能自我调节又能协调统一的精密整体。
【答案】(1)⑤;视网膜;毛细血管;效应器
(2)肾小管
(3)骨;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等
【知识点】血管;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一些刺激性强的信息(如激烈的比赛画面等)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⑤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⑤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毛细血管,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图中肾上腺髓质可以看做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2)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如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此过程是在肾小管内完成的。图中纵轴代表尿素的含量的变化,AB段尿素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肾小管。(3)人类主要依靠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完成跑步的动作,跑步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分析】图1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睫状体、④玻璃体、⑤视网膜,图2中,AB段表示肾小管。
1 / 1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22 血液与血管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以下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管壁弹性大,血液流速快 B.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毛细血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D.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氧丰富
2.(2019·北京)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3.(2017·海淀)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A.动脉和神经 B.静脉和动脉
C.动脉和静脉 D.动脉和毛细血管
4.(2021·海淀模拟)血管是血流的管道。如图为三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B.在四肢处,②中常具有静脉瓣
C.③内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D.血液流动的方向为②→③→①
5.(2020·北京模拟)血液中的氧有溶解氧和结合氧两种形式。血氧饱和度是指结合氧浓度,它是衡量血液运输氧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监测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结合氧是指(  )
A.氧气与白细胞结合 B.氧气与抗体结合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D.氧气与血小板结合
6.(2020·平谷模拟)白细胞种类多、作用大,是人体的卫士。以下不属于白细胞功能的是(  )
A.可产生抗体
B.能清除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
C.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D.能吞噬病菌
7.(2020·门头沟模拟)下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④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
B.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④和③
C.血细胞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壁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①
D.③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功能是运输二氧化碳
8.(2020·房山模拟)下图为人体两种血管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静脉,B表示动脉,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血管A中的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
B.血管A的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血管B内的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D.血管B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9.(2020·朝阳模拟)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鳝的血液流动,可以作为判断视野中的血管为静脉的依据是(  )
A.血液由分支汇聚而来 B.血液在血管内流速极快
C.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D.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10.(2020·西城模拟)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以下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用湿棉花包住鱼的鳃部保持湿润,利于其呼吸
B.将视野中偏左的小血管移至中央,需向左移动小鱼尾鳍
C.视野中观察到的发生分支的血管是静脉
D.视野中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11.(2020·怀柔模拟)请参考如下两个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图甲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血流速度最慢 B.②是物质交换场所
C.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③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2)如图乙所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大量肺泡组织损伤,从而造成了人体缺氧的现象,此种情况将直接影响(  )
A.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B.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C.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D.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2.(2020·石景山模拟)下图表示血液中的T细胞在血管外清除癌细胞的过程,据此推断T细胞属于(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3.(2020·海淀模拟)白细胞种类多、作用大,是人体的卫士。以下不属于白细胞功能的是(  )
A.能吞噬细菌 B.可运输氧气
C.能清除衰老细胞 D.可产生抗体
14.(2020·东城模拟)梅梅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金蛙趾蹼内血液的流动(如图)时,对视野中血管的类型进行了判断。她的判断依据不包括(  )
A.血细胞的种类 B.血流的方向
C.管径的大小 D.血流的速度
15.(2020·丰台模拟)下图所示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心脏,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和运输
B.肺静脉中②的颜色是暗红色,含二氧化碳较多
C.③与④分别是动脉和毛细血管,通过静脉相连
D.⑤是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16.(2020·房山模拟)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小肠吸收的某个葡萄糖分子被肱二头肌细胞分解,其所经过路线最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乙→丁→甲
C.丙→甲→乙→丁 D.丁→乙→甲→丙
17.(2019·朝阳模拟)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观察应在低倍镜下进行
B.浸湿的纱布可以帮助小鱼维持呼吸
C.②中血流速度最慢
D.①血管中血流含氧量比③中氧含量较低
18.(2019·海淀模拟)在手腕部可以触摸到“脉搏”,这是桡动脉的搏动。与手腕处同等大小的静脉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  )
A.弹性较大 B.血流速度慢 C.管壁较薄 D.送血回心脏
19.(2018·海淀模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时,判断动脉血管的最佳方法是寻找()
A.管壁最厚的血管 B.血液颜色鲜红的血管
C.管腔最大的血管 D.血流发生分支的血管
20.(2018·西城模拟)下列各选项中四个术语分别表示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抗生素
B.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
C.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
D.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
二、综合题
21.(2021·北京)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心脏骤停威胁人的生命,室颤是其中的一个诱因。室颤是指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颤动。及时除颤对挽救生命极其重要,除颤越早,救助成功率越高,所以有急救“黄金四分钟”的说法。
现实情况下,专业急救人员很难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此刻我们可作为临时急救人员,实施紧急救助。在一些城市的地铁车站、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设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果能正确使用AED并结合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者交替进行),抢救成功率远高于单独实施心肺复苏。若现场没有AED,仍需持续进行心肺复苏,这是非常必要的。
急救操作和使用AED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急救设备是挽救生命的利器,北京市计划到2022年底实现所有轨道交通车站AED设备全覆盖。每个人都了解急救知识并积极参与急救,才能织就更大的生命保护网。
(1)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时血液进入   (填血管类型),通过血液循环,为组织细胞运输充足的   和营养物质,供细胞利用。
(2)发生室颤时,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导致位于   的呼吸中枢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逐渐停止工作,危及人的生命。
(3)根据文中操作方法,使用AED时,两个电极片应分别贴在图所示的   (填序号) 位置。无论是否需要AED除颤,都需要对患者持续进行   。步骤5中在人工呼吸前要清除患者口腔异物,目的是   。
(4)认识与使用AED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请提出一条帮助公众了解AED知识的可行建议:   。
22.(2021·海淀模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甲亢性心脏病。针对这一病症,科研人员研究了它的发病机制。
(1)心脏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器官之一。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血管,并随血液循环首先抵达心脏的   ,最终通过冠脉循环进入心肌细胞。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影响心肌细胞   (细胞的控制中心)内的基因功能。最终使得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   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2)甲亢患者新陈代谢较正常人旺盛,组织细胞耗氧量   。检测发现,甲亢患者血液中运输氧气的   细胞以及总血量超出正常值,且心率加快,进一步增加了心脏负荷。
(3)甲亢性心脏病还与免疫系统的紊乱有关。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产生相应的   ,还会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炎症因子会对心脏造成更深层次的损伤。
23.(2021·海淀模拟)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如图所示。微循环不仅是血液流通的网络结构,同时也影响着组织处的血流和生命活动。
(1)人体的血液循环承担着物质运输的功能。其中,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并通过瓣膜控制   ,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   和毛细血管。
(2)由图可知,后微动脉分出许多毛细血管,A毛细血管起始部位有括约肌。括约肌收缩与舒张能控制毛细血管的关闭与开放。
①当括约肌舒张时,血液主要流经图中A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该类型血管与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   、   (列举两点)。
②当括约肌收缩时,血液主要经B毛细血管流入微静脉,血流速度较   ,便于血液快速回心。
(3)微循环与人体组织器官的活动状态有关。可以推测,人体运动(如跑步)时,骨骼肌微循环中的括约肌大多处于   状态,以保证细胞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24.(2020·北京模拟)乐乐在自己的手背上做了这样的小实验:左手保持握拳姿势,使手背“青筋”突起明显。用右手拇指向下按压在左手“青筋”A点处(见如图),再用食指从拇指按压处沿着“青筋”向手肘(箭头所指)方向推挤一段后,食指离开,但拇指始终压在 A处。原本隆起的“青筋”变塌陷。松开按压的拇指后,手背“青筋”恢复如初。据题中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   血管,当左手A处被按压后,左手指端的血液   (能、不能)通过该血管流向手肘方向。
(2)在右手食指的推挤下,A点左侧被推挤的该段血管中的血液迅速被排空,由于此段血管中有   存在,近手肘端的血液不能   ,导致血管塌陷。
(3)某工人手指因外伤导致严重感染,需从A处输液治疗,药物从此处进入血管到达患处的途径为:药物经上肢静脉→   →食指患处。(填写字母和箭头)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e.主动脉
f.各级动脉 g.左心房、左心室 h.右心房、右心室 i.毛细血管
25.(2020·西城模拟)当我们看到一些刺激性强的信息(如激烈的比赛画面等),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图1为人体在紧张焦虑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刺激性强的信息,在眼球的[   ]   上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   (填血管类型),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图中肾上腺髓质属于   。
(2)长期紧张和焦虑情绪会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症,而出现尿频和尿急现象。图2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流经不同部位时尿素浓度变化曲线,则AB段可能表示的是肾单位的   结构。
(3)适度的慢跑、跳绳等运动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跑步时不仅需要运动系统的肌肉、   和关节协调配合,也离不开   (至少写出2个)等其它系统的共同参与,可见人体是个既能自我调节又能协调统一的精密整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肺动脉内流动含氧较低的静脉血。当血液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肺静脉里面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2.【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静脉的特点是: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如我们手臂上的“青筋”;管径较大、管壁薄;这样的特点采血时更易寻找并且针头容易刺入。血液是流经毛细血管后流入静脉,压力较低,因此静脉管内血流速度较慢,采血后容易止血。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下: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脉搏以及静脉的特点.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分析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①是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管壁厚,弹性大,血液流速快,A不符合题意。
B.②是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液流速慢,只有四肢静脉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不符合题意。
C.③是毛细血管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C不符合题意。
D.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①动脉→③毛细血管→②静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5.【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据分析可见:由于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液中的氧气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因此结合氧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故答案为:C。
【分析】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功能是吞噬细菌,清除衰老细胞,可产抗体,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能。
故答案为:C。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每种血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7.【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④是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A正确。
B.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④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①白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时,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侵入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C正确。
D.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D错误。
【分析】(1)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如下:
。(2)题干中图所示血液由④血浆和⑤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③红细胞、②血小板和①白细胞。
8.【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A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B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A正确。
B.毛细血管的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错误。
C.动脉瓣存在于心室和动脉之间不是在动脉血管中,动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动脉流向心室,C错误。
D.连接肺的血管A是肺静脉,流动脉血,含二氧化碳少,含氧气多;B是肺动脉流静脉血,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根据以上特点可判定图示中的血管分别为:A静脉、B动脉。
9.【答案】A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答案为:A。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10.【答案】C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鱼的呼吸是用鳃呼吸,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故要保持鳃部的湿润,在实验中用湿棉花包住鱼头部的目的是保持鱼鳃的湿润,维持鱼呼吸作用的进行,正确。
B.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物像在视野,偏左,向右移动,才能到达中央,需向左移动小鱼尾鳍,正确。
C. 视野中观察到的分支血管为动脉,动脉分支产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聚合为静脉,错误。
D. 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划分血管的依据是血流的方向,血液从主干到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到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成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11.【答案】(1)B
(2)D
【知识点】血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三种血管的比较:
A.②毛细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错误。
B.②毛细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正确。
C.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错误。
D.②毛细血管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而③的管壁不是由一层细胞构成,错误。
故答案为:B。(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大量肺泡组织损伤,影响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造成了人体缺氧。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
12.【答案】A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A.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A符合题意。
B.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C不符合题意。
D.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3.【答案】B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功能是吞噬细菌,清楚衰老细胞,可产抗体,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能。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4.【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判断血管可以根据血流方向,管径大小、血流速度,但是与血细胞种类没有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人体中的营养物质运输和废物的排出,都与血液循环有关,人体的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和原料。
15.【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①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A错误。
B.肺静脉中②血液的颜色是鲜红色,为含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B错误。
C.④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C错误。
D.⑤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正确。
【分析】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图中图中①心脏,②血液,③动脉,④毛细血管,⑤血浆。
16.【答案】C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小肠吸收的某个葡萄糖分子被肱二头肌细胞分解。葡萄糖分子到达肱二头肌的过程,即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股二头肌处毛细血管网,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乙是动脉血管,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
17.【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解: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因此此实验适合用低倍镜,A正确;
B、鱼用鳃呼吸,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因此,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可以保持湿润,并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保证鱼的正常呼吸,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②血管是毛细血管。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比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的快,所以血流动的速度差别是①快、③慢、②最慢,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血管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比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氧含量高,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18.【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解: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动脉虽然大多数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如手腕部的桡动脉。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下: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9.【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以判断动脉血管的最佳方法是寻找血流发生分支的血管。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20.【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激素调节;运动系统的组成;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抗生素不属于激素,A不符合题意;
B、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没有血细胞,B不符合题意;
C、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C符合题意;
D、染色体包括蛋白质和DNA,基因存在于DNA上,不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21.【答案】(1)动脉;氧气
(2)脑干
(3)①和④;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畅通
(4)制作宣传画或电子画报,在学校和社区发布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急救常识
【解析】【解答】(1)心脏有四个腔,这四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动脉,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通过血液循环,为组织细胞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2)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所以发生室颤时,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脑部供血严重不足,导致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逐渐停止工作,危及人的生命。
(3)依据急救操作和使用AED的流程可知:使用AED时,两个电极片应分别贴在图所示的①和④位置。无论是否需要AED除颤,都需要对患者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
(4)为了帮助公众了解AED知识的可行建议:制作宣传画或电子画报,在学校和社区发布。(合理即可)
【分析】(1)血液循环的途径:
(2)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3)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
22.【答案】(1)毛细血管;右心房;细胞核;血量
(2)增加;红细胞
(3)抗体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人体有许多腺体,有的腺体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肝脏等;有的腺体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胰岛、卵巢、睾丸等。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心脏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器官之一。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进人腺体内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首先抵达心脏的右心房,最终通过冠脉循环进入心肌细胞。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影响心肌细胞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内的基因功能。最终使得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心脏泵出的血量增加,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亢患者新陈代谢较正常人旺盛,组织细胞耗氧量增加,检测发现,甲亢患者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红细胞的量以及总血量超出正常值,且心率加快。进步增加了心脏负荷。
(3)甲亢性心脏病还与免疫系统的紊乱有关。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还会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炎症因子会对心脏造成更深层次的损伤。
【分析】(1)血液循环的途径:
(2)抗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如: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抗体.抗体把麻疹病毒消灭后,自己则留在人体内,当新的麻疹病毒再次侵染该人体时,存在于该人体内的抗体就会将麻疹病毒消灭掉,使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了.还有“抗病毒血清”也是属于抗体。又如:注射疫苗后,体内就产生了相应的抗体。
23.【答案】(1)血流方向;动脉、静脉
(2)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管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快
(3)舒张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1)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都是防止血液倒流的,控制血流方向。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及血液构成,其中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共同构成了血液流动的管道。
(2)①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主要进行物质交换,其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
②当括约肌收缩时,血液主要经B毛细血管流入微静脉,血流速度较快,便于血液快速回心。
(3)肌肉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运动时,骨骼肌微循环中的括约肌大多处于舒张状态,以保证细胞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24.【答案】(1)静脉;不能
(2)静脉瓣;倒流
(3)a→h→d→i→c→g→e→f→i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静脉血管,因为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血管,所以当左手A处被按压后,左手指端的血液不能通过该血管流向手肘方向。(2)在人体的四肢静脉中有静脉瓣,可以保证血液只能流向心脏,而不能倒流。因此,在右手食指的推挤下,A点左侧被推挤的该段血管中的血液迅速被排空,由于此段血管中有静脉瓣存在,近手肘端的血液不能倒流,导致血管塌陷。(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医生从A处静脉滴注药物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经过a上腔静脉→h右心房、右心室→d肺动脉→i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肺静脉→g左心房、左心室→e主动脉→f各级动脉→i手指周围毛细血管→食指患处,因此,药物到达患处的途径为:a→h→d→i→c→g→e→f→i。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慢慢渗出。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25.【答案】(1)⑤;视网膜;毛细血管;效应器
(2)肾小管
(3)骨;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等
【知识点】血管;尿的形成和排出;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1)一些刺激性强的信息(如激烈的比赛画面等)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⑤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⑤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毛细血管,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有规律的反应。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图中肾上腺髓质可以看做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效应器。(2)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如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此过程是在肾小管内完成的。图中纵轴代表尿素的含量的变化,AB段尿素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肾小管。(3)人类主要依靠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完成跑步的动作,跑步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分析】图1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睫状体、④玻璃体、⑤视网膜,图2中,AB段表示肾小管。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