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部分--------溶液
1、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①知道水电解后的产物,描述水的组成;②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③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物质的分散——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①说明溶液的组成和特点;②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②根据温度、溶剂、溶质的改变,选择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①知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计算);②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③会查阅溶解度表,理解溶解度曲线,熟悉溶解度曲线上点、线、面的涵义。
5、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二课时)
①说明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②应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③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实验器材、一般步骤与操作方法。
6、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第二课时)
①说明过滤和蒸发的的操作要点;②列举水净化的方法(沉淀法、吸附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7、判断或求算与水发生反应一类物质形成的溶液时,一定要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找出正确的溶质,并正确分析出溶液(或溶剂)的变化,才能得出结论。
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初中阶段常见的有:
放热:氢氧化钠、浓硫酸(一种强碱,一种强酸);
吸热:教材上举的例子是硝酸铉,实际上,大多数铉盐和硝 酸盐溶于水都伴随着降温变化。
8、另外,初中阶段溶液中常见的放热反应主要有:
①活泼金属(钾、钙、钠等)及其氧化物(如氧化钠、氧化 钾、氧化钙等)和水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放热是否 明显取决于酸碱浓度);
③金属与酸的反应。
知识点1、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分辨
1、(2021·重庆渝中区·九年级一模)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水 C.白酒 D.大理石
【答案】C
【详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A错误;
B、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B错误;
C、白酒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C正确;
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2、溶液配制的步骤与误差分析
2、(2021·河南九年级一模)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①中烧杯加入氯化钠前需是干燥的
C.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D
【详解】A、溶解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A正确;
B、烧杯不干燥,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①中烧杯加入氯化钠前需是干燥的,故B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则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故C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不正确。
故选D。
知识点3、溶解度
3、(2021·河北石家庄市·九年级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最多
B.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www-2-1-cnjy-com
C.t1℃时,1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60g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溶解度:甲>乙>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故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甲的溶质多,正确;
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升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错误;
C、由图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2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乙物质的质量大于20g,故该温度下,将10g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质量为60g,正确;
D、由图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B。
1.常温下,取下列固体各1g,分别与9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Na2O B.SO3 C.CaO D.CuSO4 5H2O
【解答】解:四个选项放入水中以后A、B、C三个物质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新的溶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新的溶质都会大于1克,D中的CuSO4 5H2O放入水中以后溶质变成CuSO4质量会小于1克,而这些溶液的质量都是10克,但是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属于微溶物形成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很小。
故选:C。
2.如右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钾固体
C.氢氧化钙固体 D.硝酸铵固体
【解答】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因此红墨水向右移动,故A错误;2-1-c-n-j-y
B、硝酸钾固体溶于水时,对外表现既不吸热也不放热,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不大,因此红墨水几乎不动,故B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C、氢氧化钙固体溶于水时,微溶,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不大,因此红墨水几乎不动,故C错误;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因此红墨水向左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3.(2020 宁波模拟)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KCl固体 D.硝酸银溶液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消耗了盐酸,会使本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NaCl溶液与盐酸、铁粉均不反应,不消耗盐酸中的氢,氯化钠溶液中的水能使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加入该试剂不会影响生成氢气的质量,故选项正确。
C、KCl固体与盐酸、铁粉均不反应,不消耗盐酸中的氢,但不能减缓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消耗了盐酸,会使本实验中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图1所示,在室温情况下,烧杯中盛放的是甲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盛放的是乙物质的溶液,试管②中盛放的是丙物质的溶液.当温度由室温升到80℃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而试管①中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丙物质析出.请你据此现象填空:www.21-cn-jy.com
(1)室温时, (选填“烧杯”、“试管①”或“试管②”)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b”或“c”下同).
(3)若乙物质的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可采取的提纯方法是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t3℃时a、b、c表示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a、b、c表示)
【解答】解:(1)试管②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室温时,试管②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在室温情况下,烧杯中盛放的是甲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盛放的是乙物质的溶液,试管②中盛放的是丙物质的溶液.当温度由室温升到80℃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而试管①中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丙物质析出,所以甲物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b;21cnjy.com
(3)通过分析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若乙物质的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可采取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C物质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3℃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t3℃时a、b、c表示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故答案为:(1)试管②;
(2)b;
(3)降温结晶;
(4)b>a>c.
5.(2020 宁波模拟)某学生在10℃时取100g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g水加入35.4g硝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试通过计算指出析出的晶体是什么物质。(10℃时,S氯化钾=31g,S硝酸钾=20.9g,S氯化钠=35.8g,S硝酸钠=80g)
【解答】解:根据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则两溶液混合后,溶剂质量为150克,最多溶解硝酸钠的质量为120克,而实际硝酸钠质量仅有35.4克,原来的硝酸钠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混合后溶剂增加,硝酸钠更不饱和;原来氯化钾是饱和溶液,混合后溶剂增加,溶质质量不变,也变为不饱和,因而硝酸钠、氯化钾不会成为晶体析出,混合溶液中的四种离子,也可能结合硝酸钾、氯化钠晶体析出。2·1·c·n·j·y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原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为31g,
设混合后可能会生成硝酸钾以及氯化钠的质量分别为y、z,消耗硝酸钠的质量为x,
NaNO3+KCl═KNO3+NaCl
85 74.5 101 58.5
x 31g y z
x=35.4g,所以硝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y=42.0g,z=24.3g;
已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
设1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为m、w,
100g:150g=20.9g:m,解得:m=31.4g,3l.4<42.0
100g:150g=35.8g:W,解得:w=53.7g,53.7>24.3
故可知析出的晶体是硝酸钾。
故答案为:硝酸钾。
1、(2021重庆)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答案】B
【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析】
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1广西贺州)如图是KNO3、Na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溶液的质量不变
B.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
C.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
D.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A
【解析】
A、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符合题意;21·cn·jy·com
B、由图可知,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故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不符合题意;
D、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1四川眉山)如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分别配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硫酸铵需要水的质量最少
B.40℃时,向硫酸铵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钾固体,会析出硫酸钾晶体
C.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用30g硫酸钾固体最多可配制150g80℃的硫酸钾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A、没有指明所配制的四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比较所需水的质量多少,A错误;
B、40 ℃时,向硫酸铵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钾固体,离子间交换成分后有硫酸钾和氯化铵存在,由于硫酸钾的溶解度很小,因此会析出硫酸钾晶体,B正确;
C、比较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通过溶解度大小比较,没有指明具体的温度,因此无法比较氯化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C错误;
D、80 ℃时硫酸钾的溶解度为20g,则30g硫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150g,即最多可配制180g该温度的硫酸钾饱和溶液,D错误。
故选B。
4、(2021宁夏)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正确;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只是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氯化钾的质量不变,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
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5、(2021青海)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将100g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60℃升温至80℃,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溶液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从60℃降温至40℃,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溶解度减小,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C、恒温蒸发部分水,溶剂质量减小,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D、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溶液已经达到饱和,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解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1河南)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
(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1)3.0 (2)漏斗 (3)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解析】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6%=3.0g;
(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不需要漏斗;
(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版权所有:21教育】
7、(2021内蒙古通辽)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填“杀菌”或“使悬浮物沉淀”);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白酒B.豆浆C.糖水D.泥浆
(3)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为聚焦重点,下列符合这一目标的是______。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工业废水坚持达标排放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D.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
(4)t2℃时,向盛有10mL水的Ⅰ、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a”或“b”)。
②根据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温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g溶液
【解析】(1)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故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使悬浮物沉淀;
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2)A、白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豆浆属于乳浊液,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C、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泥浆属于悬浊液,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3)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污染物, 保护水源,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合理施用,不符合题意;
D、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故选BD;
(4)①t2℃时,向盛有10mL水的Ⅰ、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乙能全部溶解,甲有部分溶质未溶解,说明t2℃时,溶解度:甲<乙,故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21*cnjy*com
②A、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符合题意;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甲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甲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的溶解度为32g,该温度下,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6g,得到50g+16g=66g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1福建)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来源:21cnj*y.co*m】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__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100g、NaCl 39.8g、MgCl2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_______g NaCl析出(溶解度见表)。此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蒸发结晶
(2)①150 ②海水中氯化钠浓度低,浪费燃料 ③3.8 没有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8g氯化镁,而该溶液中氯化镁只有7.65g,能全部溶解
【解析】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蒸发结晶;
(2)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1000g×15%=150g;
②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海水中氯化钠浓度低,浪费燃料;
③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只能溶解36.0g氯化钠,故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39.8g-36.0g=3.8g氯化钠析出;
没有氯化镁析出,因为10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73.0g,20℃时,氯化镁的溶解度为54.8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8g氯化镁,而该溶液中氯化镁只有7.65g,能全部溶解。
9、(2021山东东营)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______g碳酸钠;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4)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该物质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______。21*cnjy*com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答案】易溶 先增大后减少(合理即可) 1.8 有晶体析出(只要含“有晶(固)体”或“有粉末”或“变浑浊”即可) A Na+、OH-、H2O(名称亦可)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碳酸钠溶解度大于10g,故碳酸钠属于易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少(合理即可)。
(3)40℃时,碳酸钠溶解度为48.8g,烧杯③中溶剂质量为100g,若使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48.8g-47g=1.8g碳酸钠;60℃时,碳酸钠溶解度为46.4g<47g,故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有晶体析出。21教育网
(4)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说明碳酸钠溶解度变大,则加入的该物质后温度升高;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B.碳酸钙不溶于水;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可能是A,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钠离子Na+、氢氧根离子OH-、水分子H2O。21·世纪*教育网
10、(2021湖北武汉)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
(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 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 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氢化钠溶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 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45.8g 加溶剂/水(或“升温”“加KNO3的不饱和溶液”等) 18.5g ABD
【解析】
(1)由表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3)由图可知,a点以后,继续蒸发溶剂,溶液的质量减少幅度变大,说明a点以后,有溶质析出,a点恰好达到饱和,a点时,溶液质量为:80.0g-11.5g=68.5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该温度下,68.5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A、由表中数据可知,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符合题意;
B、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额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符合题意;
C、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0g×25%=10g,溶剂质量为30g,该温度下,3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8g氯化钠,故加入10.0g氯化钠,只能继续溶解0.8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得到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 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由于溶液的质量不确定,可能会出现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情况,符合题意。
故选AB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化学部分--------溶液
1、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①知道水电解后的产物,描述水的组成;②描述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③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物质的分散——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①说明溶液的组成和特点;②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②根据温度、溶剂、溶质的改变,选择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①知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计算);②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③会查阅溶解度表,理解溶解度曲线,熟悉溶解度曲线上点、线、面的涵义。
5、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二课时)
①说明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②应用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③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说明有关配制方案、实验器材、一般步骤与操作方法。
6、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第二课时)
①说明过滤和蒸发的的操作要点;②列举水净化的方法(沉淀法、吸附法、过滤法和蒸馏法),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7、判断或求算与水发生反应一类物质形成的溶液时,一定要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找出正确的溶质,并正确分析出溶液(或溶剂)的变化,才能得出结论。
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初中阶段常见的有:
放热:氢氧化钠、浓硫酸(一种强碱,一种强酸);
吸热:教材上举的例子是硝酸铉,实际上,大多数铉盐和硝 酸盐溶于水都伴随着降温变化。
8、另外,初中阶段溶液中常见的放热反应主要有:
①活泼金属(钾、钙、钠等)及其氧化物(如氧化钠、氧化 钾、氧化钙等)和水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放热是否 明显取决于酸碱浓度);
③金属与酸的反应。
知识点1、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分辨
1、(2021·重庆渝中区·九年级一模)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水 C.白酒 D.大理石
知识点2、溶液配制的步骤与误差分析
2、(2021·河南九年级一模)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①中烧杯加入氯化钠前需是干燥的
C.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知识点3、溶解度
3、(2021·河北石家庄市·九年级一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最多
B.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www-2-1-cnjy-com
C.t1℃时,1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60g
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1.常温下,取下列固体各1g,分别与9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Na2O B.SO3 C.CaO D.CuSO4 5H2O
2.如右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钾固体
C.氢氧化钙固体 D.硝酸铵固体
3.(2020 宁波模拟)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KCl固体 D.硝酸银溶液
4.图1所示,在室温情况下,烧杯中盛放的是甲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盛放的是乙物质的溶液,试管②中盛放的是丙物质的溶液.当温度由室温升到80℃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而试管①中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丙物质析出.请你据此现象填空:www.21-cn-jy.com
(1)室温时, (选填“烧杯”、“试管①”或“试管②”)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b”或“c”下同).
(3)若乙物质的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可采取的提纯方法是 (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t3℃时a、b、c表示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a、b、c表示)
5.(2020 宁波模拟)某学生在10℃时取100g水配制成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又取50g水加入35.4g硝酸钠配成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发现有晶体析出。试通过计算指出析出的晶体是什么物质。(10℃时,S氯化钾=31g,S硝酸钾=20.9g,S氯化钠=35.8g,S硝酸钠=80g)
1、(2021重庆)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2、(2021广西贺州)如图是KNO3、Na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溶液的质量不变
B.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
C.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
D.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3、(2021四川眉山)如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分别配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硫酸铵需要水的质量最少
B.40℃时,向硫酸铵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钾固体,会析出硫酸钾晶体
C.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用30g硫酸钾固体最多可配制150g80℃的硫酸钾饱和溶液
4、(2021宁夏)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5、(2021青海)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将100g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
6、2021河南)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
(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
7、(2021内蒙古通辽)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填“杀菌”或“使悬浮物沉淀”);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白酒B.豆浆C.糖水D.泥浆
(3)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为聚焦重点,下列符合这一目标的是______。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工业废水坚持达标排放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D.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
(4)t2℃时,向盛有10mL水的Ⅰ、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a”或“b”)。
②根据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温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g溶液
8、(2021福建)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来源:21cnj*y.co*m】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__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100g、NaCl 39.8g、MgCl2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_______g NaCl析出(溶解度见表)。此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
9、(2021山东东营)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
(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
(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______g碳酸钠;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4)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该物质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______。21*cnjy*com
A.氢氧化钠 B.碳酸钙 C.硝酸铵 D.氯化钠
10、(2021湖北武汉)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
(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 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 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氢化钠溶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 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