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高一上 期末测试03 试卷+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高一上 期末测试03 试卷+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5 17:49:24

文档简介

期末检测(C)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高温
【解析】试题分析:火法炼铜Cu2S O2 2Cu SO2 ,属于化学反应,A 错误;B、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属于化学反应,B 错误;C、用树皮造纸的蒸煮过程中纤维素在碱性条件下
水解,属于化学反应,C 错误;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
学反应,D 正确。答案选 D。
2.【答案】B
【解析】A、金属钠硬度小,可以用刀切,A 错误;B、加热时,金属钠先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剧烈燃烧,产
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B 正确;C、金属钠燃烧得到产物是过氧化钠,C 错误;D、钠的熔点很低,D
错误。答案选 B。
3.【答案】B
【解析】氯气和液氯都是化合物,且属于同一种物质,但氯水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
4.【答案】C
【解析】A 生成MnCl2 ,表现出酸性,生成Cl2 ,表现出还原性。
B 只表现出酸性
C 生成ZnCl2 ,表现出酸性,生成H2 ,表现出氧化性
D 盐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故应选 C。
5.【答案】D
【解析】A.滴入KSCN 溶液可以检验铁离子,不能除去氯化铁,A 错误;B.通入氯气把氯化亚铁氧化为氯
化铁,B 错误;C.加入铜粉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引入新杂质,C 错误;D.加入铁粉与氯
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除去氯化铁杂质,D 正确,答案选 D。
6.【答案】C
【解析】由于SO2 溶于水生成H2SO3 ,只能使指示剂变色,而不能退色,A 项错误;SO2 能使酸性KMnO4
溶液退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B 项错误;除去多余的SO2 应用NaOH溶液而非 NaCl溶液,D 项
错误;湿润的淀粉- KI试纸未变蓝,即无 I2 生成,故SO2 的氧化性弱于 I2 的氧化性。
7.【答案】B
【解析】A. 2.4 g 金属镁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A 正确;B.常温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1 / 7
下, 2 g 氢气的物质的量是1 mol ,所含分子数目为 NA ,B 正确;C.在 25 ℃,1.01 10
5 Pa 时气体的摩尔
体积不是 22.4 L mol ,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不是 NA ,C 错误;D.标准状况下溴是液体,22.4 L 单
质溴所含的分子数不是 NA ,D 错误。答案选 B。
8.【答案】A
【解析】见光容易分解的试剂应该避光保存,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则 A、浓硝酸性质不稳定,见光易
分解,故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A 正确;B、浓盐酸易挥发,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 错误;C、浓硫酸性质稳定,见光不分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 错误;D、氯化钠见光不分解,
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 错误;答案选 A。
9.【答案】A
【解析】B 项中硝酸和 D 项中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C 项中NaOH溶液只与铝反应而不与镁反应,
而 A 项中盐酸与镁和铝均能反应,A 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硫极易漂白性,A 正确;SO2 是一种有毒的气体,B 不正确;SO2 中S的化合价
是 4价,既可以失去电子,又可以得到电子,因此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 正确。同样分析可知,选
项 D 正确,答案选 B。
11.【答案】B
【 解 析 】 试 题 分 析 : 人 体 的 汗 液 中 含 有 NaCl , 若 遇 到 AgNO3 溶 液 , 就 会 发 生 反 应 :
NaCl AgNO3 AgCl NaNO3 ; 产 生 的 AgCl 不 稳 定 , 在 光 的 照 射 下 发 生 分 解 反 应 :

2AgCl 2Ag Cl2 。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棕色变成黑色的指
纹线。因此选项是 B。
12.【答案】D
【解析】设AgCl3 和 NaOH的浓度分别为 c1 和 c2 ,相同体积为V ,若 NaOH过量,生成 NaAlO2 ,此时参加
反应的AgCl3 的物质的量是 c1V mol ,NaOH是3c1V mol ,生成 c1V mol 的Al OH ,又因为得到的沉淀物3
中铝元素的质量和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说明第一步反应完后,生成的Al OH 有一半(1 2c1V )发3
生Al OH OH AlO 2 2H2O ,所以可求的 NaOH 的物质的量为:3c1V 0.5c1V 3.5c3 1V c2V ,所
以 c1 : c2 2 : 7 ,D 选项符合;当氯化铝过量时,氢氧化钠不足,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发生反应: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2 / 7
Al3 3OH Al OH ,设反应掉的铝离子物质的量为 x,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和溶液中铝
3
元素的质量相等,则 c1V x x ,所以 x 0.5c1V ,消耗氢氧化钠3x,即1.5c1V mol,所以1.5c1V c2V ,所
以此时 c1 :c2 2 :3,没有选项符合
13.【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Cu 2H2SO4 浓 CuSO4 SO2 2H2O ,故 A 错误;B.浓硫酸能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和二氧化硫,方程式为:C 2H2SO4 浓 CO2 SO2 2H2O ,故 B 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所以实验中常用作干燥剂,故 C 正确;D.冷的浓硫酸遇铁铝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
的进行,故 D 正确;故选 A。
考点:考查浓硫酸的特性,涉及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的氧化性。
14.【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硅不溶于水,A 错误;B.水泥工业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黏土和辅助原料,玻璃工业的
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因此石灰石是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B 正确;C.硅酸的酸
性比碳酸弱,C 错误;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在常温时可溶于氢氟酸中,D 错误,答案选 B。
15.【答案】A
【解析】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选项 B 不正确,因为不符号物质的定比组成,应该是
Ba2 SO2 2H 4 2OH
BaSO4 2H2O;次氯酸是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选项 C 不正确;澄清
的石灰水应该用离子表示,选项 D 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A。
16.【答案】D
【解析】因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则向MgSO4 和Al2 SO4 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发生Mg2 2OH Mg OH 、Al3 3OH Al OH ,
2 3
则沉淀的质量一直在增大,直到最大;然后发生Al OH OH AlO 2 2H2O ,沉淀的质量减少,但氢3
氧化镁不与碱反应,则最后沉淀的质量为一定值,显然只有 D 符合,故选 D。
17.【答案】C
【解析】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A 正确;B 中收集氢气和氨气时从 b 口进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3 / 7
入,收集氯气和 NO2 时从 a 口进入,因此选项 B 正确;汽油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在水的水层,C 不正确,
应该用四氯化碳;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且极易溶于水,所以装置④可用于收集 NH3 ,并吸收多余 NH3 ,
D 正确,答案选 C。
1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加入氢氧化钡后,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当溶液中的氢离子被中和后,再生成氢氧化镁
沉淀。中和氯化氢需要0.5 L氢氧化钡溶液,当硫酸钡恰好沉淀时,需要1 L 氢氧化钡溶液,而沉淀镁离子
时又需要1 L 氢氧化钡溶液,因此当沉淀不再变化时,共计需要1.5 L氢氧化钡溶液,答案选 D。
二、
19.【答案】(1) 2Na2O2 2CO2 2Na2CO3 O2 2Na2O2 2H2O 4NaOH O2
(2)C
(3)4.48
【解析】(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均能与 Na2O2 反应,反应原理是
2Na2O2 2CO2 2Na2CO3 O2 、 2Na2O2 2H2O 4NaOH O2 。
(2)由 2NaHCO3 Na2CO3 CO2 H2O ,可知16.8 g碳酸氢钠即0.2 mol分解生成0.1 mol Na2CO3、
0.1 mol CO2 、 0.1 mol H2O , 然 后 11.7 g 过 氧 化 钠 即 0.15 mol , 先 与 0.1 mol CO2 反 应 生 成
0.1 mol Na2CO3 ,剩余 0.05 mol 过氧化钠与 0.05 mol 水反应生成 0.1 mol NaOH ,最后的固体物质为
0.2 mol Na2CO3及0.1 mol NaOH,故答案为 C。
(3)向固体 X 中滴加盐酸,先中和 0.1 mol NaOH,需要盐酸的体积为 0.1 mol 1 mol L 0.1 L,再与
0.2 mol Na2CO3反应生成0.2 mol NaHCO3 ,此时需要盐酸的体积0.2 mol 1 mol L 0.2 L,继续滴加盐
酸与0.2 mol NaHCO3 反应生成0.2 mol CO2 ,体积为0.2 mol 22.4 mol L 4.48 L ,同时消耗盐酸的体积
为 0.2 mol 1 mol L 0.2 L。产生CO2 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体积图见答案。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4 / 7
20.【答案】(1)50
(2)① 40.0 g
②abdcfe
③ 25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 解 析 】( 1 ) 2.24 L 氯 气 ( STP ) 的 物 质 的 量 2.24 L 22.4 L mol 0.1 mol , 依 据 方 程 式
2NaOH Cl2 NaCl NaClO H2O 可 知 需 要 氢 氧 化 钠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0.2 mol,
0.2 mol 4.0 mol L 0.05 L,所以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0.05 L,即50 mL;(2)①需要的氢氧化钠
的物质的量 n NaOH 0.25 L 4 mol L 1 mol,其质量m NaOH 1 mol 40 g mol 40.0 g;②配置一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
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冷却后转移到 250 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 2-3 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
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 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abdcfe;③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需要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外,还需要有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1.【答案】(1)
(2)HNO3 3:2
高温
① 4NH3 5O2 4NO 6H2O
催化剂
② 2NO O2 2NO2
③3NO2 H2O 2HNO3 NO
催化剂
(4) 4NH3 6NO 5N2 6H2O

【解析】(1)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 2价,失去 2 个电子。氮元素化合价从 5价降低到 2价
得到 3 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用双线桥表示铜与稀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5 / 7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氧化剂是HNO3 ,氧化产
物是硝酸铜,还原产物是 NO ,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3)①是氨气的催化氧化,方程式为
高温
4NH3 5O2 4NO 6H2O;②是 NO与氧气化合生成 NO ,方程式为 2NO O2 2NO2 2;③是NO2
催化剂
溶于水生成硝酸和 NO,方程式为3NO2 H2O 2HNO3 NO ;(4)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成无色无毒气
催化剂
体直接排入空气中,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 6NO 5N2 6H2O 。

22.【答案】(1)NaOH溶液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①④③② 使 D 和 C 的液面相平
(4) 2Al 2NaOH 6H2O 2Na Al OH 3H2 4
33600 a c
(5)
b
(6)偏小
【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 B 中有固体剩余,这说明加热的试剂不是酸,而氢氧化镍,镁与氢氧化钠不
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2)由于镁铝均是活泼的金属,在其表面有氧化膜,则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
是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实验前首先记录 C 中液面位置,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再记下液面位置,最后
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所以上述操作的顺序是①④③②。由于气体的体积受压强的影
响,所以再记录液面时还需要使 D 和 C 的液面相平。
( 3 )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与 铝 反 应 , 镁 不 反 应 , 则 B 中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2Al 2NaOH 2H2O 2NaAlO2 3H2 。
b b 3
(4)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需要金属铝的物质的量是 mol。合金中
22400 22400 2
a c 33600 a c
铝的质量是 a 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b b
33600
(5)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剩余固体质量偏大,即 c 偏大,所以测得铝的质量分数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6 / 7
将偏小。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7 / 7期末检测(C)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法炼铜 B.粘土制陶瓷 C.树皮造纸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2.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加热时,金属钠先熔成闪亮的小球并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钠属于金属,所以熔点必然很高
3.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氯气能溶于水
D.氯气属一种有毒的气体
4.下列反应中,盐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MnO2 4HCl 浓 MnCl2 Cl2 2H2O
B.HCl AgNO3 AgCl HNO3
C.Zn 2HCl ZnCl2 H2
通电
D. 2HCl H2 Cl2
5.要除去FeCl2 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可行的办法是( )
A.滴入KSCN 溶液 B.通入氯气 C.加入铜粉 D.加入铁粉
6.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 Na2SO3 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1 / 6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沾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 具有漂白性
C.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未变蓝说明SO2 的氧化性弱于 I2
D. 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7.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 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下, 2 g 氢气所含分子数目为 NA
C.在 25 ℃,1.01 105 Pa 时,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NA
D.标准状况下 22.4 L 单质溴所含的分子数为 NA
8.在实验室中,下列试剂中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是( )
A.浓硝酸 B.浓盐酸 C.浓硫酸 D.氯化钠
9.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均匀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
出氢气最多的是( )
.3 mol L 1A 盐酸 B. 4 mol L 1 HNO3 溶液
C.5 mol L 1 NaOH溶液 D.18.4 mol L 1 H2SO4 溶液
10.关于二氧化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 B.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无毒
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既可溶于水,又可以与水反应
11.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AgNO3 显现法就是其中一种:人的手上有汗
渍,用手动过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溶液①小心涂到纸上,溶液①中的溶质就跟汗渍中的物
质②作用,生成物质③,物质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棕
色变成黑色的指纹线。用下列化学式表示这三种物质都正确的是( )
A.①AgNO3;②NaBr ;③AgBr B.①AgNO3 ;②NaCl;③AgCl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2 / 6
C.①AgCl;②AgNO3;③ NaCl D.①AgNO3 ;②NaCl;③Ag
12.将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
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
A.1:3 B.2:5 C.1:4 D.2:7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能与铜反应释放出氢气
B.浓硫酸能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中常用做干燥剂
D.冷的浓硫酸可以用铁质或铝质容器储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 溶于水显酸性
B.石灰石是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
C.因为高温时SiO2 与 Na2CO3 反应放出CO2 ,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SiO2 是酸性氧化物,它在常温时不溶于任何酸
1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2H BaCO 2 3 Ba H2O CO2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 SO2 4 H
OH BaSO4 H2O
C.氯气通入蒸馏水Cl 2 H2O Cl ClO
2H
D.CO2 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CO2 Ca OH CaCO3 H2O 2
16.向MgSO4 和Al2 SO4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3
(横坐标表示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
A B C D
17.有关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3 / 6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 、 NH2 3 、Cl2 、HCl、 NO2 等
C.装置③中 X 为煤油,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18.向含1 mol HCl 和1 mol Mg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 mol L
1 的 Ba OH 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
2
( n )与加入Ba OH 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2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小题,共 46分)
19.将16.8 g碳酸氢钠与11.7 g过氧化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
得到残余固体 X。
( 1 ) 写 出 碳 酸 氢 钠 分 解 产 生 的 气 体 分 别 与 过 氧 化 钠 反 应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余固体 X 的成分是________(填字母)。
A. Na2O2 、 NaOH B. Na2O2 、 Na2CO3
C. NaOH、 Na2CO3 D. Na2O2 、NaOH、 Na2CO3
(3)向固体 X 中逐滴加入1 mol L 1 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__ L 。请以V HCl 为横坐标,V CO CO2 为纵坐标,画出产生 2 的体积和加入稀盐酸溶液体积的关
系。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4 / 6
20. 某 化 学 课 外 活 动 小 组 计 划 使 用 NaOH 溶 液 制 取 简 易 消 毒 液 , 反 应 原 理 为 :
Cl2 2NaOH NaClO NaCl H2O。实验室里有已配制好的NaOH溶液,所贴标签为 4.0 mol L
1。
(1)这种溶液________升才能与 2.24 L 氯气(STP )恰好完全反应。
(2)配制 250 mL 4.0 mol L 1 NaOH 溶液的实验步骤:
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3 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 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①所需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
②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需要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21.(1)用双线桥表示铜与稀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工业上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的硝酸的生成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区别。路线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
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
写出①②③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硝酸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 ℃左右且有
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成无色无毒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5 / 6
(1)A 中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 C 的液面位置;
②将 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 C 的液面位
置;④由 A 向 B 中滴加足量试剂。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记录 C 的液面位置时,除平视
外,还应________;
(4)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 a g ,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为 c g ,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
受影响”)。
高中化学 高一上册 6 /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