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6分)
1.2019 年 1 月 21 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表示,当前我国臭氧污染水
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光化学烟雾事件时期的历史水平,我国未出现光化学污染事件,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也极
低。
下列有关光化学烟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化学烟雾具有氧化性
B.汽车尾气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之一
C.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没有危害
D.光化学烟雾一般出现在强日照条件下
2.氮、氧、硫、氯是四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O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B.氮、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均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Cl2 不与硫化钠溶液反应
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N2 ,其次是硫
3.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雷雨肥庄稼”
B.液氨用作制冷剂
C.酸雨的形成
D.生石灰作干燥剂
4.能与Fe3 反应,且能证明Fe3 具有氧化性的是( )
①SCN ②Fe 2 ③Fe ④Cu ⑤Zn ⑥OH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②⑤
5.在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以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
成棕褐色。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1 / 8
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稀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 溶液,马上出现红色。以下结论不正
确的是( )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
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C.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
D.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 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 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 、漂白粉、活性炭、 Na2O2 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D.SO 和Cl2 2 混合使用,将会有更强的漂白能力
7.有关铁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示操作制取Fe OH ,可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2
B.Fe2O3 、 Fe OH 都可以由化合反应制得 3
C.Fe OH 胶体呈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3
D.鉴别FeCl2 溶液可以先通入Cl2 ,再滴加KSCN 溶液
8.如图是空气质量监测各指标不同浓度区间城市比例,其中SO2 是重要的监测项目。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2 / 8
在某小组探究SO2 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向SO2 水溶液中滴加Ba NO3 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2 3
B.向溴水中通入SO2 ,溶液褪色,说明+4 价硫具有还原性
C.将过量的SO2 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SO2 不能漂白石蕊
D.向SO2 水溶液中加入 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 酸性强于H2CO3
9.下列有关 NH3 的实验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NH3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故 NH3 属于一元碱
B.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试纸变蓝则证明 NH3 已收集满
C.将少量浓氨水滴入装有碱石灰的烧瓶中,可快速获得 NH3
D.将 NH4HCO3 热分解后的产物通过硅胶干燥管,可收集到干燥纯净的 NH3
10.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标号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 NO2
11.下列各组物质中,X 是主要物质,Y 是少量杂质,Z 是除去杂质所需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
一组是( )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3 / 8
A B C D
X NO
FeCl2 FeCl Na SO3 2 4
Y
FeCl3 CuCl2 NO Na2CO3 2
Z Fe
Cl 水 2 BaCl2 溶液
1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小题,共 34分)
13.(8 分)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形成的物质。
(1)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单表示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 pH ______(填“>”“<”或“ ”)5.6;
②D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 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氮气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
14.(8 分)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 X 和 H 是固体,
B 和 G 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1 mol X分解得到 A、B、C 各1 mol 。试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4 / 8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G H→A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G Cu →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合成 C 后采用加压、降温液化的方法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 C,能用上述方法分离出 C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0 分)某研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SO FeCl2 与 3 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通入足量SO2 时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 与FeCl3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写出SO FeCl2 与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有Fe2 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小组同学向 C 试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 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
了SO2 4 。该做法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 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SO2 具有还原性,实验中可以代替FeCl3 的试剂有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5 / 8
b.酸性KMnO4 溶液
c.碘水
d. NaCl溶液
16.(8 分)为了测定实验室长期存放的 Na2SO3 固体的纯度,准确称取W g 固体样品,配成 250 mL溶液。
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Ⅰ:取 25.00 mL 上述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过滤、洗涤和干燥沉淀,称得沉淀的质
量为m1 g 。
方案Ⅱ:取 25.00 mL 上述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 NO3 溶液,过滤、洗涤和干燥沉淀,称重,其2
质量为m2 g 。
( 1)配制 250 mL Na2SO3 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写出 Na2SO3 固体氧化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Ⅰ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Ⅰ中,若滤液浑浊,将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
(5)若操作正确,则m1 ________ m2 (选填“>”“<”或“ ”)。原因是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4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分)
17.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l2 、SO2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 NO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 3 4 2
C.Fe 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将充满HCl、 NH3 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18.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 溶液(FeCl ) Fe 粉 2 3
B 溶液、稀
NaCl溶液(MgCl NaOH HCl2 )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6 / 8
C
Cl (HCl) H2O、浓H2SO4 2
D
NO( NO2 ) H O、无水CaCl2 2
19.将按等物质的量的SO 和Cl2 2 混合后的气体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再滴入含有品红和Ba NO3 的混2
合溶液,则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
①红色溶液很快褪色 ②红色溶液不褪色
③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溶液仍然透明
A.仅①和④
B.仅①和③
C.仅②和③
D.仅②和④
20.一定量Fe 和 Fe2O3 的混合物投入 250 mL 2 mol L
1 的硝酸中,反应共生成1.12 L NO (标准状况下),
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 L 1 的 NaOH溶液,当沉淀完全时所加 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
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不能确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1小题,共 14分)
21.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贫血就是缺
铁性贫血了。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有缺铁性贫血的经历,日常生活中“补铁”,可通过食物补回来,如果患
了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补铁剂补充铁元素。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某医药公司出品的液体补血剂中的铁元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向试管中加入液体补铁剂 2 mL,加入蒸馏水,振荡后发现溶液变澄清透明;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为
淡红色。
(1)学生甲认为此补血剂含铁量很低,属不合格产品。你认为学生甲的观点合理吗?为什么?
Ⅱ.学生乙认为还应进一步探究实验,他将学生甲所得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加入了氯水、溴水、碘水。发现加
入氯水、溴水后溶液呈红色,颜色明显加深,加入碘水的试管颜色无明显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乙的上述实验说明补血剂中的铁的化合价为几价?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7 / 8
(3)向补血剂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为什么会变为淡红色?
(4)请写出加入氯水后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5)请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现象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加入氯水、溴水后溶液呈红色,颜色明显加深,而加入
碘水的试管颜色无明显变化。
Ⅲ.学生丙也做了与学生甲同样的实验,将所得的淡红色溶液分成两份继续进行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6)请写出丙的实验①中淡红色褪去的离子方程式。
(7)关于③中的实验现象,丙同学提出了假设:过量的双氧水将SCN 氧化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
证丙的假设。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8 / 8第 3 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选 C。光化学烟雾中氮氧化物化合价可以降低变化为 0 价,具有氧化性,A 正确;以一氧化氮和二
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经
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有关,
B 正确;光化学烟雾对人眼睛、鼻、咽喉、气管和肺等有刺激作用,对人体有危害,C 错误;光化学烟雾的
形成是与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有直接关系,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
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一般出现在强日照条件下,D 正确。
2.【答案】D
【解析】选 D。NO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O2 反应,A 错误;稀硫酸的氧化性较弱,B 错误;Cl2 与硫化
钠溶液反应生成S和 NaCl,C 错误。
3.【答案】B
【解析】选 B。“雷雨肥庄稼”过程中氮气转化为NO,NO转化为 NO2 ,NO2 转化为硝酸和NO,属于化
学变化,A 错误;液氨用作制冷剂发生的是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 正确;酸雨的形成过程中SO2 转化
为亚硫酸,亚硫酸转化为硫酸,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 错误;生石灰作干燥剂过程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
氧化钙,是化学变化,D 错误。
4.【答案】B
【解析】选 B。Fe3 与①⑥中微粒反应时Fe3 的化合价未变,与②④⑤中金属单质反应时Fe3 的化合价降
低,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5.【答案】D
【解析】选 D。由题中信息,溶于盐酸后,滴入氯水和KSCN 溶液,马上出现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三价铁
离子,原粉末含有铁元素。A 项,灰黑色粉末具有还原性,用作抗氧化剂,A 正确;B 项,该灰黑色粉末不
可食用,B 正确;C 项,该灰黑色粉末是铁粉,C 正确;D 项,氧化铁不是灰黑色,且不具有还原性,不能
抗氧化,D 错误。
6.【答案】B
【解析】选 B。A 选项不正确,SO2 使溴水、酸性KMnO4 溶液褪色是因为SO2 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
褪色是因为SO2 有漂白性,SO2 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B 选项正确,因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很多,
不仅仅是SO2 。C 选项不正确,因为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SO2 漂白属于加合型,活性炭漂白属于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1 / 6
吸附型 ,漂白粉、 Na2O2 漂白属于氧化型。 D 选项不正确, SO 和 Cl2 2 混合会发生反应
SO2 Cl2 2H2O H2SO4 2HCl ,失去漂白能力。
7.【答案】D
【解析】选 D。A 项,煤油能减少下层物质与氧气接触,可以避免氧气对氢氧化亚铁的氧化,A 正确;B 项,
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Fe O 4Fe OH O 2H O 4Fe OH3 4 ,属于化合反应,通过化合反应: 2 2 2 制取3
Fe OH ,B 正确;C 项,Fe OH 胶体呈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 正确;D 项,鉴别亚铁离
3 3
子:溶液滴加KSCN 溶液,无现象,再通入Cl2 ,溶液会变红,可以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D 错误。
8.【答案】A
【解析】选 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Ba NO3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NO气体,故2
A 错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 Br2 2H2O H2SO4 2HBr ,故 B 正
确;二氧化硫溶于水具有酸性,SO2 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SO2 不能漂白指示剂石蕊,故
C 正确;亚硫酸酸性大于碳酸,故向SO2 水溶液中加入 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故 D 正确。
9.【答案】C
【解析】选 C。NH3 溶于水显碱性是因为 NH3 与水反应生成的 NH3 H2O 属于一元碱,而 NH3 本身不是碱,
A 错误;检验 NH3 是否集满容器,应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瓶口而不是伸入瓶内,B 错误;NH4HCO3
热分解后的产物中含有 NH3 、H2O、CO2 三种成分,硅胶只能吸收H2O 而不能除去CO2 ,D 错误。
10.【答案】D
【解析】选 D。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 NO, NO与O2 反应生成 NO2 ,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生
成 NO2 。
11.【答案】C
【解析】选 C。A 项,应加入铁粉与FeCl3 反应生成FeCl2 ;B 项,Fe 将FeCl3 还原成FeCl2 ,所以加入铁粉
置换出单质铜后还应再通入Cl2 ;C 项,NO2 与水反应生成 NO;D 项,加入BaCl2 后生成BaCO3 、BSO4
沉淀,应加入稀硫酸除杂。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2 / 6
12.【答案】C
【解析】选 C。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故 A 项正确;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示可以得出雾霾中的无机
颗粒物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故 B 项正确;由图示可以得出硝酸铵和硫酸铵的形成是 NH3 与硝酸和硫酸反
应生成的,不是催化剂而是反应物,故 C 项错误;过度使用氮肥会导致空气中的 NOx 和 NH3 的含量增多,
而 NOx 和 NH3 均与雾霾的形成有关,故 D 项正确。
二、
13.【答案】(1)①<
②H2SO3
催化剂
③ 2SO2 O2 2SO3 △
一定条件
(2)6NO2 8NH3 7N2 12H2O NO2
【解析】(1)①酸雨的 pH<5.6;②含硫燃料燃烧生成 A 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 D 是亚硫酸,
化学 式为 H2SO3 ;③反 应 b 是二 氧化硫被 氧气氧化 为三氧化 硫 ,反应的 化学方程 式为
催化剂
2SO2 O2 2SO3。 △
一定条件
(2)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 8NH3 7N2 12H2O ,
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反应中氧化剂是 NO2 。
14.【答案】(1) NH4HCO3 H2O
△
(2)①C 4HNO3 浓 CO2 4NO2 2H2O
催化剂
② 4NH3 5O2 4NO 6H2O
△
(3)3Cu 2NO 2 3 8H 3Cu 2NO 4H2O
(4) NH3 易液化
【解析】X 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A 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气体 D,说明 A 是二氧化碳,X 是碳酸盐或碳
酸氢盐,D 是氧气。1 mol X分解得到 A、B、C 各1 mol ,A、C 为气体,B 为液体,推知 X 为NH4HCO3 。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3 / 6
X 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氨气,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 NO, NO和氧气反应生成 NO2 , NO2 和水反
应生成硝酸,硝酸和铜反应既能生成 NO2 ,又能生成 NO。
15.【答案】(1)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2)① 2Fe3 SO2 2H O SO
2
2 4 4H
2Fe2
②取 C 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 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③不合理 硝酸可以将溶解的SO2 氧化为H2SO4 ,干扰实验
(3)防止溶液倒吸
(4)bc
【解析】(1)通入足量SO2 时 C 中发生二氧化硫与氯化铁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则观察到溶液
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 2 ) ① 发 生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生 成 硫 酸 根 离 子 、 亚 铁 离 子 , 离 子 反 应 为
2Fe3 SO 2H O SO2 2 2 4 4H
2Fe2 。
②检验有Fe2 生成的实验方案为取 C 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 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
水,溶液变红。
③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则硝酸可以将溶解的SO2 氧化为H2SO4 ,干扰实验,故做法不合理。
(3)因尾气易溶于NaOH溶液,则倒置漏斗的作用为防止NaOH溶液倒吸。
(4)验证SO2 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碘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而与
浓硫酸、 NaCl不反应,故选 b、c。
16.【答案】(1)托盘天平 250 mL的容量瓶
(2) 2Na2SO3 O2 2Na2SO4
(3)使SO2 3 充分转化为气体,使SO
2
4 完全沉淀
(4)偏高
(5)< 方案Ⅱ中盐酸提供H 、 2 2 Ba NO NO SO SO3 提供 3 ,形成稀硝酸,将一部分 氧化成 ,导致2 3 4
BaSO4 质量增大
【解析】(1)配制 250 mL Na2SO3 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4 / 6
天平和 250 mL的容量瓶。
(2) Na2SO3 固体被氧化为 Na2SO4 。
( 2 3)方案Ⅰ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目的是使SO3 充分转化为气体,使SO
2
4 完全沉淀。
(4)若滤液浑浊,证明滤液中含有BaSO4 ,所称量的BaSO4 减少,造成测定的 Na2SO3 的纯度偏高。
(5)若操作正确,则m<m NO 1 2 ,原因是方案Ⅱ中盐酸提供H ,Ba NO3 提供 3 形成稀硝酸,将一部分2
SO2 3 氧化成SO
2
4 ,导致BaSO4 质量增大。
一、
17.【答案】D
【解析】选 D。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SO2 能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不能说明其具有氧化性,
选项 A 错误;当溶液中含有SO2 3 时,加入酸化的Ba NO3 溶液也会出现白色沉淀,选项 B 错误;Fe 与稀2
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 NO,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选项 C 错误;HCl、NH3 极易溶于水,分别将充满HCl、
NH3 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气体溶解,液面迅速上升,选项 D 正确。
18.【答案】B
【解析】选 。除去氯化亚铁中的氯化铁杂质,加入铁粉:2Fe3 Fe 3Fe2 B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
A 不符合题意;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镁,实质上就是除镁离子,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镁离子反
应生成沉淀,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中和多余的氢氧化钠,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B 符合题意;除去
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可选用饱和食盐水,不能用水,故 C 不符合题意;除去NO中的NO2 ,NO2 溶
于水即生成 NO,3NO2 H2O 2HNO3 NO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 D 不符合题意。
19.【答案】C
【解析】选 C。SO2 和Cl2 混合后发生反应:SO2 Cl2 2H2O 2HCl 2H2SO4 ,所以品红溶液不褪色,
硫酸和Ba NO3 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 2
20.【答案】A
【解析】选 A。生成 N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则此时 NO 3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0.05 mol 0.45 mol 。
当沉淀量最大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45 mol ,根据钠原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5 / 6
的物质的量是0.45 mol ,则氢氧化钠的体积是450 mL。
二、
21.【答案】(1)不合理。补血剂的成分是Fe2 ,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为淡红色,说明Fe3 的浓度低。
(2) 2价。加入氯水、溴水后溶液呈红色,颜色明显加深,说明生成更多的Fe3 ,而Fe2 能被氧化剂如氯
气、液溴所氧化,则原溶液中铁的化合价为 2价。
( )因Fe2 3 被氧化生成Fe3 ,Fe3 遇SCN 变红,所以向补血剂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变为淡红色的原
因是有少量的亚铁离子被氧化。
( 2 4)Cl2 2Fe 2Cl 2Fe
3 。
(5)根据加入氯水、溴水后溶液呈红色,颜色明显加深,说明生成更多的Fe3 ;加入碘水的试管颜色无明
显变化,说明Fe2 与 I2 不反应。
( )Fe 2Fe3 3Fe2 6 。
(7)根据Fe3 检验方法,溶液中继续加入过量KSCN 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是过量的双氧水将SCN 氧
化了,故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加入过量双氧水后的溶液,往其中加入过量KSCN 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是
过量的双氧水将SCN 氧化了。
高中化学 必修第一册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