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01 试卷+答案解析(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01 试卷+答案解析(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17:50:07

文档简介

第四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调查访问及问卷调查与野外实习同是调查方法,故选 B。
2.【答案】B
【解析】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观察可以对该地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故选 B。
3.【答案】B
【解析】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故选 B。
4.【答案】D
【解析】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不合适;另外夏季的南方山地,
600 多米的山顶温度不会太低,不需要带羽绒服,除以上两项之外的其他装备都是需要的,
②③④⑥正确,依据题意选 D。
5.【答案】C
【解析】一次考察活动在地点确定后,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对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有一个
宏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规划考察线路,然后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再对考察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撰写考察报告。故考察步骤顺序是②③④①,依据题意选 C。
6.【答案】B
【解析】当地海拔较高,目力所及的山坡,说明与河谷距离较近,所以青稞和油菜的种植均
位于河谷之中,是为了获得灌溉水源。“寸草不生”也说明当地降水较少,故选 B。
7.【答案】C
【解析】当地海拔较高,目力所及的山坡,说明与河谷距离较近,所以青稞和油菜的种植均
位于河谷之中,是为了获得灌溉水源。“寸草不生”也说明当地降水较少。由海拔和青稞等
信息,可以判断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当地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故选
C。
8.【答案】D
【解析】图中区域整体海拔介于 1 000米和 2 000米之间。应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排除
AB。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地势最为平坦开阔的高原,而图中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故为云贵高
原。
9.【答案】C
【解析】A项描述的是江南丘陵;B项描述的是泰山;D项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C项表述
的是山环水绕的喀斯特景观。
10.【答案】C
【解析】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11.【答案】B
【解析】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
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
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
积。
12.【答案】C
【解析】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3
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
13.【答案】D
【解析】在弯曲河道的凸岸沉积物中,受水流速度影响,颗粒较小的物质被河水携带走,颗
粒较大的物质在河道上游沉积下来,再由图中“9 cm”可知,图中的砾石以9 cm左右的粒
径为主,故选 D项。
14.【答案】B
【解析】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
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精准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GIS,主要功能
是存储、分析、处理信息,故选 B。
15.【答案】C
【解析】为了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需要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信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
技术是 RS,不同生长情况的作物放射的电磁波不同,根据 RS 技术获取的电磁波,确定作
物生长情况,故选 C。
16.【答案】D
【解析】图示显示,三角洲面积减小,故泥沙含量减少;三角洲故道南岸侵蚀作用增强;河
流主流流向由东南改向东北,故选 D。
17.【答案】B
【解析】渔业生产引进 GIS技术寻找鱼群,能够降低渔业的生产成本,但会因过度捕捞,使
渔业资源面临枯竭,从而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8.【答案】C
【解析】GIS具有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功能,故选 C。
19.【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叠图信息可知,该地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要道路,植被
保护好,环境优美,适合建设水源保护区,故选 D。
20.【答案】D
【解析】遥感是人类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远距离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
具有探测范围广、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可以获取较大范围内的人类活动遗迹等信息,进而帮
助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进行考古活动,但受技术水平等的限制,
无法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也不能探知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因而也就无法
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故选 D。
21.【答案】D
【解析】突尼斯位于北非地区,其中南部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图可知,考古遗址点主
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地处荒漠边缘,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活动较少,外界干扰少,适合利用
遥感技术进行远距离探测,故选 D。
22.【答案】A
【解析】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寻找”和定位,需使用 GPS
和 GIS,故选 A。
2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共享汽车的好处是不使用汽油作燃料,而用电能,会导致汽油需求增速
放缓,①正确;共享车辆,可以减少路上车的数量,缓解交通拥堵,②正确;会减少能源消
耗,③错误;车辆少了,尾气排放少,减少空气污染,④正确,依据题意选 D。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3
24.【答案】C
【解析】冰山与周围海水相比,温度和性质差异大,利用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影像可以迅速获
知冰山的移动方向和速度,所以适合采用遥感技术进行跟踪研究,故选 C。
25.【答案】A
【解析】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故选 A。
二、
26.【答案】(1)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形为主,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
叶林,淡水资源丰富并濒临海洋。
(2)支持:建化工厂可吸纳村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要加强环境保
护,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反对:建化工厂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易污染水源;破坏林地;危害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
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①查阅资料、野外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任答两项)
②望海乡低山、丘陵地区的立体开发;望海乡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对策;望海乡旅游资源的开
发;望海乡的生态问题与保护;望海乡镇驻地的选址与发展战略等。
【解析】本题不仅考查区域调查的基本方法,同时对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1)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应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展开。
(2)建化工厂是否合理应分析其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3)开展调查研究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学会确定研究主题,拟定课题名称,这是开展
小区域调查的基本要求。
27.【答案】(1)可以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3)还要用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
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接警确认出事地点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
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28.【答案】(1)200米至 300米之间。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隔视线。
(2)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缓。
(3)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
模小。
(4)暴雨山洪(洪涝、洪水);滑坡及泥石流。
【解析】(1)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大青山山顶的海拔在 550~600 米之间,李村的海拔在
300~350 米之间,所以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在 200~300 米之间。判断两地之间可否通视,
可以依靠两地间的地形剖面图来分析,也可以通过观察地形图上两点之间是否有地形凸起来
简单的判断。
(2)山区公路一般沿等高线或者河谷穿行,有利于降低坡度,便于通行。读图可知,小桥
至古庙一段,山路主要平行于等高线,坡度较缓。
(3)地势特征主要包括高低和起伏状况,依据图中等高线以及指向标可知,该区域地势北
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区域便于聚落的发展,而地势起伏的区域,不便于聚落的发展。
(4)夏季为华北地区的雨季,该季节降水较多,而且该地地形坡度较大,在“青山、幽谷、
溪流”附近容易发生暴雨山洪(洪涝、洪水);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3第四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
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调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据此完成 1~2题。
1.野外实习方式包括( )
A.路线观察和调查访问
B.路线观察和典型地段观察
C.调查访问和问卷调查
D.典型地段观察和问卷调查
2.典型地段观察有利于( )
A.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B.对一些重要的点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C.便于了解小区域的详细资料和图件
D.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
3.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广阔之地
B.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的顺序进行
C.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
D.观察线路应选择能观察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的路线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夏令营活动的野外考察线路和考察地地
形图。读图回答 4~5题。
4.此次考察需要准备哪些考察装备( )
①世界地形图 ②地质锤 ③卫星定位仪 ④植物标本夹 ⑤羽绒服 ⑥雨衣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5.此次考察活动选定地点后,接下来考察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撰写报告 ②查找相关资料 ③规划考察线路 ④实地考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某考察小组在 7 月份进入一个海拔 3 000 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
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 6~7题。
6.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7.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野外考察小组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水平距离单位:千米,
等高距为 10米)。读图完成 8~10题。
8.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9.与图示地貌相符的诗句是(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0.经过考察分析,造成图示地貌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冰川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火山喷发作用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
的照片。读图完成 11~13题。
1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1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1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 2 cm以上的砾石粒
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业操
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实现农业低消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读精准农业系统
工作示意图,完成 14~15题。
14.精准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网络技术
15.为了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需要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信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是( )
A.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互联网技术
16.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 1989 年和 2009 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
1996年人工改道。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17.有的渔民已经使用 GIS技术寻找鱼群,如果渔业生产普遍引进这一技术,则( )
A.可以使渔获量持续增长
B.可能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大幅度增加渔业生产的成本
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生活水平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 18~19题。
18.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19.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2018年 4月 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
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 10 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
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如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
答 20~21题。
20.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21.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近年,“高铁、民航+共享汽车”的自驾新模式开始出现。若到厦门旅游,完全可以先
乘坐飞机或高铁到厦门,然后在当地租一辆 Gofun(共享汽车)。用户可自行充电,在平台
APP上点击“充电”按钮,进入充电地图页面,寻找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
辆免费充电。据此完成 22~23题。
22.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和 GIS B.RS和 GPS
C.RS和 GIS D.数字地球
23.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导致汽油需求增速放缓 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增加能源消耗 ④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显示 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
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目前,R 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完成 24~25
题。
24.监测 R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
A.飞机跟踪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25.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应用( )
A.GIS B.GPS C.RS D.电子地图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6.(15分)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望海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该地区虽然依
山傍海,风景秀丽,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如果你是一名兴
趣小组的成员,请对如下问题做出分析。
(1)请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4分)
(2)最近有家大公司计划在 C村附近的甲处(虚线内)投资兴建一个化工厂,他们将给予
村民一笔不小的土地征用费。关于征地办厂一事,村民有人支持,也有人极力反对。如果村
民们征求你们的意见,请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4分)
(3)为了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兴趣小组计划对“望海乡的国土开发与整治”这一
课题开展研究。
①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等。(2分)
②请拟定出该地区国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项目(以子课题名称的形式回答,至少两项)。(5
分)
27.(16分)现在为了维持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我国大量地
在各大中城市合理布局了许多 110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
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为了提高出警率,许多城市在配备巡逻车的同时大量地应用地理
信息技术。下图为交通管理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10 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一辆巡逻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
术?(2分)
(2)110 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分)
(3)110 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通畅,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4分)
(4)假如你是 110 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
作程序。(8分)
28.(19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5
分)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5分)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6分)
(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
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