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03 试卷+答案解析(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综合测试03 试卷+答案解析(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17:52:42

文档简介

第四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
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发挥作用。
2.【答案】D
【解析】根据北斗导航接收机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地点位于(39°30'31.7″N,82°30'50.2″E),海拔为
1 468 米,选项中只有塔里木盆地符合该条件。
3.【答案】D
【解析】第 3题,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等,影像是遥感技术提供的,
制定某行车方案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故选 D。
4.【答案】D
【解析】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定位功能,终端还有发送短文的功能,可以使用发送短文的功能让
外界人员知道待救援人员的位置。故选 D。
5.【答案】A
【解析】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用 GPS定位导航,并用 GIS进行路线
的分析、规划,故需使用 GPS和 GIS。
6.【答案】D
【解析】共享汽车的好处是不使用汽油作燃料,而用电能,会导致汽油需求增速放缓,①对。会减
少能源消耗,②错。车辆少了,尾气排放少,减少空气污染,③对。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H星主要是气象监测服务,可观测洪涝受灾范围,可对地表进
行研究,可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但地壳变形一般是由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行监测和数据收集的。故
选 D。
9.【答案】C
【解析】为了提高灭蝗准确度,应该借助定位系统,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获取发生蝗灾的区域
需要借助遥感监测,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和查询,故选 C。
10.【答案】B
【解析】遥感可对地面事物进行远距离的监测,可提供第一手信息源,而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地理信
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选 B。
11.【答案】C
【解析】监测灾情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RS。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3
12.【答案】A
【解析】涝灾主要是土壤中水分过多,主要分析降水量的大小,河流分布及地形、地势状况,和土
壤的类型、地质构造分布无关。
13.【答案】C
【解析】冰山与周围海水相比,温度和性质差异大,利用遥感所获得的影像可以迅速获知冰山的移
动方向和速度,所以适合采用遥感进行跟踪研究。
14.【答案】A
【解析】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15.【答案】A
【解析】通过不同年份的影像,可以判断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RS。
16.【答案】A
【解析】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查看卫星云图预判天气、根据航空相片识别地
物是遥感的功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位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7.【答案】A
【解析】工程师需采集场馆周围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像形状和色调特征信息,利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反射的电磁波不同,是遥感的应用。
18.【答案】A
【解析】甲、乙两类植物的反射率在波段 1和波段 2中差异最大的均是①处,因此要在遥感影像上
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第 30天的时候。
19.【答案】C
【解析】GIS 是在一定的数据源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等的地理信息技术,其功能侧重于分
析、计算,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 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是 GIS的
分析功能。
20.【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北斗三号”系统可以实施地表事物的卫星定位,“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
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导航卫星系统兼容的导航卫星系统,因此其主要的功能是定位导航。
21.【答案】A
【解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等,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
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等。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确定送餐员位置,通过地理
信息系统可以查找相关的信息。
22.【答案】A
【解析】遥感可以监测旱情、洪灾、滑坡等灾害,但不能预测地震。
23.【答案】A
【解析】图为遥感影像,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有利于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24.【答案】A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3
【解析】获取卫星云图需要远距离感知,利用遥感;查询地理数据和选择考察路线,利用地理信息
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5.【答案】D
【解析】地面上不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物体基本上不存在的。
二、
26.【答案】(1)GIS
C
(2)遥感(RS)。
(3)测速、授时、导航等。
【解析】(1)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2)对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是利用遥感(RS)。
(3)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进行精确的定位外,还能够提供测速、授时、导航等服务。
27.【答案】(1)探测范围大
获取资料快
受地面限制少
(2)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
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
(3)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
【解析】(1)遥感的特点是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限制少。
(2)由表中气候资料可判定该地区地处温带。图中河流为发源于高大山脉的内流河,补给水源主要
为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河流水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和上游地区
森林被大量砍伐,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大降低。
(3)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可以看出雪线在升高。
28.【答案】(1)反射率
反射波长
(2)着火林木和未着火林木的辐射波长不同
(3)CD
(4)C
【答案】(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 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B处大于 C处,理由:B处位于内华达
山脉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
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3第四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读“北斗”定位系统示意图,完成第 1 题。
1.该系统适用的领域有( )
①铁路运输 ②渔业生产 ③资源勘探 ④森林防火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一支地理考察队所用手持式北斗导航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可能( )
39°30'31.7″N,
地理坐标 海拔 1 468 m
82°30'50.2″E
A.在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
B.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
C.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结构
D.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在近年来的震后救灾中,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
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后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据此完成第 3~4 题。
3.震后车辆前往灾区时经常严重受阻,应用 BDS 可以( )
A.获取道路堵塞的影像数据
B.解译滑坡堵塞交通的遥感影像
C.帮助司机制定行车方案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4.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利用短文告知待救援人
员的位置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9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随着“高铁、民航+共享汽车”的自驾新模式的出现,若到厦门旅游,完全可以先乘坐飞机或
高铁到厦门,然后在当地租一辆 Gofun(共享汽车)。用户可自行充电,在平台 APP 上点击“充
电”按钮,进入充电地图页面,寻找带有“绿色电源”标记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据此完
成第 5~6 题。
5.前往“绿色电源”的地点扫码为车辆免费充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和 GIS B.RS 和 GPS
C.RS 和 GIS D.GIS
6.共享汽车的推广使用,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导致汽油需求增速放缓 ②增加能源消耗 ③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7.通过地图、遥感影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程序是( )
A.数据处理 B.数据采集 C.数据分析 D.信息输出
8.2018 年 6 月 5 日,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H 星在西昌(102°E,28°N)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卫星无法完成的任务是( )
A.观测洪涝受灾范围
B.对陆地表面进行研究,进而调查环境灾害诱因
C.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D.可以收集地壳变形的数据
9.山东是我国蝗虫灾害的多发区,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是灭蝗的主要措施,但飞机灭蝗有时会误将
农药洒入池塘,借助卫星可大大提高灭蝗区域的精确度。借助卫星灭蝗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
的( )
①遥感 ②卫星通信技术 ③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④地理信息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0.2018 年 10 月 11 日,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为尽快掌握灾区影像资料,研判、设计救灾
方案,可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 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纳米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某年 3 月,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资料显示,春耕春播时期,东北地区还
有 1/4 耕地过湿,不仅推迟了春耕,更加重了春涝的程度。据此完成第 11~12 题。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9
11.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 B.GIS C.RS D.GNSS
12.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春涝灾情,运用了 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降水量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土壤类型分布图 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显示 R 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
层中解体出来。目前,R 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完成第 13~14 题。
13.监测 R 冰山移动方向和速度最好采用( )
A.飞机跟踪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
14.对冰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移动的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应用(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电子地图
15.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咸海过去是世界第四大湖泊,下面图片显示了它的面积
变化过程。监测咸海水域及周边扬沙区域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RS 和 GRS
16.下列现象中应用卫星导航功能的是( )
A.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行驶
B.查看卫星云图预判天气
C.使用电子地图查询位置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9
D.根据航空相片识别地物
17.2018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 11 月 5 日至 10 日在上海圆满完成。为确保“进博会场馆”的
顺利建设,工程师需采集场馆周围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像形状和色调特征信息。其所用的地理信息
技术主要是( )
A.遥感 B.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18.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
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
合适?( )
A.①—第 30 天 B.②—第 75 天
C.③—第 100 天 D.④—第 130 天
19.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 GIS 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 GIS 功能是
( )
A.输入 B.管理
C.分析 D.输出
20.2018 年 12 月 27 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根据“北斗”系
统示意图,推测“北斗三号”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之一是( )
A.环境监测 B.城市规划
C.定位导航 D.灾情评估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4 / 9
21.点餐类 APP 的出现,为足不出户的人提供了便利。通过 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即时位置的技
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遥感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下图为我国西北
某地遥感影像。读图,完成第 22~23 题。
22.遥感应用于我国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可包括( )
①监测西南旱情 ②监测吉林洪灾水情 ③监测甘南山区滑坡情形 ④预测青海地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利用上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4.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可以( )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遥感感知事物时不直接接触地物
B.遥感是遥感信息接收与应用的过程
C.遥感获取的信息是电磁波信息
D.遥感对地面不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物体无法感知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5 / 9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 1985 年开始对南极进行首次科考活动以来,我国已成功建立了五座科学考察站(南极
4 座,北极 1 座)。极地科学考察通过调查、试验、研究等活动,掌握了大量的极地环境数据信息,
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材料二 目前全世界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已经在成熟商业化运行的全球定位系
统(GPS)外,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ILEO)、俄
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还都在建设中。
(1)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近 30 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
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填简称),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________。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南极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哪一个?
(3)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技术外,还能够提供哪些服务?
27.(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遥感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如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研究等。
材料二 下图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绘制的某地区的平面图和该图中的河流R的纵剖面图,而表中的
气候资料则是平面图中 P 地的多年平均观测结果。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6 / 9
月 份 1 2 3 4 5 6
月平均
7.3 2.5 5.3 11.7 16.7 20.5
气温/℃
月平均降
0.5 0.6 2.5 6.0 13.0 11.0
水量/mm
月 份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
22.4 21.0 15.9 9.5 1.6 5.7
气温/℃
月平均降
19.8 18.5 17.0 9.0 1.6 0.5
水量/mm
(1)运用遥感对该地区探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信息量大。
(2)遥感资料显示,近年来山区农林面积不断缩小,河流 R 的水量不断减少,河流下游地区的农
业区不断缩小,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________和________。
(3)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还表明,近年来该地区侵蚀高山上的雪线在升高,作出此判断采用的方法
是________。
28.(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它所出现的特征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在遥感影像上判读
的,通过遥感监测可以预报其发生,报告其危害严重程度与危害面积及发展趋势。世界上有 60 个
国家受蝗虫危害,世界粮农组织利用气象图像监测蝗虫繁殖区,并结合现场抽样调查验证,作出
灾情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蝗虫灾情。
材料二 火灾是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发生火灾时,着火树木的温度比没有着火树木的
温度高,在电磁波的热红外波段会辐射出比未着火树木更多的能量,卫星拍摄到的影像上,着火
的森林比没有着火的森林显示更亮的浅色调。据此原理,森林管理部门建立了森林火灾实时监测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7 / 9
预报系统,全天候对森林遥感信息进行监控。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林火蔓延速度、
范围和火场内各点温度变化的趋势以及预报灾后苗木的恢复状况。
(1)材料一中提到利用遥感可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其原因是不同地物________不同,同一地物的
不同部位________不同。
(2)材料二中提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森林火灾的范围,其原理是________。
(3)(双选)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在自然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遥感可以发现森林火灾的成因
B.遥感可以直接分析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C.可以显示地震灾情的大小
D.可以监测洪水的水位变化
(4)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利用最广泛的是( )
A.预测地震灾害
B.监测洪水灾害
C.天气预报
D.分析沙尘暴的成因
29.(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
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 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
相关信息。
(1)与旧金山相比,R 地的气温有何特点?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8 / 9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 B 处与 A、C 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
理由。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