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列示意图中的( )
A B C D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第 2 题。
2.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小行星带位于 M 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此刻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日食现象 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据媒体报道,2010 年太阳活动进入活跃期(如图 1)到 2013 年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期,发生了强烈的太
阳风暴;而到 2016 年,太阳表面的黑子开始逐渐变少(如图 2)。据此,完成 3~4 题。
图 1 图 2
3.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全球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北极附
近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4.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耀斑爆发频率减少
B.太阳活动高峰年,应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
C.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神舟飞船的信号接收易受干扰
D.2019 年将再一次出现太阳活动高峰年
5.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5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6.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
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
在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但其“玉颈”由于
逐年变细,预计 15 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 7 题。
7.“女王头”独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 8~9 题。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9.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完成 10~11 题。
10.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 a>b>c>d B.气压: 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5
11.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1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这段文字
主要涉及( )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 13~14 题。
13.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14.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域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
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
读实验相关数据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回答 15~16 题。
甲 乙 丙 丁
砂粒 40 45 78 14
粉粒 25 25 14 19 土壤质
地(%)
黏粒 35 30 8 67
实验相关数据表
水土流失量(g/m2 ) 47.3 201.2 15.7 76.9
15.甲土壤属于(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粉土
16.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 )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5
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 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
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
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 17 题。
17.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为( )
A.甲为硬叶林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 D.戊为阔叶林
18.下列有关黄淮海平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旱多风沙 ②气温年较差大 ③降水集中在夏季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⑤伏旱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9.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不足,解决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②跨流域调水③雨后人工回灌④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之一,多媒体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读上海市多媒体产业布局图,
回答第 20 题。
20.上图中企业密度等级是对专题地图进行叠加分析而生成,所用的信息技术是(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虚拟现实(VR)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21.读图回答。(每个小空 2 分,共 22 分)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4 / 5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甲所示原理
分析原因。(6 分)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4 分)
22.读下列一组地貌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A B C
(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判断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A 主要是因________形成的;B 主要是因________形成的;C 主要是
因________形成的。
(3)图 A 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________地区,图 B 所表示的地貌通常分布在________。
(4)图 C 所表示的地貌是________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5 / 5期末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地球属于太阳系,地球和太阳都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5.【答案】B
【解析】月球的级别要低于八大行星;根据轨道排序,M 应为火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
间;当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才有可能发生日食。
3.【答案】C
【解析】太阳风暴发生时会在短时期内释放大量能量,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稀薄大气摩擦会在两极地区产
生极光现象,①错误;太阳风暴导致指南针失灵,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干扰通信系统,②③正确;
极昼现象的形成主要和黄赤交角的存在有关,和太阳活动无关,④错误。
4.【答案】A
【解析】太阳黑子增多时,耀斑也较为强烈;反之,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耀斑爆发频率减少,A 正确。
太阳活动高峰年,向地球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B 错误。太阳黑子减少时,太阳活动较
弱,对神舟飞船的信号影响小,C 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 11 年,据材料信息推测,下次太阳活动高峰
年大约在 2024 年前后,D 错误。
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
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意在考查考生对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河口三角洲是由河
流上中游的泥沙在河口地带沉积而成,当河流入海泥沙量减少时,原有沉积平衡被打破,沉积量减少,而
海浪作用相对加强,故会出现侵蚀后退现象。
7.【答案】A
【解析】“女王头”为海岸怪石,且“玉颈”处浸在海水中,故“女王头”独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
8.【答案】B
【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9.【答案】B
【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越多,温度越高。
10.【答案】C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3
【解析】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的运动
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
11.【答案】B
【解析】若此图是城郊环流图,则存在着城市风。③处为绿地,则能够通过城市风把城市中受污染的空气
通过绿地进行净化,且绿地中水汽含量较多,也能对空气起到增湿作用。
12.【答案】B
【解析】文字的前半部分涉及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后半部分则涉及径流输送环节。
13.【答案】C
【解析】注意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
正相关。
14.【答案】C
【解析】在四个海域中,赤道地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相对最小。
15.【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甲土壤的质地百分数值,对照三角坐标图,可以判断甲土壤属于壤土区域。第 16 题,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乙土壤,根据表格中土壤质地百分数值,可
以判断乙土壤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16.【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甲土壤的质地百分数值,对照三角坐标图,可以判断甲土壤属于壤土区域。第 16 题,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乙土壤,根据表格中土壤质地百分数值,可
以判断乙土壤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
17.【答案】D
【解析】甲处降水稀少、温度高,植被类型为荒漠;丙处降水少、温度低,不可能存在热带雨林;丁处降
水多、温度高,最有可能是热带雨林;戊处降水丰富、温度适中,为阔叶林。
18.【答案】D
【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大,春旱多风沙。
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19.【答案】D
【解析】人工回灌是针对城市中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采取的措施。
20.【答案】C
【解析】GIS 技术就是对不同的事物以专业图层的方式进行处理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多图层的叠加。
二、
21.【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B C
(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4)②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3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
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3)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从海拔、地形方面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
(4)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
22.【答案】(1)三角洲 冲积扇 沙丘(新月形沙丘)
(2)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风力堆积作用
(3)大河入海 山前
(4)干旱(沙漠)
【解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地貌特征判断,A 图为河口三角洲;B 图为山麓冲积扇;C 图为沙丘。
(2)结合上题分析,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山麓冲积扇是流水沉积而形成的地貌;沙丘是风
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3)河口三角洲一般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图示 B 为山麓冲积扇,一般分布于河流的出山口地区。
(4)沙丘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