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05 21: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广东的荔枝有桂味、糯米糍等上佳的品种,这决定于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形态结构多样性
B
1、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2、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最基本的)
探究一:什么是环境?
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
生态因素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田中水稻的生长呢?
光照
温度

土壤
……





水稻
杂草
蚜虫
田鼠
瓢虫
蚯蚓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温度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参考书本第15页表格
探究二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步骤;
1.取数个大小相同的新鲜的面包片(馒头),在空气中暴露20-30分钟。
思考:
1.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20-30分钟?
2.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答:为了接种霉菌。
答: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思考:根据我国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说明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沙漠 草原 森林
西 东
水分
温度的影响
大雁南飞
蛇冬眠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
水域的污染 对 生 物 生 活 的 影 响
水中动物死亡
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水杉——阳生植物
光照强度
人参——阴生植物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
水稻
杂草
蚜虫
田鼠
瓢虫
蚯蚓




同种生物
不同种生物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互助
鸟妈妈给小鸟喂食
蚂蚁合作找食物
探究三: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斗争
雄鸡为食物而斗争
梅花鹿为配偶而斗争
狐狸捕食老鼠
蜥蜴捕食昆虫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捕食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竞争
草和水稻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互利共生
海葵和蟹
犀牛和犀牛鸟
寄居蟹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
寄生
同种生物间
不同种生物间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互惠互利
寄生
竞争
捕食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在农田中,对田鼠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
A.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 B.农田里的植物和蛇、蛙、猫头鹰等动物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农田里的其他田鼠
D
非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
同种生物
C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保护色
适于隐藏,利于捕食和避敌
拟态
形状色泽斑与生物非生物相似
迷惑对方,利于捕食和避敌
色彩鲜丽 有毒
臭或腐蚀性物等
有示警作用
警戒色
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
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
鲜艳色彩或斑纹
雷鸟
妈妈给了我两套衣服
夏天的我
冬天的我
(仙人球适于生活干旱的环境)



退化成刺,
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非常发达,
吸收深处水分。
绿色肥厚,储存大量的水,且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也非常接近。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环境
形态结构、生活方式
得出结论:
适应
环境
生物
影响
适应
三、小结: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 捕食B、合作C、竞争
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3.台风“山竹”来临,暴雨狂风,刮断了许多大树。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适应生物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 。它又分为________
和 。
A
B
B
5.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家鸽用翼飞行 B.蝉的保护色
C.鱼用鳃呼吸 D.猫捉老鼠
D
6.夏天正午蝉鸣叫得最厉害,气温降到24℃以下就
停止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C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