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声现象同步强化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套打包 有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声现象同步强化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套打包 有答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6 22:28:19

文档简介

第四章声现象同步强化(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女高音”“男低音”和“高声呼叫”“低声细语”,这两组词语中的“高”和“低”的物理含义(  )
A.相同,前者指音调,后者指音调 B.不相同,前者指音调,后者指响度
C.不相同,前者指响度,后者指音调 D.不相同,前者只音色,后者指响度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的响度是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上海市外环以内城区全天实行禁鸣喇叭,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4.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5.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锡市划定禁止燃放鞭炮的区域,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C.模仿秀演员能模仿其他演员唱歌的关键是模仿其音色
D.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7.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8.目前的智能音箱通过连接网络,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智能音箱发声需要物体的振动
C.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D.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9.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0.《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中说,大将张飞在桥头大喝,声如巨雷,吓死了曹军大将夏侯杰。这段故事中,“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  )
A.传播快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音调高
11.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12.在图声现象中,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公路旁的隔音屏障
13.下面是两个物体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
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二、简答题
14.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响亮,请用声学知识解释原因.
15.见老师面问好,是育华学校良好校风体现之一,若声音在空气里传播的速度是
,而是,也就是说比人的步行还要慢,现在,一位初二同学一边向江老师快步走来,一边向他发出了问候:“江老师早”,请问江老师能听懂么?他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原因。
16.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范氏家门口的青铜大钟,可是钟又大又重,不好带走,小偷就想敲碎了带回去。可是一锤下去,只听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钟声一响,不就告诉别人有人在偷钟吗?他灵机一动,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就听不到声音了,放心地砸起钟来。才敲了几下,人们就纷纷赶来把小偷团团围住。小偷惊讶地问:“你们是怎么听到钟声的呢?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17.(1)假如你的邻居引吭高歌,影响了你的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吗?
(2)某种昆虫靠翅膀发声音,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18.如图甲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乙所示,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多孔材料制成的耳罩的头盔.请根据声学知识说明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要求及其作用.
19.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20.看了如图所示的漫画,你觉得“机灵鬼”是不是真的在骗“物理迷”?请说出你的理由.
21.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
⑵海洋的深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
⑶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____________
22.分析实验数据是总结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根据下列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蒸馏水
1497
大理石
3810
空气(25℃)
346


1531

5000


1324

3750

5200
1)
2)
3) .
23.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边外,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他发现,钢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越长,它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越低沉。请你根据小华同学的这个发现,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想。
问题: ______ ;
猜想: ______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女高音和男低音指音调的高低,高声和低声指的是响度的大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是从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响度是由声音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如图所示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A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D错误;
B.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
C.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三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C正确。
故选C。
5.B
【详解】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通过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故B正确;
C.用力拨动吉他弦改变的弦振动的幅度,故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故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减小噪声的影响,可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禁止燃放鞭炮,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幅度不同,发声的响度不同,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不、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模仿其他演员的声音是模仿其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
D.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不能听到,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D.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但不能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说明声速与频率的关系;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本实验不能说明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故AD错误。
BC.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是为了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即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8.C
【详解】
A.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是语音包含的信息传递给智能音箱并完成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智能音箱发声也需要物体的振动,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D.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是由于不同的歌手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歌手,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声如巨雷形容声音特别大,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因此“声如巨雷”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11.C
【详解】
ABD.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BD错误;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
A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音可以传播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公路旁的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A
【详解】
由图可知,两物体振动的振幅分别为5cm和10cm,振幅不同,所以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不同;两物体振动的周期都是2s,则它们振动的频率也相同,所以产生的声音的音调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略
【解析】
解答: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
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
点睛:声音在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发生现象,即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区分,回声使原声加强了,导致听起来响亮.
15.江老师听不懂,他听到的声音是“早师老江。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合),学生向江老师快步走来时,学生前进的速度大于自己发出声音的速度,因此在学生向江老师快步走来的过程中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
【详解】
声速小于人的速度,在学生向江老师快步走来的过程中江老师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因此江老师听到的声音是“早师老江”;江老师听不懂学生的话。
16.见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是从声源处向外传播的,而不仅仅只传到小偷的耳朵里,还可以传到距声源一定距离内其他人的耳朵里。小偷把耳朵塞住自己听不见,但别人可以听见的。“掩耳”既不能阻止大钟发声,也不能阻止钟声的传播。只有不让物体振动,声音才不会产生。
17.(1)我们自己戴上耳机,或者关上门,还可以请求邻居小声唱歌等.
(2)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4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够听见.
【解析】试题分析:(1)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答:(1)我们自己戴上耳机,或者关上门,还可以请求邻居小声唱歌等.
(2)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秒内做了800次振动,频率是=4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能够听见.
【点评】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和应用,能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并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解答的关键.
18.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机采用多孔疏松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有效吸收声音,减弱声音强度.
【解析】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多孔疏松的材料也能有效吸收声音,减弱声音强度.
答: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机采用多孔疏松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声波的反射,有效吸收声音,减弱声音强度.
【点评】会堂、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状,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也是为了吸收声音减弱噪声的传播.
19.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解答此题.
解: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会通过空气和大地这两种介质向前传播,并且在大地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因此当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能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
故这段记载蕴涵的科学道理是: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②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属于基础知识题.
20.“机灵鬼”真的在骗“物理迷”,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地球上人不可能听到陨石与月球撞击产生的声音
【解析】
真空不能传声,因为太空中没有声音赖以传播的介质,所以在地球上人不可能听到陨石与月球撞击产生的声音,“机灵鬼”真的骗了“物理迷”.
21.不能 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人耳可听声范围。3000m不能 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析】
【详解】
(1)超声波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因为超出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
(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由可得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3)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点睛】
(1)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能否听到超声波,根据超声波的频率是否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判断.
(2)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2.(1)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2)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3)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比在液体、固体中的小.
【解析】
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故可得出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空气中温度从15℃上升到25℃时,声音的传播速度随之升高;
(3)由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故可得出规律: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就越快.
故答案为(1)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2)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3)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比在液体、固体中的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这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侧重点,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2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吗 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详解】
[1][2]根据实验过程可知,实验过程中钢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发生了改变,并且声音的音调也随之改变,因此可以提出的问题是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吗?实验猜想: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四章声现象同步强化(2)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老师讲课用的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一定能听到声音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块”,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功夫巨星成龙在2018年《开学第一课》中与同学们畅谈梦想(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课时,主讲人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观众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主讲人的声音
D.主讲人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4.2020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20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音调高
D.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5.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6.小刚制作了一个哨子:先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然后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当小刚用嘴吹哨子塑料管的上端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该哨子的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塑料管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当活塞向下拉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
C.当活塞向上推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
D.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7.目前的智能音箱通过连接网络,可以让用户以自然语言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出行路况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智能音箱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智能音箱发声需要物体的振动
C.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D.人们可以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不同歌手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因为其振动频率高于人类听觉的上限
C.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一根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9.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10.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B.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
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
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
12.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D.钢尺振动越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13.如图所示,七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子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从左向右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吹气,音调逐渐降低
B.吹瓶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水振动产生的
C.从左向右用筷子用相同力度依次敲击瓶子,音调逐渐降低
D.从左向右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吹气,响度逐渐降低
14.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装水多的瓶子音调高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装水多的瓶子音调高
二、简答题
15.见老师面问好,是育华学校良好校风体现之一,若声音在空气里传播的速度是
,而是,也就是说比人的步行还要慢,现在,一位初二同学一边向江老师快步走来,一边向他发出了问候:“江老师早”,请问江老师能听懂么?他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原因。
16.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17.李华的家在马路边,人来车往的噪声严重影响了他在家学习,请你想办法来帮助李华减弱干扰他的噪声(至少2个具体办法).
18.莹莹把自己唱的歌灌成唱片后放出来听,她发觉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为什么?
19.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20.在列车进站暂停时,列车的保养工常用榔头敲打机车的各有关部件,这是为什么?
21.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22.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4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靠在它上面的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重做此实验,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23.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
⑵海洋的深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
⑶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C
6.C
7.C
8.D
9.C
10.C
11.C
12.C
13.C
14.D
15.江老师听不懂,他听到的声音是“早师老江。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合),学生向江老师快步走来时,学生前进的速度大于自己发出声音的速度,因此在学生向江老师快步走来的过程中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
16.我认为录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不一样,听录来的声音是空气传导的,听自己的声音主要是骨传导的,而别的同学听我的录音和我的声音都是空气传导的,传声途径相同,所以别的同学认为一样.
17.关闭门窗,带上耳塞
18.通过唱片播放的声音和直接听到自己的声音,两种情况声音传递介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不同.
19.见解析
20.机车若出现故障,则用榔头敲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会发生异常变化.
21.(1)3000m;(2)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
22.这是因为空气能够传播声音,看不到泡沫塑料球弹起
23.不能 超声波的频率超过人耳可听声范围。3000m不能 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四章声现象同步强化(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因为其振动频率高于人类听觉的上限
C.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一根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2.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3.4月20日寿光蔬菜博览会隆重开幕,我市某文艺团体举办公益庆祝活动,活动中一名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4.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ab B.bc C.cd D.ad
5.二胡是我国传统拉弦乐器,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6.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7.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某一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另一特征。前、后两种情况改变的乐音特征是(  )
A.响度、音调 B.音色、响度 C.音调、响度 D.音色、音调
8.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D.钢尺振动越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9.小刚与小林是邻居也是同学,他们上学和放学时都常常同行,路上也经常交流学习问题。某周五放学,由于小刚值周交接,小林回家先行,小刚交接了值周工作后,才急忙去追小林。当小刚看到前方离他还较远的小林时,便大声喊小林等等他,可小林却没能听到小刚的叫喊。关于这个现象的以下讨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可能是小刚的喊声没能传到小林耳中
B.可能是小刚当时太激动,发出的是超声波或次声波
C.可能是小刚当时发声的音色太差的缘故
D.可能是小林离小刚较远,小刚的喊声传到小林耳中响度太小的缘故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
B.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1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高
B.丙声音的响度比甲大
C.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
D.甲声源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与丙相同
12.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工厂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简答题
13.小明正在向暖瓶里倒水,这时“妈妈说快要满了,小心!”,请你先回答小明的妈妈是通过听什么听出水要满了的?并说理由。
14.如图所示,用硬纸板做一个圆盘,在最外圈打一圈距离相等的小孔,第二圈打上许多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小孔,把圆盘同定在一个轴上,匀速转动圆盘.同时用一根橡皮管对准最外圈的小孔吹气,听一听声音有何特点?对准第二圈小孔吹气,听一听声音有何特点?由此实验你探究到什么问题?
15.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闭上眼睛后,一只蜜蜂从耳边飞过我们能听到它的声音,请问如果一只蝴蝶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_______
16.如果你家居住的地方附近正在施工建筑楼房,每天晚上都有吵闹嘈杂的噪声,你将如何防止这些噪声对你的危害,说出你采取的措施和物理依据.
17.晓明对着对面的山头大声喊叫,5秒后听到回音,请问晓明距离山头多远?用回声测距的方法能不能测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18.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 1 450 冰 3 230
水(15 ℃) 1 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 1 480 软木 500
海水(25 ℃) 1 531 铁(棒) 5 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
②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 s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________ m.
19.学完声音的有关知识,小丽同学取8个相同的玻璃瓶,如图所示向瓶中倒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每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__.
20.春秋时期,有个小偷想偷范氏家门口的青铜大钟,可是钟又大又重,不好带走,小偷就想敲碎了带回去。可是一锤下去,只听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钟声一响,不就告诉别人有人在偷钟吗?他灵机一动,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就听不到声音了,放心地砸起钟来。才敲了几下,人们就纷纷赶来把小偷团团围住。小偷惊讶地问:“你们是怎么听到钟声的呢?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大小,指的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故B错误;
C.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一根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中间的棉绳是固体,故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D.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说明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但不能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说明声速与频率的关系;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本实验不能说明乐音与噪声的区别,故AD错误。
BC.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是为了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即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3.C
【详解】
由题知,男低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根据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可知,男低音声带的振动频率低,振幅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选D。
5.A
【详解】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拉二胡演奏时,琴师的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频率,是为了改变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故A不符合题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故B不符合题意;
C.“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故C不符合题意;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发声体的长短、粗细、厚薄、疏密程度不同都影响振动的频率,从而影响音调。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是通过改变发声琴弦的长短来改变音调的。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响度,琴弦的振动引起共鸣箱中空气的振动,共鸣箱的作用相当于增大了振动的幅度,从而增大二胡发声的响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
A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钢尺越难振动,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正确,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高低跟频率”的关系时,只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高,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我们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声波的频率要高于20次/秒和低于20000次/秒,且响度足够大,且必须有传声介质和健康的听觉器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听到声音。
AD.声波的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变大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小刚的喊声可能传到小林耳中,只是此时声音的响度太小,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人发声的频率在85Hz和11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人不可能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人能否听到声音与音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故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
B.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强弱,指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A.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乙声音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故A错误;
B.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与丙声音振幅相同,即响度相同,故B错误;
C.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甲声音振幅比乙声音振幅大,即甲声源发声时振动幅度比乙大,故C正确;
D.对比甲、丙两图可知,甲声音的频率低于丙声音的频率,即甲声源发声时每秒振动次数少于丙,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摩托车的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妈妈是通过听音调“听出”水要满了,因为水快倒满时空气柱的长度最短,振动频率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详解】
往暖瓶里倒水时,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随着不断倒水,空气柱的长度变短,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凭着对音调变化的感觉,可知道是否快倒满水了。
14.(1)第一圈小孔的排列有规律,用一根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通过小孔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2)第二圈上的小孔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用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实验可知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解析】
【详解】
解答: (1)第一圈小孔的排列有规律,用一根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通过小孔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2)第二圈上的小孔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用橡皮管对准圈的小孔吹气,气体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实验可知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
【点睛】
从物理学角度来讲: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发声体不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15.答: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高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解析】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在350次/秒左右(高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16.报警或告知施工方停止施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窗户,遮挡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带上耳塞或棉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详解】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报警或告知施工方停止施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窗户,遮挡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带上耳塞或棉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7.850;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试题分析:(1)声音从人传递到山崖后再反射回来,总用时5s,那么可求单程时间,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现即可求路程.
(2)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波.
解:根据题意5s是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那么声音从晓明到山崖传播的时间为t=×5s=2.5s,
由v=可得晓明距离山头的距离:
s=vt=340m/s×2.5s=850m,
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850;不能;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的运用及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考题.声波测距利用的是声波的反射,测距时还要注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介质的温度 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介质的种类 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不一样 3062
【解析】
(1)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
①声音在水、冰、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②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与同一介质的温度有关;
(2)根据题意知道,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是:t=4/2s=1s,
由表格数据知道,声音在25℃的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所以v=s/t可得海水深度是:s=vt=1531m/s×2s=3062m.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声学一些基础知识点,重点考查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得能力,同时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弄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9.水杯琴发声音调的高低与它振动的频率(它质量的大小)有关吗?
【详解】
瓶中倒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每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水量多的瓶子不容易振动,水量少的瓶子容易振动,因此瓶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根据以上现象,可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水杯琴发声音调的高低与它振动的频率(它质量的大小)有关吗?
20.见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是从声源处向外传播的,而不仅仅只传到小偷的耳朵里,还可以传到距声源一定距离内其他人的耳朵里。小偷把耳朵塞住自己听不见,但别人可以听见的。“掩耳”既不能阻止大钟发声,也不能阻止钟声的传播。只有不让物体振动,声音才不会产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四章声现象同步强化(4)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老师讲课用的扩音器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2.如图所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是为了改变吉他的响度
D.吉他弦调紧些,发声的音调变高
3.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面
4.手机里正播放抖音视频,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更不能听清楚这声音,其原因是(  )
A.抖音的声音音色不好 B.抖音的声音频率较低
C.远处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近处听到的声音振幅小
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6.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
C.甲的音调比丙的高 D.乙的响度比丁的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经过多次测量,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时,若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则该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不同 B.音色不同
C.振幅不同 D.振动的快慢不同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C.发声体的材料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一定相同
D.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10.在学校组织的音乐会上,小明用自制的水瓶琴,为同学们演奏了乐曲《小星星》,水瓶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瓶琴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瓶子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水瓶琴的声音是水的振动产生的
D.水瓶琴的声音悦耳清脆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
11.如图,是三种乐器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音色和音调都相同 B.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C.音调和音色相同的是甲和乙 D.响度和音色相同的是乙和丙
12.如图描述声音传播过程中的频率、声速、响度和声能随离开声源距离而变化的关系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简答题
13.两名宇航员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近在咫尺,若按在地球上的习惯方式交谈,对方能否听到?为什么?如果要想听到对方的说话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4.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
(1)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3)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幅度越大”。
15.小平拎起水壶向保温瓶中灌开水,在一旁看书的小刚提醒他:“小平,水快灌满了!”说话间,小平发现水真的满了,小平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刚说:“听出来的.”小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他弄清其中的原因吗?
16.地震发生前,由于地壳内部的运动,会产生次声波.在人、狗和猫当中,谁能够在地震发生前预感到地震即将发生呢?简述你的理由.(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猫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17.“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2m/s,则这个世界将就变成…”,写出四个较合理的场景.
18.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并播放,自己听起来不像是本人所发出声音,周围的人没有听出太大的区别.为什么?
19.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
(1)他是怎么判断的?
(2)暖水瓶倒出一杯热水后盖上瓶塞过一会瓶塞弹起,请说出此过程发生的能量转化?
20.下列现象各说明了什么原理
①用力敲打一下鼓,然后把几粒大米放在鼓上,发现大米会“起舞”说明_____.
②打电话时,你可以分辩对方是谁是根据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D
6.C
7.B
8.B
9.C
10.C
11.B
12.B
13.不能听到;
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说话声音不能通过真空传播;
要想听到对方的说话声,宇航员之间可以利用无线电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哑语或利用在纸上写字交流.
14.(1)这段描述不符合科学道理。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将刻度尺的一端夹紧在抽屉缝里,用手指使刻度尺的伸出部分弯曲,一松手,刻度尺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刻度尺弯得越厉害,松手后听到的声音就越强,反之就越弱,以上实验证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15.当往暖水瓶中倒水时,水面上方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小刚是根据音调判断出水的高度进而知道水满了.
16.狗.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猫的听觉频率范围是;而次声波的振动频率低于,所以只有狗能听到次声波.能够在地震发生前预感到地震即将发生.
17.(1)上课铃响了,过很长时间后同学们才能听到,所以同学们还在校园内活动;
(2)汽车的行驶速度比喇叭的声速传播的快,汽车喇叭就失去了作用;
(3)裁判员就无法计算起始时间;
(4)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给人以同步的感觉,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有0.2m/s,人看到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严重不符。
18.用录音机录下说话人的声音和平日直接听到的说话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时是通过空气传播给自己的;而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所以这两种介质不同,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
19.(1)他是根据音调不同判断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2)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使冷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蒸气会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把瓶塞顶出瓶口.
20.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