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校级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校级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06 21: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校级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中华传统文化与化学紧密相关,下列有关物质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柴窑烧制出的“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硅单质
B.《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丝织品)者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司南之构(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中的“构”含Fe3O4
2.(2分)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NaClO具有强氧化性 抗击疫情中杀灭新冠病毒
B Si硬度大 “华为麒麟980”手机中的芯片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干燥剂
D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制冷剂
A.A B.B C.C D.D
3.(2分)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
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
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4.(2分)下列物质中,能够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是(  )
A.水 B.NaOH溶液
C.溴水 D.酸性KMnO4溶液
5.(2分)在A(g)+2B(g) 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3mol/(L s) B.v(B)=0.5mol/(L s)
C.v(C)=0.8mol/(L s) D.v(D)=2.0mol/(L s)
6.(2分)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干冰升华
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C.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D.Ba(OH)2 8H2O与NH4Cl的反应
7.(2分)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表,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 c极有气体产生,b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计指示,导线中电流从d极流向a极
A.b>c>d>a B.a>d>c>b C.d>a>b>c D.a>b>d>c
8.(2分)下列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分离SiO2和NH4Cl 观察氨的喷泉实验 收集NO2 制取SO2
A.A B.B C.C D.D
9.(2分)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在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
A. B.
C. D.
10.(2分)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反应H2 (g)+I2 (g)=2HI(g) 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消耗1molH2的同时生成2molHI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4分)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结构如图)。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是(  )
A.可以和银氨溶液反应
B.能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C.能和金属钠反应
D.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12.(4分)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实验
记录 A 无色 无色 无现象 无色溶液
B 红色 无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 红色 无色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D 无色 无色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A.A B.B C.C D.D
13.(4分)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考虑,最好的方法是(  )
A.铜硝酸铜
B.铜硫酸铜硝酸铜
C.铜氯化铜硝酸铜
D.铜氧化铜硝酸铜
14.(4分)天然气因含有少量H2S等气体开采应用受限。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脱硫过程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
B.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
C.亚铁是血红蛋白重要组成成分,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D.《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
15.(4分)氮、铁元素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硝化过程均属于氮的固定
B.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均发生氧化反应
C.Fe3+将NH4+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为Fe3++2NH4+═Fe2++N2↑+8H+
D.在氨氧化细菌作用下,水体中的氮元素可转移至大气中
二、非选择题
16.(12分)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是合理利用硫元素的基本途径。
Ⅰ.以下是硫元素形成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部分信息。
(l)B的化学式是    。
(2)C有毒,实验室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检验H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4)C→D→E都是造成酸雨的可能途径,请写出这条转化路径的化学方程式    
Ⅱ.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实现几种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可选用的实验药品如下:①Na2SO3溶液②浓硫酸③Na2S溶液④稀硫酸⑤酸性KMnO4溶液⑥品红溶液⑦铜片
实验序号 (预期转化) 选择试剂(填序号) 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
ⅰ →        
ⅱ → ②、⑦、⑥    
(5)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是    。
17.(12分)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   (填名称)。
(3)装置C中的现象是   。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满管,滴入1﹣2滴浓硫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E“成“F“),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10分)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肆虐的雾霾逐渐被遏止。科学家研究发现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   (写化学式)。
(2)图中物质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
(3)写出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   。
(4)工业上利用氨气制备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需使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阴凉处,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氨气与一氧化氮(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10分)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来制取氯气的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    性质。
(2)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B、D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均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    (填“B”或“D”)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若装置D中的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的石蕊溶液,则出现的现象是    。
(5)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16分)已知乙烯能发生如图二转化:
(1)D的结构简式为:   。
(2)写出化合物B中官能团名称:   ,D中官能团名称:   。
(3)写出反应①的反应类型:   。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6)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7)实验室通过图一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浓硫酸的作用是    :E 中盛有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校级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解答】解:A.陶瓷主要原料为硅酸盐,属于硅酸盐制品,故A错误;
B.石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产生浓烟,所以所述“脂水”属于石油,故B正确;
C.缣帛(丝织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所以文中“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正确;
D.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可以用于制造司南,故D正确;
故选:A。
2.【解答】解:A.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
B.Si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手机芯片,与Si硬度大无关,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吸收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常作干燥剂,故C正确;
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工业上常用作制冷剂,故D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狼毫为动物的毛,属于蛋白质;墨条由炭黑制成;宣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多糖;砚石的材料是石英、云母、石灰石等矿物,主要成分为无机盐。
故选:C。
4.【解答】解:A.二者不溶于水,且在一般条件下乙烯与水不反应,不能用水除去乙烯,故A错误;
B.二者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B错误;
C.乙烯可用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除去乙烯,故C正确;
D.高锰酸钾与乙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0.3;
B.=0.25;
C.≈0.26;
D.=0.5,
显然D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D。
6.【解答】解:A.干冰升华为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Ba(OH)2 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也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则表明a极金属失电子作负极,溶液中的Cu2+在b极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b极,金属活动性a>b;
c极有气体产生,b极无变化,则表明c极金属能与H+发生置换反应,而b极不能,金属活动性c>b;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则d极为负极,c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d>c;
电流计指示,导线中电流从d极流向a极,则a极为负极,d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a>d;
综上所析,金属活动性a>d>c>b,
故选:B。
8.【解答】解:A.加热氯化铵分解,遇冷化合,图中装置可分离混合物,故A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挤压胶头滴管,可引发喷泉,故B正确;
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长导管进气收集,且NaOH溶液可吸收尾气,故C正确;
D.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产物有CH3Cl(g),CH2Cl2(l),CHCl3(l),CCl4(l)和HCl,产生的CH2Cl2(l),CHCl3(l),CCl4(l)能附着在管壁上形成油状液滴,由于试管连接饱和食盐水,CH4反应产生HCl一部分溶解在饱和食盐水中,所以HCl能和管内部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附着在管内壁上,整个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管内液面上升,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A、只要反应发生就有消耗1molH2的同时生成2molHI,故A错误;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碘蒸气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
C、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容器内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解答】解:A.阿司匹林不含醛基,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故A错误;
B.含有羧基,能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
C.含有羧基,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故C正确;
D.没有羟基,不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D。
12.【解答】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而使溶液呈酸性,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a中试液变红色但不褪色;
二氧化硫能和品红溶液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所以看到的现象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形成硝酸,二氧化硫能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二氧化硫和碱反应生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所以看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故选:B。
13.【解答】解:A.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生成NO2气体,污染环境,故A不选;
B.Cu+2H2SO4(浓)CuSO4+2H2O+SO2↑,反应生成SO2气体,污染环境,故B不选;
C.反应中使用到了氯气,氯气剧毒,对环保不利,且氯化铜不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故C不选;
D.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从过程可以看出该过程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环保且没有多消耗原料,不生成污染性气体,故D选;
故选:D。
14.【解答】解:A.T.F菌在酸性溶液中可实现天然气的催化脱硫,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Fe2(SO4)3为催化剂,该脱硫过程不需要不断添加Fe2(SO4)3溶液,故A错误;
B.脱硫过程:Fe2(SO4)3氧化硫化氢,自身被还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脱硫过程O2间接氧化H2S,故B正确;
C.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2 的作用,若缺铁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故C正确;
D.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我国古代已利用天然气煮盐,故D正确;
故选:A。
15.【解答】解:A.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如图可知反硝化过程是将氮的化合态转化为氮气,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
B.如图可知,硝化过程NH4+转化为NO2﹣,再转化为NO3﹣,氮元素化合价不断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Fe3+将NH4+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为6Fe3++2NH4+=6Fe2++N2↑+8H+,故C错误;
D.如图可知,在氨氧化细菌作用下,水体中的氮元素可转变为氮气,而转移至大气中,故D正确;
故选:AC。
二、非选择题
16.【解答】解:Ⅰ.(l)B为硫的单质,化学式是S,
故答案为:S;
(2)C为+4价的硫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硫,实验室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NaOH=Na2SO3+H2O,
故答案为:SO2+2NaOH=Na2SO3+H2O;
(3)H为+6价硫酸盐,H中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推断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先滴加盐酸无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推断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4)C→D→E都是造成酸雨的可能途径,这条转化路径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SO3+H2O=H2SO4,
故答案为:2SO2+O22SO3,SO3+H2O=H2SO4;
Ⅱ.ⅰ.+4的硫转化为+6,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可以选择酸性KMnO4溶液,即⑤,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⑤;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ⅱ.+6的硫转化为+4的硫,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可以选择②、⑦、⑥,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5)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品红溶液褪色;
17.【解答】解:(1)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氨气是碱性气体用碱石灰干燥,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碱石灰,
故答案为:碱石灰;
(3)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故答案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4)浓盐酸易挥发生成氯化氢气体,遇到氨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满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有白烟生成,
故答案为:瓶内有白烟生成;
(5)氨气极易溶于水,水吸收需要防止倒吸,选择倒扣在水面的漏斗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选装置E,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2O=NH3 H2O,
故答案为:E;NH3+H2O=NH3 H2O。
18.【解答】解:燃料燃烧得到气体物,其中的NO、NO2氧化为N2O5,溶于水生成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二氧化硫被用户数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由图示可知雾霾的主要成分为颗粒物,其中无机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铵盐,可由氨气和硝酸、硫酸反应生成,
(1)只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图中的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SO2、SO3、N2O5,
故答案为:SO2、SO3、N2O5;
(2)图中物质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是氨气,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为弱碱,分子式:NH3,
故答案为:NH3;
(3)二氧化硫在催化剂存在可以转化为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SO2+O22SO3,
故答案为:2SO2+O22SO3;
(4)氨气经催化氧化可以形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
(5)实验室长期保存浓硝酸,需使用棕色试剂瓶,并放置在阴凉处,其原因为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时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34NO2↑+O2↑+2H2O,
故答案为:4HNO34NO2↑+O2↑+2H2O;
(6)氨气中的氮为﹣3价,一氧化氮中的氮为+2价,因此二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得到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
故答案为:6NO+4NH35N2+6H2O。
19.【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氯气所用药品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固液加热型装置,故选E;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由HCl生成MnCl2,氯元素化合价不变,由HCl生成Cl2,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
故答案为:E;酸性和还原性;
(2)由分析可知,次氯酸的漂白性是永久性的,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加热后品红能恢复红色,故D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D;
(3)氯气和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但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和碱反应,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和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和Cl2;
(4)若装置D中的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的石蕊溶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则出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故答案为:先变红后褪色;
(5)氯气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二者能按1: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
故答案为:SO2+Cl2+2H2O═2HCl+H2SO4。
20.【解答】解:(1)通过以上分析知,D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故答案为:CH3COOH;
(2)B为CH3CH2OH、D为CH3COOH,则B中官能团名称:羟基,D中官能团名称:羧基,
故答案为:羟基;羧基;
(3)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所以反应①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4)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5)反应③为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CH2=CH2,
故答案为:nCH2=CH2;
(6)反应④为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7)制备乙酸乙酯时,浓硫酸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能促进平衡正向移动,则浓硫酸的作用是浓硫酸起到催化剂、吸水剂的作用,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可除去乙酸、吸收乙醇,分离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乙酸、吸收乙醇,分离乙酸乙酯。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