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29 12: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学习目标:
1.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品味文中大量叠词的运用。
3. 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及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及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学法指导:
整体感知法,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所升华出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嬉戏( ) 哞哞( ) 潺潺( ) 泥泞( )
霹lì( ) 踉qiàng( ) luán( )生
2.解释下列成语
①踉踉跄跄:
②情不自禁: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体裁是 。这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 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 。
4.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是什么使盲孩子见到光明?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总结。
②怎样评价文中影子的形象,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说明。
二.学习·研讨
三.练习·延伸
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写作感情·意境·语言谈
金 波
我从大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大部分是诗。写诗对于我写童话,很有好处。诗的特质是抒情。能感动自己的,才有可能写好,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诗抒发感情的方式常常是直抒胸臆。写童话就要曲折些,作者藏在作品后面,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我常常想,失明的人最痛苦,没有了视觉,就像丢失了整个世界。我在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时候,常常紧闭着双眼,体验盲人那个永远的黑夜,这使我对盲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我同情他们,爱他们,想给他们安慰,想激发更多的人关爱他们,并在关爱到别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这种思想感情,久久地在我心中激荡,这已成为我创作这篇童话的感情寄托和动力。
我想起行活中曾有这样一个难忘的场景:一个盲孩子坐在街心花园里,侧耳倾听着身边一群同龄人在喧闹嬉戏,虽然他也被他们讲的笑话引逗得微微一笑,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沉默不语地侧耳倾听着,他无法参与他们的游戏。我看到的是他那孤独、寂寞的表情。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身边拖着长长的影子。只有影子陪伴着他。这情这景让我想起自己的一首诗:《读自己的影子》:“小时候,不识字,/总喜欢坐在那里,/读自己的影子,/像读一本童话故事。//总是读一头黑熊,/或是几只很黑的小兔子,/坐卧在我的脚下,/和我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我知道,明天/影子还会来,/还会有新的故事……”、
我重温童年的体验和幻想,把过去和现实的两种感受加以融合。就这样,我觉得一篇童话的构思逐渐清晰起来了。
在构思情节时,我既设身处地,怀着盲孩子渴望关怀的愿望,又怀着一个健康人对他们同情关爱的感情。因些,我在叙述故事的方式上,比较侧重于写内心的感受和气氛的烘托,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注重情调和意境的渲染。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所以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他“喜欢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边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听。”这种写法,在作品中多处可见。其次是写“光”和“影”:当盲孩子问影子“你从哪里来?”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又如影子的话:“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你的。”等等。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又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他第一次看见一个淡淡的光点在他手心里移动着”,“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的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还有结尾部分,关于太阳、月亮、彩虹、花朵、绿草、露珠……姹紫嫣红,色彩纷呈,都是以光、以影、以色彩,来表现一种意境,借意境的变化,来表现情节的发展。
最后谈谈语言。由于这篇童话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所以也被人称之为“抒情童话”。我认为这种风格的童话,语言应当是优美的、简洁的、凝练的,应当像诗一样;还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讲究含蓄、讲究象征、讲究节奏等等。
我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
1. 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为什么感人?
2. 童话中的主人公是个盲孩子,作者却有大篇幅的色彩描写,想想色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 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段短文,表达出学了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四.相关链接:
学 后 记:
课型:自读 时间:2007年7月
执笔:宋敬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