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打包】地理课件:鲁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3份打包】地理课件:鲁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9-12 15:47:04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材料一 四川新闻网2011年1月3
日报道美国人口咨询局的报告指
出,在2025年以前,印度将成为
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届时其人口
将超过17亿,而中国人口也将超
过14亿。美国以3亿3 9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三。到那时,世界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将生活在印度。
材料二 新华社消息 日本人口缩水破纪录
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出生人数107.1万人,与2009年大致持平,但2010年死亡人数同比增加5.2万人,达119.4万人。日本连续四年人口总量减少。
思考: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国家人口增长迅速,而有的国家人口却在不断减少?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它们分别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定
人口增长模式包括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和数值特征上,分析时应牢牢把握住以上的关键特征。对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定,通常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三率”的特点来判定
原始型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如图示:
2.根据国家类型或发展程度(即生产力水平)来判定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多为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传统型。
3.根据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来判定
传统型与现代型的根本区别是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可以把1%的数值指标作为二者的划分界线,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多为传统型;若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且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则多为现代型。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死亡率的明显下降发生在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中。
(3)人口增长模式的真正转变,则要通过出生率的下降来实现。
【典例1】(2010·海南地理)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思路点拨】本题以人口金字塔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地理数据的分析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读金字塔图中各年龄阶段人口数量的多少,解答该题需要明确阅读金字塔图的方法。第(1)题,④国人口金字塔图,为典型的下宽上窄型,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反映了人口高自然增长率的特征。第(2)题,在判读时一定要注意到四国人口金字塔图的横坐标单位并不统一,在确定好四国人口金字塔图的横坐标单位后,结合图中数值很容易判断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为②④③①。
答案:(1)D (2)B
【借题发挥】准确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关键——“三关注”
(1)关注塔型:不同的塔型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下宽上窄的塔型反映出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问题;上宽下窄的塔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2)关注某年龄段所占人口比重。由此可以推知该年龄段人口出生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或推知其人口发展中的某因素的变化。
(3)关注某年龄段男女各自所占比重的对比状况,由此可判断某时期男女性别比例状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途径及原因
【备选例题】(2011·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
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
【解析】(1)选C,(2)选A。本题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人口问题。第(1)题,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甲、乙出生率太高,明显不符合,丁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也不符合,只有丙能反映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第(2)题,丁国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因此人口老龄化会加重,社会负担也会加重。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的差异
1.人口增长的差异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使它们目前处于不同的人口增长阶段,因此其人口增长状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总结如下:
2.人口问题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属人口增长模式不同,所产生的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不同。具体如下所示: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原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人口增长特点差异显著,但从全球来看,当今世界人口增长仍较快。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导致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典例2】自2010年11月1日0时我国开始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图为我国历年来四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描述是( )
A.大于等于65岁年龄段的人口增长数量最多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数量最多
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进入2000年后,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人口呈现低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思路点拨】本题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切入点,以我国以往四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图为载体,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及面临的人口问题,并侧重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15~64岁年龄段在各时期人口总数最多,且比重处于不断增长中,故选C。第(2)题,进入2000年后,我国15~64岁的人口比重达到70.1%,可见青壮年人口数量非常庞大,就业压力非常大。
答案:(1)C (2)C
【备选例题】(2011·合肥高一检测)读印度人口增长柱状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印度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示期间印度人口增长了3倍多
②印度目前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
③印度每年净增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④印度目前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控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影响印度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②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宗教的影响 ④人口死亡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选D,(2)选A。本题以印度人口增长柱状图为载体,主要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学生对柱状示意图的判读分析能力。第(1)题,1951年印度人口大约为3.8亿,2008年约为11亿,增长了约两倍;印度目前人口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每年净增的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第(2)题,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以及宗教的影响等。(共53张PPT)
“中国通”大山
大山 (Mark Rowswell) 是中国观众非常熟
悉的国际友人。《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评价:
“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中国的媒体评价大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之一”。2002年大山又应邀被正式列入“加拿大名人录”。2004年大山被评为“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人。2006年大山又荣获加拿大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以表彰他为中外友好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9年5月大山被任命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总代表。
大山回加拿大探亲,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大山在中国定居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如果是,属于哪一类型?
一、人口迁移的判断及其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
(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省界的人口迁移为省际人口迁移。
如下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A1到B2、B2到C1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C1到C2是在区内流动,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其主要有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基本形式。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差别如下表所示: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共同点都是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此外还可以看有无越过行政区界线。
(2)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迁移;未跨越国界,但已跨越行政区边界的为国内迁移。
【典例1】(2011·德州高一检测)2011年春运工作从1月11日正式启动,2月19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春节前15天,节后25天。据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等部门介绍,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23.2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3.5%。据此回答(1)~(3)题。
(1)2011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3)我国面临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客流量过大 ②出行时间分散
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④民工流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思路点拨】本题以春运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及春运期间我国人口流动情况。第(1)题,春运期间民工流动性较强,此时他们是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且不变更户籍,故属于人口流动。第(2)题,春节前旅客主要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春节后由农村流向城市,外出务工。第(3)题,春节前后,民工数量过多造成客流量过大,是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D (2)A (3)C
人口迁移与流动的新形式
1.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形式发生明显变化,更加趋于多样化,出现了科技移民、国际难民和环境移民等新形式。
2.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民工流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特殊的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
(1)我国“民工流”的特点、类型及成因
(2)我国“民工流”的影响
【备选例题1】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中国,B是美国,则A1→B1为_______迁移。
(2)若A是江苏,B是上海,则A1→B1为__________迁移或_________迁移。
(3)若C为农村,A为城市,则C1→A2为_______迁移,这也是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4)图中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以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关系图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判断及类型。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行政区的界线。解答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答案:(1)国际人口
(2)国内人口 省际人口
(3)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
(4)A1→A2 C1→C2 它们仍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域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与生态环境因素
2.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不能说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因为最终决定人口迁移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美国老年人退休之后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的决定因素是气候;我国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是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所致。
【典例2】(2011·海南地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思路点拨】本题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背景,主要考查人口流动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我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反映了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所以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由人口迁入而致。第(2)题,现阶段,引发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内地与沿海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1)A (2)C
【借题发挥】经济因素在人口迁移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也就越频繁。人们大多倾向于寻找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更多机会,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备选例题2】(2011·合肥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解析】(1)选D,(2)选A,(3)选B。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能够根据示意图,确定出人口迁移数所占比重最大的是20~39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解答该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共40张PPT)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面积约117平方千米,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约
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
2 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在1700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你认为复活节岛的悲剧最终反映了环境与人口容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把地球比喻成复活节岛,那么复活节岛的悲剧给我们地球人的启示是什么?
一、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世界人口分布总体上看很不平衡,其主要特点及原因可总结如下:
热带宜居地分布在高原和山区的原因
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往往集中于高原和山区。
(1)在热带多雨地区: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且高于疟蚊的分布线,适于人类居住。
(2)在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适于人类居住。
【典例1】(2010·上海地理)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解答时需要利用世界主要人口稠密区及稀疏区,以及它们主要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等有关知识。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位于亚马孙平原,东临大西洋,所以A、D项错误;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第(2)题,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南部虽处于热带,但由于地形平坦,加之地势高导致气候凉爽,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开发较早,形成人口密集区。
答案:(1)B (2)D
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表解如下:
(1)估算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
(2)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且资源丰富程度是动态变化的,它的范畴随生产力水平、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扩大。
(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有助于减轻环境负担,解决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并促使人们的生活健康幸福。
【典例2】(2011·南京模拟)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下图为该国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2)有关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B.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不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之内
D.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逐渐减少
【思路点拨】本题以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为背景,主要考查了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第(1)题,环境承载力由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来衡量,即45万。第(2)题,人们对人口容量的估计对于制定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义重大;由图知,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控制,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将不断增加。
答案:(1)D (2)C
“木桶理论”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共性是都表达了某区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从而使同学们难以区分这三者的差异。现借助“木桶理论”将三者的差异区分如下:
【备选例题】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
~16.6亿;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15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你认为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6亿 B.15.1~16.6亿
C.14~15亿 D.8~9亿
(2)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解析】(1)选D,(2)选D。第(1)题,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人口数。题干材料中任何以单项指标推算出的人口数量都不是人口合理容量,依小康消费水平推算的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才最合理,约8~9亿。第(2)题,内蒙古地区水资源缺乏,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最大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