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打包】地理课件:鲁教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3份打包】地理课件:鲁教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9-27 08:01:48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安徽省天柱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人文景观举不胜举。以雄奇灵秀的山水、争奇斗艳的花卉、四季宜人的气候,以及令人赞叹的石刻文化而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只有最近几年才有大批游客来此游玩,以前却游人稀少,你能说一下原因吗?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协调旅游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充分考虑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对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主要有五个方面: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的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量,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主要体现在资源质量上,也就是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其次周围还应有其他景点与之构成景观群。
【典例1】上海、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旅游城市,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给“长三角”的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下图为距离上海等距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除南京明孝陵外,还有( )
A.杭州湾大桥      B.杭州西湖
C.苏州园林       D.武夷山
(2)简要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此次世博会期间若在该地区旅游,可能遇到的不利天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此次世博会的举办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及其意义等知识。第(1)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两处:南京明孝陵和苏州古典园林。第(2)题,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从游览价值、经济水平、交通状况、接待能力等方面回答。第(3)题,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不利于旅游的天气主要有:梅雨、伏旱、台风等。第(4)题,世博会对长江三角洲的旅游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能增加新的旅游资源外,还能提高上海的知名度,扩大客源,并且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提升接待能力等。
答案:(1)C
(2)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备,接待能力强;经济发达,旅游市场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
(3)梅雨,伏旱,台风,夏季暴雨,雷电等(任答两点即可)
(4)增加新的旅游资源,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和客源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二、旅游业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典例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陵源区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也因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过失误。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设施配套建设中,贪大、贪多、求全,如旅行社盲目发展、互争客源,宾馆、游乐设施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自然风貌也受到人为的影响,受到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
材料二 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无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然而在2010年,由于160多天干旱无雨及人类的影响,黄果树瀑布几乎成了“裸瀑”。
(1)材料一、二中的旅游资源属于哪一类型?具有什么非凡价值?
(2)材料一武陵源风景区受到“黄牌”警告,材料二中成为“裸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中遇到哪些环境问题?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旅游业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武陵源区和黄果树瀑布均属于地质地貌景观,具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材料一反映了旅游业的无序开发,造成重复建设,人文设施破坏了自然风貌因而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材料二反映了黄果树瀑布流量大为削减,这与其上游植被遭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和降水量减少有关。由上述分析可知,旅游业的发展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毁自然景观、扰乱社会秩序等问题。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2)武陵源风景区:人为建设过多,破坏了景区的自然风貌(或造成“视觉污染”)。黄果树瀑布:上游植被大面积破坏,涵养水源功能下降,降水量减少,水源枯竭所致。
(3)①环境污染或破坏,②破坏生态系统,③扰乱当地社会秩序,④损毁自然景观。(共41张PPT)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南稻、北麦、
东耕、西牧。若将四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主要
的生产类型调换一下,可行与否?为什么?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表解如下: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3)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同时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只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就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当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改善,限制性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典例1】(2011·福建文综)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1)、(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审题干,认真分析材料信息:某山区低产山坡地先增施肥料增产甚微,后改山坡地为水平梯田增产明显,这反映了地形坡度发生改变对农业增产影响明显,因而未改变坡度之前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原因是:该山坡地坡度大。但是坡度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当地的土层厚度、气候和植被覆盖率。因而应该选C。
第(2)题,山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后,坡度降低。地形坡度的微小变化对于气候各要素的影响是较小的,因而改变坡度大小对日照时数、气温、湿度影响较小。地形坡度降低,坡度和缓,水土流失减少,增施肥料不易流失,土壤保肥效果明显,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农业增产明显。所以选B。
答案:(1)C (2)B
二、农业地域类型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不同功能的农业地域类型,有着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典例2】下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两地比较,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好的是___地;③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
(2)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不利影响主要是________。因此,加强______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3)④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与②地相比,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通过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图,考查我国种植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各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区域图可知,①地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水热条件充足,雨热同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②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③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④地位于东北平原,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的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1)①  水源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旱灾害频繁  水利
(3)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共39张PPT)
右图为英国某镇示意图,有一家食盐公司准备在该镇附近(图中“●”处)建一新的分厂,但是当地议会反对这个地点,议员们认为,它位于绿化带内,要保护绿化带不被建筑物破坏,他们建议在图中“ ”处填平一块沼泽地修建工厂。为此,他们将各自的方案递交规划部门并请他们裁决。
思考:如果你是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你认为哪个方案合理 为什么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决策者在选择工厂区位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从经济利益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构成也就不一样。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类,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
2.工业区位的选择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布局,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因此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下表为决策者从经济因素考虑的工业区位的选择:
      以上分析只是一般规律,并不代表列举的工业部门就一定是属于某一类工业区位类型。例如,家具厂一般是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但在我国东北林业城市伊春的家具厂应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所以,对任一工业部门的区位因素分析及工业区位类型的判定,都应从具体实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区位优势及该类工业部门的一般特征。
【典例1】(2010·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分布及区位因素。蔗糖加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丰富,甘蔗种植多,原料丰富,同时,东部多港口、交通便利,城市众多、人口密集,接近市场。
答案: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二、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之间的关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其关系如下所示:
      并非所有的工业地域都能发展为工业城市
以轻工业为主的如面粉厂、糖果厂、糕点厂等,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因此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但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如钢铁厂、石化厂等,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往往会发育为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
【典例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内地某大型铁矿区附近有炼焦煤、石灰石、黏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且该地区附近还有铁路干线。
(1)随着大型铁矿的开采,将建立焦化厂、钢铁厂、火力发电厂和水泥厂。请填出工业联系图中A、B、C、D所代表的工厂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
(2)该地的主导工业是_____工业。
(3)下面工厂中,在该地建厂条件较好并与主导工业联系密切的是( )
A.重型机械厂     B.精密仪表厂
C.制糖厂       D.纯碱厂
(4)从当地农业需要和综合利用资源方面考虑,该地还将建立氮肥厂,其原料供应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联系。正确解答该题应把握以下关键点:
答案: (1)火力发电厂  焦化厂  钢铁厂  水泥厂 (2)钢铁  (3)A
(4)可回收焦化厂焦炉煤气中的氨,以生产氮肥
【借题发挥】主导工业部门的判断
地区主导工业是指一个地区的支柱性工业或战略重点工业。一般是在优势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化部门。主导工业的特征是规模比较大,与地区内其他工业部门有较强的工业内部联系。因此判断主导工业,一是从当地的资源条件看,如题中四类资源中有三类资源与钢铁工业有关;二是从与其他工业部门的联系看,题中将要建立的四家工厂,焦化厂主要是为钢铁厂提供焦炭,水泥厂的原料来源之一是钢铁厂的炉渣,故该地的主导工业应该是钢铁工业。
三、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或判断某工业部门布局是否合理,首先应明确某工业部门主要会造成何种污染,再进行布局或判断。常见工业部门及其污染类型、区位选址原则如下图所示:
【典例3】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 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首先,要抓住主要区位因素,如交通、市场、地价、劳动力、科技、政策、环境、水源等。然后,结合材料、图等提取有用信息答题。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选择时要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应用。解答本题可参照以下思路:
答案:(1)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原先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新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借题发挥】城市工业布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