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4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4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5 22:0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8.《念奴娇 赤壁怀古》
——生命中的“放逐”与“坚守”
学习目标
01
1. 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2.通过品味语言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感受苏轼词中旷达的情感。
3.深入理解苏轼 圆融通达的处事思想和“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学 习 目 标
知人
02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
“朱竹”别具一格




学 · 知 人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
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背景介绍:
苏轼作诗赋,表达对新法不满,被人诬陷为诽谤朝政而下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即《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活动一:自主学习
北宋的苏轼,一生都在“放逐”中度过,却没有被生活打败。他精神上坚守的又是什么呢?完成《苏轼的流放日记》,以苏轼的口吻,写出他被贬黄州后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学 习 任 务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被“放逐”的人生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
惠州
儋州
常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展· 思古人
活动二:走近诗歌
学 · 解 题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写景(陈迹)
抒情(感悟)
怀古(人事)
念奴娇
苏轼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学 · 感情基调
梳理诗词内容,完成表格
诗句 特点
景物 大江东去 故垒西边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境界开阔、历史久远
气势雄壮
人物 周郎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我 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年轻、儒雅、意气风发、功业有成
多情
年老、功业未成
上 阙 作者登临古地,所见何景?
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下 阙 下阙所写何人何事?为什么写?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出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议 · 品 诗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穿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夸张
比拟
比喻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展 · 临古地
赤壁壮美如画
上 阙 作者登临古地,所见何景?
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下 阙 下阙所写何人何事?为什么写?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流露出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议 · 品 诗
在赤壁之战的英雄应该有很多,为何这里只写到周瑜?
赏析“古地之人”——重“对比”
补 充 材 料
苏轼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二十岁以一篇《刑赏忠厚论》高中进士,可谓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然而他步入仕途后就屡遭贬谪、历经坎坷,饱受宦海浮沉之苦,因反对宰相王安石变法,自求外放;因为“乌台诗案”,被捕下狱,濒临砍头,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史(本诗写与这个时候);后又入朝,因“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只能再度自求外调,之后外放,一度贬到惠州、儋州(今海南岛),真乃是“崎岖世味尝尽遍”。(《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青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展 · 思古人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怀古伤己
仰慕


展 · 思古人
对比映衬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把酒祭月的行为背后,流露出苏轼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情感变化如何?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作者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从感叹自己转为自我劝解。落差极大,壮志未酬,心境苍凉,难免消极。
可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让满腔愁绪随江东去,举杯赏月!流露出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情感变化:
激昂慷慨——惆怅失意——趋于平静
展 · 悟 诗
补 充 材 料 一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选自苏轼《前赤壁赋》,写于1082年
与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一年
补 充 材 料 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
思 考
从这两则补充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是消沉,而是释怀。唯有自然才是永恒的朋友,让心回归自然,去除那些因世俗功利而不平的怨怒。
课 后 作 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苏轼的流放日记》,以苏轼的口吻,写出他被贬黄州后内心的挣扎与坚守。要求字数400字左右。
演示完毕 谢谢欣赏
POWERPOINT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