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实验,能认识到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强烈的腐蚀性。2.通过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同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通过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学习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2.具体的实验探究过程和概括、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的培养。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
教学方法 讲授、有演示、讨论、实验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投影图片]欣赏“柿子”的系列图片:提问:品尝一个未成熟的柿子时,会有什么感觉?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具有相同感觉的物质?[导入新课]化学家研究了这些物质,发现它们都含有一类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化合物,称之为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碱及其性质[微观探源]组织学生类比酸电离时都有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投影分析常见的碱的含义。[归纳总结]揭示碱的定义,明确碱溶液中有且只有一种阴离子OH-,所以才表现出了相似的味道和感觉上的体验。[板书定义]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自然过渡]碱的种类很多,而实验室及生产中常用到的两种碱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一、常见的碱合作探究:【活动天地2-3】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自主探究活动】了解氢氧化钙的工业制法[阅读自学]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任务。工业上生产氧化钙(生石灰)的方程式 ,原料是 (常在 中进行)。[实验探究]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探究实验: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 。[拓展延伸]投影:明朝有个文学家,军事家于谦写过一首诗《石灰吟》请写出此诗,并对照诗句,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自然过渡]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氨水等。下面我们就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来学习碱的化学性质。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2-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要求同组同学合作,记录实验数据。[交流共享]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 。[板书小结]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合作探究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同组同学合作,记录实验现象。[交流共享]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的现象,讨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相关性质:1.生锈的铁钉铁锈不消失,同时铁钉表面无气泡产生,说明碱溶液 (填“不能”、“能”)与金属铁、铁锈反应。2.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 (填“不能”、“能”)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 (填“不能”、“能”)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合作探究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同组同学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方案:(小组分工合作)[交流共享]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的现象,讨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相关性质:1.两个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填“能”或“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两个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3.两个反应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 [探究升级]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方案设计。1.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没有沉淀生成,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现象知道两者的反应,除了教材上的探究方案外,请同学们再设计其他的方案?2.学生设计:设计方案,画出图形。3.交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方案图。4.教师总结:及时总结,肯定与表扬,投影设计汇总(预设图)。 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可能联想到肥皂液等碱性物质。类比酸的特征离子H+,分析碱溶液的特征,探索碱的含义。小组内合作完成,将观察、思考、总结的结果填在表中,并与同组同学交流。思考、讨论有关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性。1.氢氧化钠(化学式 ,俗称 、 、 ), 色 体, 溶于水,溶解时 热量。暴露在空气中具有很强的 性,所以常用作 剂,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 。2.氢氧化钙(化学式 ,俗称 、 ), 色 状物质, 溶于水,其水溶液称 ,有 性。它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生活中也叫灰膏。回忆《石灰吟》的诗句,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进一步了解氢氧化钙的生成与转化。分组探究,小组内合理分工、合作、交流,观察并记录现象(注意同时加入两种指示剂,达到控制变量的目的)。归纳交流碱的第1种化学性质——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分组探究,小组内合理分工、合作、交流,观察并记录现象(注意两种碱溶液作对比)。小组交流,明确实验现象所表达的含义:1.碱溶液一般不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反应。2.碱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3.碱溶液和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生就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或疑问进行交流探讨。设计补充实验进行完善。例如: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