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巩固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巩固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6 22:4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巩固练习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2020秋 源汇区校级月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2.(2020 凉山州中考)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 的性质。
3.(2020 东台市校级模拟)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这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________。
4.《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单位在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的15只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 关于珍稀红嘴相思鸟为何会集体自杀,请提出你的猜想。 。
5.(2021秋 泗洪县期中)张师傅在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使邻居少受干扰,张师傅想出了三种办法:第一,在敲击的地方垫一块抹布;第二,把自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第三,嘱咐邻居暂时塞住自己的耳朵.张师傅的办法中,第一种是在 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 ________减弱噪声。
6.(2020 东台市模拟)学校最近举行了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地震会产生 (次/超)声波。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大。有些同学感觉警报声刺耳,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二、选择题
1.(2020秋 洪泽县校级期中)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
A.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2. 从声音强弱的角度看,人理想的生活环境是( )
A.绝对无声的环境 C.70~90dB的环境
B.90dB以上的环境 D.30~40dB的环境
3.(2020 灵台县校级模拟)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4. 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在甩干时会引起洗衣机机身剧烈的振动,并产生噪声,这时为控制噪声最合理的做法是( )
A.把耳朵捂上
B.加水增加洗衣机的自重,减轻洗衣机的振动
C.把房间的门关上,防止噪声传到外面
D.将甩干筒内的衣服重新放平
5.(2020 武汉模拟)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的倒车雷达
B.超声波清洗机用来清洗物体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6. (多选)以下事例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
A.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状况 B.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的器官 D.用超声波塑料焊接机焊接塑料制品
7. 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三、实验探究与综合应用
1.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 ,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 (选填“是”或“不是”)获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 。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 中向外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左边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 (选填“能够”或“不能够”)传递能量。
2. 下列情况分别属于哪一类控制噪声的措施
(1)摩托车的消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高速路两旁的隔声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市区多种植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连续几个夜晚,小明在家做功课的时候,感觉来自楼上小虎家的噪声太大,严重影响学习,他灵机一动,说有一道难题,约小虎下来帮助解答,小虎深受来自自家的噪声之苦,觉得很对不起小明一家,回去之后,他想了很多方法来减弱噪声,你认为,来自小虎家的噪声可能是怎样产生的?(写出2条即可)该如何减弱这些噪声?(写出2条即可)
4. 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1)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 、 、 、 。
(2)通过本实验你认为好的隔音材料应具备的特点是: 。
5. 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鸣
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
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
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 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 ,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
(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
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 。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 ,就会形成 ,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
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
1.【答案】90;70
【解析】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故答案为 90,70。
2.【答案】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解析】根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3.【答案】声源;能量
【解析】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静”是禁止发声,因此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4.【答案】这可能与噪音太大破坏了鸟类中枢神经有关
【解析】噪声过大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可见强度较大的噪声会对人及其它动物都会产生危害,珍稀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肯定和噪声有关,噪声的强度过大,破坏了鸟类的中枢神经,所以会集体“自杀”。
5. 【答案】声源;传播途径;人耳
6.【答案】次;响度;人耳
【解析】(1)许多自然灾害,例如风暴、飓风、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都会发出次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不能感知到;
(2)声音的大小用响度表示,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响度大的原因;
(3)减小噪音可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三个渠道进行,用手捂住耳朵当然是在人耳处减小噪音。
二、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解析】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要求。C、道路两旁建起透明板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由生活经验可知:在用洗衣机甩衣服时由于衣服没放好,导致洗衣机机身剧烈振动,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产生,可以将衣服在甩干筒内重新放平.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控制了噪声的产生。故A、B、C错误。
5.【答案】B
【解析】A、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用超声波清洗物体,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医生利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AC
【解析】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状况和医生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的器官应用了声音传递信息;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和用超声波塑料焊接机焊接塑料制品是声音传递能量的应用。所以选项AC正确。
7.【答案】C
【解析】人们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经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是因为声波能使物体振动,从而达到粉碎小石头的目的。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BD错误。
三、实验探究与综合应用
1.【答案】弹开;是;振动;空气;能够
【解析】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发声,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乒乓球会弹开,这是因为乒乓球获得了能量。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判断左边音叉在振动。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共振,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是能传递声音的。敲响音叉引起乒乓球的振动充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答案】(1)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5)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摩托车加上消声器,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市高速路两旁的隔声板,在市区多种植树木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答案与解析】固体可以传声,所以小虎家的噪声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电视机的音量过大;②说笑声、歌唱声过大;③椅子、凳子与地板的撞击、摩擦;④走动的脚步过重,皮靴撞击地板。
根据不同的产生原因,其相应的减弱办法:①调节音量,适当减小;②在凳脚上钉上橡皮;③换穿软底拖鞋。
15.【答案】(1)泡沫塑料板;木板;硬纸板;玻璃材料 (2)应有很多的小孔来吸声,并且有厚度
【解析】听不到闹钟走动时,距声源的距离越短,说明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泡沫塑料板的距离为0.3m最短,故隔音性能最好;木板的距离为0.4m,隔音效果次之,而硬纸板的距离是0.5m,隔音性能排在第三位,玻璃材料的距离为0.6m,隔音性能最差;由几种材料对比可知,如果材料越厚,并且小孔越多,隔音性能越好。
4.【答案】(1)相同;振动;(2)振动;相同;共鸣
【解析】实验中“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就说明了要发生共振就要采用发声频率相同的物体;“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另一个音叉也是振动发出声音的。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若其中有一种频率的声波和积雪层的固有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鸣,引起雪崩。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