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2、使学生学会用排除、推理法解决问题。
3、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做一些事情,或者计划在一定时间做一些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每天的时间安排呢?出示钟面时间:6:30 7:50 11:30 请用“几时几分”读出这些时间。
教师:你能发现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吗?这是王老师上班时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在干什么呢?
教师:在这4个时间里你们平时又会做些什么呢?那你们能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方式说说你还会怎样按时间的先后安排事情吗?
教师:你们的好朋友明明和你们一样也很会安排时间,但是他有个问题要考考我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明明带给我们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知识的巩固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做事的时间先后安排——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两个层次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对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作铺垫。)
2、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主题图,通过观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板书:9:00做完作业、做完作业去踢球、10:30看木偶剧)
教师:也就是明明锻炼完身体以后要做哪几件事?
教师:那你还知道了什么?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啊?(板书:圈出踢球的时间)
教师:给了我们时间让我们选择,读出每个时间。
教师:要我们从这三个时间找出可能去踢球的时间,那为什么说明明“可能”在哪个时间去踢球?“可能”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根据这么多的信息,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有些难度,那有个关键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要找到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的先后顺序?再读题,看看你能发现吗?
教师: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哪个信息最关键?(做完作业后才去踢球)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图片中搜索有关信息才能展开思考。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会明确问题的方向,找准关键所在。)
教师:那现在你们能够试着找到明明可能哪个时间去踢球吗?并在小组内说说你的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开展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相互学习,积累经验。)
教师:你认为明明可能是哪个时间去踢球呢?
归纳推理思路:(一)排除法
学生:第一个是7:45,9:00时明明才做完作业,所以不是。第三个是10:50,10:30他们就一起去看木偶剧了,所以也不是。
教师:9:00钟做完作业,为什么7:45就一定不是呢?10:50为什么也一定不可以呢?
学生:那个时候没做完作业,10:30他们一起去看木偶剧。
教师:看木偶剧是有一段时间的,所以这个时间他们应该还在看木偶剧呢!
教师:你们听清楚他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一说。他的这种方法是我们数学学习经常会用到的方法“排除法”。
(二)直接推理法
教师:你还用什么方法找到了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
学生:明明踢球是在做完作业以后,他9:00做完作业,所以踢球在9:00以后,他们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那踢球还要在10:30之前,所以9:15去踢球。
教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踢球在做完作业后看木偶剧之前,那他踢球的时间只能在9:00到10:30之间,他这是用的直接推理法,也找到了可能踢球的时间。
教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交流找到了这两种方法解决问题,那现在同桌用这两种方法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教师:其实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还可以运用表格来帮助我们思考,老师根据以上的信息做出了(板书:明明星期天上午活动时间表),然后把时间和活动一一对应地摘录下来,当然这个时间要按照什么顺序摘录呢?
教师:找找在信息里出现的第一个时间。
教师:我们找出这些时间他在做什么(板书:锻炼 ),第二个时间或许在锻炼,或许开始做作业,这个能确定吗?不能确定我们可以先空着。(板书:做完作业 看木偶剧)
教师:好,我们看关键点是什么?
学生:做完作业后去踢球。
教师:那只有几个时间符合条件?(板书:踢球)
教师:看来我们已经把明明的问题解决了,老师有更难的问题交给你,敢不敢挑战?如果让你自己去设计,不是9:15去踢球,他还可能是几点钟踢球?所有信息不变。
教师:10:20分可能去踢球吗?踢球要不要时间,所以我们不光要想开始的时间,还要考虑过程的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时间。
教师:好了,同学们刚才你们从这么多的信息中确定了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但是问题解决了我们怎样检验这个答案对不对呢?
教师:也就是让这个时间回到情境中看看合不合理。9:00钟做完作业,9:15踢球,10:30看木偶剧,可不可以?把答案放回信息里就可以看出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表征手段,表达、交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时间的知识去解决,看来,认识时间对我们来说很有用处,我们也要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接下来你们愿意继续帮助老师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吗?
教师:这是老师上课开始给你们出示的我上班时的作息时间安排,但是我忘记记录我吃饭的时间了,你能猜出老师可能是在哪个时间吃饭的吗?(出示:6:00 8:10 7:00)
教师:这么容易解决,难不住你们啊?小红也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看?出示习题。
教师:谁愿意为同学们读题?获得了什么信息?那你现在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吗?解决完的小组交流一下。
教师:你认为小红可能在什么时间去摘西红柿?关键点是?还要想想过程的问题?
教师:看来你们真是对时间问题掌握得很好,那我再增加难度,请来了亮亮。这是亮亮的活动时间表,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那你们自己读题自己分析,看看能不能解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考虑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创设的学习情境完整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教师:同学们这么多的问题都被你们解决了,你们可真了不起,那谁能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掌握了数学知识就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每个同学都能够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