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06 18: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见的碱
一、单选题
1.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sOH 溶液的pH小于7 B. CsOH 和CuO能发生化学反应
C. CsOH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蓝 D. CsOH 中Cs元素化合价为+1价
2.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存放下列物质的烧杯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铁粉 ⑤生石灰 ⑥食盐
A. ①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黃,但无沉淀生成
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 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4.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下面是小兰同学在完成酸、碱的性质实验时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B. 向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红棕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 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5.将a克烧碱溶液与b克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滤得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B. 滤液的pH一定等于7
C. 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b)克 D.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一种
6.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 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 将一定量的盐酸与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C.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B 氢氧化钠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一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8.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烧碱 D. 生石灰
9.下列物质长时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烧碱②生石灰③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⑥铁钉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④⑤⑥
10.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
1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
①浓硫酸 ②浓盐酸 ③纯碱 ④烧碱 ⑤生石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④
12.下列有关酸碱盐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作自热罐头食品发热剂
B 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 干燥一氧化碳等气体
C 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去除铁锈
D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制作糕点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13.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根据化学性质不同,氧化物主要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Al2O3 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它有如下化学性质: 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氧化物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H2O B. CO C. SO2 D. Fe2O3
(2).NaAlO2 的名称是偏铝酸钠,它属于盐类物质。根据你的理解,给两性氧化物下的定义是 。
三、解答题
15.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俗称 , 具有强烈的 , 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实验时最好戴防护装备。
(2).为了验证④,小丽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成蓝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 。(填化学符号)
(3).依据反应②,氢氧化钙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填序号)。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四、实验探究题
16.甲同学对酸碱盐溶液的导电现象很感兴趣,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研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取得子以下数据: (已知纯水几乎不导电)
质量分数 电流强度 2% 3% 4%
Ca(NO3)2溶液 0.09A 0.14A 0.18A
Ba(OH)2溶液 0.06A 0.09A 0.11A
(1).你从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①

(2).假如烧杯中盛有Ba(OH)2溶液,要使电流表的电流趋向于零,需要滴入(或通入)下列哪种溶液(或气体)
①Na2CO3; ②FeCl3; ③HCl; ④CO2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通性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计算。
【解答】A.CsOH 溶液呈碱性,则溶液的pH>7,故A错误;
B.CsOH 和酸性氧化物反应,不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而CuO为碱性氧化物,则二者不反应,故B错误;
C.CsOH 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C错误;
D.CsOH 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1)=0,解得:x=+1价,即Cs元素化合价为+1价,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氢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铁生锈、生石灰与水反应的性质分析。
【解答】 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错误;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 ,质量增大,但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③烧碱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水且与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大,正确; ④铁粉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氧气、水而生锈变质,质量增大,正确; ⑤生石灰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变大,正确; ⑥食盐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错误;
故选D。
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即溶液中只有氯化钠和水,可证明反应后不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只能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不能说明是否含有稀盐酸,故A错误;
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显酸性,稀盐酸可能有剩余,故B错误;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说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C正确;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石蕊试液的特点分析。
【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A错误;
B.向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红棕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B错误;
C.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氢氧化钠溶液呈无色且呈碱性,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氢氧化钠过量分析。
【解答】A、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而反应后溶液呈无色,则一定不含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有剩余,所以滤液pH可能等于7可能大于7,不符合题意;
C、 因有沉淀生成, 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b)克 ,符合题意;
D、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判断。
【解答】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引起pH不断减小,故A错误;
B.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了,也就是说氢氧化钠被反应了,故B正确;
C.如果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如果氢氧化钠过量,滴入酚酞,溶液仍为红色,故C错误;
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温度升高并不能证明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能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C、根据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不能与一氧化碳不分析。
【解答】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碱性过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可用于除铁锈,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烧碱潮解及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的性质分析。
【解答】A、 浓盐酸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会因挥发使得质量变小,且没有变质 ,符合题意;
B、浓硫酸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会因吸水使质量变大 ,不符合题意;
C、烧碱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会因吸水和二氧化碳使质量变大 ,不符合题意;
D、生石灰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会因与水反应使质量变大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铁与空气中氧气或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及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分析。
【解答】 ①烧碱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水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变质而增加,正确;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正确;③浓盐酸挥发,质量会减少,错误;④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但属于物理变化,错误;⑤熟石灰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质量增加,正确;⑥铁钉吸收水和氧气生锈质量增加,正确;
故选C。
10.【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盐酸的挥发性、生石灰与水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及化学变化的特征分析。
【解答】A、浓硫酸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而质量增大,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浓盐酸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变化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烧碱、生石灰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浓盐酸质量减小,纯碱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小, ③纯碱敞口放置质量不会有明显变化, ④烧碱能吸水且与二氧化碳反应,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 ⑤生石灰能吸水且与二氧化碳反应,敞口放置质量增加;
故选C。
1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由其性质决定其用途是否正确。
【解答】A、浓硫酸有腐蚀性,不能用于食品发热剂,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干燥不与其反应的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铁锈成分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可用盐酸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受热可分解成二氧化碳,能使面食松软可口,用于制作糕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答案】 (1)Ba(OH)2+CO2=BaCO3↓+H2O
(2)使氢氧化钡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使实验数据更精确
(3)偏大
【解析】【分析】(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结束后,装置中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利用空气将这些二氧化碳吹入装置D中,可以保证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3)如果没有装置A,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被装置D吸收,从而使测量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导致计算出的碳酸钠的含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装置D中,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使氢氧化钡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使实验数据更精确;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14.【答案】 (1)C
(2)既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解析】【分析】根据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既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分析。
【解答】(1)水、一氧化碳、氧化铁不能与碱发生反应,二氧化硫能与碱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2)既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1)C;(2) 既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
三、解答题
15.【答案】 (1)烧碱火碱苛性钠;腐蚀性
(2)OH-
(3)C,D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俗称和性质解答;
(2)根据碱的性质解答;
(3)根据反应②,确定碱的通性,然后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实验时最好戴防护装备。
(2)为了验证④,小丽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成蓝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OH-。
(3)反应②,为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A.稀硫酸为酸,不是盐,故A不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不能生成气体、水或沉淀,二者不反应,故B不合题意;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故C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同种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在相同浓度时,硝酸钙的导电性强于氢氧化钡
(2)④
【解析】【分析】(1)比较第一行数据,得到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比较第二列数据,得到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2)电流表的电流趋向于零,即溶液导电性为零,也就是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为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①比较第一行数据得到:同种溶液,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②比较第二列数据可知:在相同浓度时,硝酸钙的导电性强于氢氧化钡。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离子存在,导电性不为零,故A不合题意;
氢氧化钡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钡,溶液中有离子存在,导电性不为零,故B不合题意;
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溶液中有离子存在,导电性不为零,故C不合题意;
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溶液中离子可以为零,导电性为零,故D符合题意。
故选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