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1.三种分散系性质有很多不同,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2.胶体一定是液态的吗?
提示:胶体是分散质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体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九种组合方式:
3.如何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提示: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体系是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体系是FeCl3溶液。
例1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0-9~10-7cm之间
B.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C.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
D.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规范解答】选C。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0-9~10-7m之间,所以A错;B选项中水不是分散系。三种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D选项错误。
【互动探究】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其他胶体可不可以?
提示: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并沉降,因而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于净水。其他胶体也具有吸附性,故也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净水效果。
胶体
(1)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别胶体和溶液。
(3)胶体具有吸附性,氢氧化铁胶体常用作净水剂。
1.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为什么能导电?
提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后发生电离,生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2.金属铜、氯化钠溶液均具有导电性,二者也属于电解质吗?
提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金属铜是单质,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故二者均不是电解质。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试探究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吗?
提示:不一定。判断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的依据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电离而导电,所以SO2不是电解质,NaCl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Cl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NaCl是电解质。
4.电解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导电吗?
提示:不一定,电解质只需满足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如:固体NaCl不导电。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硫酸是电解质,所以硫酸在熔融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规范解答】选D。硫酸钡虽不溶于水,但它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硫酸钡是电解质,A错;二氧化碳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溶于水生成碳酸可以导电,即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碳酸能电离出带电粒子,故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B错;硫酸是电解质,因其溶于水时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的硫酸仅存在硫酸分子,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熔融状态下的硫酸不导电,C错;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正确。
【互动探究】若将C选项中的“硫酸”改为“NaOH”,则此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NaOH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均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OH-,在两种条件下均能导电,故把“硫酸”改为“NaOH”说法正确。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常见的酸、碱、盐均为电解质,其中盐酸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3)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气等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生成其他物质,故它们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胶体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分散系,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
探究:
1.请结合学过的知识,试比较三种分散系的性质,完成下面表格:
2.把氢氧化铁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体系一定是浊液吗?
提示:不一定。若氢氧化铁颗粒直径大于10-7 m,形成的体系为浊液;若氢氧化铁颗粒直径小于10-9 m,形成的体系为溶液;若氢氧化铁颗粒直径介于10-9 m到10-7 m之间,则形成的体系为胶体。
3.已知半透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用品,胶体的颗粒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思考:如何除去CaCO3粉末中的Na2CO3 如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FeCl3溶液?
提示:除去CaCO3粉末中的Na2CO3,可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FeCl3溶液,可将二者放于半透膜袋并浸入水中,使混在Fe(OH)3胶体中的FeCl3渗出。
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质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为大量分子和离子的集合体
B.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 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 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解析】选B。分散质的性质有很多区别,其本质原因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引起其他性质的不同,故本题答案为B。
2.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CH3CH2OH水溶液
B.雾
C.泥水
D.饱和氯化钠溶液
【解析】选B。CH3CH2OH水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均属于溶液,泥水属于浊液,三种物质均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雾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都比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加入盐酸能反应
D.分散质粒子均不可通过滤纸
【解析】选A。溶液和胶体均具有稳定性,A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Fe(OH)3不论是处于浊液、胶体还是溶液状态,均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FeCl3不与盐酸反应,C错;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均小于滤纸空隙,均可通过滤纸,D错。
4.胃肠型感冒是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冬季多发症,严重时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铜 B.二氧化碳
C.稀硫酸 D.食盐
【解析】选D。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铜为单质,稀硫酸为混合物,故A、C错;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是因为生成了碳酸,碳酸为电解质,能导电,B错;食盐是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后会导电,D正确。
5.(2011·成都高一检测)下列物质:①KCl ②熔融Na2O
③Fe(OH)3胶体 ④SO3 ⑤NH3 ⑥HCl ⑦H2SO4
⑧Ba(OH)2 ⑨蔗糖 ⑩NaCl溶液。其中:
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答案:③⑩ ②④ ⑧ ⑥⑦ ① ①②⑥⑦⑧
④⑤⑨ ②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1·安庆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选C。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故胶体外观均匀,A、D错;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滤纸的纤维间隙,能通过滤纸,B错;胶体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
2.在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淀粉溶液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云
【解析】选A。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为浊液,淀粉溶液、云为胶体,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溶液,故选A。
3.下列溶液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白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硫酸钠溶液
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A.②④ B.③④
C.②④⑤ D.④
【解析】选D。水和硫酸钠溶液的微粒直径均小于10-9 m,故不属于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①③⑤均为胶体,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4.(2011·广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 m之间
B.平行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溶液<胶体<浊液
【解析】选C。用平行光照射Fe(OH)3胶体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无此现象,C错。
【规律方法】理解胶体时的注意事项
(1)胶体的性质相对稳定,浊液不稳定。
(2)区别三种分散系胶体、溶液、浊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丁达尔效应是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
(3)无论溶液、浊液还是胶体都是混合物。
(4)制备胶体时不能搅拌,否则产生沉淀得不到胶体。
(5)注意常见胶体的制备方法,尤其是Fe(OH)3胶体的制备。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HNO3 B.Cl2
C.SO2 D.NH4NO3
【解析】选C。HNO3、NH4NO3均是电解质,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SO2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是非电解质。
【举一反三】:题中的物质熔融时不导电,但属于电解质的是哪种物质?
提示:HNO3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溶于水能电离,但熔融时不能电离,属于电解质。
6.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AlCl3====Al3++3Cl-
B.Na2CO3====Na++CO32-
C.Ba(OH)2====Ba2++2OH-
D.BaSO4====Ba2++SO42-
【解析】选B。按照电离方程式书写要求,要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Na2CO3电离出Na+与CO32-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2∶1,所以错误的是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
7.(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1)NaCl溶液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2)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3)Cu能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
(4)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5)BaSO4的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6)液态酒精、酒精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酒精是非电解质。
【解析】(1)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3)Cu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4)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能发生电离而导电,不是SO3自身能电离而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5)BaSO4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弱,但它是电解质;(6)酒精是非电解质。所以正确的是(2)(6)。
答案:(2)、(6)
8.(14分)(2011·乌鲁木齐高一检测)按照下面的实验步骤可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①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
(1)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两者具有的共同性质是_____
(填字母)
A.都呈红褐色
B.都能穿过滤纸
C.都是透明的液体
(2)如何检验是否制得了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加入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沉淀,请你预测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微粒直径均较小,二者均为透明的液体,能穿过滤纸。
(2)鉴别胶体的简单方法是用丁达尔效应。
(3)由题目信息可知,加入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沉淀,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加入Fe(OH)3胶体中会使胶体产生沉淀。然后硫酸与Fe(OH)3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沉淀溶解。
答案:(1)B、C
(2)用激光照射分散系,若能形成光亮的通路,则制得了胶体
(3)先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