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2.1圆周运动 课时练习(解析版)
1.如图所示,修正带的核心结构为咬合良好的两个齿轮,AB两点分别位于大小齿轮的边缘,大轮和小轮的半径之比RA:RB=5:3,当使用修正带时,纸带的运动会带动两轮转动,则两轮转动时A、B两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
A.1∶ 1 B.5∶ 3 C.3∶5 D.9∶ 25
2.如图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大轮与小轮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小轮与另一中等大小的轮子间用皮带相连(皮带不打滑),它们的半径之比是1:2:4。A B C分别为小、中、大轮子边缘上的三点,那么它们角速度之比为( )
A.1:2:2 B.2:2:1 C.1:2:1 D.2:1:2
3.嘉兴某高中开设了糕点制作的选修课,小明同学在体验糕点制作的“裱花”环节时,如图所示,他在绕中心匀速转动的圆盘上放了一块直径8英寸(20cm)的蛋糕,在蛋糕边缘上每隔4s“点”一次奶油,蛋糕随圆盘转一周后均匀“点”上了15次奶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盘转动的转速约为 B.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大小约为
C.蛋糕边缘的奶油的线速度大小约为 D.圆盘转动的频率约为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做曲线运动,则其加速度可能是不变的
B.恒力作用下物体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合运动的时间比分运动的时间长
D.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5.如图所示,汽车雨刮器在转动时,杆上A、B两点绕点转动的角速度大小为、,线速度大小为,则( )
A. B.
C. D.
6.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的皮带轮O和上有三点A、B和C,,。则皮带轮转动时A、B、C三点的情况是( )
A.,
B.,
C.,
D.,
7.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物体做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总是与加速度垂直 B.速率总是变化的
C.加速度总是变化的 D.速度总是变化的
8.坐在旋转木马上的小孩,绕中心轴做半径为2.0m的匀速圆周运动,当线速度为2.0m/s时,他的角速度是( )
A.1.0rad/s B.2.0rad/s C.3.0rad/s D.4.0rad/s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时刻变化
B.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指向圆心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不可能竖直向下
D.变速圆周运动一定不具有周期性
10.某同学以变速自行车的齿轮传动作为研究性课题,他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测得图示后小齿轮组中最小,最大齿轮半径分别为、,前大齿轮半径为、后轮半径为R。若该自行车前大齿轮每秒匀速转动1圈,则后轮的最大线速度为( )
A. B. C. D.
11.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玩飞镖游戏,圆盘最上端有一P点,飞镖抛出时与P等高,且距离P点为,当飞镖以初速度垂直盘面瞄准P点抛出的同时,圆盘以经过盘心O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飞镖恰好击中P点,则( )
A.飞镖击中P点所需的时间为
B.圆盘的半径可能为
C.圆盘转动角速度的最小值为
D.P点随圆盘转动的线速度不可能为
12.如图所示为两级皮带传动装置,转动时皮带均不打滑,中间两个轮子是固定在一起的,轮1半径与轮2半径之比为,轮3的半径和轮4的半径相同,轮1与轮3的半径比为,则轮1边缘的a点和轮4边缘的c点运动参量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 )
A.线速度之比为3∶2 B.角速度之比为6∶1
C.转速之比为1:4 D.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18
13.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D.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14.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有加速度
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都在改变,所以必有加速度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时刻都在改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15.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假设北斗导航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共运行了n圈,起始时刻为,结束时刻为,运行速度为,运行轨道半径为r,则计算其运行周期时可用( )
A. B. C. D.
16.伞边缘半径为r,且高出地面为h,若使雨伞以角速度ω旋转,求雨滴自伞边缘甩出后落于地面形成的大圆圈半径R.
17.如图所示,竖直圆筒内壁光滑,半径为R,顶部有入口A,在A的正下方h处有出口B,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入口A沿圆筒壁切线方向水平射入圆筒内,要使小球从出口B飞出,小球进入入口A处的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B两点分别位于大小齿轮的边缘,线速度相等,由
可知,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可得A、B两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5,C正确。
故选C。
2.D
【详解】
AC两轮同轴转动,角速度相同;AB两轮同缘转动,线速度相等,则根据v=ωr可知AB的角速度之比为2:1,则ABC三个轮的角速度之比为2:1:2.
故选D。
3.B
【详解】
A.由题意可知,圆盘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因此周期为60s,转速为,A错误;
B.由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可得
B正确;
C.蛋糕边缘的奶油的线速度大小为
C错误;
D.根据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可得圆盘转动的频率为
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A.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合外力大小和方向不一定变化,如平抛运动的合力即为重力,则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即不变,故A正确;
B.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只受重力,是恒力,故B错误;
C.合运动与分运动同时进行,具有等时性,故C错误;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不是恒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故匀速圆周运动都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因杆上A、B两点绕点转动,故角速度相等,即,根据可知,由于A点转动半径大于B点转动半径,所以有。
故选D。
6.A
【详解】
由图可知,A、B是传送带传动的轮子边缘上的点,所以
B、C两点共轴转动,所以
根据
知
根据
知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AC.例如平抛运动,加速度恒定方向竖直向下,除运动过程抛出的瞬间外,速度与加速度不垂直,故AC错误;
B.例如匀速圆周运动是速率不变只速度方向变化的曲线运动,故B错误;
D.曲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表示速度方向,即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他的角速度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时刻变化,但加速度不一定时刻变化,例如平抛运动,故A错误;
B.只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才一定指向圆心,故B错误;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速度为水平速度与竖直速度的合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速度不可能竖直向下,故C正确;
D.变速圆周运动也可以具有周期性,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若小齿轮组选择齿轮半径为r,则有小齿轮角速度为
由题意可知T=1s,所以
后轮角速度与小齿轮角速度相等,所以后轮线速度为
所以r越小,v越大,所以选择最小齿轮半径r1时,后轮线速度最大,即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
A.飞镖水平抛出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
故A正确;
B.飞镖击中P点时,P恰好在最下方,则
解得圆盘的半径为
故B错误;
C.飞镖击中P点,则P点转过的角度满足
1,
故
则圆盘转动角速度的最小值为,故C错误;
D.P点随圆盘转动的线速度为
当时
故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
A.设轮2和轮3边缘的线速度分别为v2、v3,则
va=v3
v2=vc
由v=r知
v3=v2
所以
=1:3
选项A错误;
B.角速度之比为
====
选项B错误;
C.由知,转速
==
选项C错误;
D.由知
===
选项D正确。
故选D。
13.AC
【详解】
A.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不变的圆周运动,故A正确;
B.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故B错误;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方向垂直,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故C正确;
D.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故D错误。
故选AC。
14.BD
【详解】
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故速度是变化的,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故A错误,B正确;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加速度是变化的,既不是匀变速曲线运动,而是变加速曲线运动,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
15.AC
【详解】
周期为转一圈所用的时间,等于转一圈的弧长与线速度的比值,也等于运动的总时间与运动圈数的比值,经分析可知, 所以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16.
【详解】
雨滴运动的俯视图如图,由图可知:
s=vt ……………………1分
h=gt2 ……………………1分
v=ωr ……………………1分
联合解得 s= ……………………2分
由几何关系得R== ……………………3 分
本题考查离心运动的概念和平抛规律的实际应用,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竖直高度求出时间,求出水平距离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
17.(n=1、2、3……)
【详解】
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小球在桶内的运动时间为
在水平方向,以圆周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得到
(n=1,2,3……)
所以
(n=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