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分项汇编(含解析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9: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分项汇编(含解析全国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06 15: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9: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21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本专辑以单元为线索,对2021年全国各省市112套中考真题解析整理、归类,提供详尽解析,是备战2022年中考的绝佳复习资料,中考真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其规律,在复习备课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1·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作为青藏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西宁火车站的变迁见证了西宁的巨大发展。从绿皮火车到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再到高铁的方便快捷,西宁人出行条件不断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强了对青海、西藏的建设,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出行条件不断改善,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五计划揭开了我国工业化的序幕,一国两制是为实现祖国统一,排除ABC三项。选D项。
2.(2021·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正确;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②③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持,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④正确;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D项正确;ABC三项具有片面性,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1952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为46.5亿元,到2014年,增长到1352.3亿元。“增长”的原因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等,均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错误。故选D项。
4.(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项B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均与材料主旨不符,选项ACD排除。故选B。
5.(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左图右史"是传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当某班同学使用下列示意图时,他们要借助此图来理解的历史概念,最有可能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带一路”建设
C.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C
【详解】
根据示意图信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民族区域自治区示意图,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正确;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图示信息无关,排除A;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内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涵盖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重点合作领域。这些领域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与图示信息无关,排除B;“一国两制”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与图示信息无关,排除D。故选C。
6.(2021·海南·中考真题)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答案】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所以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反映经济建设方面,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涉及科技发展,所以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未涉及文旅开发,所以D不符合题意。
7.(2021·广东·中考真题)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A.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答案】C
【详解】
中共中央重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体现了中央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问题,重视民族团结,故选C;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中共中央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视,无法体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兴边富民行动,排除D。
8.(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一国两制”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的民生制度,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图7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答案】C
【详解】
据材料“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是青藏铁路。这条铁路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西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C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进行,A排除;青藏铁路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后,B排除;青藏铁路 是“一带一路”提出之前通车,D排除。故选择C。
11.(2021·甘肃天水·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 是1947年5月1日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是1955年10月1日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 是1958年3月5日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是1958年10月25日建立;西藏自治区 是1965年9月9日建立。因此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12.(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的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是在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实现的,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所以说法有误的是C,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答案】B
【详解】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 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实行的是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故B符合题意;联邦共和国制是美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A;“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地区的制度,排除C;独立国家联合体是苏联解体之后的国家形式,排除D。故选B。
14.(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答案】A
【详解】
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A选项正确;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自治权,而不是高度自治权,B选项错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不是解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C、D选项错误。
15.(2021·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图是乐山市行政区划简图,①、②地区实行的不同于图中其它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详解】
图中①是峨边黎族自治县,②是马边黎族自治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乐山其他地区不同,故C正确;“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故A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故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错误。
16.(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A.民族区域自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一国两制” D.建立经济特区
【答案】C
【详解】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C项正确;ABD项的内容与“实现祖国统一”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2021·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哪一年
A.1984年 B.1987年 C.1997年 D.1999年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根据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方针,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C项正确;1984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排除A项;1987年是十三大召开的时间,排除B项;1999年是澳门回归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
18.(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利用历史笔记复习时看到下列内容:
该同学复习的内容可能是( )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因此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生活变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无关,AD项排除;经济特区设置于1980年,C项排除。故选B。
19.(2021·广西·中考真题)将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结合、相互印证,能促进我们对历史真相的认识。能印证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
【答案】C
【详解】
根据“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等信息可知,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故选C;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和改革开放都与香港、澳门的和平回归无关,排除ABD。
20.(2021·广西·中考真题)有专家指出,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此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选项C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排除;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排除;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排除。故选C。
21.(2021·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致辞表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始终与祖国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孙中山 C.邓小平 D.朱德
【答案】C
【详解】
在中共中央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邓小平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项;毛泽东、孙中山、朱德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
22.(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题干的“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说明“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排除A;“一国两制”是伟大的构想,具有创新精神,排除B;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C。
23.(2021·广西广西·中考真题)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的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国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的基础”,由此可得出实现祖国和平统-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正确;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故B错误;台湾实行高度自治是统一后对台湾的管理方式,故C错误;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也是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不是统一基础,故D错误。综上答案A。
24.(2021·北京·中考真题)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后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1982年宪法的这项规定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D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与港澳台回归问题无关,A排除;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内容,与对外开放或科学技术没有直接关系,BC排除。故选D。
25.(2021·湖南长沙·中考真题)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的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的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可知,胡家芝认为国家强盛是香港回归及百姓幸福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香港回归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D;胡家芝的话语中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中英双方”“人民”等方面的因素,三者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BC。
26.(2021·湖北湖北·中考真题)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
【答案】A
【详解】
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 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A符合题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主要针对国家西部开放问题,排除B;兴办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不符合祖国统一的信息,排除C;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排除D。故选A。
27.(2021·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
A.科技进步 B.民族团结 C.巩固国防 D.祖国统一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故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D。
28.(2021·山东菏泽·中考真题)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可分析D选项是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论,故D正确;根据材料“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可知ABC选项是对历史事实的叙述,没有评论,故A、B、C错误。综上答案D。
29.(2021·湖南常德·中考真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百年的屈辱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而香港回归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强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ABD项均为香港回归的原因,而香港回归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强大,因此,均与题干“主要原因”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30.(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活动时指出,回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澳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成功实践 ②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④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中央政府和内地的大力支持推动了澳门经济的繁荣,经过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澳门在回归后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故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澳门属于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的自治权,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区,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31.(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指的是1992年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2.(2021·辽宁抚顺·中考真题)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A.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 B.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详解】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D符合题意;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不是“九二共识”内容,排除A;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排除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是汪辜会谈的内容,排除C。故选D。
33.(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34.(2021·新疆·中考真题)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体制改革 B.钢铁长城 C.国家统一 D.民族团结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香港的割让和回归,抗战胜利后台湾的回归,澳门的回归,习近平和马英九的会谈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些均体现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5.(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1951年;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1997年;③澳门回归祖国在1999年;④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因此正确排序①④②③。A正确;BCD与事实不符。BCD错误。综上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36.(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秦统一以前)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五个时期数千年的交流交融将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团结进步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
(1)依据材料一提炼一个观点,并从上述五个历史时期中各选一例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试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材料二 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结合相关制度,说明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答案】(1)开放性题,围绕民族融合这一话题,结合史实,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点鲜明,语言流畅即可。
(2)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也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详解】
(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从先秦(秦统一以前)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五个时期数千年的交流交融将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并结合所学可从中任选一个时期进行论述。如选择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唐时期是大一统时期,特别是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言之有理即可。选择其他阶段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2)根据“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也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37.(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共同繁荣发展。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请问这些措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2)唐朝时期汉藏两族友好交往,促进了吐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请举一例唐朝时期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历史上,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什么?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4)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请问中国共产党将什么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答案】(1)促进了民族交融;
(2)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3)元朝;蒙古族;
(4)民族区域自治;
(5)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有理即可)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的改革,这些措施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民族交融。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4)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建国以后,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
38.(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
——据张植荣著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1)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下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2013年 2019年
国民生产总值 35389.3亿元 57493.0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0.2元 24179.8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307.8万人 3846.7万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答案】(1)原因:汉族和少数民族双向融合。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2)积极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变化: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较快,民生得到很大改善。
(4)认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要促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共同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可知,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双向融合。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依据材料二信息“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2019年对比2013年,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都有增加,由此可见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增长较快,民生得到很大改善。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要促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共同维护民族大团结。
39.(2021·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 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 国的“天朝"体制,开 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 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 时代。……这给中国带 来诸多严重的灾难。
材料二:
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
材料三: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材料一中“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名称。
(2)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在20世纪70年代 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写出一项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外交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 实践?
(4)回顾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请写出影响国家外交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
(4)国家实力,国际利益,国际局势等。
【详解】
(1)根据“鸦片战争后签订的 条约”可知是《南京条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 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有中美关系正常化等。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三中反映的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影响国家外交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实力,国际利益,国际局势等。
40.(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这部不朽的历史巨著是?
材料二: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梁启超与康有为发起的哪一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列宁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是18岁……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4)这一伟大构想成功实现了港澳回归。2021年是澳门回归多少周年?
【答案】(1)司马迁。《史记》。
(2)公车上书。
(3)一国两制。
(4)22周年。
【详解】
(1)根据“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是司马迁;这部不朽的历史巨著是《史记》。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和康有为发起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邓小平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澳门回归祖国是1999年,所以2021年是澳门回归22周年。
41.(2021·湖北随州·中考真题)10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不断创新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新道路)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的“第一步(阶段)'"中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深刻变革”时,什么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意的创举?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伟大转折”后,中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新构想)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构想对推进祖国统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国能够“洗雪国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原因: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详解】
(1)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提出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从此中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从 1954 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三大改造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 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依据材料二中“洗雪国耻”可知是1997年香港的回归。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运用;依据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依据所学可知,香港能够回归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42.(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瑰,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1925年作)
(1)材料中的“郑氏”是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台湾和祖国母亲分离的原因。
材料二 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利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荆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春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册件二:春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弥补选举制度漏洞,确保“爱国者治港”,只有把“爱因者治港”切实落到实处,“一国两制”方针才能真正重新出发。
——综合于(人民日报》
(3)“一国两制”的方针是谁创造性地提出的?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国两制”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
【答案】(1)郑成功。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制台湾给日本。
(3)邓小平
(4)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使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详解】
(1)1661 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抵达台湾。1662 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材料中“郑氏”是郑成功。
(2)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 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依据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于1997年7月,澳门与1999年12月顺利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 要一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