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与时俱进---中国现代雕塑 课件+教案+微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课 与时俱进---中国现代雕塑 课件+教案+微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1-05 17:26:39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八课 与时俱进-----中国现代雕塑
一、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分以下几个时期:
1949——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现代:1949年之后
当代: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划分,比如文学界说是五四运动之后,史学界说是1949年之后(即和现代同义)
历史学上通常指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称“现代”,是说用鲜血换回的年代,是鲜血和汗水凝结的时代。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一般认为,中国现代历史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
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当代,是对人类发展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定性界定。从全球来看,当代应该是指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后。
带着问题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并分析一下,我国三个不同时期的现代雕塑发展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949——20世纪60年代
中国现代雕塑发展史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50年代规模最宏伟的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活动。 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受命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美术组组长,主持设计创作了碑体上的一组浮雕,这批雕塑揭开了中国现代雕塑史的序幕。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五四运动》
《母女学文化》 1955 袁小岑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4 苏环
《刘胡兰像》 1950 王朝文
《中国农民在前进》 1958 王熙民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5岁英勇就义,毛主席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在四川大邑县, 由四川美术学院等单位共同创作的大型组雕一一《收租院》,情节进行了戏剧化的安排,使凝固的雕塑整体上统一在由时间线索串联的剧情中,突破了固态艺术瞬间的局限,实现了时间的延展。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
《收租院》
《收租院》
《毛主席像》 1961 叶毓山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1964 高秀兰
毛主席纪念堂大型群雕
胜 利 向 前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中国现代雕塑迎来了春天,在表现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态各异;材质种类繁多。
生物链 孙贤陵
作者:韩美林
石 雕
金 属 雕 塑
《面具 》 木雕 陈祖煌
木 雕
冰 雕
沙 雕
软 雕 塑
场 馆 雕 塑
风筝 钢板着色
我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是:
1949——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格的创作思想,结合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需要而创作的,其雕塑艺术的进步和繁荣是具有历史性的。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由于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这一时期文艺思想要服从政治,雕塑的特殊模式是单一化和巨型化,此时的雕塑已走向低潮。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改革开放,使中国雕塑艺术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中国现代雕塑迎来了春天,在表现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态各异,材质种类繁多,尤其是城市雕塑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架上雕塑与城市雕塑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因一般被安置于室内陈列台架上供人欣赏而得名。长于独立地表达雕塑家个人的审美思想感情。一般多为圆雕,包括以不同材质制作的肖像、主题性创作和装饰性的陈设作品。
1 、架上雕塑
架上雕塑: 20~40年代,在各种展览会上出现了较多的肖像作品,也有抒情性的作品与少量的浮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架上雕塑创作有了新的发展。70年代以后,木、石、青铜等硬质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在雕塑语言的探索方面也有很大进步。
《女孩 》 杨淑卿
《毛主席像 》 刘开渠
李大钊
《杨开慧》 王合内
潘鹤 《艰苦岁月》 1957 青铜
张得蒂 《日日夜夜》 1984 大理石
《顽童》 刘焕章
《维吾尔老农》 王合内
2、城市雕塑
1982年以来,城市雕塑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其包括:名人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街景雕塑、城标等。与架上雕塑不同的是,它要有独特的语言特点,有鲜明的影像。
室外大型雕塑的形象设计、建造、材质的选用,体量、高度,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使之成为整个环境景观的有机整体。
《黄河母亲》 兰州
《风凌霄汉》 杨英风
《飞翔》 韩美林
《崛起》 黎明
《五月的风》 黄震
《和平少女》 (日本长崎)
现 代 城 市 雕 塑
现 代 城 市 雕 塑
思考与讨论
1 你见过的雕塑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说说它们的艺术特色。
2 谈谈你对架上雕塑与城市雕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处?
3 在你生活、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公共环境雕塑作品,他们的题材与周围环境有什么内在联系?与时俱进--现代雕塑
教学内容:
1.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传统雕塑发展至现代雕塑;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雕塑,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进课堂;
大型泥塑《收租院》鉴赏;
架上雕塑反映的雕塑语言特点;
城市雕塑创作再2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雕塑材料运用的简单解析。
教学目的:
1.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传统与现代,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2.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3.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4.欣赏课中渗透绿色家园、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综合材料、废旧材料再利用,制作绿色环保手工作品。
5.课堂中渗透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推行三科统编教材,推行国家通用语言。
6.“四史”教育进课堂,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2. 结合实际,对当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大型雕塑特点的了解。
3.“四史”教育进课堂,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雕塑?你在哪见到有雕塑 ?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新课
1.初步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原因:传统雕塑发展的断裂,现代雕塑的变革。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四史”教育进课堂,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往下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四大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能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正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从这时起,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展开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青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来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着担架、农民运送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双手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武昌起义
3.鉴赏: 大型泥塑《收租院》
播放图片课件,引导讨论,为什么说 《收租院》是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成功试验?
小结: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在这组作品中,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4.架上雕塑
你最喜欢那个雕塑?它有什么雕塑语言特点及吸引你的地方?了解王合内(1912年—2000年)(女),原籍法国。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1929年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1937年在巴黎与中国留学生王临乙结婚后来华定居,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于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抗战胜利后定居北平,任教于北师大,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长动物雕塑,作品有首都机场广场雕塑《中国人民欢迎您》、《小鹿》、《小马》、《猫》等。
5.城市雕塑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师引导学生交流。
三、小结
总结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巩固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欣赏和评述能力。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大型泥塑《收租院》对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试验。
四、布置课外思考:
寻找和鉴赏本市现代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