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新生分班考试试卷
一、积累运用。(34分)
1.(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我爱经典名句。
(1).语文是一首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不舍与缠绵;语文是一幅画,画中是“大漠沙如雪, ”的神奇与梦幻;语文是一支歌,这歌是“却看妻子愁何在, ”的兴奋与狂喜;语文是一段情,这情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的纯洁与正直。语文记载了历史:粉骨碎身浑不怕, ;语文书写了人生:谁道人生无再少? ;语文诠释了人生追求的境界:千磨万击还坚劲, 。语文,恰似一场及时的春雨,“随风潜入夜, ”。
(2).知之者, ;好之者, 。
2.(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下列加点字词语中读音相同的的一组是( )。
A. 松散 散步 B. 蒙古 蒙蔽 C. 剥削 削弱 D. 曝晒 曝光
3.(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面面具到 B. 神采奕奕 C. 百练成钢 D. 风姿卓约
4.(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名垂青史:流传 名不副实:符合 B. 犬牙交错:错误 去伪存真:虚假
C. 唯舞独尊:高贵 恩将仇报:报答 D. 不白之冤:冤枉 百战不殆:危险
5.(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下列短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发布新闻 发扬传统 发挥作用 B. 开辟道路 开展活动 开发荒地
C. 改良品种 改善生活 改变计划 D. 关爱公物 保护环境 掩护群众
6.(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根据语境,句中“宣泄”一词的意思是( )。
A. 使积水流出去 B. 舒散;吐露 C. 泄露 D. 疏导
7.(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与“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是( )。
A.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B.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请根据例句仿写。
例:水滴——没有江河的奔腾,没有大海的浩瀚,却以穿石的不懈精神告诉人们什么是执着。
小草——没有 , 没有 , 却以 。
9.(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根据成语典故写出相关的人物名字。
(1).完璧归赵
(2).望梅止渴
(3).铁杵成针
(4).卧薪尝胆
10.(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名著阅读。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相信你一定读过!有人对《西游记》总结道:“春光灿烂 , 百变猴头 , 憨厚老成 , 阿弥陀佛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子 。”
二、阅读理解。(36分)
(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
孟母三迁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1.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孔子,名叫 ;“孟”指的是 , 名叫 。( )
A. 孔颖达 孟子 孟获 B. 孔丘 孟子 孟轲
C. 孔丘 孟轲 孟获 D. 孔颖达 孟获 孟轲
1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复徙居学宫之旁
②遂居
③及孟子长,学六艺
13.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三字经》中的“ , 。”来概括。相信你读了这则文言文后一定也有所感悟,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
神奇的瓦片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14.分别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反义词。
①奢华:近义词 反义词
②扩大:近义词 反义词
15.文中的“神奇的瓦片”有哪些功能?
16.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句中加点字“多”能否删除?为什么?
18.你认为“汉瓦”能广泛运用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吗?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观点。
(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风滚草的坚持
每当秋季来临时,非洲大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草球在滚动,这便是被人们称为草原“流浪汉”的风滚草。那么,这些草原上的“流浪汉”为什么要到处滚动呢?植物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些“旅行家”是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才能掉出几粒来。那么,它们是怎么实现滚动的呢?原来,每到秋天时,它的枝条便向内卷曲(qǔ qū),使整个植物体变成球形,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脆弱 弱小),经大风一吹或被动物一碰,靠近地面的茎便被折断,植物体脱离根部而随风在草原上滚动。
一位植物学家对此很感兴趣,他想试一下,如果风滚草不能实现滚动,能否有办法传播种子呢?他做了一个实验。他用套管把风滚草枝条束缚住,不让它弯曲,然后观察它的变化。不久,它便发现一个现象: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测试,风滚草脆弱的地方已不在茎的基部,而是在每一截套管的顶端,科学家断定,这是风滚草为了支撑枝条持续生长,又要时刻准备折断所做的自我调整。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呢?
19.用“√”画出文中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卷曲(qǔ qū) 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脆弱 弱小)
20.植物学家揭开风滚草滚动的奥秘,原来是风滚草 , 因为风滚草 , 只有受到 , 才能 。
21.“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其中“就这样”究竟是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22.文中风滚草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23.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请写下你的感悟。
三、习作展示。(25分)
24.(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祝贺你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了!未来的三年对你来说才刚刚开始,你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试着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可以写写自己对成为初中生以后的期望,也可以写写自己对未来初中生活的畅想……
要求:以书信格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格式正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34分)
1.【答案】 (1)杨柳依依;燕山月似钩;漫卷诗书喜欲狂;一片冰心在玉壶;要留清白在人间;门前流水尚能西;任尔东西南北风;润物细无声
(2)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典诗词的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易错字有:钩、漫、润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的《马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苏轼《浣溪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竹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故答案为:(1)杨柳依依;燕山月似钩;漫卷诗书喜欲狂;一片冰心在玉壶;要留清白在人间;门前流水尚能西;任尔东西南北风;润物细无声。
(2)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点评】平时练习学习时要边诵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注重同音异义词;要留心语句顺序;要注意语句出处、作者、作者朝代等。
2.【答案】 C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区分。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多音字不同读音对应的不同意思作答。
A.加点词读音不同,“松散”的“散”应读作“sǎn”,“散步”的“散”应读作“sàn”。
B.加点词读音不同,“蒙古”的“蒙”应读作“měng”,“蒙蔽”的“蒙”应读作“méng”。
C.加点词读音相同,“剥削”的“削”和“削弱”的“削”都读作“xuē”。
D.加点词读音不同,“曝晒”的“曝”应读作“pù”,“曝光”的“曝”应读作“bào”。
故答案为:C。
【点评】区分多音字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做好积累,另一方面答题时注意区分多音字不同读音对应的不同意思。
3.【答案】 B
【考点】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有误,“面面具到”的“具”应为“俱”。
B.正确。
C.有误,“百练成钢”的“练”应为“炼”。
D.有误,“风姿卓约”的“卓”应为“绰”。
故答案为:B。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平时练习学习时要边诵边写。
4.【答案】 B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也可借助工具书完成。
ACD.正确;
B.有误,“犬牙交错”本义指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相互交错。错:交错。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平时对课下注释中词语的意思要加强记忆。
5.【答案】 D
【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搭配。根据语法搭配规则,结合表达习惯来分析辨别。
ABC.正确。
D.有误,“关爱”不能和“公物”搭配,可以改为“爱护公物”。
故答案为:D。
【点评】要理解词义,认真辨析,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理解了词的含义,认真辨别词与词的差别,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
6.【答案】 C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注意读懂句意,结合词语的本义分析其语境义。
“晨光宣泄着 永恒的秘密”中“宣泄”本义指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这个句子表述的对象是“晨光”, 根据后面的“秘密”来看“宣泄”应为泄露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
7.【答案】 A
【考点】俗语,谚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理解能力。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意思是说善于发问是一个人有教养的重要标志。句子指出了“善于提问”的重要性。
A.句意是: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指出“学”“问”对智能者的重要作用,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相近。
B.句意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句子突出“读书”与“实践”的重要性,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不相关。
C.句意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句子内容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不相关。
D.句意是:人小时候不懂得刻苦学习,到老年才明白,但已经晚了。句子指出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努力读书。句子内容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不相关。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语文,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8.【答案】 小草——没有 花朵的艳丽 ,;没有 大树的伟岸 ,;却以 破土的力量向人们昭示什么是顽强 。
【考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
示例:小草——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 大树的伟岸,却以破土的力量向人们昭示什么是顽强。
故答案为:小草——没有 花朵的艳丽 ;没有 大树的伟岸 ;却以 破土的力量向人们昭示什么是顽强 。
【点评】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理解原句的意义,保证仿写的句子与原句的隐含意义一样。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9.【答案】 (1)蔺相如
(2)曹操
(3)李白
(4)勾践
【考点】解释,创新题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包括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故答案为:(1)蔺相如
(2)曹操
(3)李白
(4)勾践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0.【答案】 猪八戒;孙悟空;沙悟净;唐僧;吴承恩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由“谱此画”“淮安才子”可知,横线处应该填《西游记》的作者,即吴承恩。
故答案为:猪八戒;孙悟空;沙悟净;唐僧;吴承恩。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理解。(36分)
【答案】 11.B
12.搬到;于是;等到
13.昔孟母;择邻处
【考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我们要熟练掌握与经典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平时注重积累,就能轻松解答。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积累作答,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
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孔孟”中的“孔”指的是孔子,名叫孔丘;“孟”指的是孟子,名叫孟轲。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徙:迁移。
②句意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遂:于是,就。
③句意为: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及:等到。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来概括。这篇短文主要讲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在好的环境中,跟好的人相处,那么我们才会得到好的教育。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案】 14.奢侈;朴素;扩张;缩小
15.这种神奇的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有发电的功能,以及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
16.分类别。 非常清晰明白地说明了“汉瓦”的种类,使读者一目了然,快速了解了说明对象的特点。(答案仅供参考,语义答到即可给分)
17.不能删。“多”是个概数,准确反映了瓦的历史悠久,但又没有确定、精准的年代数字。这样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更符合事物的事实情况。(答案仅供参考,语义答到即可给分)
18.不能。虽然短文列举了很多“汉瓦”的功能,但最后一段也说到,这种神奇的瓦片价格不菲,受价格原因的限制,“汉瓦”暂时还不能广泛运用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考点】近义词,反义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类别,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2)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几乎表示强调和范围,并不排除有的城市没有立交桥,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相符。几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这类题型有助于让学生独立发表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14.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奢华的近义词,可以是奢靡、豪侈、奢侈等,反义词可以是俭朴、俭约、节俭、节省、节约、朴实、朴素等。扩大的近义词,可以是扩充、扩展、扩张等,反义词可以是缩小、缩短、简缩等。
15.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第②段“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第④段“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两个句子可提炼作答。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根据平时对说明方法种类及作用的掌握,阅读画线句子,介绍了“汉瓦”的三个系列,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更清晰。
17.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不能删去。从句子内容来看,加点的“多”意思是瓦的历史超过了3000年,如果删去“多”,意思则变为瓦的历史正好是3000年,这样就与事实不符。最后再强调一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即可。
18.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运用。虽然短文列举了很多“汉瓦”的功能,但最后一段也说到,这种神奇的瓦片价格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千元以上,受价格原因的限制,“汉瓦”暂时还不能广泛运用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答案】 19.qū√;脆弱√
20.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震动;掉出几粒来
21.“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
22.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
23.示例:坚持有时是一种牺牲,更是一种力量,只有时刻为了目标克服困难调整自我,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答案不唯一,符合文意即可给分)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形辨析,音近字字形辨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
(3)理解词语的指代义,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在上文或下文中查找。定位之后根据文章内容整理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结合语段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这类题型有助于让学生独立发表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19.本题考查对字词的基本理解。
①“卷曲”表示不直,应读一声,为:qū。
②“脆弱”表示东西易碎易折;“弱小”表示力量单薄,地域狭小。根据句意可知句子表示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会变得容易折断,应选用“脆弱”。
20.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根据“如果风滚草不能实现滚动,能否有办法传播种子呢”可知第一处答案为: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根据“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才能掉出几粒来”可得出后面几空的答案。
21.本题考查对词语指代义的理解。“就这样”可以从前文内容解答,根据“久,它便发现一个现象: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即可解答。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风滚草的赞美以及自己的观点,分析可知风滚草的可贵之处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
2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拓展延伸。文章中的风滚草“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这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力量。由此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三、习作展示。(25分)
24.【答案】 略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干要求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可以写写自己对成为初中生以后的期望,也可以写写自己对未来初中生活的畅想……刚刚升入初中,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自己说,心中一定有许多感触,选择一个主题,比如“青春需要奋斗”“我的梦想”“拼搏”等都可以进行写作。比如以“我的梦想”为主题,“梦想”是题眼,“我的”是范围。“梦想”的意思是对于未来的一些美好的向往,是可以通过努力与拼搏得到实现的想法。“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为什么有这个梦想”“我打算怎么实现这个梦想”,围绕这三个问题去行文,重点表述后两者。素材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也可以是历史、文学史、自然界等中的事件或现象,比如可以用闻鸡起舞去证明梦想需要努力,用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去证明梦想需要时机和心态。书信内容主要要表达自己的一种观点态度、感情。主题一般比较昂扬,富有感染力,同时也要有可挖掘性。
【点评】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脱颖而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宣城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新生分班考试试卷
一、积累运用。(34分)
1.(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我爱经典名句。
(1).语文是一首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不舍与缠绵;语文是一幅画,画中是“大漠沙如雪, ”的神奇与梦幻;语文是一支歌,这歌是“却看妻子愁何在, ”的兴奋与狂喜;语文是一段情,这情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的纯洁与正直。语文记载了历史:粉骨碎身浑不怕, ;语文书写了人生:谁道人生无再少? ;语文诠释了人生追求的境界:千磨万击还坚劲, 。语文,恰似一场及时的春雨,“随风潜入夜, ”。
(2).知之者, ;好之者, 。
【答案】 (1)杨柳依依;燕山月似钩;漫卷诗书喜欲狂;一片冰心在玉壶;要留清白在人间;门前流水尚能西;任尔东西南北风;润物细无声
(2)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典诗词的默写,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诗经》。易错字有:钩、漫、润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李贺的《马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苏轼《浣溪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竹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故答案为:(1)杨柳依依;燕山月似钩;漫卷诗书喜欲狂;一片冰心在玉壶;要留清白在人间;门前流水尚能西;任尔东西南北风;润物细无声。
(2)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点评】平时练习学习时要边诵边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规范书写;注重同音异义词;要留心语句顺序;要注意语句出处、作者、作者朝代等。
2.(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下列加点字词语中读音相同的的一组是( )。
A. 松散 散步 B. 蒙古 蒙蔽 C. 剥削 削弱 D. 曝晒 曝光
【答案】 C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区分。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多音字不同读音对应的不同意思作答。
A.加点词读音不同,“松散”的“散”应读作“sǎn”,“散步”的“散”应读作“sàn”。
B.加点词读音不同,“蒙古”的“蒙”应读作“měng”,“蒙蔽”的“蒙”应读作“méng”。
C.加点词读音相同,“剥削”的“削”和“削弱”的“削”都读作“xuē”。
D.加点词读音不同,“曝晒”的“曝”应读作“pù”,“曝光”的“曝”应读作“bào”。
故答案为:C。
【点评】区分多音字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做好积累,另一方面答题时注意区分多音字不同读音对应的不同意思。
3.(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面面具到 B. 神采奕奕 C. 百练成钢 D. 风姿卓约
【答案】 B
【考点】音近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有误,“面面具到”的“具”应为“俱”。
B.正确。
C.有误,“百练成钢”的“练”应为“炼”。
D.有误,“风姿卓约”的“卓”应为“绰”。
故答案为:B。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平时练习学习时要边诵边写。
4.(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名垂青史:流传 名不副实:符合 B. 犬牙交错:错误 去伪存真:虚假
C. 唯舞独尊:高贵 恩将仇报:报答 D. 不白之冤:冤枉 百战不殆:危险
【答案】 B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也可借助工具书完成。
ACD.正确;
B.有误,“犬牙交错”本义指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相互交错。错:交错。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平时对课下注释中词语的意思要加强记忆。
5.(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下列短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发布新闻 发扬传统 发挥作用 B. 开辟道路 开展活动 开发荒地
C. 改良品种 改善生活 改变计划 D. 关爱公物 保护环境 掩护群众
【答案】 D
【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搭配。根据语法搭配规则,结合表达习惯来分析辨别。
ABC.正确。
D.有误,“关爱”不能和“公物”搭配,可以改为“爱护公物”。
故答案为:D。
【点评】要理解词义,认真辨析,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理解了词的含义,认真辨别词与词的差别,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
6.(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根据语境,句中“宣泄”一词的意思是( )。
A. 使积水流出去 B. 舒散;吐露 C. 泄露 D. 疏导
【答案】 C
【考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注意读懂句意,结合词语的本义分析其语境义。
“晨光宣泄着 永恒的秘密”中“宣泄”本义指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这个句子表述的对象是“晨光”, 根据后面的“秘密”来看“宣泄”应为泄露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
7.(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与“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是( )。
A.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B.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答案】 A
【考点】俗语,谚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理解能力。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意思是说善于发问是一个人有教养的重要标志。句子指出了“善于提问”的重要性。
A.句意是: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指出“学”“问”对智能者的重要作用,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相近。
B.句意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句子突出“读书”与“实践”的重要性,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不相关。
C.句意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告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句子内容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不相关。
D.句意是:人小时候不懂得刻苦学习,到老年才明白,但已经晚了。句子指出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努力读书。句子内容与题干所给的句子内容不相关。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语文,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8.(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请根据例句仿写。
例:水滴——没有江河的奔腾,没有大海的浩瀚,却以穿石的不懈精神告诉人们什么是执着。
小草——没有 , 没有 , 却以 。
【答案】 小草——没有 花朵的艳丽 ,;没有 大树的伟岸 ,;却以 破土的力量向人们昭示什么是顽强 。
【考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
示例:小草——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 大树的伟岸,却以破土的力量向人们昭示什么是顽强。
故答案为:小草——没有 花朵的艳丽 ;没有 大树的伟岸 ;却以 破土的力量向人们昭示什么是顽强 。
【点评】做好仿句需要做到下面几点:理解原句的意义,保证仿写的句子与原句的隐含意义一样。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9.(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根据成语典故写出相关的人物名字。
(1).完璧归赵
(2).望梅止渴
(3).铁杵成针
(4).卧薪尝胆
【答案】 (1)蔺相如
(2)曹操
(3)李白
(4)勾践
【考点】解释,创新题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包括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故答案为:(1)蔺相如
(2)曹操
(3)李白
(4)勾践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0.(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名著阅读。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相信你一定读过!有人对《西游记》总结道:“春光灿烂 , 百变猴头 , 憨厚老成 , 阿弥陀佛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子 。”
【答案】 猪八戒;孙悟空;沙悟净;唐僧;吴承恩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由“谱此画”“淮安才子”可知,横线处应该填《西游记》的作者,即吴承恩。
故答案为:猪八戒;孙悟空;沙悟净;唐僧;吴承恩。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理解。(36分)
(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
孟母三迁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11.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孔子,名叫 ;“孟”指的是 , 名叫 。( )
A. 孔颖达 孟子 孟获 B. 孔丘 孟子 孟轲
C. 孔丘 孟轲 孟获 D. 孔颖达 孟获 孟轲
1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复徙居学宫之旁
②遂居
③及孟子长,学六艺
13.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三字经》中的“ , 。”来概括。相信你读了这则文言文后一定也有所感悟,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答案】 11B
12搬到;于是;等到
13昔孟母;择邻处
【考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我们要熟练掌握与经典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平时注重积累,就能轻松解答。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积累作答,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
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孔孟”中的“孔”指的是孔子,名叫孔丘;“孟”指的是孟子,名叫孟轲。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徙:迁移。
②句意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遂:于是,就。
③句意为: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及:等到。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来概括。这篇短文主要讲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在好的环境中,跟好的人相处,那么我们才会得到好的教育。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
神奇的瓦片
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
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14.分别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反义词。
①奢华:近义词 反义词
②扩大:近义词 反义词
15.文中的“神奇的瓦片”有哪些功能?
16.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句中加点字“多”能否删除?为什么?
18.你认为“汉瓦”能广泛运用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吗?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观点。
【答案】 14奢侈;朴素;扩张;缩小
15这种神奇的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有发电的功能,以及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
16分类别。 非常清晰明白地说明了“汉瓦”的种类,使读者一目了然,快速了解了说明对象的特点。(答案仅供参考,语义答到即可给分)
17不能删。“多”是个概数,准确反映了瓦的历史悠久,但又没有确定、精准的年代数字。这样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更符合事物的事实情况。(答案仅供参考,语义答到即可给分)
18不能。虽然短文列举了很多“汉瓦”的功能,但最后一段也说到,这种神奇的瓦片价格不菲,受价格原因的限制,“汉瓦”暂时还不能广泛运用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考点】近义词,反义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类别,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2)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几乎表示强调和范围,并不排除有的城市没有立交桥,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相符。几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这类题型有助于让学生独立发表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14.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奢华的近义词,可以是奢靡、豪侈、奢侈等,反义词可以是俭朴、俭约、节俭、节省、节约、朴实、朴素等。扩大的近义词,可以是扩充、扩展、扩张等,反义词可以是缩小、缩短、简缩等。
15.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第②段“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第④段“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两个句子可提炼作答。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根据平时对说明方法种类及作用的掌握,阅读画线句子,介绍了“汉瓦”的三个系列,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更清晰。
17.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不能删去。从句子内容来看,加点的“多”意思是瓦的历史超过了3000年,如果删去“多”,意思则变为瓦的历史正好是3000年,这样就与事实不符。最后再强调一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即可。
18.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运用。虽然短文列举了很多“汉瓦”的功能,但最后一段也说到,这种神奇的瓦片价格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千元以上,受价格原因的限制,“汉瓦”暂时还不能广泛运用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风滚草的坚持
每当秋季来临时,非洲大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草球在滚动,这便是被人们称为草原“流浪汉”的风滚草。那么,这些草原上的“流浪汉”为什么要到处滚动呢?植物学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这些“旅行家”是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才能掉出几粒来。那么,它们是怎么实现滚动的呢?原来,每到秋天时,它的枝条便向内卷曲(qǔ qū),使整个植物体变成球形,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脆弱 弱小),经大风一吹或被动物一碰,靠近地面的茎便被折断,植物体脱离根部而随风在草原上滚动。
一位植物学家对此很感兴趣,他想试一下,如果风滚草不能实现滚动,能否有办法传播种子呢?他做了一个实验。他用套管把风滚草枝条束缚住,不让它弯曲,然后观察它的变化。不久,它便发现一个现象: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测试,风滚草脆弱的地方已不在茎的基部,而是在每一截套管的顶端,科学家断定,这是风滚草为了支撑枝条持续生长,又要时刻准备折断所做的自我调整。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改变自己、超越自我呢?
19.用“√”画出文中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卷曲(qǔ qū) 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也变得很(脆弱 弱小)
20.植物学家揭开风滚草滚动的奥秘,原来是风滚草 , 因为风滚草 , 只有受到 , 才能 。
21.“就这样,风滚草坚持超越束缚,时刻准备弯曲。”其中“就这样”究竟是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22.文中风滚草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23.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请写下你的感悟。
【答案】 19qū√;脆弱√
20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震动;掉出几粒来
21“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
22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
23示例:坚持有时是一种牺牲,更是一种力量,只有时刻为了目标克服困难调整自我,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答案不唯一,符合文意即可给分)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形辨析,音近字字形辨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全面和准确。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
(3)理解词语的指代义,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在上文或下文中查找。定位之后根据文章内容整理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结合语段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这类题型有助于让学生独立发表见解,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19.本题考查对字词的基本理解。
①“卷曲”表示不直,应读一声,为:qū。
②“脆弱”表示东西易碎易折;“弱小”表示力量单薄,地域狭小。根据句意可知句子表示茎的基部在靠近地面处会变得容易折断,应选用“脆弱”。
20.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根据“如果风滚草不能实现滚动,能否有办法传播种子呢”可知第一处答案为:借助滚动来传播种子;根据“风滚草果实开口的地方长着密密的茸毛,种子不可能一下子都撒播出去,只有在滚动中受到震动,才能掉出几粒来”可得出后面几空的答案。
21.本题考查对词语指代义的理解。“就这样”可以从前文内容解答,根据“久,它便发现一个现象:风滚草枝条因为不能弯曲,便努力向外生长,当超出套管的束缚时,它便开始弯曲,科学家又拿套管继续束缚枝条,枝条便继续向外生长”即可解答。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风滚草的赞美以及自己的观点,分析可知风滚草的可贵之处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
2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拓展延伸。文章中的风滚草“为实现自己的目标,风滚草努力超越束缚,时刻准备折断”,这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力量。由此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三、习作展示。(25分)
24.(2021七上·宣城开学考)祝贺你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了!未来的三年对你来说才刚刚开始,你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试着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可以写写自己对成为初中生以后的期望,也可以写写自己对未来初中生活的畅想……
要求:以书信格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格式正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 略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干要求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可以写写自己对成为初中生以后的期望,也可以写写自己对未来初中生活的畅想……刚刚升入初中,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自己说,心中一定有许多感触,选择一个主题,比如“青春需要奋斗”“我的梦想”“拼搏”等都可以进行写作。比如以“我的梦想”为主题,“梦想”是题眼,“我的”是范围。“梦想”的意思是对于未来的一些美好的向往,是可以通过努力与拼搏得到实现的想法。“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为什么有这个梦想”“我打算怎么实现这个梦想”,围绕这三个问题去行文,重点表述后两者。素材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也可以是历史、文学史、自然界等中的事件或现象,比如可以用闻鸡起舞去证明梦想需要努力,用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去证明梦想需要时机和心态。书信内容主要要表达自己的一种观点态度、感情。主题一般比较昂扬,富有感染力,同时也要有可挖掘性。
【点评】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脱颖而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