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唱歌 老牛和小羊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唱歌 老牛和小羊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05 23:5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牛和小羊》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老牛和小羊》一课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里的一首唱歌课。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首唱歌课,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第一次进入二声部合唱学习的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初次体验二声部合唱的乐趣,感受合唱中两声部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本课四二拍,三个乐句中主要音乐素材只有三个乐节,非常简洁。歌曲中老牛和小羊的叫声分别用固定的动机表现。在第一第二乐句反复出现,既为歌曲增添了趣味性,又为第三乐句合唱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歌曲第三乐句的前两小节中,曲作者把小羊和老牛的叫声,设计为高低两个声部,形成四度和声,降低学生学唱的难度。最后两小节又回到齐唱,完美的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设计分为四个大环节:一、导课---创设农场情境;二、新课教学;三、拓展编创歌曲;四、小结本课要点。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好动,好问,好奇心强,爱模仿的年龄。他们经过一年半的音乐课学习,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也有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抓住这个重要的阶段,正确的引导学生,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音乐课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自然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歌曲中感受
老牛和小羊叫声的特点。
2、初步体验二声部合唱的乐趣,培养学生用和谐统一的歌声,演唱二声部。
3、通过节奏、速度、节拍、情绪、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演唱不同版本的《老牛和小羊》。丰富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制定说明】
本课的特点是音乐形象鲜明,主题旋律朗朗上口。在听辨教学的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提高欣赏能力。本课安排了读、听、唱、演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聆听其他声部的同时,唱准自己的声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进行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
1、练习过程中,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两个声部的声音应保持和谐、统一。
2、感受节奏、速度、节拍、情绪、力度等音乐要素对歌曲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课
创设农场一日游的情境,教师范唱编创歌曲《我家门前有农场》,并邀请学
生一起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农场游玩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新课教学
初听,模仿叫声
农场里还有其他的动物吗?进入新课教学的初听。
学生模仿小羊: X X X | 和老牛: X X X |的叫声和动作。
咩咩 叫 哞哞 叫
感受两种不同的音色:轻巧和厚实
【设计意图: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通过模仿叫声,先掌握简单的节奏型,以及模仿动物的形态,为后面歌曲的表演做好准备】
节奏联系
单声部节奏练习
师生互动,一问一答,带领全班学习第一句节奏。
请女生扮演小羊,练习第三句的第一声部节奏。
请男生扮演老牛,练习第三句的第二声部节奏。
声部节奏练习
教授指挥手势
分声部,按指挥手势,练习巩固单声部节奏
二声部,节奏练习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中,二声部合唱是一个难点,也是学生重来没有体验过的。所以先通过二声部节奏练习,让学生学会看指挥手势,也了解自己在歌曲中扮演的角色,分好声部,为后面的合唱,做好准备】
第一句学唱
通过听辨教师弹奏的两组旋律感受音高与音色。
学习第一句旋律,引导学生学习小羊的旋律和老牛的旋律。
学生跟琴,演唱第一句并带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听过教师弹奏,学生自己听辨,感受,体验后,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第一组音高更高、声音轻巧有弹性,适合小羊的声音。第二组音高低沉、厚实,适合老牛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课堂的主人。接着师生互动,学习旋律,意在降低学习难度,也便于掌握音准。】
第二句学唱
农场情境中,教师创设老牛和小羊排着队来迎接。引导学生通过听辨教师弹奏的第二句旋律。
请学生根据所听到的旋律,邀请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来,按顺序帮老牛和小羊来排队。
学生通过歌声自己来检查排的队伍,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游戏环节中,轻松快乐的学习,学生自己在黑帮上排的队伍,并且通过演唱第二句,自己来检查队伍的正确与否,加深了对这句旋律的记忆。】
5、第三句合唱学唱
①教师弹奏音程,引导学生听一听,找一找,这段歌声里面有谁的声音。
②学生找的谁的声音,教师就边示范声音边在黑板上补充旋律线,并带领学生继
续巩固单声部的歌声。
③当学生找齐两种不同的声音时,初次体验合唱
④当合唱音准出现问题,分声部,各自巩固音高,处理音色,再合起来。
⑤教授合唱的概念。
⑥最后齐唱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全曲完整聆听,寻找出要去草地吃草的目的地。
学完最后两小节的齐唱部分。
⑦完整跟唱全曲,并表演农场里的“快乐生活”。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听辨到的旋律,自己找出这段音乐中,既有小羊的歌声,也有老牛的歌声,这样更加深了这里虽然有两种不同声部,但是需要同时唱起来的认识。便于合唱概念的理解】
三、拓展编创
1、加速变奏
①教师范唱“加速边奏”版本的“篝火晚会”,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授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这三个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并且歌词也变成“它
们要跳舞”。
③带领学生在叫声变密集的地方轻轻用脚尖点地,体验节奏密集的感受。
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并表演“加速变奏”版本的“篝火晚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在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当速度、节奏、情绪这三个重要的音乐要素发生变化,音乐给我们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2、变节拍
①教师示范“变拍子”版本的“进入梦乡”,要求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发生了什
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以及节拍这五个音乐要
素都发生了变化。
②带领学生在三拍的律动中,练习整首歌曲,体验音乐要素对于歌曲的重要性。
③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表演“变拍子”版本的“进入梦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在旋律不变的基础上,当速度、节奏、情绪、节拍、力度这五个重要的音乐要素,同时发生变化,音乐给我们带来了完全相反的感受。】
3、贯穿对比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农场里一天的生活。
①快乐生活
②篝火晚会
③进入梦乡
【设计意图:将三个不同版本的《老牛和小羊》,贯穿进行强烈对比,再次突出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四、小结
①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力,为歌曲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弹性时间)
②点出二声部合唱。
③强调音乐要素的意义。
④最后在《老牛和小羊》的歌声中,结束音乐课,有秩序的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