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祝福(人教版必修3)(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祝福(人教版必修3)(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12 19: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 《热风》等十五部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典型的艺术形象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的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以推进民主新文化的进程。
祝福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全文
3、小组研究并为“祥林嫂”编写“年谱”。
2、替“我”写日记。按日记的形式:日期、天气、事情。以“我”为角度叙述故事情节。
祥林嫂年(年龄)谱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
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
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
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二十九或三十岁—阿毛三岁。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四五岁--沦落为乞丐。
四十岁上下--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再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情节
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祥林嫂被卖改嫁
——祥林嫂寂然死去
——鲁镇祝福的景象和鲁四老爷
倒叙
祥林嫂的外貌变化
●初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 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眼睛:顺着眼。
●再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临 死 前:
肖像: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 带黑;
眼睛: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
逃 到鲁镇做女佣
反对再嫁
面对嘲讽,无言反抗
捐门槛摆脱死后的痛苦
怀 疑 灵魂的有无
抗争带有封建宗法和迷信色彩,希望寄托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
归纳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大骂新党
“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
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可恶!然而……”
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
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迂腐保守
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
柳 妈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
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鲁 镇 的 人 们
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
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
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
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群众之间隔膜、冷漠。
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大典。
研读:人物形象——“我”
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
政 权
族 权
神 权
夫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研读小说的环境描写
1、“鲁镇”是一个怎么的地方?
(1)、是一个封闭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
(2)、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
环境描写——三次“祝福”的描写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环境描写——鲁镇的人们
(1)祥林嫂再嫁:婆婆将她卖掉,四叔四婶认为给自己添麻 烦,小叔子为自己的婚事而强按嫂子拜堂。
(2)儿子被狼吃了:鲁镇的男人……女人们……
(3)祥林嫂头上的伤疤:成为鲁镇人们生活的调剂。
(4)祥林嫂的死:鲁四—“谬种”,短工—“淡然”,“我”—由“惊惶”到“渐渐轻松”。
以“祝福”为题:
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总结: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 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