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冷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色彩的冷暖,能辨别冷色调与暖色调。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对色彩的感觉,并感受其美感。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色彩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辨别色彩的冷与暖。
难点:冷色调与暖色调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由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新的美术知识,在正式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个热身活动,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我想请几位同学告诉老师,你看到这两幅图片是什么样的感觉?他们分别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
学生谈感受。
师:好,我们的同学们非常勇敢,答得很不错,其实呢,这一幅图就包含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那就是:色彩的冷暖!
(出示课件主页,板书标题:色彩的冷暖)
师:从我们呱呱坠地地那天开始,眼睛就装满了这个神奇美妙的大千世界,比如有蓝天白云、大地、绿叶红花、茂密的森林、还有这个季节刚好成熟的金黄的稻谷,美丽的大自然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这彩色的世界突然变成了黑白两色,大家还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吗?(学生答:不会)对,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感受色彩的魅力。
(同时出示课件配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色彩
(板书“一、认识色彩”;出示课件主页及色卡:黄红兰绿紫)
师:大家看屏幕上(老师手里)展示的色卡,大家齐声告诉老师他们都是什么颜色?(抢答)
师:没错!回答得非常正确。在专业术语上,我们把这些色卡的“红”、“黄”、“蓝”等等叫做:色相,也就是色彩的相貌名称。最开始没有发现在这些色彩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名字的,我们为了把他们区分开来,也就给他们取了名字,叫做色相。
(板书:“色相:色彩的相貌”)
同样的,和我们人类一样,色彩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个性,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下面请大家再感受一下,下面这些色块,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东西呢?
(二)色彩的冷暖
1、感受冷色 (出示冷色色块:蓝、绿)
师:看到这些事物, 请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
总结:这些接近冰雪,反映夜晚等的颜色交冷色,让人产生寒冷感觉的颜色叫做冷色。
2、感受暖色:(出示暖色色块:红、橙) 老师:看到这些事物联想到什么,也可以就整体感觉说。
总结:这些接近太阳或者火的颜色,让人联想到温暖,因而产生一种阳光热烈暖和感觉的颜色叫暖色。
(板书“二、色彩的冷暖”)
【学生活动1】(彩笔分类)
师:既然色彩有冷有暖,那么我们不妨尝试着分一分。谁愿意上来把彩笔摆一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放自己的彩色笔或油画棒。(师下去巡视)(学生活动后)
如摆放正确学生不同意的,可请学生上来,然后把他摆错的放大和接近的冷暖色比较;如摆放不正确,可请学生纠正。
出示老师的答案。你们摆对了吗?检查一下。
师:为什么你们看到这些颜色会感到冷暖呢?
师:对,脑子把色彩和记忆里的冷暖感觉联系起来了,也就是说:(出示文字)色彩的冷暖是人们在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3、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师:有同学就会问老师,“老师,同样是暖色,他会不会也有冷暖之分呢?”
“当然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以黄色为例”。
A:出示红色和黄色对比方形图,然后摆在莫奈的《日出印象》画中,红色房顶和黄色大地的冷暖比较(让学生比较感受暖色调对比的冷暖),结论:相对红色屋顶而言,黄色的大地偏冷。
B:再出示蓝色和黄色对比方形图,同样摆在梵高的另一幅画《街景》中。让学生比较感受黄色的冷暖。结论:相对于偏冷蓝色的深夜,黄色的咖啡屋偏暖。
(学生比较后)
结论:通过比较发现:冷暖色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出示文字: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4、美术作品中冷暖色的运用:
《看见庭院的窗》《干草垛》,要求学生回答作品的冷暖色调。
5、冷暖色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联想冰淇淋店和咖啡厅的色调。
【学生活动2】(我是色彩小专家)
要求:请用所学到的冷暖色的知识,来表达你脑海中对春天和秋天的印象。
(音乐,教师巡堂指导)
(三)评价总结
1、选取三幅作品,请这位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互评,然后老师点评(优缺点)(课堂结束)
2、课堂拓展:用冷暖色的知识创作一幅表现自己一种难忘心情的作品。
3、今天学习了色彩的冷暖和冷暖的对比的色彩基础知识,我们要学以致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发现色彩的美,并感受美、创造美。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与大家合作非常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