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
一.教学目标:
1.抓重点句子品读感悟,初步体会景物动态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1.结合关键句子体会景物的动态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四季优美风景的图片,感受自然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美在哪里,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景色。
2.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大自然的美除了用图片展示还可有别的形式,那就是文字,这节课继续走进清少纳言的笔下,去感受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表现自然之美的。
(二)初读感悟
1.出示作者资料,学生自读。引导交流,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鼻祖”的意思,知道作者开创了日本散文的先河。
2.大作家写的有名的文章一定要仔细地用心去读。请同学们自己用心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是怎样写出自然的美的。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找学生交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三)品读自然之美
1.跟随大自然的脚步,走进春天的黎明。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春天的黎明是什么样的。
(2)抓住写颜色的词语“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指导学生读出色彩变换的美感。2.学习夏天夜晚的段落。
(1)学生默读本段,思考作者写了几种夏夜,读后交流明确三种夏夜。
(2)指名说,你喜欢那种夏夜,为什么喜欢。
(3)最让作者着迷的是哪一种夏夜?是什么迷住了作者?(萤火虫)萤火虫在干什么?
(4)创设情境感受萤火虫的动态美-----两个学生拿两支激光笔把激光打到黑色的屏幕上,模拟萤火虫的飞行。
教师叙述:细雨蒙蒙的夜晚,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有的只是一片黑暗,四周如同被巨大的黑色幕布遮盖。快看,幕布上有两个光点在动。原来是小小的萤火虫在飞行。快飞过来,飞过来,让我仔细瞧瞧。哎,真淘气,他们飞到那边去了。看那,两个光点要撞在一起了。哦!不用担心,小生命也有大智慧,他们是绝不会“撞车”的。两个光点又迅速地分散开来。就这样,萤火虫不停地在黑夜里画下一道道或长或短,或直或弯的光线。问:这样的画面好看吗?你喜欢吗?指导学生读出萤火虫飞行的动态美。
3.学习秋天的段落。
(1)秋天的黄昏又有什么样动人的景象呢?同位互读,读后交流作者重点写了秋天的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又是什么样的。交流:归鸦,是急急匆匆的。问:你能猜猜乌鸦为什么急急匆匆吗?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美好,指导学生读出感情。交流:大雁是比翼而飞的。请学生表演“比翼而飞”,感受友情和陪伴的温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秋天的美不光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风声、虫鸣)问:当你听到秋天的风声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体会,当想到秋天的广阔田野,心情愉悦时,就是“心旷神怡”。指导学生读出心旷神怡的感觉。
4.学习冬天的段落。默读这一段,思考作者重点写的景物并用笔圈出来,全班交流,明确重点写了炭火和人。引导学生说说炭火给人温暖的感觉,人与自然有着和谐之美,指导感情朗读。
(四)总结提升
1.回读全文,师生接读,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笔下景物的独特韵味。
2.回顾板书内容,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我们也常见到,为什么到了作者笔下这么美?指名交流(眼中有景、心中有爱)
3.课件展示动态风景图片,学习作者表达小妙招-----动静结合。
4.课堂练习:给一段景物描写加入动态描写。
(五)作业选做: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