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课件+素材(2课时,26+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 课件+素材(2课时,26+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06 12:18:5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
熟读得法 精思明志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翻译三难
准确
通顺
优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严复《天演论》
翻译词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以……为耻
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词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道
同“智”,智慧
翻译词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记住
翻译词句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并非
此处指勤勉
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翻译词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害怕
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赶得上
翻译词句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睡觉
领悟道理
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永远不觉得满足,教人知识不知道疲倦。
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领悟道理
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学习永远不满足。
不能废寝忘食地学习,要学思结合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举一反三
今天,我们班上美术公开课。我不知道怎么剪出圆形,我向同桌小明请教,他直夸我:“你真是( )”。看着同学们都在做复杂的花,我( )。当老师一遍一遍地教我们如何做出最精致的花时,真是( )啊!数学胡老师也来听课了。可是,他不会做,他向班上同学请教,真是( )啊!
语境中的论语
昨天,我跟妈妈闹了一点小矛盾,正不开心。突然想到明天要上美术剪纸公开课,何不剪一剪呢?我复习了之前学的对称剪的知识,( )!我越剪越开心,连晚饭都忘记吃了,跟妈妈的不愉快也烟消云散了。真可以说是( )。我剪出各种对称的花,后来又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剪出一只猫。可是猫的尾巴怎么剪呢?我带着疑惑上学了。今天,刚好有来自东北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学习,他们也来听课了。真是( )很多老师都来听课,我有一点点紧张。上课伊始,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剪纸发展历程,我知道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真是( )。上课时,老师询问谁会剪出对称图形,我折一折再剪,令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惊叹不已。当老师一遍一遍地教我们的时候,真是( )啊!同学都很认真,看着同学们都在做,我也不甘落后、( )。我打算完成那只小猫的作品,可是不知道如何剪出猫的尾巴,问了周围的同学,他们也不知道。我的同桌谦虚地说:“你剪得比我还好。我连小猫的头都不会剪,你真是( )啊!”我回敬:“( )”当老师走到我旁边时,我赶紧问老师。老师夸我:“( )”。我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最后,老师展示了我的作品,我开心极了!”
语境中的论语
“昨天,我跟妈妈闹了一点小矛盾,正不开心。突然想到明天要上美术剪纸公开课,何不剪一剪呢?我复习了之前学的对称剪的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越剪越开心,连晚饭都忘记吃了,跟妈妈的不愉快也烟消云散了。真可以说是(发奋忘食,乐以忘忧)。我剪出各种对称的花,后来又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剪出一只猫。可是猫的尾巴怎么剪呢?我带着疑惑上学了。今天,刚好有来自东北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学习,他们也来听课了。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很多老师都来听课,我有一点点紧张。上课伊始,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剪纸发展历程,我知道剪纸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真是(温故而知新)。上课时,老师询问谁会剪出对称图形,我折一折再剪,令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惊叹不已。当老师一遍一遍地教我们的时候,真是(诲人不倦)啊!同学都很认真,看着同学们都在做,我也不甘落后、(犹恐不及)。我打算完成那只小猫的作品,可是不知道如何剪出猫的尾巴,问了周围的同学,他们也不知道。我的同桌谦虚地说:“你剪得比我还好。我连小猫的头都不会剪,你真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啊!”我回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老师走到我旁边时,我赶紧问老师。老师夸我:“(敏而好学)”。我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最后,老师展示了我的作品,我开心极了!”
挑战自我
你能用《论语》中任意一句说一句话吗?
你能用《论语》中任意几句写一段话吗?
你能用《论语》中许多句写一篇文章吗?
知识备查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朱熹
本文选自《训学斋规》
读出节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读出韵味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理解课文
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你的读书方法是怎样的?
心到
眼到
口到

拓展延伸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朗读节奏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挑战自我
制作一张好书推荐卡
撰写一篇读后感
主持一次读书分享会
参加“我最喜欢的课外书”演讲比赛
录制一段采访别人读书的视频
……




见(共26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
熟读得法 精思明志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
名言警句
名人读书
读书报
演讲比赛
单元导读
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学习目标
回顾旧知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回顾旧知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温故知新
课外得方法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厉侯。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已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
已得方法
方法一:参照注释
方法二:生活经验和常识
方法三:查字典查资料
方法四:询问老师或同学等
方法五:联系语境(连蒙带猜)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去理解句子意思。
读出节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hào hào
敏而好学 好古
默而识之 是知也
我能读准
zhì zhì
读出韵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 吾尝终日不食:
好古: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敏而好学:
敏以求之者也:
是知也:
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 喜好 吾尝终日不食: 曾经
好古:喜好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曾经
敏而好学:聪敏
敏以求之者也:勤勉
是知也:这是
熟读成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作业布置
提取关键字,概括六则论语
搜集《论语》中其他句子
背诵六则论语,试着去翻译六则论语
知识备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
《论语》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