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

文档属性

名称 敬业与乐业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9-29 19:10:00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你会选择?为


?官员演员医 生教师军人律师修鞋匠清洁工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智斗张之洞
梁启超有一次去见两广总督张之洞,投刺的署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拜”。张之洞一见名刺,大为恼火,随即出示一联:“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梁启超见了,不加思索,立刻答对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张之洞见了,不得不出衙门接见。 又有一次,梁启超游江夏(即武汉)时,访坐镇江夏的张之洞,晤见时,张之洞故意出一上联来刁难梁启超,联云: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按:首句“江”字是长江的简称)张之洞的口气,似有江南学者非我莫属之意。 梁启超当时是朱九江的得意门生,头角初露,不甘示弱,片刻想出了下联来: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这个应对,恰到妙处。似自卑为“小子”,但又自负不凡。直叫张之洞不得不为之叹服。梁启超逸闻趣事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求: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路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说理充分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议论文常识简介:三要素论 点论 据论 证结 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本论)(引论)(结论) 议论文的三要素:①论点②论据③论证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给下列红字注音旁骛(???? )??? 惟其(??? ) 衔着(???? )??? 佝偻(?????? )( ) 骈进(???? )??? 亵渎(?????? )( )
强聒不舍( )wù wéi xián ɡōu lóu pián xiè dú ɡuō禅师 赦免 解剖 chánshèpōu   亵渎:
   骈进:
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
强聒不舍: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轻慢,不尊重。并进,一起前进。词语解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乐业”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1、有业之必要(2-5)2、论述要敬业。(6、7)3、论述要乐业。(8)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1、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一个判断句。)2、要求:论点必须鲜明、正确 .4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可能几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3、 论点的位置:题目、开头、文中、结尾、自我概括。三要素——论点明确:课文共九段
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
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自由阅读,梳理结构提出
问题(1)揭示全文论述中心——敬业与乐业分析
问题(2-8)
(写了三个方面)解决
问题(9)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总分总敬业与乐业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1、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2、类型有代表性古今中外的事例,现实中的现象,自己的经历,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叙述要简明扼要. 事实论据:三要素——论据细读课文 探究写法1、作者为何提出“有业之必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因为有业是敬业的基础阐述:(1)无业是不可教诲的。引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道理论证)(2)有业是做人之本举出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事实论证)反面论证正面论证2、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逐层提出了哪些问题?运用怎样的议论方法?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 做 论据列举 作 论据引用 做 论据理论理论事实朱子的话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庄子、曾文正、孔子1.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要认定一件事去做 。为什么要敬业?2.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3.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敬业 古今中外敬业的典范不乏其人,请你举出几例。 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劳模徐虎、李素丽等。
白芳礼老人
? 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
????白芳礼出生于1913年5月13日。他从小没念过书,一辈子也不识几个字。13岁时,白芳礼离开河北老家,靠蹬三轮车糊口;解放后,他成为运输场的一名工人,靠拉三轮车,他成了劳动模范。虽然不识字,他却很喜欢知识,尤其喜欢有知识的人。
????1987年,白芳礼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惊的决定:捐出多年蹬三轮车积攒下的5000元钱给老家的学校办教育;同时,继续在城里蹬三轮车助学支教。那一年,老人已经74岁。
????白芳礼老人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2001年,白芳礼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年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车,也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了,就在车站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重病在身的白芳礼老人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 深山信使——王顺友  在绵延数百公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
20年,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
  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时代发展的声音和外面世界的变迁不断地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送邮路上,险象环生 。2005年1月6日,他刚要上横跨雅砻江的吊桥时,吊桥的一根钢绳突然断了,整座吊桥翻了个180度,正走在桥上的一个马夫由于手快,伸手抓住了另一根钢绳,慢慢地爬回了岸边。另一个马夫和9匹骡马则全部坠入江中,瞬间就淹没在湍急的江水中,紧随其后的王顺友吓出了一身冷汗。看到当时场景的人在为王顺友感到庆幸的同时都问他:“你害怕吗?”王顺友说:“哪个不害怕哟,但是人总有一死,如果是为工作而死,值得!”
正是凭着这种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20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热情的乘务员快乐的邮递员湖南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兵农民朋友就是我的兄弟五星级的擦鞋店评析质疑 辩证人生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哪一个说得对?为什么?课后研讨第四题。
参考意见: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充实。
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立场不同,建议不同。参考答案 2 :职业分工即使没有“贵贱”之分,却也有“高下”之别。下层百姓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严,有时还要饱受欺凌。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生活判若天壤。让下层百姓“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不平等秩序之嫌。
一支部队,元帅只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都怀揣元帅梦,不安心做士兵,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而不成,人生岂不尽是失败?参考答案 3: 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
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
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分析:针对有人认为“做工苦” 的感叹,作者指出:1、身入其中,最为有味2、奋斗前去,加增快乐3、比较骈进,竞胜而乐4、杜绝妄想,省却闲愁做任何事都要淘神费力的“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与其厌恶自己的本业,倒不如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因为: 接着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四点原因:( 苦乐全在主观的心,
不在客观的事。)  真正的光明在我们的心里,该点燃的是我们的心灯。证俨法师 观点 材 料  
统领证明4、第二部分中这些观点和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业、敬业、乐业)梁启超先生在演讲结尾说道:“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生活”?有业 — 敬业 — 乐业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谋生职业,它同样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 中心思想: 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语言特色内容论证方面:【请同学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特别注意演讲的语言特色】(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演讲语言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口语特色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孔子、朱熹、曾国藩。《礼记》:敬业乐群
《老子》:安其居,乐其业
《论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
《庄子》:佝偻丈人的故事课文多处引用古代典籍的论述想想它们的意思和作用。提出”敬业乐业“的论点意思是无所事事的人难以培养,从反面论证说明无业的害处。意思是专一于某一件事,就是敬。为我们解说什么是敬。说明做事专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引用孔子等人的名言说理好处是:
使文章精练、典雅;
增强说服力 ,因为经典名句是世人公认的真理。文中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例子加以说明(摆事实);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讲道理)。参照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一、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
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
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
的最高肯定。请你举几个“乐业”的事例。居里夫人在成吨废渣中 寻找“镭”;
陈景润面对枯燥的数字、演算。 拓展反思: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仿写一两段文字,将文中的道理或事例换成我们自己的道理或事例。仿写示例:(第八段前部分文字)“学习好苦啊!”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常挂在口边的。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不学习的人就会想着要去玩。“玩”苦不苦?你肯定说不苦。但请问:你一味的玩耍你的父母就不会责骂你吗?你为了要逃脱责骂又要贪玩,于是你便会装模作样的边学习边玩耍,而一边还要担心老师和家长是不是知道你在玩!结果两边都没有做好,最终成绩不好还免不了挨骂,身心疲惫,难道你说这不苦吗?仿写示例:(第八段后面部分)凡学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坚持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学业,总有许多奥妙、规律、方法可寻,只要能潜心搜索,看它显现,为我所用,最为得意有味。第二,因为凡学业要优异,离不开刻苦,在别人闲聊喝咖啡的时间里用功苦读,将感受无比的充实与快乐。第三,学业性质,常常是要和同学相竞争的,如像踢球一般因踢赢而得到快乐。第四,专心于学业,把许多小差、杂念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 既然我们是学生,就应该敬业——忠于学习,乐业——乐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结束语:看重学业,乐于学业,就会迎来丰收的季节!本课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