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海陆变迁
【教学目标】
认识地壳是变动的。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加强对学生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比例、通过大陆轮廓对大陆名称以及相对位置进行识记。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以及位置。
火山、地震与板块分布之间的关系,会解释喜马拉雅山海拔不断升高、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等现象或预测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达里诺尔湖北岸约五公里,有一山,名为砧子山,这是一座马蹄形的火山口,更是达里湖曾经的湖心岛,然而沧海桑田,火山沉寂,湖水退却。
新课讲授
地表形态变化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让我们看看以下几种现象是哪一种变化吧。
教师提问:①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想想这是为什么呀?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③欧洲的国家荷兰,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而且其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说明了什么?
分组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教师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
学生自主完成课本41页的活动题,教师出示答案。
大陆漂移假说
教师引导阅读大陆漂移假说,并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提出者、大概内容并复述。(5分钟时间)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提出者:魏格纳
大致内容: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冰一样越飘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现在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证据:大陆轮廓的相似性。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生物演化的相似性
板块构造学说
播放短视频《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
归结知识: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学生:掌握从板块构造学说描述地表形态变化的方法、
例如:喜马拉雅山海拔在升高的原因。播放视频《珠穆朗玛峰新身高8848.86米》直观了解。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
红海面积如何变化等等。
火山与地震
教师引导:火山与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还是板块交界处呢?
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阅读:
①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百害而无一利”吗?
②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被称为“地震之国”的原因。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视频了解原因,回答问题。
活动: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小结
本节课内容较多,我们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学习: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比例、通过大陆轮廓对大陆名称以及相对位置进行识记。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六大板块的名称以及位置。火山、地震与板块分布之间的关系,会解释喜马拉雅山海拔不断升高、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等现象或预测的原因。
板书
缓慢的变化
地表形态变化
激烈的变化
基本观点
大陆漂移假说
海陆变迁 漂移的证据
板块运动
六大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与地形
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
火山与地震 地震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