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07 10: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综合提升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1.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B.起风后灰尘漫天飞舞
C.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相互渗透
D.量筒中分别注入硫酸铜溶液和清水,静放几天后,界面模糊不清
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在校园里我们闻到花香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打开香皂盒会闻到香味
3.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汽车加油时,周围可闻到气味
4. 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
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
C.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D.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
5.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我们常常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 医用防护口罩“N95”型对直径为0.075 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一般由如喷布、无纺布、口罩带、鼻夹组成,其中内层是普通无纺布;外层是做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主要用于隔绝患者喷出的液体;中间的过滤层用的是经过驻极处理的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C.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7. 关于下列一些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不再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没有引力
D.扩散现象也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8. 以下几条摘录的是某同学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玉兰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 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 )
A.春天里,柳絮纷飞 B.夏天里,白云飘荡
C.秋天里,丹桂飘香 D.冬天里,雪花飘飘
10.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秋雨连绵,空中弥漫着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
C.向冰面上撒盐可以使冰在0℃以下的温度熔化,说明的熔点升高了
D.金秋十月美丽的校园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
11.夏日荷花飘香,这是分子_____的结果。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_____构成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
12.2019年6月23日,我省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兰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我省正式进入“地铁时代”。如图所示,小丽乘坐新地铁,她发现地铁严禁携带有“异味”的物品,这是因为“异味”物品的分子发生了______现象,充满了整个密闭空间,影响其他乘客;地铁启动时,她看见墙上的广告牌快速向后飞去,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13.夏日清晨,荷塘里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清风徐来,摇晃的荷叶上两滴水珠滚动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14.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5.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柱,使它们紧密接触并压紧后,居然可以在它们下面吊起一盏台灯而不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__ ;往盛有一半水的氧化长玻璃管中注满酒精,封闭管口,反复翻转几次,发甲丙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______ ;如图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碳>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两瓶中气体都变成红棕色,此现象说明分子处在 ______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 _______ 图放置最不合理。
16.如图是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_________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
17.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各一根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如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如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如图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前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后一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
18.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动玻璃板,玻璃板并未与水面分离,却发现其边缘处的水面稍微向上弯曲,如图乙所示,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自身重力。
19.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始终勇敢的战斗在第一线,如图所示,医护人员的护目镜上的水珠,就是他们的汗水分别发生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又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而吸附在镜面上的。
20.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同时还表明了分子之间存在______.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
三、实验题
21.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 _______
(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 _______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 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2.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他们具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感:两铝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铝柱也不分开,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 A D D C C D
二、填空题
11.无规则运动 原子 斥力
12.扩散 车厢
13.扩散 引力
14.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15.引力 分子间有空隙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状态 乙
16.30 引力
17.不相同 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比冷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 只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18.引力 大于
19.汽化 液化 引力
20.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间隙 剧烈
三、实验题
21.逐渐减小 不能 能
22.逐渐变小 不能 能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