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词三首:《长相思》
【教学目标】
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
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是一首乡愁词。在王维的笔下,乡愁是一颗颗红豆子,即将远去的朋友啊希望你能尽情地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在李清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无法排遣的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生自由读《长相思》
3.师:(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谁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生:朗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聒”是个生字,把舌头放在耳朵边表示非常吵;还有一个多音字她读准了吗?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这是古代夜里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所有又叫做“三更半夜”。同学们,学着刚才这位同学的读法,也来字正腔圆地读这首词。生:齐读。
4.师:读的真有精气神!读诗词不仅要读得正确,而且要读出特有的节奏,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诗词的节奏。请你读,其他同学请仔细听,举手发言是一种能力认真倾听是一种修养,我们要有能力也要有修养,特别注意听,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生:朗读。
师:真会倾听!有没有发现他是怎么停顿的?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生: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师: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一下。师:你们听出来了吗?生:(齐答)听出来了。师:对,这样的停顿会使你的朗读特别有节奏。不单单是“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需要做停顿,下阙的“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也是如此。谁再来读读这首词?读出节奏来。生:朗读。
师:太棒了!这样的朗读才叫有板有眼!同学们,读诗读词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字字落实,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其实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内心的感受。现在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首词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生:思念家乡。生:忧愁。生:千辛万苦。师:这样一份牵挂这样一抹艰苦,你体会到了吗?带着你的体会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读。二.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师:太有味道了!刚才你们说读完这首词让你感到的是思念是牵挂是艰辛,这首词的哪些字眼给了你这样的感觉?请默读长相思,在能带给你这些感觉的字词边做圈画,写出你的感受。生默读,做批注。
2.师:咱班每位同学都在细细地品读,而且都在用心做批注,都有收获吗?收获到底如何,现在我来提两个问题,(板书“身”)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何方?生1:作者的身在山海关。生2: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呢?身在哪儿?可能在怎么样的山上?可能遭遇到了什么?还可能在哪儿?生:他的身在非常高的山上;可能在船上;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师:是啊,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因平定云南,出关东巡,祭告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从京城出发进程到山海关,一路300多公里,如今驾车都要近四个小时,词人就这样“山一程水一程”地走过了崇山峻岭,走过了小河大川,走过了山海关外,走过了军营的帐篷,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作者身在何方?作者身在征途。(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师:一个身在征途的词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忍受风雪煎熬,躲过猛兽攻击,这就是诗人的心境。谁再来读一读,把身在征途的艰辛读出来。生:朗读。师:在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纳兰性德一路艰辛以及他对故乡一路
牵挂。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3.师:第二个问题,他的心在哪?生:他的心在故乡......师:用课文里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生:(齐答)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师:好。(板书:在“心”的后面写“系故园”。)孩子们,你们的心在哪里?身在哪里?生:身在教室里,心也在这里学习......师:你真是很专心的孩子。身心合一是人非常美好的状态,纳兰性德有没有这种状态呢?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一路300多公里,一边越走越远,一边越来越牵挂。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长相思。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读出来。生读。师: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忧虑的纳兰性德。生读。师:郁郁寡欢的纳兰性德。
三.想象画面,读出词情
1.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听老师来读一读,老师读的时候会有一首音乐在你们耳边回响,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画面,此时此刻你就在山海关,此时此刻你就是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纳兰性德。听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生4:我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同学们在他的故园,到底有什么美好的事情发生让他总也忘不了呢?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词。
2.屏幕出示纳兰性德作品《浣溪沙》师:我来读,同学们借助注释的提示猜一猜在故园的纳兰性德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师:这是一首悼亡诗。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难产死于康熙年间。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此词。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词人对往事的追忆。从这首词作中你能找到他在故园里过着怎样的生活?生: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任意吃喝,醉了也不要紧想睡多久睡多久)生: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轻的,不敢惊动(夫妻举案齐眉)生: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
师:是啊,他和妻子不仅恩爱而且还志同道合,这真是人间最佳伴侣。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在故园里除了有和妻子的恩爱和志同道合,还可能会有怎样的画面呢?生:和帝王一起下棋。生: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生:在暖暖的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生: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东风,放起了纸鸢。
3.师总结:纳兰性德,出身名门望族,其父为清康熙时大学士,当朝权相,其母为英亲王之女。自幼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此时此刻他在不在繁花似锦的京城里?在不在衣食无忧的故园里?他在哪?此时此刻有没有妻子对他的关怀?这里只有——生:(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在这里,有没有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快乐?有没有父母的家常便饭?有没有友人之间的吟诗作赋?这里只有——生:(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此时你的脑子里一定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生1: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师:问得好。谁还想问?生2: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问得好!孩子们,纳兰性德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谁愿意来当当纳兰性德,解答一下我们的疑问?既然如此心系故园,为何还要让自己身在征途呢?生答。师:是啊,为了保卫祖国,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是啊,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师总结:纳兰性德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依然选择保家卫国。就是这样一位词人,在山海关带着自己复杂的情绪写下了这一首词。我们一起读!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一边是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一边是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谁再来读?生读。师:好一个心绪复杂的纳兰性德。师:纳兰性德站在山海关,一边是报国之志一边是思乡之情,他的所有情感都在这首《长相思》。(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读)长相思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诉说——生:(齐读)长相思师:爱故园,更爱祖国,字字化作——生:(齐读)长相思师:这节课最后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师: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谁能来谈谈自己的收获?生:纳兰性德爱国又思乡;纳兰性德肩上责任之大......师:同学们你可以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的诗词作品里面,有没有也传达着纳兰性德一样情绪的诗词?生交流。
师:在中华文化里面有非常多的思乡诗,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和纳兰性德这一首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都是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诗歌作品,我们下节课来交流。